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荒野之狼(精)
内容
试读章节

老板娘想为我斟上第二杯酒,但我握住了杯子,并且起身。我不需要酒了。金色的身影再次闪现,我又忆起了永恒,忆起了莫扎特,忆起了星辰。顷刻间我又能畅快地呼吸,畅快地活着,畅快地存在于人世间,无须忍受痛苦折磨,无须恐惧,无须自觉可耻。

我走出酒馆,寂静的街道上冷风狂扫着细雨,细雨敲打着路灯,朦胧的灯光幽微而闪烁。现在要去哪儿?倘若我此刻可以许一个有魔法的心愿,我希望面前立刻出现一问路易十六风格的美丽雅室,并由里头的一流乐手为我演奏两三首亨德尔和莫扎特的音乐。啊,那我的心情会有多么舒畅啊!我将畅饮冰凉、优雅的乐声,犹如诸神畅饮琼浆玉液。啊,假如此刻我能有个知交好友,一个住在阁楼里,就着烛光沉思,身边还放了把小提琴的知交好友,该有多好啊!我一定要蹑手蹑脚地闯进去,破坏他的宁静夜晚——静悄悄地沿着楼梯的转角层层向上.突然出现在他的面前,吓他一大跳,接着两人秉烛夜谈,纵情音乐,畅快地享受几个小时远离俗世的夜晚时光!曾经,我享受过那样的快乐,就在几年前,但随着时间过去,那份快乐也离我远去,并彻底地消失无踪了;在此刻与彼时之间,剩下的唯有岁月凋零。

我满心踌躇地踏上归途,竖起领子,手杖敲打在湿答答的柏油路上。不管我再怎么放慢脚步,回到阁楼的速度还是太快。我不喜欢我那个小小的临时归处,但对我而言,它又是如此不可或缺,毕竟随着时间过去,那个在冬夜里顶着狂风骤雨,在旷野中奔跑的我,早已一去不复返了。但上帝为证,无论如何我都不想扫了自己今晚的好兴致,下雨也罢,痛风也罢,都影响不了我,遑论那株南洋杉了。即便听不到室内乐器的演奏,即便无处可寻身边放着一把小提琴的孤单挚友,我心中美好的乐章依旧奏起,我依旧会在有规律的呼吸间轻哼着旋律,像煞有介事地自己为自己演奏。我边走边想。没错,没有乐队、没有朋友根本无所谓,向往那种无济于事的温情,并因此而自苦,真是太可笑了!孤独其实是一种独立,是我由衷盼望的,是我长年累月自我锻炼后得到的。但孤独也是冰冷的,是啊,没错,孤独同时带来了寂静,美好的寂静,形成了一种巨大,大得像群星运转于其中的冷冽又寂静的太空。我行经一处舞厅,强悍的爵士乐迎面袭来,燥热而野蛮,像从一堆生肉上扩散而出的气息。我忍不住驻足。无论我多么讨厌这种音乐,它都悄悄对我产生了一股吸引力。我讨厌爵士乐,但比起现今的学院派音乐.我喜欢它远超过学院派音乐十倍。爵士乐所展现出来的那种既欢乐又粗犷的野性,总能引领我进入本能的世界,并且直接呼吸到单纯而鲜红的感官欲望。我停下脚步,嗅闻,闻着充满血腥昧的靡靡之音,愤怒而贪婪地嗅闻着从舞厅内飘出的气息。其实这种音乐,部分充满了诗意,既多愁善感又甜蜜,可谓非常感性,但另一部分却无比狂野、放肆和强烈。两个天差地别的部分却可以在爵士乐中单纯而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并形成一个整体。这是一种属于末日的音乐吧!罗马最后一任皇帝命人演奏的想必就是这种音乐。当然,跟巴赫或莫扎特那种真正的音乐相比,这种音乐简直像垃圾——但我们的艺术、我们的思想,本来就是这样,这就是我们的表象文化呀,一旦把它拿来跟真正的文化相比当然会沦为垃圾。

但这种爵士乐也有它的优点,就是非常真挚,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了黑人那种可爱、不虚伪的特质,以及稚子般的快乐情怀。这种音乐具有黑人和美国人的某些特质,这种特质对我们这些性格坚毅且强悍的欧洲人而言,既像少年般新鲜又显得稚气。会不会欧洲也将变成这样?或者欧洲其实早就朝这个方向在改变了?会不会我们只不过是一群对过往欧洲,对过往音乐、文学仍有所坚持与崇拜的人,换言之,我们只不过是一群硕果仅存的、患有复杂精神官能症的愚人,我们这种人或许明天就会被众人遗忘,嘲笑?会不会我们所谓的文化,所谓的精神,所谓的灵魂,所谓的美,以及所有被我们称为神圣的东西,其实都只是个鬼影子,它们早就死了,只是我们这群傻瓜仍视之为真.仍视之为活生生的?也许它们从来就没有真的存在过,没有真的活过?会不会我们这群傻瓜所致力追求的东西,从头到尾都只是个幻影罢了?

我又重新回到了老城区,小教堂模糊而不真切地矗立在一片灰蒙蒙之中。我突然想起了今晚稍早之前的经历,那扇谜一样的小拱门,拱门上方那隅谜一样的反光区域和玩笑似的、忽隐忽现的光影字母。那些字母上写了什么?“非人人皆可入场”“仅供疯子观赏”。

我将目光投向那堵古老的石墙,仔细地瞧,暗自期盼神奇魔法能再次启动,那扇小小的拱门能为我正式开启,并邀请我这个疯子走进去。会不会那里头真的有我所向往的东西?真的有属于我的音乐正在演奏?

那堵黝黑的石墙,在夜幕低垂中冷眼旁观着我,它全然封闭,深深地沉睡在自己的梦中。上面根本没有门,没有尖尖的拱门,那里只是一堵黝黑、沉静,连个洞也没有的墙。我哑然失笑地继续往前走,彬彬有礼地对着石墙点头致意:“晚安了,石墙,我不吵醒你。总有一天,等时间到了,你就会崩塌,或者会被贪婪的企业招牌给覆盖。现在你依旧在这儿,这么美丽、这么安静地矗立在这儿,这已经够让我满心欢喜了。”P44-47

作者简介
赫尔曼·黑塞(1877-1962),出生于德国南部的小镇卡尔夫,曾就读墨尔布隆神学校,因神经衰弱而辍学。1899年,自费出版了靠前部诗集《浪漫主义之歌》,未获得公众承认;1904年,以靠前部长篇小说《彼得·卡门青特》轰动德国。后来,他辞去工作,专事写作,先后完成《在轮下》(1906年)《盖特露德》(1910年)《罗斯哈尔特》(1914年)等早期重要作品。1912年,黑塞移居瑞士并在1923年加入瑞士国籍。靠前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黑塞的创作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试图从宗教、哲学和心理学方面探索人类精神解放的途径。这时期的主要长篇小说有《德米安》(1919)、《悉达多》(1922)、《荒原狼》(1927)、《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1930)和《玻璃球游戏》(1943)等。其中《荒原狼》轰动欧美,被托马斯·曼誉为德国的《尤利西斯》。1946年,黑塞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目录

出版者序

哈利·哈勒的手稿

——仅供疯子阅读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序言

这本书的内容是一份留在我们这里的手稿。留下这份手稿的人我们称他为“荒野之狼”,这称呼他自己也用过好几次。姑且不论这份手稿是否需要一篇具有导读功能的序,但至少对我个人而言,确实有这样的需要:对荒野之狼的文稿做些补充,并借此勾勒出我对他的记忆。关于他,我知道的其实很少,对于他的过去和出身背景更是一无所悉,但他的人格特质却给我留下了既强烈又——无论如何不得不说——充满好感的印象。

荒野之狼是名年近五十的男子,几年前的某一天他来到姑妈家,表明想租一间带家具的房间。后来他租了阁楼和阁楼旁边的卧室。几天后,他带着两只行李箱和一大箱书再度出现,就这样和我们生活了九到十个月。

这份手稿,不管它有多少是植根于作者的实际经验,至少都是一种尝试,试着不用迂回和美化的方式来面对这个时代所罹患的重症,而是直接把这种病当作对象,赤裸裸地呈现出来。但这么做其实无异于地狱走一遭,这不是形容,而是真的像字面上所写的那样:时而惊恐万分,时而得鼓起勇气走向黑暗的心灵世界,投身纷扰,并决心横越地狱,正面迎向混乱,且一路忍受痛苦、邪恶直到最后。

哈勒跟我说过一段话,这段话对于我理解这份手稿至关重要。有一次我们聊到中世纪的种种残酷,聊完后他有感而发地说:“我们所谓的残酷,实际上未必像我们想的那样。中世纪的人也许还瞧不起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呢。对他们而言,我们今天的生活或许才叫残酷,才叫可怕和野蛮!每个时代,每种文化,每种风俗习惯和传统,都有它自己的风格,都存在着当时人认可的温柔、严格、美好和残酷;他们认为忍受某些痛苦乃天经地义,某些困顿本就该耐着性子挺过去。真的令人感到痛苦且像地狱一样的生活。其实只发生在两个时代、两种文化和两种宗教彼此交会时。古希腊罗马人如果被放到中世纪去生活,大概也会痛苦得要死。同样地,如果把一个野蛮人放进我们的文明社会,他肯定也会窒息。可是到了某个时间点,就是会整整一代人被夹在两个时代、两种生活风格之间,并因此无所适从,失去所有的理所当然、风俗习惯、安全感和天真无邪。当然,不是每个人都能感受得这么深刻和强烈。但是像尼采这样天资聪颖的人却能早于一代人,甚至不止早于一代人感受到我们今天所面临的悲惨——尼采曾饱尝孤独与不被理解,时至今日,仍有成千上万的人正承受着同样的苦楚。”

在阅读这份手稿时,我常会想起哈勒的这段话。哈勒正是那种被夹在两个时代中间的人.因而失去了他所有的安全感与天真无邪。这种人的命运是:原本是全人类的生命困惑,一旦降临到他们身上.就会被凸显和强调得像是专属于他们个人的痛苦与地狱。

就我看来,这就是这份手稿所能带给我们的意义与启发,也是让我下定决心要公开这份手稿的原因。另外,我想顺便一提:对于这份手稿,我既没有维护之意,也不想批评它,这件事就留给各位读者自己,跟随自己的内心判断吧!

内容推荐

《荒野之狼(精)》是赫尔曼·黑塞最著名的长篇小说,也是作者本人最满意的一部作品。故事讲述了一位欧洲中年知识分子被精神疾病折磨走向人生的两难,又摆脱了绝望的蜕变过程。

这部小说因其深刻的心理分析、广博的思想内容、奇特的情节结构、高超的艺术表达,对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引发了一次又一次的“黑塞热”。该作完美体现了黑塞的创作特色,不仅是黑塞创作历程中的里程碑,也是“一座永恒的精神灯塔”。

编辑推荐

一次灵魂的对话,每一个读者都能在《荒野之狼(精)》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色彩浓郁,象征深远,被誉为德国的《尤利西斯》!

赫尔曼·黑塞于194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荒野之狼(精)》是其获奖作品,亦是他创作生涯中的里程碑。本书把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知识分子的内心世界淋漓尽致地展示出来,成为二十世纪西方小说的经典之作。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荒野之狼(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德)赫尔曼·黑塞
译者 阙旭玲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四川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1149382
开本 32开
页数 299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18-06
首版时间 2018-06
印刷时间 2018-06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394
CIP核字 2018092203
中图分类号 I516.45
丛书名
印张 9.75
印次 1
出版地 四川
190
131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7:4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