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格列佛游记(全译本)(精)/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内容
编辑推荐

“世界文学名著典藏”系列之一,《格列佛游记》是18世纪英国最杰出的政论家和讽刺小说家斯威夫特的代表作,世界文学史上一部伟大的讽刺小说。小说以格列佛船长的口吻叙述了周游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和“慧驷”国的经历。作者以神奇的想象、夸张的手段、寓言的笔法、对英国政体进行了批判,尤其对统治阶级的腐败、无能、毒辣、荒淫、贪婪、自大等作了痛快淋漓的鞭挞。

内容推荐

《格列佛游记》是英国作家斯威夫特的代表作,世界上流传最广,最久的名著之一,尤以小人国和大人国的故事最为家喻户晓。  

斯威夫特是英国启蒙运动中激进民主派的创始人,诗人,18世纪英国最杰出的政论家和讽刺小说家,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讽刺作家之一。

1985年入选美国《生活》杂志“人类有史以来的最佳书”。

入选美国《优良读物指南》第21版推荐的百部名著。

目录

第一部:小人国游记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二部:巨人国游记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三部:无名岛游记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四部:慧驷国游记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试读章节

关于利立浦特京城密尔登多和皇宫的描写。作者和一位首相谈论帝国大事。作者表示在对敌作战时愿为皇帝效劳。

获得自由以后,我提出的第一个要求是准许我参观密尔登多京城。这件事皇帝很痛快地答应了;只是特别关照我不得伤害京城的居民和他们的家室。老百姓也从告示里知道我要访问京城的计划了。环绕京城的城墙有两英尺半高,至少有十一英寸厚,因此一辆四轮马车可以很安全地在城上绕行一周。城墙上每隔十英尺就建有一座坚固的城楼。我跨过了高大的西门慢慢地往前走,侧着身子穿过了两条大街,我只穿一件短背心,因为我担心如若穿着上衣的话,衣边也许会弄坏屋顶和房檐。虽然皇帝的命令非常严厉,要求所有的民众必须待在家里,不然就会有生命危险,但我还是极为小心翼翼地行走着,免得踩上那些还在街上滞留的人们。不管是在阁楼的窗口还是房顶上,都挤满了看热闹的人,我不由地想,在以往所有的旅行中,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这么一个人口密集的地方。这座城是正方形的,每边城墙都有五百英尺长。城里的两条大街都有五英尺宽,十字交叉地把全城分为四个部分,城里的胡同和巷子有十二英寸到十八英寸宽,我没法进去,只在路过时看了一下。全城可以容纳五十万人。楼房建的三至五层不等,商店和市场里陈列的货物也都十分充足。

皇帝的宫殿位于市中心,两条大街正好在那儿交会。四周的皇城有两英尺高,二十英尺开外就是宫殿。我得到皇帝的许可,举步迈过了皇城。城墙和宫殿中间的空地很大,我可以毫不费事地看清楚各个地方。外院有四十英尺见方。包括两座宫院;最里面是皇宫内院,我很想看一看,但是发现非常难,因为从一座宫院通往另一座宫院的大门仅仅只有十八英寸高,七英寸宽。外院的建筑至少有五英尺高,要让我从上面跨过去,又要做到不让这一建筑群受到很大的损害,这是不可能的,尽管院墙有四英寸厚,而且削好的石块堆砌得很坚固。同时,皇帝也很希望我能去瞻仰一下他那富丽堂皇的宫殿,可是我却没有办法进去。结果,我花了三天工夫,用小刀在离城一百多码的皇家公园里砍了几棵最大的树木,然后用这几棵树木做成了两个大约有三英尺高,并能承受得起我的体重的凳子。市民们得到第二次通告以后,我又进了城,手里拿着两个凳子到皇宫去。我来到外院的一侧,站在一只板凳上,手拿另一只板凳,把它举过屋顶,然后又轻轻地把它放在第一个院子和第二个院子之间那块八英尺宽的空地上。这样我就很方便地从一个凳子走到另一个凳子上,跨过了外院,然后用一根带钩子的木棍把身后的第一个凳子钩了起来。就这样我进了皇宫的内院,侧身躺了下来,脸对着宫殿中间几层特别为我打开的窗户,这才看到了人们所能想像的最金碧辉煌的内宫。我在那儿还分别谒见了寝宫里的皇后和年轻的亲王们,当时他们都有首席侍卫官伴随左右。皇后陛下十分高兴,对我很和蔼地笑了笑,又从窗口伸出手来让我亲吻。

但是现在,我不想进一步把这类事情描述给读者听,因为我有一本更大篇幅的著作即将出版,这些事情都留在那本书里说吧。那部书概括地叙述这个帝国从创建时起历经各代帝王的长期历史;在那部书里,同时对这个国家的战争、政治、法律、学术、宗教、动植物、特殊的风俗习惯和其他稀奇有益的事物都有详细记载。现在,我主要想在这部书里把我在这个帝国约九个月的居留中发生在公众以及我个人身上的种种事件描述一下。P30-31

序言

《格列佛游记》是爱尔兰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的代表作,是世界文学史上影响力最久远的名著之一。1985年它被美国《生活》杂志评为“人类有史以来的最佳书籍”,还被美国《优良读物指南》列为人生最值得阅读的百部名著之一。

乔纳森·斯威夫特于1667年出生在爱尔兰都柏林的一个贫苦家庭,父亲是定居爱尔兰的英格兰人,早在他出生前7个月就已去世。斯威夫特由叔父抚养长大,14岁时就读于著名的都柏林三一学院(以天主教的“三位一体”命名),7年后获得学士学位。在当时,担任教会的神职是穷孩子最稳妥的出路;但斯威夫特厌恶自己的主业:神学和哲学课程,他的个人志趣在于文学及历史。

于是,1688年叔父逝世后,斯威夫特前往英国,做了摩尔庄园主人威廉·坦普尔爵士的私人秘书。在他担任秘书期间,阅读了大量古典文学名著,并于1692年获牛津大学硕士学位。他的才能颇受威廉·坦普尔爵士的器重,他曾把斯威夫特介绍给威廉三世,并帮助威廉三世去伦敦催促国王为国会拨款。威廉·坦普尔去世后,1699年的夏天斯威夫特回到爱尔兰,担任伯克利伯爵二世的私人牧师,经常为教会事务往返伦敦,逐渐卷入伦敦的辉格党和托利党之争。1701年在获得三一学院神学博士学位之后,他重返伦敦,结交执政的辉格党的一些知名人士,发表了一篇篇见解精辟、讽刺犀利的文章,显示出卓越的文学才华。尤其是一篇揭露政府贪污行径的政论,直接促成了英法停战,以至有人称那项和约为“斯威夫特和约”。

斯威夫特后来虽然成了英国首相的亲信和女王演说词的起草人,成为别人巴结的对象,但他仍以清贫为荣,不仅给报社审稿不取报酬,就连哈利首相给他写文章的奖金,也被他愤而退回,还声明自己不是被雇佣的文人墨客。1710年开始,由于辉格党支持非国教教徒,斯威夫特与其分裂,女王及其他政要终因畏惧他的声望和讽刺文章的影响,将他逐出伦敦。而托利党深知他的才能和影响力,竭力拉拢他,让他担任该党刊物《考察报》的主编。期间,他常给在爱尔兰的斯特拉写信,后来被编辑成《给斯特拉的信》(1710—1713)。1714年托利党失势,斯威夫特回到爱尔兰,任都柏林圣帕特里克教堂的主持牧师,同时积极支持并投入爱尔兰人民争取独立自由的斗争,接连发表了战斗性极强的文论,使英国的殖民政策不得不有所收敛。斯威夫特深受爱尔兰人民的热爱,在他因匿名作品被当局悬赏缉捕时,人们保护他;在他最后一次访英归来时,人们鸣钟举火,用仪仗队簇拥他返回寓所。但一个个美好的梦想最终都破灭了。斯威夫特晚景凄凉,内心孤独,亲人去世后,只和屈指可数的几个朋友交往。他将大部分积蓄用于各种慈善事业,为弱智者盖了一所圣帕特里克医院。而本人却深受疾病折磨,头晕耳聋。不过每逢清醒,斯威夫特仍执笔写作,直至78岁逝世。

斯威夫特的文学才能在他的众多作品中充分体现。最早使其成名的是讽刺散文《一只澡盆的故事》(A Tale of a Tub,1704),在这篇故事中他尖锐地讽刺抨击了宗教领域的腐败现象和非国教教徒。此后,他又发表了《书的战争》(The Battle of the Books,1704)、《布商的信》(The Drapers Letters,1724—1725)和《一个温和的建议》(A Modest Proposal,1729)等杰出作品。

不过,斯威夫特最知名的作品就是《格列佛游记》,完成于1726年。它不是单纯的少儿读物,而是突现讽刺和批判特色的杰作。英国著名作家乔治·奥威尔一生中阅读此书不下六次,他说:“如果要我开一份书目,列出世界文学书库不可或缺的6本著作,我一定会把《格列佛游记》列入其中。”在这本书中,斯威夫特的叙事技巧和讽刺才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作品的主人公里梅尔·格列佛是个英国外科医生,后升任船长;他受过良好教育,为祖国而自豪,在职业和政治两方面似乎都颇有见识;书中记录了他四次航海的经历。全书由四卷组成:利立浦特(小人国)游记、布罗丁奈格(巨人国)游记、拉普塔(飞岛)游记和慧驷国游记。作者以神奇的想像、夸张的手段和寓言的笔法,毫不留情地对18世纪前半期的英国社会进行全面的批判,尤其对统治阶级的腐败、无能、无聊、恶毒、荒淫、贪婪、自大等特征作了痛快淋漓的鞭挞。

第一卷是写格列佛在小人国(利立浦特)的遭遇,格列佛与利立浦特人的大小比例为十二比一,那里的居民身高仅6英寸,格列佛置身其中,就像一座“巨人山”。起先他被一群利立浦特人捆了起来,但后来由于他表现温顺并答应接受某些条件,小人国国王同意恢复他的自由,他暂时居住下来。当该国遭到另一小人国(布来夫斯库)入侵时,格列佛涉过海峡把敌国舰队的大部分船只掳来,迫使敌国遣使求和,立了大功。不过格列佛在小人国的经历并非一帆风顺,后来因在皇宫不当的灭火行为被判卖国罪,国王因此要给格列佛定叛国罪,并决定刺瞎他的双眼。格列佛得知后,慌忙逃到布来夫斯库国,再从那儿找到了一只小船,乘船离去。他在公海上遇到一只英国商船,于是搭乘这只商船于1702年回到伦敦,从而结束了他的第一次游历。

第二卷描述格列佛在巨人国的遭遇。在这一卷里,格列佛回到英国和家人生活了两个月后又一次出海,船被吹到一片陌生的陆地,这片陆地叫布罗丁奈格(巨人国)。那里的居民身高如铁塔。格列佛在此地由“巨人山”一下子变成了侏儒。在巨人国的农夫面前,格列佛像鼹鼠般大小,被农夫当做玩物带回家中。为了赚钱,农夫竟把他带到市镇,让他耍把戏,供人观赏。后来他被王后买去,靠自己的音乐才能为贵族们提供娱乐。不过,巨人国的国王是个非常博学的人。他“头脑清晰,判断也很精确”。他向格列佛询问欧洲的风俗、宗教、法律、政府和学术方面的情形,格列佛便向他讲述了英国近百年来发生的大事。但他听完却说:“那些事只不过是一大堆的阴谋、反叛、谋杀、大屠杀、革命和流放之类的东西”,并指责说:“你的同胞中,大部分都是有史以来自然界所允许的、爬行在地面上的又小又令人可憎的害虫中最有害的一类。”格列佛曾提议帮他制造火药和枪炮来巩固国防,国王对此大为反感,认为发明这些杀人武器的人是“人类的敌人”,“他宁愿失去半壁江山也不愿涉足这种秘密”。他要以理智和仁慈来治理国家。因此,格列佛认为“这位君王有着许许多多令人尊敬、爱戴和敬仰的品质,他聪明能干,智慧过人,学识渊博;具有令人仰慕的治国才能,也几乎受到了他的子民们的拥戴。”格列佛在巨人国居住了两年,有一次,他和国王出外旅行时,装载他的箱子被老鹰叼到半空中,然后又掉到海里,幸好遇见一只英国海轮搭救了他。于是,他在1706年6月回到了伦敦,结束了他在巨人国的旅行。

第三卷写的是格列佛第三次出游,来到一个名为拉普塔(飞岛)的岛国。那是在1706年8月5日,他乘坐大商船“好望号”到印度支那和马来亚一带航海。因受到海盗袭击,他被海盗放逐到一条独木舟上,幸好海浪把他送上了陆地。飞岛上住着国王和他的贵族们,还有些工匠、妇女和儿童。国王统治着飞岛外的大片领土和属国。如果臣民们不服从或进行叛乱,他便驾着飞岛飞临肇事地点的上空。轻则剥夺他们享受阳光与雨水的权利,重则用飞岛直接落到他们的头上,压碎一切房屋建筑和人畜。除此之外,格列佛发现岛上还居住着许多理论家和学术专家,他们正兴致勃勃地在进行各种可笑而且完全脱离实际的研究。后来格列佛以此岛为中心,又游历了巴尔尼巴比、格勒大锥、拉格奈格、和特拉尔德拉格达布等四个飞岛的属地,最后借道日本,于1710年4月,搭乘荷兰船返回英国。这次航行历时数年,是时间最长的一次。

第四卷描述了格列佛游历到慧驷国的所见所闻。格列佛的第4次游历是在1710年9月,他担任了商船“冒险号”船长。当他航行到北美时,新招募来的水手劫夺船只,把他扔到一个荒岛上。在那里,格列佛被智慧而理性的“慧骃”深深吸引,不仅学习了他们的语言,还和他们就文化和政体问题进行交流和探讨。一次,格列佛谈起百年来欧洲君主间发生的战争,“慧驷”问战争的起因和动机是什么?格列佛说:“有时是因为君王们野心勃勃,总认为受他们统治的地方不够大,人民不够多;有时也因为大臣们腐化堕落,唆使其主子发动战争,以此扼制或者转移老百姓对他们腐败管理的强烈不满。“慧驷”认为这是缺乏理性的行为。“仁慈和友谊”是这个国家的两种美德。它们不懂什么叫罪恶,它们共同遵守的格言是发扬理性,并以理性来治理国家,教育下一代。在这里,年轻的马都要“学习有关节制、勤劳、运动和清洁的功课”。每四年春天举行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发现哪里有困难,大家便踊跃捐助,互相支援。格列佛感到这些杰出的四足动物有许多美德,与人类的腐化堕落相对比,令他睁开了眼睛,扩大了眼界。他渴望在当地定居,和这些可敬的“慧骃”在一起过一辈子,对各种美德加以研究和实践,但最后格列佛由于自身和野蛮的“野胡”相似的外形而被放逐。于是,格列佛自制了一只小船,依依不舍地告别了马主人,离开了慧驷国。在海上,他遇见了一艘葡萄牙商船,于1715年12月满心怅惘地回到那块生他养他如今却叫他厌恶的故土。

格列佛前后4次游历奇遇,历时16年7个月,在这些虚构的国度里可以找到当时英国社会的痕迹。作品集中反映了18世纪前半期英国社会的种种矛盾,对英国政治制度作了辛辣的讽刺。主人公格列佛勤劳、勇敢、机智、善良。作品想像丰富,构思奇特,勾画出一个五彩缤纷的神奇世界。幻想与现实的有机统一是这部作品的最大特点。首版在一周内售完,并立即被译成法文和荷兰文。18世纪末叶出现了改编的小册子。伦敦塔巴特出版社于1805年首次出版了专门的儿童版本,并附有三幅彩色铜板插画。迄今的儿童版本一般只涉及格列佛在小人国和巨人国的奇遇。《格列佛游记》对英国和世界儿童文学产生过重要影响,尤其是其构思手法、离奇描写在英国文学史上具有开拓意义。

在开场白上,《格列佛游记》与《鲁滨逊漂流记》极其相似。鲁滨逊出场是为了寻求财富,最终获得了丰厚产业,成为社会新富。格列佛虽是以相似的动机出海,但在回来后却成为彻头彻尾的异己者。本来认为理所当然的现象被颠覆,是变成非,白变成黑,所有这些体现了作者对当时向现代化进程转变的社会的全面质疑。作者尽管模仿了《鲁滨逊漂流记》的一套思维方法与话语系统,但却是以现代启蒙的抵制者的身份进行创作的。讽刺文学在西方18世纪特别发达,体现了当时一批文人对现代生活的质疑。历史上,笛福往往被认为是进步的代表,而斯威夫特则常常被判定是站在保守立场上的人物。但作为一代文人,不可能是绝对的,斯威夫特有时也能够从爱尔兰的立场出发评论当时社会。其有些抨击观点非常超前,就是对当今社会也是非常有借鉴价值的。

在书中四卷的不少文字叙述里,显现出作者对英国时事的不满与揭露,以及对“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的追求。虽然格列佛起初以为小人国与英国毫不相像,但实际上小人国却是英国的写照。透过那似是而非的逻辑,我们看到的是:国王比他的臣民只高出一个指甲,却狂妄地自命为头顶蓝天的宇宙统治者,以其无常的喜怒决定老百姓的命运。官吏们也无需德才兼备,只要跳绳跳得高,就可得到高官厚禄。小人国的两党以鞋跟高矮为区分标志,这里影射的是当年英国的托利党和辉格党;而吃鸡蛋时是从大头敲开还是从小头敲开,则指的是天主教与新教之间关于教会仪式的无稽之争。为了这一区区争端,竟导致了小人国的内战,甚至殃及邻国。由于小人国里的警察制度和诬告成风,格列佛不得不逃离那里。

巨人国的人无论体力还是智力都超过了那群“小人”;巨人国里实行的是理想化的、有教养的君主政体,国王贤明而正直,经常关怀臣民,法律也是自由和福利的保障。在巨人国国王的要求下,格列佛向他介绍了英国的社会及制度,他的溢美之词在国王的追问下破绽百出。国王对英国存在的营私舞弊、侵略战争和法律不公大加指责,并指出其原因就在于人心的卑劣与自私。

飞岛国的科学家们似乎从事着高尚的职业,但实际上他们的科学研究完全不着边际,脱离人民与实际。在对待属地居民的态度上,则主张采取残暴的手段:稍有叛逆,就将飞岛驾临上空阻隔阳光,或降落到其国土上,将居民碾压成粉。这正是英国对爱尔兰殖民统治的最佳写照。

格列佛对慧驷国的描述,则指出了文明社会对于人类的腐蚀。慧驷国的居民分为状似野兽的“野胡”和有智慧、会说话的慧驷两类。“野胡”代表了人类的贪欲和败坏,而慧驷则象征着理性而善良的群体社会。不言而喻,如果人类堕落下去,将与动物无异,那是多么可悲的结局。因此,斯威夫特表明的观点就是只有生活在自然状态下的人,才是纯洁高尚的。这一观点后来被法国的卢梭发扬光大,成为浪漫主义文学的发端。

书中还有多处内容体现了当时科学发展对文学创作的影响。斯威夫特生活的时代是由培根开创的实验科学和牛顿奠定的古典力学方兴未艾之际。他笔下的小人国和巨人国虽是虚构的,但其居民身高分别是正常人类的十二分之一和十二倍。那里的一切建筑和器物,都具有数学比例的准确性,全书结构匀称,脉络清晰,完全符合理性思维的要求。

就文学成就而言,斯威夫特是在古典主义思想熏陶下成长起来的作家,他的文字功底深厚,表现手法新颖,尽管隔着一层翻译,仍有许多值得我国读者学习和借鉴之处。他在人物的刻画方面也独树一帜,开创了现代小说异化主题的先河。因此,无论是在文学题材还是创作手法方面,《格列佛游记》都堪称一部经典之作。

上海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博士

陶 倩

2006年1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格列佛游记(全译本)(精)/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爱尔兰)乔纳森·斯威夫特
译者 徐崇亮//王姬萍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5423290
开本 32开
页数 284
版次 3
装订 精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06-01-01
首版时间 2006-01-01
印刷时间 2012-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5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61.44
丛书名
印张 9.625
印次 5
出版地 湖北
218
151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8:2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