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上海鲁迅
内容
作者简介
禹权恒,1980年生,河南省泌阳县人,武汉大学文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在站博士后。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河南省社科基金项目各1项。编著中原作家群研究资料《刘震云研究》《姚雪垠研究》2部。先后在《鲁迅研究月刊》、《小说评论》、《当代文坛》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获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很好成果等多项政府奖励。
目录
序言
绪论
章1928年“革命文学”论争中的鲁迅
节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
一社会转型与鲁迅的艰难选择
二断裂与延传:“死去了的阿Q时代”
三“堂吉诃德在中国”与“中国的堂吉诃德”
第二节在“革命”与“不革命”之间的鲁迅
一“不革命即是反革命”
二托洛茨基与后期鲁迅思想的关联
第三节“革命文学”论争的病症透析
一“语言暴力”的并置与嵌入
二“集团化”倾向与“公式主义”
第二章“左翼鲁迅”的形象建构与身份焦虑
节从“启蒙鲁迅”到“左翼鲁迅”
一冲突与融合:鲁迅的“向左转”
二左翼文学运动的“精神领袖”
第二节“左翼的鲁迅”与“鲁迅的左翼”
一“政党左翼”的组织化规训
二“启蒙左翼”的个人化理念
第三节内外夹击中的左翼旗手
一“戴白色手套革命”的鲁迅
二遮蔽与敞开:重述“两个口号”之争
第三章作为“革命同路人”的鲁迅
节鲁迅的认同危机与思想突围
一《鲁迅杂感选集·序言》之症候式分析
二鲁迅思想的“变”与“不变”
第二节“发现俄国”与“想象革命”
一鲁迅的苏联观
二“高尔基在中国”与“中国的高尔基”
第三节文艺与政治的歧途
一“同路人”作家在后期鲁迅思想中的投影
二皈依与疏离:鲁迅和中国共产党的因缘际会
第四章作为“堕落文人”的鲁迅
节国民党的文艺政策和文学运动
一“国家统制”与“三民主义文艺”
二“民族主义文学”的任务和运命
第二节南京国民政府与鲁迅的矛盾纠葛
一限制与刺激:国民党查禁制度的二重性
二文网与钻网:“戴着脚镣跳舞”的鲁迅
第三节在夹缝之中求生存
一《申报·自由谈》与鲁迅的杂文创作
二“民国机制”与鲁迅的言说空间
第五章“老将”的错位:自由主义文人与鲁迅
节鲁迅和“自由人”及“第三种人”
一“非近于胖,就近于瘦”
二文艺战线上的关门主义
第二节作为方法的“鲁迅”与“胡适”
一鲁迅和胡适:从同一战阵到不同营垒
二互为镜像的知识分子
第三节“政治文化人”的批评伦理
一左翼与政治化思维
二“亚政治文化”与鲁迅的错位
第六章都市语境与“上海鲁迅”的形象建构
节都市空间与鲁迅的职业选择
一作为“自由撰稿人”的鲁迅
二租界文化与鲁迅的电影生活体验
第二节“上海鲁迅”的历史生成
一鲁迅杂文中的“上海书写”
二都市壕堑中的“文化散兵”
第三节“上海鲁迅”的建构机制
一革命性
二对话性
结语作为“治愈文学家”的鲁迅
附录一20世纪50年代文学史著中的鲁迅形象
附录二“他者”眼中的鲁迅形象——以夏志清、司马长风、顾彬为考察中心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推荐
本书运用文学社会学的研究方法,通过20世纪30年代上海各种政治集团和文化力量对“鲁迅形象”的不同选择、阐释和评判,明确提出“上海鲁迅”的重要概念,深度发掘其背后所潜藏的话语冲突,具体呈现鲁迅形象建构与30年代中国革命之间的密切关联,将研究视野从文学史范畴延伸到了文化史、思想史、革命史等领域,极大地拓展了鲁迅研究的深广度,有助于双向考察两者之间的动态关系,在互文视野中将研究论题不断引向深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上海鲁迅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禹权恒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
商品编码(ISBN) 9787520341875
开本 16开
页数 31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95千字
出版时间 2019-03-01
首版时间 2019-03-01
印刷时间 2019-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外文原版-英文原版-文学小说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10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1
出版地
24cm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88.00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7:3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