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北大教授给出的28条快乐法则
内容
编辑推荐

快乐的人像太阳,走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请掩卷沉思,您是快乐的像太阳,还是阴沉的像月亮?

家庭的不快,社会道德的缺失,疾病缠身,心理健康存在问题……这一系列的原因都可能导致您的不愉快。那么怎样才能拥有豁达、开朗的心情?快乐到底有多难?

北大教授叶舟教您28条快乐法则,带你进入快乐的三层境界,让您学会超脱,学会对人对己的大度和宽容,让您活得自然、豁达、快乐些,做个快乐的中国人。

内容推荐

快乐的三层境界:第一层境界——竞争式的快乐,竞争给人带来的快乐十分有限,因为竞争的过程一般是没有快乐的。第二层境界——条件式的快乐,条件式的快乐永远不会长久,因为条件总是会改变的。第三层境界——无条件的快乐,真正的快乐是不求他人他物的,无条件的快乐就是至乐。人本是人,无需刻意做人,世本是世,无需精心处世。人活着就得自然、豁达、快乐。

目录

序 快乐的三层境界

法则一 看淡——不快乐,是你计较得太多/1

1. 淡泊是人生的最高境界/2

2. 看淡名利悠然自得/4

3. 淡泊表现了人生的超脱/6

4. 痛苦是因为你记性太好/7

法则二 转换——人生就是不断转换身份的过程/9

1. 承认变化,适应变化/11

2. 从容地体验角色变化/14

3. 人生就是在得失之间摇摆/16

法则三 进退——有理也该让三分/20

1. 退步原来是向前/21

2. 懂得“示弱”是一种智慧/25

3. 大丈夫要能屈能伸/27

4. 示弱,是一种生存的艺术/29

5. 上坡路和下坡路都是一条路/31

法则四 知足——金玉满堂,莫之能守/34

1. 知足是福/35

2. 知足常乐/37

3. 人生在世要知足/40

法则五 糊涂——别在鸡毛蒜皮的小事上计较/43

1. 快乐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43

2. 难得糊涂是沧桑后的成熟和从容/46

3. 凡事不必太较真/47

法则六 认同——多—份理解,少一份冲突/50

1. 认同一个你不认同的人/50

2. 换位思考最能获得认同/53

法则七 放松——紧张是一切痛苦的根/56

1. 最关键的是精神要放松/57

2. 笑是最直接的放松/59

3. 音乐,是高雅的放松/61

4. 聊天,是最容易的放松/64

法则八 享受——一万年太久,只“享”朝夕/66

1. 学会享受游山玩水/67

2. 享乐的关键是心乐/69

法则九 随喜——一枝一叶总关情/73

1. 做人不必太认真和计较,游戏人间便是/74

2. 随喜要有潇洒的心境/76

3. 以闲适的心情来面对每一天/79

法则十 多友——封闭是快乐的第一杀手/82

1. 不要封闭自己/83

2. 别人对你的一切态度取决于你对别人的态度/85

3. 懂得如何忍受愚蠢的人/85

法则十一 当下——快乐在于当下解脱/87

1. 认真地活在当下/89

2. 活在当下的积极/91

法则十二 理财——我绝不相信饿着肚子还会有快乐/94

1. 做金钱的主人/95

2. 不要做虚荣心的奴隶/99

3. 吃点小亏不算什么/101

法则十三 无为——许多问题是因为我们太有为/104

1. 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105

2. 凡事都应有个度/107

3. 不给自己念紧箍咒/110

4. 清静无为是养生的核心、长寿的根本/113

法则十四 欣赏——学会为别人鼓掌为别人喝彩/115

1. 懂得欣赏,才会有快乐/116

2. 学会为别人喝彩/118

3. 人生无处不风景/121

4. 也要抽点时间欣赏自己/123

法则十五 宽心——包容是人生最大的智慧/125

1. 心宽才会得福/126

2. 宽容是爱的精髓/132

3. 人牛最大的礼物是宽恕/133

法则十六 低调——修养越高的人,越懂得放低自己/137

1. 低调的真义/138

2. 修养越高的人越低调/141

3. 低调的人是最大的赢家/142

法则十七 有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145

1. 有所不为有所必为/146

2. 有位才有为/147

法则十八 放下——敢于舍弃生命中的多余/150

1. 最大的快乐是放得下/150

2. 舍弃生命中的多余/154

3. 别自寻烦恼/155

4. 学会放弃才能快乐/158

5. 人生无悔/159

法则十九 简单——生活越复杂,生命越易崩溃/162

1. 简单生活不是梦/163

2. 活得简单才快乐/165

法则二十 感恩——知恩不报非君子/168

1. 感恩是生活中的大智能/169

2. 常怀感激之心/171

3. 恩情远比爱情长/174

法则二十一 空杯一心无挂碍,自由自在/176

1. 倾空自己的杯子/177

2. 做有空杯心态的人/178

法则二十二 平衡——中庸,乃幸福之大道/181

1. 中庸乃幸福的第一秘诀/182

2. 以平常心处世,人生处处是春风/183

3. 莫做无谓的“攀比”,心就会平衡/186

4. 多想对方好,忘记对方错才会平衡/187

5. 多想幸福,少想不幸才会平衡/189

法则二十三 阿Q——不学精神胜利法日子没法过/191

1. 阿Q精神胜利法与阿Q养生法/193

2. 绝境中不妨来点“精神胜利法”/195

法则二十四 下比——比上虽不足,比下却有余/198

1. 眼睛向下才快乐/199

2. 宠辱不必太在意/200

3. 别太把自己当回事/203

法则二十五 忘我——一切苦只因有“我”/205

1. 忘我,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境界/206

2. 忘掉自己才能得到自己/209

法则二十六 幽默——人是地球上唯一会搞笑的动物/212

1. 还是幽默一点好/213

2. 幽默是人生的快乐和幸福/214

法则二十七 看开—-烦恼只因看不开/218

1. 看得开的人才豁达/219

2. 痛过才会看得开/222

3. 看得开的人无烦恼/224

法则二十八 自由——挣脱心灵的枷锁/227

1. 挣脱心灵的枷锁/227

2. 给心灵安装一双翅膀/229

3. 打开心灵的窗户/230

试读章节

法则一 看淡——不快乐,是你计较得太多

淡,是一种至美的境界。

苏东坡写西湖,有一句“淡妆浓抹总相宜”,但他这首诗所赞美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是更自然的西湖。虽然苏东坡时代的西湖,并不是现在这种样子,但真正欣赏西湖的游客,对那些大红大绿、人工雕琢、商铺云集、车水马龙的景色,未必多么感兴趣。

识得西湖的人,都知道只有在那早春时节,在那细雨、碧水、微风、柳枝、桨声、船影、淡雾、山岚之中的西湖,才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此时展现在眼前的西湖,才是最美的西湖。

淡之美,某种程度上接近于古人所说的禅,而那些禅偈中所展示的智慧,实际上就是在追求这种淡之美的境界。

淡了,也就是放得开、放得下了,心里沉甸甸的东西少了,负担、包袱轻了,办事不必掂斤播两,交往用不着患得患失。不要视什么都是生命,失去了就活不下去。

淡了,承受力也加强了,心胸也更开阔了;淡了,也就不固执、不钻牛角尖了,也就会生活了,会呵护自己了,知道怎样平和自己的心态了。

淡了,得不到的、失去的,也就让它随风去吧,风还会刮来你没想到的东西,人生有多少得失都在不经意间。

淡了,则没有耿耿于怀、心情不畅的感觉了,脑子里旧的东西停留得很短,眨眼便会打开心结。

淡了,并不是空壳般地活着,而是充满宽容地活着。伤感、委屈没有了,淡漠给你带来的是意想不到的快乐。

没有了失望和遗憾,没有了紧锁眉头的叹息,对任何人、任何事都不苛求了,反而有了“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恬淡。

淡了,也就是成熟了,多了一份持重,少了一份浮躁。

1.淡泊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淡泊不是平淡,是绚烂至极也。

高山无语,深水无波。绚烂至极归于平淡,不是平庸之平,也非淡而无味之淡,而是素净质朴、宁静深沉,是深邃的执著,是内心的祥和,是深入的淡定,是物我两忘的境界。作为做人的一种准则和风格,它是对人生的深层领悟,是人生境界的极致。

奋斗者可敬,进取者可钦,所向披靡者可佩,热烈拥抱生活者可亲。但是,从容而不急趋,自如而不窘迫,审慎而不狂躁,恬淡而不凡庸,也未必不是另一种积极。淡泊是一种醒悟和超脱,坚持有所不为然后有所为,特立独行而非趋炎附势,稳重坚韧而不浮华躁动,义无反顾而举重若轻。

《光明日报》曾刊发一篇文章叫做《朱熹平猜想》,其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记者问:“世界上有那么多数学家在主攻庞加莱猜想,为什么你能取得成功?成功的条件和原因是什么呢?”“我也不知道。”朱熹平说,“我慢慢悠悠慢慢悠悠地做着,一点也不急,忽然,就解开了。”话轻巧,蕴淡然。有条不紊,不急功近利,不浮躁,不愠不火。十年磨一剑,临门一脚,破门封项。“淡”字功不可没。

无独有偶,2006年全球数学最高奖——菲尔茨奖得主之一,俄罗斯数学家格里戈里·佩雷尔曼,自从在因特网上发表了三篇关于庞加莱猜想的重要论文之后便销声匿迹,并在获得本届菲尔茨奖后表示拒绝组委会的与会邀请,拒绝在会上发言,拒绝领奖。佩雷尔曼是一位很有个性的数学家。

早在1996年,他就获得了欧洲数学协会颁发的四年一度的杰出青年数学家奖。当时他就拒绝领奖。他不计名利、拒绝诱惑,只是埋头搞数学研究;他深居简出,不向杂志投稿,回避记者的聚光灯。  佩雷尔曼的朋友说:“佩雷尔曼对物质享受毫无兴趣,他需要的是数学,而不是奖赏、金钱和职位。”更有多位学者及媒体称他为“不被名利征服”的人。

把事业看得神圣,把名利看得轻淡,宁静而致远。淡泊,不经心在意,却是一种坚守;淡然,无影无形,却是一种大智慧。淡者质朴、清淡、简约,无旁逸斜出,无繁冗奢华,有的只是一如既往,艰苦奋斗;淡者宽容、谨慎、执著,从不忘乎所以,淡是底色,成就华章。心灵淡然若水,人生便如行云流水,轻盈飘逸。大家大成莫不如此。

钱钟书先生说过这样的话:“真正的学问,大抵是荒郊野屋中二三素心人之所为。”生前,他拒绝与各种形式的“钱学”研究相配合,拒绝别人为他编集出书。死后,立下这样的遗嘱:“遗体只要两三个亲友送送,不举行任何仪式,恳辞花篮、花圈,不留骨灰。”

……

P1-P3

序言

快乐的三层境界

快乐的人像太阳,走到哪里哪里亮;

消极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总之,快乐是最好的药,快乐是生命开出的鲜花!

不过,单就快乐本身而言却是“鱼龙混杂”,例如从书法的角度来说快乐,则篆书的快乐太纤巧,隶书的快乐太张扬,楷书的快乐太拘泥,草书的快乐太飘浮,这都不是真正的快乐,只有行书的快乐既沉实厚重,又如行云流水般流畅、自然,这才是真快乐!因此,我觉得快乐是有境界之分的。

第一层境界——竞争式的快乐

根据笔者对快乐20余年的体验、思考和感悟,我认为从竞争得来的快乐是最低的层次,因为竞争的过程一般是没有快乐的,只有结果出现时人们才会快乐。

竞争有如钓鱼,钓鱼的人,心在等鱼,心只是在等待,在等鱼咬钩的时刻到来。心是活在下一刻的,是活在等待之中的,而不是活在此时此刻。所以,凡是在期待之中的人,都难免有些急躁、烦乱和痛苦。钓鱼的人只重结果,而不重过程,因此等待就是痛苦。

等待只重视结果的到来,中间漫长的过程他都只是在作准备,在为结果作准备。他对现在没有丝毫兴趣,没有丝毫情感,他讨厌过程太慢,当然,更不要说他会对现在有丝毫感动,丝毫爱心。他只爱结果。结果没有了爱,便没有了欣赏。他的爱和欣赏以及他热情、友善的面孔都是留给结果的,结果若不出现,你是休想见到他的笑脸的。

人生本是由一系列的目标组合而成的。有的人一生目标少得几乎只有一个。那么,这就给那些只等待结果,只享受结果的人带来了难度,在几十年的风雨历程中,他只是在等待最终的结果到来,而那个结果却并不那么容易达成。人生苦短,很快便等到白了少年头。到那时,他才幡然醒悟,原来等待是在空耗生命,等待是在浪费生命。

人生百年,多不随愿;种种期冀,多成惘然。于是便苦了等待中的人,苦了期盼享受结果到来的人。活着只是为了享受结果,而结果有时却是苦不堪言。即便是有好结果,也是在漫漫长夜中熬过后才等到的。当我们再去品味那迟来的结果时,才发现我们早已没有了那份当时的心情。

是的,常人的人生,快乐的日子太少了,幸福的日子太少了。要想改变这一切,只有两种方式:一是提高到达目标的智力;二是变享受结果为享受过程。前者,对一般人来说,离目标还相差太远,我们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无知阶段,对生命中的诸多变数根本无法悉数把握。后者,却是我们任何人都能做到的,只是你想做还是不想做的问题。人为何总感到苦多乐少,主要是不懂得对生命过程的体验和享受。

要想提高生命的质量,我们就得提高享受的质量和频率。美好的结果我们不一定抓得住,正如鱼不一定会咬钩,咬了钩也不一定保证能提出水面,提出水面也不一定能捉到篓子里一样。天地间的变数的确太多,唯一能抓得:T-的就只有过程。我们应充分享受每一次行动,把握每一个细节。若我们只重结果,我们就会把结果看得太高,于是,结果便是一切,结果就成了生命质量的判别式,于是我们往往便成了结果的仆人。我们便会不顾一切,甚至动用虚伪、残酷的手段。如此一来,我们纵然抓住了结果,但我们却会失去更多的东西。所以说,只重结果,只追求结果是可怕的。

总之,竞争给人带来的快乐的确十分有限。生活中,许多人永远困在企图达成竞争式快乐的状态里,他们输的时候往往变得快快不乐且具有破坏性。这些人完全经由竞争来界定自己和个人的价值,并且把“输”这件事看成是个人最终的失败。如果他们输了,他们会很痛苦。

第二层境界——条件式的快乐

《一切从心开始》一书的作者说,条件式的快乐比竞争式的快乐更为常见。处在这个更高的意识层次,我们往往会把快乐和特定的外在条件联系在一起。举个例子,当我们年轻、强壮、美丽、充满活力时,我们非常快乐;但是年老的征候一旦出现,我们就变得沮丧受挫了。所以,快乐之中必须具备青春的条件。

在另一个场景里,每当婴儿诞生时,小夫妻都是快乐无比的;然而当宝宝变成了无法无天的小捣蛋,或是进入了青春叛逆期,父母就变得忧心忡忡或生气愤怒了。只要朋友对我们好并认同我们的态度,我们就很快乐;朋友一旦说些不中听的话,或是不同意我们的意见,这份友谊就变质了。

热恋中的恋人皆处在有条件的意识状态中,觉得一切都美妙极了。然而一旦结了婚,家庭琐事一堆,就觉得不那么美好了。

条件式的快乐永远不会长久,因为条件总是会改变的,我们迟早会发现事情并不像当初所想的那样,那时我们就可能变得快快不乐了。

第三层境界——无条件的快乐

人类的悲哀之一就是认为快乐只在别处,而且大都在他人那里。自己有了快乐也不肯多给他人一点点,总认为给了别人自己就会少一点。这条外求的快乐之路,本就是一条死胡同,可世人就是不回头,就是醒不来,这当然是教育的悲哀,也是知识的短路和肤浅!

要知道,真正的快乐是不求他人他物的,是不在外面的,它只可能在你的心里,而且这种快乐的纯度和质量,是外求的短暂快乐所无法比拟的。

无条件的快乐就是至乐。处在这种意识状态中,我们无需外界的能量或刺激,便能感觉快乐与祥和。毫无条件地生活,就是接受自己是个可能犯错的血肉凡躯,并坦然面对改变、死亡和痛苦。处在至乐里,就算不舒适、不愉悦,我们都能欣然接受;我们不执著于结果,而能享受和体验充实的人生,我们对于沿途的幸福与体验充满了感恩之心,并能心平气和地对待他人和自己。

快乐咋就这么难

为什么只有9%的中国人认为自己是快乐的?根据美国最近所做的一项各民族快乐指标调查的结果表明,美国46%的人认为自己是快乐的,英国是36%,印度是37%,而中国是9%。也就是说,十个中国人中有九个认为自己不快乐。

我是觉得中国人活得是越来越不快乐了。少年不快乐,成人也不快乐;没钱的时候不快乐,而有了钱也不快乐;当不上官不快乐,而升了官仍然不快乐;找不着自己的另一半不快乐,而找着后进入“围城”的,依然不快乐。真的很少有真正轻轻松松、开开心心地从心底感到快乐。

为什么我们活得不快乐?仔细想来,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中国人的家庭观导致中国人在家庭中少有快乐。家庭,本是由于爱情而组成,源于爱情、源于快乐。如果不快乐,何必还成家?但传统上中国人的家庭观念总是少不了责任一词,责任是必不可少的,但仅仅因为责任而成家,那还有多少快乐?如果迟迟不成家,又得忍受别人多少异样的眼光和多少社会压力?

此外,在家庭中还有一个现象就是,中国的些许女性没有正确地理解女权主义、男女平等,以为管制住丈夫,让丈夫乖乖驯服,这才体现男女平等,于是有些女性变成了家中的河东狮吼,男人挣不到大钱,便觉自惭形秽,这样的家庭中便少有快乐了。男人变得窝囊压抑没有快乐自不必说,其实女人也未必快乐,面对失去阳刚之气、窝窝囊囊的男人,女人会觉得快乐吗?

第二,中国人缺乏人文关怀和以人为本的传统。一个文明的社会必定是充满人文精神的社会,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和关切,对人类精神文化遗产的高度珍视,对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人文精神首先是尊重人,以人为最高价值,肯定人的生命存在,关心人的精神生活。人文精神这个词,现在出现的频率已越来越高了,这是可喜的现象,标志着一个单纯追求经济利益的社会,开始向着尊重人、关注人这方面转化,这也是审圄开始走甑灾哏、健康社会的重要信号。只有生活在充满人文关·陈的社会里人们才有快乐。

第三,当前社会的诚信道德缺失。旧的一套精神道德体系打破了,而新的精神道德体系却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不时在我们身边发生的欺诈、坑蒙拐骗、“杀熟”等现象,不断打击着人们对诚信的信心。生活在欺诈、坑蒙拐骗、假货泛滥之中的中国人是不会有快乐的。

第四,人们常说,健康就是最大的快乐。然而许多人很难享受到健康。原因有二:其一,中国人活得太累,成天拿自己跟别人做比较,赚钱最重要,升官最重要,而把健康这个快乐之本倒放在其后了。工作过度、饮食不当、生活压抑等,都严重影响了健康。其二,许多地方的发展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全国近2/3的城市人口生活在空气严重污染的环境中,每年仅新增肺癌患者就有100万人!环境的污染严重损害了人们的健康。没有健康,哪怕腰缠万贯,也不会有快乐。

第五,中国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未能得到很好解决。人心理有问题,就会成天阴云密布、惶恐不安,甚至变态失常,还谈得上什么快乐。据《南风窗》的一项报道说,据中国有关权威部门的保守估计,中国的精神病人已达到1600余万人,其中有160余万对社会治安构成危害,精神疾病已成为中国人最易患的疾病之一。末尾,还引用一精神科医生说的话说,现在社会变化的影响,在10年至20年之后就会显露出来。但是到那时,即使人们注意到,也已经无法挽回了……人们的心理疾患如果不加预防和治疗,就会演变成精神疾病。如果中国人再不注重心理调适、心理保健、心理健康,那么未来,得心理疾病、精神疾病的人只会越来越多,快乐将离中国人越来越远。

我想,要做个快乐的中国人,很多时候、很多事情,要学会超脱,要学会对人对己的大度和宽容。有句话说得很好:“人本是人,无需刻意做人,世本是世,无需精心处世。”愿每个人都活得自然、豁达、快乐些。

本书引用了国内外多位专家学者的关键性观点和资料(有个别资料没有找到作者的名字,因此未能一一署名和预付稿费,敬请谅解。作者请直接发文章出处给yezhou3001@126.com,以便于核准后送达样书和相应稿费),如果没有他们的珍贵的资料和成果,是不可能有本书出版的,也不可能给读者带来更多的快乐。在此,请允许我献上最真诚的感谢!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北大教授给出的28条快乐法则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叶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630623
开本 16开
页数 23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5
出版时间 2008-09-01
首版时间 2008-09-01
印刷时间 2008-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34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42.6-49
丛书名
印张 15.5
印次 1
出版地 广西
240
175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4:4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