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风情/悄吟文丛
内容
试读章节

一次漫长的空中飞行,目的地是太平洋彼岸的美洲。起飞时,将要深夜,落地时还是将要深夜,空间的飞越奇妙地躲过了白昼,从一个黑夜直达另一个黑夜。黑色吞噬了所有的看见,没有月光没有星星,飞机仿佛在洞穿另一个世界。在异国的夜色中,我们如释重负、终于落地。这时,青子悄无声息走到我跟前,悄悄说,她一直未能合眼。不知为何,第一眼看见青子,就觉得她身上有猫的气息。实际上,十几个小时中,我也没怎么安睡,我的邻座,一位自称为演员的女华裔强占了我的耳朵,她没有节制地给我讲她的故事。昏昧的灯光下,她表情夸张,脸上的皮肤也不很真实。她没有完了的絮叨,严重干扰了我的第一次长途飞行。到了住处,倦意浓重,一觉天明。早饭时,青子又悄无声息走到我跟前,还是那句悄悄话,她一直未能合眼。青子穿一双平底绣花布鞋,走路若舞台上青衣的窸窣水步。近十人的团队,大家大都第一次见面,青子好像很亲近我。

这一日,我们去了好几个安静的小镇,阳光明净,街边小店被鲜花点缀。青子和我走在一起,她也很愉悦,我偷拍了好几张她。路上,她问我正读什么书,我说卡佛的短篇,她要我讲一篇,我讲了《家门口就有这么多的水》。那是一篇色调幽暗的小说,小说里的氛围我一直难忘。她安静地听。青子也写作,她说她很少读外国作品。第二日早饭,怎么也等不到她。去看她时,她说她病了,不能和大家出行。又是一天行走,很疲惫。那天深夜,熟睡中,被床头的电话惊醒,懵懂里听出是青子,还是那种悄悄的说话声,她问我为何看着病床上的她面露笑意,问我何以给她讲卡佛的那篇小说。我被彻底惊醒,想骂人,但听见她在电话那头嘤嘤地哭了。那一刻,我想到了早餐时平底盘子里那颗刚敲出来的生鸡蛋,我不敢晃,怕它破了。青子哭得像孩子,弱而痛楚,我竭力安慰她,告诉她没半点儿伤害她的意思。

四周静寂,夜色稠黑,我感觉突然被曝于一团灼光之下。心生重重的不安。

太平洋畔,灰色的大洋和灰色的天空混沌相接,巨大单纯的事物,它们都浩渺而虚空。海浪轰鸣,海风寒凉,我心里盛满更大的虚空。一个之前和我毫无瓜葛的人,她将赢弱的触须伸向了我,我不强大,惧怕被缠络。想躲离的是我,可她刻意和我拉开距离,用刀子一样的目光,时刻搜刮我。我若中蛊一般,到底谁身上带毒?是谁在蛊惑谁伤害谁?

那天很晚才躺到床上,一直睡不安稳,果然,电话又响了,如悬疑片一样,我惊惶地等着铃声固执地响完。将到拂晓时,青子来敲门,她走到我床前,完全是白日里的装束,暗红的丝巾还紧紧缠在脖子上。她一动不动盯着我,悄悄说,你夜里去做事了?我发现我收拾床铺的手在颤抖。忽然,她转身出屋。她还穿着那双绣花鞋,迅疾跑远悄无声息。之后,她拉着行李箱在异国的大街上乱窜。怕她走失,我拼命追赶。等我终于佯装亲密地挽上她的胳膊,她环顾四周,悄悄地说,你看,戏正在上演,到处是布景和演员,你是他们中的一个。

我不想再讲下去了,于我而言,这件事给我的幽黑影响已远远大于事情本身。在一个陌生的国度,我和青子,都已虚弱不堪。我所认为的事件的惊悸,更多来自于笼罩其上的惶悚氛围,这氛围如同月光浸淫下光怪陆离的夜色世界。

月光,这种可以笼罩世间万物的阴性之最,它的明光,是以孤寂寒凉的方式散射。十几天以后的一个黄昏,当我踏上回乡之路,几乎要号啕大哭,我被青子凌厉的病弱侵袭,我已没有一点儿多余的力量去抵抗。我昏睡几天,日日梦魇。我记起,在国外,在她身边我也流过一次眼泪,是在医院,医生使用了镇定药,她依旧目光灼灼。而就在她看似睡意要来时,地动了,我惊恐地跑出病房,但见医生们安之若素。到这个地震频发的国度,我应该提早学会“地震”这个单词。我用双手努力做着大地晃动的姿势,没人懂得我的意思。我哭了,这诡谲的无常如此繁复,眼泪跌落的那一刻,我发现躺在病床上的青子,毫不怜惜忿忿地盯着我。

我无数次分析青子所以崩乱的原因,是时空错乱多日不眠压垮了她,还是蛰伏于她心底的幽微之物被什么唤醒?一座巨桥的垮塌,罪魁很可能源于一瞬间它与外部世界无形的声脉共鸣,这声脉暗哑但宏大。我不知,在青子的生命背景里。潜藏着怎样的积贫积弱。如同覆盖于我头顶的诡异夜空或从天而降的雷球。我想,凝结于精神的幽暗之物,于他人而言有时或渺若游蚁,但在某一刻,它们可能若强光探照下事物陡生的阴影,它们幽暗而茁壮、张牙舞爪、横行无忌。

青子为什么选中了我,是我们气息相通?是气息相通的我们注定要相互牵绊?

我时常打开小镇上偷拍的她,她身后鲜花葳蕤,那一刻,一切多么平和安详。

P4-7

书评(媒体评论)

习习知道文学的根本所在。她的散文从不左顾右盼,从不炫奇邀宠,始终向下用力,与卑微为伍。与本色相伴,埋体贴于日常而发其高贵。她的散文,善于以真诚打量记忆,温暖过往,没有敷色,只是擦拭,于是有光——她独有的光。

——百花文艺出版社原副总编、著名作家谢大光

目录

月色幽微

飞雪苍茫

血牡丹:另一种镌刻

梨花堆雪

木器厂

风情

流徙

小酒馆手记

流水某日

在人世

雁荡

南方记忆

踪迹

向西域

写作谈

一个访谈

序言

东风吹水绿参差

古耜

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起点的中国现代散文,已经走过近百年的风雨历程。时至今日,隔着历史与岁月的烟尘,我们该怎样描述和评价现代散文的行进轨迹与艺术成就?也许还可以换一种问法:如果现代散文仍然可以新中国成立为时间界标,划作“现代”和“当代”两个阶段,那么,它在哪个阶段成就更高,影响更大?

在散文的“现代”阶段,屹立着伟大而不朽的鲁迅,仅仅因为先生的存在,我们便很难说当代散文在整体上已经超越了现代散文。但是,如果我们把观察的视野缩小或收窄,单就现代散文中的女性写作立论,那么,断定“当代”阶段的女性散文,是异军突起,后来居上,便算不上狂妄。这里有两方面的依据坚实而有力:

第一,新中国成立后的六十多年间,尤其是进入新时期以来,大陆文坛先后出现了若干位笔下纵横多个文学门类,但均擅长散文写作,且不断有这方面名篇佳作问世的女作家,如杨绛、宗璞、张洁、铁凝、王安忆、张抗抗、迟子建等。她们散文作品所达到的艺术水准,并不逊色于现代女性散文的佼佼者。况且冰心、丁玲等著名现代女作家在步入当代之后,依旧有足以传世的散文发表,这亦有效地增添了当代女性散文创作的高度和重量。

第二,借助时代变革和历史前行的巨大动力,从新时期到新世纪,女性散文写作呈现出繁花迷眼、生机勃勃的宏观态势:几代女作家从不同的主体条件出发,捧出各具特色、各见优长的散文作品,立体周遍地烛照历史与现实,生活与生命;才华横溢的青年女作家不断涌现,其创意盎然的作品,显示了强劲的生命力与可持续性;女作家的性别意识空前觉醒,也空前成熟,其散文主旨既强调女性的自尊与自强,也呼唤两性的和谐与互补;不同手法、不同风格的女性散文各美其美,魏紫姚黄,各擅胜场……于是,在如今的社会和文学生活中,女性散文构成了一道绚丽多彩而又舒展自由的艺术风景线。这显然是孕育并成长于重压和动荡年代,因而不得不执着于妇女解放和民族生存的“现代”女性散文所无法比拟与想象的。

在二十一世纪历史和时间的刻度上,女性散文创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和扎实进步,但也同整个中国文学一样,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考验:与后工业社会结伴而来的后现代主义思潮斑驳杂芜,利弊互见。它带给女性散文的,可能是观念的去蔽,题材的拓展,也可能是理想的放逐,审美的矮化,而更多的可能,则是创作的困惑、迷惘,顾此失彼或无所适从……惟其如此,面对五光十色的后现代语境,女性散文家要实现有价值的创作,就必须头脑清醒,坐标明确,进而辩证取舍,扬弃前行。也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有一批女作家值得关注——她们出生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之交,进入新世纪后开始展露才华,并逐渐成为女性散文创作的中坚力量。对于她们来说,现代和后现代主义自然不是陌生或无益之物,但青春韶华所经历的激情澎湃的现实主义和人文主义大潮,早已先入为主,成为一种挥之不去的精神底色。这决定了她们的散文创作,尽管一向以开放和“拿来”的姿态,努力借鉴和吸取多方面的文学滋养,但其锁定的重心和主旨,却始终是对人的生存关切和心灵呵护,可谓鼎新却不弃守正。显然,这是一条积极健康、勃发向上的艺术路径。正是沿着这一路向,习习、王芸、苏沧桑、安然、杨海蒂、张鸿、沙爽、项丽敏、高安侠、刘梅花等十位女作家,不约而同地走到了一起,她们以彼此呼应而又各自不同的创作实绩,展示了当下女性散文的应有之意和应然之道。

习习来自西北名城兰州。她的散文写城市历史,也写家庭命运;写生活感知,也写生命体验;近期的一些篇章还流露出让思想伴情韵以行的特征。而无论写什么,作家都坚持以善良悲悯的情怀和舒缓沉静的笔调,去发掘和体味人间的真诚、亮丽和温暖,同时烛照生活的暗角和打量人性的幽微。因此,习习的散文是收敛的,又是充实的;是含蓄的,又是执着的;是朴素本色的,又是包含着大美至情的。

足迹涉及湖北和南昌的王芸,左手写小说,右手写散文。在她的散文世界里,有对荆楚大地历史褶皱的独特转还,也有对女作家张爱玲文学和生命历程的细致盘点,当然更多的还是对此生此在,世间万象的传神勾勒与灵动描摹。而在所有这些书写中,最堪称流光溢彩、卓尔不群的,是作家以思想为引领,在语言丛林里所进行的探索和实验,它赋予作品一种颖异超拔的陌生化效果,令人咀嚼再三,余味绵绵。

或许是西子湖畔钟灵毓秀,苏沧桑拥有很高的艺术天赋和丰沛的创作才情。从她笔下流出的散文轻盈而敏锐,秀丽而坚实,温婉而凝重,每见“复调”的魅力。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她的散文远离女性写作常见的庸常与琐碎,而代之以立足时代高度的对自然和精神生态的双重透析与深入剖解,传递出思想的风采。若干近作更是以生花妙笔,热情讲述普通人亦爱亦痛的梦想与追求,极具现实感和启示性。

在井冈山下成长起来的安然,一向把文学写作视为精神居所和尘世天堂。从这样的生命坐标出发,她喜欢让心灵穿行于入世和出世之间,既入乎其内,捕捉蓬勃生机;又出乎其外,领略无限高致,从而走近人生的艺术化和审美化。她的散文善于将独特的思辨融入美妙的场景,虚实相间,形神互补,时而禅意淡淡,时而书香悠悠,由此构成一个灵动、丰腴、安宁、隽永的艺术世界,为身处喧嚣扰攘的现代人送上一份清凉与滋养。

供职京城的杨海蒂,创作涉及小说、报告文学、影视文学等多种样式,其中散文是她的最爱和主打,因而也更见其精神与才情。海蒂的散文题材开阔,门类多样,而每种题材和门类的作品,都具有自己的特色:她写人物,善于捕捉典型细节,寥寥几笔,能使对象呼之欲出;她写风物,每见开阔大气,但泼墨之余又不失精致;至于她的知性和议论文字,不仅目光别致,而且妙趣横生。所有这些,托举出一个立体多面的杨海蒂。

驻足羊城的张鸿,既是文学编辑,又是散文作家。其整体创作风格可谓亦秀亦豪。之所以言秀,是鉴于作家的一枝纤笔,足以激活一批风华绝代而又特立独行的异国女性,尽显她们的绰约风姿与奇异柔情;而之所以说豪,则是因为作家的笔墨一旦回到现实,便总喜欢指向远方,于是,边防战士的壮举、边疆老人的传奇,以及奇异山水,绝地风情,纷至沓来。这种集柔润和刚健于一身的写作,庶几接近伍尔夫所说的文学上的“雌雄互补”?

穿行于辽宁和天津之间的沙爽,先写诗歌后写散文,这使得其散文含有明显的诗性。如意象的提炼,想象的飞腾,修辞的奇异,以及象征、隐喻的使用等,这样的散文自有一种空灵趻踔之美。当然,诗性的散文依旧是散文,在沙爽笔下,流动的思绪,含蓄的针砭,委婉的嘲讽,以及经过变形处理的经验叙事,毕竟是布局谋篇的常规手段,它们赋予沙爽的散文深度和张力,使其别有一种意趣与风韵。

项丽敏的散文写作同她长期以来的临湖而居密不可分——黄山脚下恬静灵秀的太平湖,给了她美的陶冶与享受,同时也培育了她对大自然的敬畏与热爱,进而驱使她以平等谦逊的态度和安详温润的文字,去描绘那湖光山色,春野花开,去倾听那人声犬吠,万物生息。所有这些,看似只是美景的摄取,但它出现于物欲拥塞的消费时代,则不啻一片繁茂葳蕤的精神绿洲,令人心驰神往。当然,丽敏也知道,文学需要丰富,需要拓展,人与自然的关系只是文学的无数话题之一,为此,她开始写光阴里的器物,山乡间的美食,还有读书心得,读碟感悟……这预示着丽敏的散文正由单纯走向丰富。

高安侠是延安和石油的女儿。她的散文明显植根于这片土地和这个行业,但却不曾滞留或局限于对表层事物和琐细现象的简单描摹;而是坚持以知识女性的睿智目光,回眸生命历程,审视个人经验,打量周边生活,品味历史风景,就中探寻普遍的人性奥秘和人生价值,努力拓展作品的认知空间。同时,作家文心活跃,笔墨恣肆,时而柔情似水,时而气势如虹,更为其散文世界平添一番神采。

偏居乌鞘岭下天祝小城的刘梅花,是一位灵秀而坚韧的女子。她人生的道路并不顺遂,但文学却给了她极大的眷顾。短短数年间,她凭着天赋和勤奋,发表和出版了大量散文作品,成为广有影响的女作家。梅花写西域历史、乡土记忆和个人经历,均能独辟蹊径、别具只眼,让老话题生出新意味。晚近一个时期,她将生命体悟、草木形态、中药知识,以及吸收了方言和古语的表达融为一体,形成一种承载了“草木禅心”的新颖叙事,从而充分显示了其从容不迫的艺术创新能力。

总之,十位女性散文家在关爱人生的大背景、大向度之下,以各具性灵、各展斑斓的创作,连接起一幅摇曳多姿、美不胜收的艺术长卷。现在,这幅长卷在中国言实出版社的鼎力支持下,冠以“悄吟文丛”的标识,同广大读者见面了。此时此刻,作为文丛的主编,我除了向十位女作家表示由衷祝贺,向出版社的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诚挚感谢之外,还想请大家共赏宋人张栻的诗句:“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这是我选编“悄吟文丛”的总体感受,或者说是我对当下女性散文创作的一种形象描绘。

(作者系著名文学评论家、作家)

内容推荐

《风情》一书系作家习习的散文精品集。她的散文作品灵动细腻、深婉多姿,更多地展露出一个女性对人世风情独特而充满悲悯的观察与细腻剪裁。这里既有对大西北历史文化的考察,又有对当江南秀美景色的描绘,既有对社会人生的感悟,亦有对内心的审视,既有对现实的感喟,又有对过往的眷恋,既有对生活在社会底层人们生活状态的记录,又有对教育现状的反思……习习的散文将她对人世风情的思考藏诸于绵绵如流水的文字中,却有着穿石般的力量。

编辑推荐

作家习习的最新散文集《风情》写城市历史,也写家庭命运;写生活感知,也写生命体验;一些篇章还流露出让思想伴情韵以行的特征。而无论写什么,习习都坚持以善良悲悯的情怀和舒缓沉静的笔调,去发掘和体味人间的真诚、亮丽和温暖,同时烛照生活的暗角和打量人性的幽微。因此,习习的散文是收敛的,又是充实的;是含蓄的,又是执着的;是朴素本色的,又是包含着大美至情的。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风情/悄吟文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习习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言实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7123965
开本 32开
页数 29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7-08-01
首版时间 2017-08-01
印刷时间 2017-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9
CIP核字 2017143412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9.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185
13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0: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