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中国旅游文化新论 |
| 内容 | 作者简介 邹本涛(1962-),汉族,辽宁岫岩人,渤海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旅游基础理论、旅游文化、旅游史。主要讲授旅游学概论、旅游心理学、旅游文化概论、中国传统文化等课程。在中国史研究、旅游学刊、旅游科学、旅游论坛、北二外学报、商业研究、社会科学家等杂志发表历史、旅游方面的论文30多篇。主著旅游文化学等专著2部,主编旅游心理学等教材3部,主持、参与国家及省级科研项目10余项。曾获得辽宁省教学成果二等奖l项,辽宁省自然科学成果2、3等奖各1项。《旅游文化新论》等多篇(部)论著不囿成说,被人大复印资料、旅游学年鉴、中国旅游大辞典等书刊转载、引用;《旅游文化学》创立了“体验与介入”的旅游文化理论,被大陆和台湾地区多家高校用为指定教材。荣获校教书育人优选个人、教书育人优选标兵、教学骨干等多项荣誉称号。 目录 章 中国旅游文化研究的反思 节 中国旅游文化的研究进展 第二节 中国旅游文化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 中国旅游文化的本体 节 中国旅游文化的含义 第二节 中国旅游文化的结构 第三节 中国旅游文化的特点 第三章 中国旅游文化的演变 节 中国古代的旅游文化 第二节 中国近代的旅游文化 第三节 中国现代的旅游文化 第四章 当代中国的旅游体验文化 节 当代中国的旅游审美体验 第二节 当代中国的旅游求知体验 第三节 当代中国的旅游交往体验 第四节 当代中国的旅游情感体验 第五节 当代中国的旅游规范文化 第五章 当代中国的旅游介入文化 节 当代中国的旅游服务文化 第二节 当代中国的旅游景观开发文化 第三节 当代中国的旅游宣传文化 第四节 当代中国的旅游研究文化 第六章 当代中国的旅游文化建设 节 当代旅游文化建设的意义与原则 第二节 当代中国的旅游体验文化建设 第三节 当代中国的旅游介入文化建设 内容推荐 邹本涛、张利民、曲玉镜著的《中国旅游文化新论》在介绍旅游文化核心理论的基础上,勾勒了中国旅游文化的演进与变迁的过程,从动态、整体的角度再现中国旅游文化的基本面貌与发展规律;描述并分析了当代中国的旅游体验文化和旅游介入文化,从微观的角度揭示了当代中国游客与社会的旅游文化创造及成果;提出了当代中国旅游文化建设的原则、重心与策略,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旅游文化提供参考;预测了中国旅游文化的未来走向,为发展中国旅游文化指明方向。本书以“体验-介入文化说”的旅游文化理论为指导,以中国旅游文化为中心,以中国旅游体验文化和旅游介入文化为主干,新视角、新概念、新体系、新内容、新观点。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中国旅游文化新论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邹本涛, 张利民, 曲玉镜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4195125 |
| 开本 | |
| 页数 | 250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
| 出版时间 | 2019-03-01 |
| 首版时间 | 2019-03-01 |
| 印刷时间 | |
| 正文语种 | |
| 读者对象 |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F592 |
| 丛书名 | |
| 印张 | |
| 印次 | |
| 出版地 | |
| 长 | |
| 宽 | |
| 高 | 26cm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