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求医不如懂点医(疾病自诊自查实用指南)
内容
编辑推荐

生病时应该怎么做?盲目求医或自己硬扛都是不可取的。本书建议你最好了解相关病症的常识,再决定是否该去医院就诊,以及去哪个科室就诊。

通过本书,你将学到:200种疾病自诊自查的方法,以及相关病症的常识。

内容推荐

本书结合中国目前的医疗现状和中国人的生活方式而编写。针对近200种常见的身体症状,详细阐述每一种症状的表现、原因、治疗、预防以及护理的方法,是一本人手必备的家庭实用手册。

想要拥有健康,就从阅读本书开始。

目录

PART 1 常见症状自我诊断

 发热

 水肿

 咳嗽与咳痰

 咯血

 紫绀

 心悸

 恶心与呕吐

 呕血

 便血

 腹痛

 便秘

 黄疸

 腰背痛

 血尿

 排尿异常

 少尿与多尿

PART 2 常见内科疾病

 慢性支气管炎

 支气管哮喘

 肺炎

 心力衰竭

 高血压

 动脉粥样硬化

 心绞痛

 心肌炎

 红斑狼疮

 雷诺氏综合征

 食管癌

 慢性胃炎

 胃十二指肠溃疡

 胃癌

 腹泻

 急性胰腺炎

 肾炎

 尿路感染

 白血病

 再生障碍性贫血

 糖尿病

 痛风

 骨质疏松

PART 3 常见外科疾病

 疖与痈

 急性乳腺炎

 急性阑尾炎

 肛裂

 痔疮

 腱鞘囊肿

 肩周炎

 腰椎间盘突出

 类风湿性关节炎

 下肢静脉曲张

PART 4 妇产科常见病

 痛经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外阴瘙痒

 滴虫性阴道炎

 宫颈炎

 盆腔炎

 多囊卵巢综合征

 流产

 妊娠剧吐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妊娠发热

 妊娠合并心脏病

 妊娠合并糖尿病

 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

 孕期便秘

 产褥感染

 产褥中暑

 产褥期抑郁症

PART 5 常见儿科疾病

 新生儿惊厥

 婴幼儿腹泻

 婴幼儿啼哭

 小儿贫血

 小儿肺楚

 小儿支气管哮喘

 儿童病毒性脑炎

 儿童多动综合征

 过敏性紫癜综合征

 麻疹

 风疹

 水痘

 流行性腮腺炎

 百日咳

 蛔虫病

 暑热症

 遗尿症

 小儿厌食

PART 6 常见皮肤病

 接触性皮炎

 疥疮

 出汗不良性湿疹

 酒糟鼻

 脂溢性皮炎

 荨麻疹

 银屑病

 玫瑰糠疹

 带状疱疹

 传染性软疣

 白癜风

 甲真菌病

 斑秃

PART 7 眼耳鼻喉及口腔常见病

 麦粒肿

 原发性青光眼

 红眼病

 老年性白内障

 沙眼

 干眼症

 鼻出血

 鼻疖

 慢性鼻炎

 慢性化脓性鼻窦炎

 急性扁桃体炎

 慢性咽炎

 急性喉炎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龋齿

 牙周病

 口腔溃疡

 急性牙髓炎

 急性坏死性牙龈炎

 氟牙症

 青春期牙龈炎

 牙龈萎缩

 口角炎

PART 8 常见传染性疾病

 甲型肝炎

 乙型肝炎

 流行性感冒

 脊髓灰质炎

 艾滋病

 狂犬病

 细菌性食物中毒

 霍乱

 疟疾

 细菌性痢疾

试读章节

发热

关于体温

我们知道,人的身体具有一定的恒定温度,这就是体温。那么,人的体温是如何形成的?

我们每天要从事各种各样的活动,会产生一定的热量,即使在安静状态时细胞也会发生新陈代谢,产生热量。这样,人体在生命活动过程中,大脑、内脏、肌肉、皮肤及其他各个器官在功能活动中均产生了一定的热量,而这些热量散发出去需要一定的时间,这些热量在体内的积蓄就形成体温。我们肌体内的温度和表面的温度不一样,一般情况下,表面温度要低于内部的温度。我们平常所说的体温,一般指的是内部的温度。

细心的你也许会发现,我们的体温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略有不同,而且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讲,下午2~4时体温最高,清晨2~4时体温最低;环境温度高时,体温略高,反之略低,随年龄的增大体温呈降低趋势。女性较男性体温略高;兴奋状态下或进行体力活动时体温略升高。恒定的体温是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的基础。体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体温的相对稳定是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是健康与否的标志。

什么是发热

发热是指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体温升高时常伴有寒战、心率和呼吸加快,以及各组织器官功能和物质代谢的异常变化。发热是因为体内白细胞为了吞掉细菌而迅速增加,耗氧增加而引起的。

发热是如何划分的

测量体温的部位一般是腋窝、口腔、直肠。不同的部位,正常温度范围也不一样。

人的机体耐受的温度是有限的。一般情况下,人体最高的耐受温度为40.6℃~41.4℃,直肠温度持续升高超过41℃,可引起永久性的脑损伤,也就是说,发热对大脑的损伤是不能再恢复的。高热持续在42℃以上2~4小时就会导致休克,以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体温高达43℃时,人的存活概率则很小。

引起发热的原因有哪些

引起发热的原因很多,根据致热原的性质和来源不同,常分为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2大类,家庭中常见的发热为感染性发热。

感染性发热

见于局限性或全身性的各种病原体感染,如细菌、病毒、肺炎支原体、螺旋体、真菌及寄生虫等感染。

非感染性发热

1.变态反应引起的发热:如风湿热、药物热、结缔组织病及某些恶性肿瘤。

2.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引起的发热:如甲状腺功能亢进。

3.无菌性坏死组织吸收引起的发热:①物理、化学因素或机械性损伤,如大面积烧伤、内出血、创伤或大手术后的组织损伤。

②组织坏死或细胞坏死,如恶性肿瘤、白血病、急性溶血反应等。

③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如心、脑、肺等器官的血管栓塞等。

4.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引起的发热:见于中暑、重度安眠药中毒、脑震荡、脑血管疾病等。

5.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发热:如夏季低热,精神紧张或剧烈运动后低热,月经前及妊娠初期的低热等。

6.其他疾病引起的发热:比如心力衰竭,以及广泛性皮炎等皮肤疾病等。

发热后必须立即退热吗  有人认为发热是一种疾病,其实不然。它是一种症状,是我们体内抵抗感染的机制之一。发热对机体还有积极的作用,发热时人体免疫功能明显增强,这有利于清除病原体和促进疾病的痊愈,缩短疾病时间,而且还可增强抗生素的效果,可以说发热也是对抗疾病的一个标志。因此,体温不太高时不必用退热药。但如体温超过40℃(小儿超过39℃)则可能引起惊厥、昏迷,甚至严重的并发症,这时候应该及时应用退热药及镇静药(特别是小儿)。

自我诊断时的注意事项

在发热时进行自我诊断和治疗要注意以下问题:

1.具体的体温,发热前有没有什么诱因。

2.发热的时间、季节。

3.体温是突然升高,还是缓慢升高的。

4.发热时有无畏寒、寒战、大汗或盗汗。

5.发热时是否伴有如咳嗽、咳痰、咯血、胸痛、腹痛、呕吐、腹泻、尿频、皮疹、出血、头痛、肌肉关节痛等。

6.患病以来的一般情况,如精神状态、食欲、体重改变、睡眠及大小便情况等。

注意这些问题,不仅方便自我诊断,而且有助于医生进行诊治。

感冒的预防

最常出现发热症状的疾病,应该是感冒。上了年纪的人感冒后常容易引发肺炎,必须特别注意。这是因为老年人的基础体温较青壮年人稍低,低烧常易被忽视。

平时应该注意不要过度疲劳,不要熬夜,并经常漱口,做好预防措施。

P10-12

序言

生病时应该怎么做?盲目求医或自己硬扛都是不可取的。本书建议你最好了解相关病症的常识,再决定是否该去医院就诊,以及去哪个科室就诊。这样做可以让你警惕身体信号,避免小病发展成大病;同时让你有病投对医,避免小题大做或误诊误治。

可能导致发热症状的疾病有很多,小至感冒,大至肿瘤,在表现症状和严重程度上差别也很大。只有明确了可能发生的疾病和急缓程度,去医院看病才更有针对性。

所以说,生病看病,也要讲方法。本书结合中国目前的医疗现状和中国人的生活方式而编写。针对近200种常见的身体表现和疾病,详细阐述每一种症状的表现、原因、治疗、预防以及护理的方法,是一本人手必备的疾病自诊自查实用手册。

有了这本书的帮助,既不会让你错过疾病治疗时机,又能帮助你目标明确地看病。求医不如懂点医,这才是上策。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求医不如懂点医(疾病自诊自查实用指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黎//张海波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8439847
开本 16开
页数 24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5
出版时间 2009-02-01
首版时间 2009-02-01
印刷时间 2009-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R-49
丛书名
印张 15.5
印次 1
出版地 吉林
235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2:3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