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交往批判理论 互联网时代重读卢卡奇、阿多诺、马尔库塞、霍耐特和哈贝马斯
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提供了一系列重要的有关传播如何在信息时代、数字媒体和社交媒体运作的新见解,并且呼吁我们急需通过建立辩证和文化唯物主义的传播批判理论来超越Habermas的传播理论。该书有助于奠定随着数字资本主义的力量形成的一种关于传播的批判理论的基础。世界领衔的数字媒体理论教授之一Christian Fuchs,为批判性地理解处于互联网时代的媒体而探索了法兰克福学派的一些主要学者的思想是如何被展开的。构成本书核心的五个部分论述回顾了Georg LukAcs,Theodor W.Adorno,Herbert Marcuse,Axel Honneth和JurgenHabermas的著作的各方面,并且将之作为传播批判理论基础的因素。其所采取的方法,始于GeorgLukAcs的社会存在本体论,吸收了法兰克福学派学者的著作,而且将之置于与Raymond Williams文化唯物主义的对话。
作者简介
王锦刚,中国传媒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传播批判、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唯物主义、文化哲学)、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代表著作有《隐匿的路标——马克思的“自然史”一“人类史”思想研究》(独著)、《西方政治思想史》(参编),发表论文30余篇。2014年、2015年先后赴韩国成均馆大学东洋哲学系和匈牙利中欧大学访学、交流。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主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哲学”“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西方社会思潮”“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专题研究”等课程。
目录
1导论
1.1什么是批判理论
1.2批判理论与卡尔·马克思
1.3法兰克福学派
1.4与法兰克福学派相联系的其他批判理论
1.5法兰克福学派和海德格尔的哲学
1.6本书的章节
2作为交往学者的卢卡奇:《社会存在本体论》中的文化和数字劳动
2.1引言
2.2工作和交往
2.3劳动和意识形态
2.4结论
3阿多诺和知识批判理论
3.1引言
3.2阿多诺-媒体悲观主义者?
3.3卢卡奇和阿多诺:艺术和知识的理论
3.4知识的辩证法
3.5结论
4马尔库塞和社交媒体
4.1引言
4.2马尔库塞和电子计算机(thecomputer)
4.3马尔库塞、黑格尔的辩证法和社交媒体
4.4马尔库塞和社交媒体上的数字劳动
4.5马尔库塞、意识形态和社交媒体
4.6马尔库塞、本质逻辑和社交媒体
4.7结论
5互联网、社交媒体和霍耐特对卢卡奇的物化和异化理论的阐释
5.1引言
5.2卢卡奇的物化和异化理论
5.3霍耐特在承认批判理论中对卢卡奇物化概念的解释
5.4走向作为社会合作理论的道德唯物主义
5.5媒体、异化和道德
5.6结论
6超越哈贝马斯:反思交往批判理论
6.1引言
6.2经济还原主义:索恩·雷特尔
6.3文化还原主义:让·鲍德里亚
6.4劳动/交往二元论:哈贝马斯
6.5劳动和交往的辩证法:维果茨基、伏罗希洛夫、罗西一兰迪和威廉斯
6.6走向辩证的交往批判理论
7结论
索引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交往批判理论 互联网时代重读卢卡奇、阿多诺、马尔库塞、霍耐特和哈贝马斯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克里斯蒂安·福克斯(Christian Fuchs) 著 王锦刚 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5724794
开本 16开
页数 21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0千字
出版时间 2019-06-01
首版时间 2019-06-01
印刷时间 2019-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515,B516.59,B712.59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1
出版地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3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