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中国纪录片工作者研究 |
内容 | 作者简介 丰瑞,中国传媒大学青年教师,美国南加州大学、美国西太平洋大学访问学者。导演纪录片《走进和田》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导演纪录片《营生》获中国纪录片学院奖很好新人奖,编著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纪录片创作》,近年来在《现代传播》《当代电影》 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主持或以主要参加者参与多项省部级课题。 目录 章考察纪录片工作者的新视角/1 节文化劳动者与中国纪录片人/1 第二节媒体人类学/6 第二章纪录片的相关概念与历史回溯/11 节回归纪录片的起源/11 一、虚构与非虚构的分野/12 二、历史维度的演进/13 三、现实维度的关照/18 第二节纪录片的真实/20 一、关于真实/20 二、纪录片的价值/23 第三节纪录片的类型观念思辨/25 一、纪录片的嗓音与六种模式/26 二、纪录片的题材标准划分/28 三、其他划分方法及类型思考/29 第四节中国纪录片的历史时空/33 一、政治化纪录片时期/33 二、人文化纪录片时期/38 三、平民化纪录片时期/44 四、社会化纪录片时期/47 第三章中国纪录片工作者的职业意识/55 节关于中国纪录片从业者生存状况调查的问卷/56 一、基本特征/58 二、工作满意度/59 三、生活状况/61 四、中国纪录片从业者对纪录片的认知/62 第二节中国纪录片从业者职业意识的觉醒/68 一、纪录片:一个正在形成的专业门类/68 二、纪录片从业者的专业主义/70 三、纪录片从业者职业意识的内涵/73 第四章成为自由职业者/75 节商业时代下的创业潮/75 一、创业浪潮/76 二、媒体人的离职潮/79 第二节接活儿的政治/85 一、家庭工厂/85 二、廉价的代工/89 三、被宰制的文化劳动/95 四、矛盾的弹性工作/102 五、规训下的自我控制/106 第五章回归单位/113 节单位组织中的纪录片工作者/113 一、单位的吸引力/114 二、不同类型的编制方式/118 三、工资/122 第二节放任与默许/127 一、单位里的一天/127 二、非正式制度/131 第三节单位中的劳动过程/134 一、标准与创意/135 二、拍摄的经历/139 三、脚本的故事/144 四、自我控制与常规/147 第四节做片子的职业倦怠/151 附录一:甘肃拍摄的田野调查笔记/157 附录二:“中国纪录片从业者生存状况调查”问卷/190 参考文献/203 后记/209 内容推荐 本书的研究对象是中国影视工作者的一个群体——纪录片人,书中宏观分析了中国纪录片的历史发展、纪录片工作者的职业意识,并用人类学方法微观呈现体制内外纪录片工作者的劳动过程与市场实践,以反映当下中国纪录片人的工作与生存状况。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纪录片工作者研究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丰瑞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金融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22003375 |
开本 | B5 |
页数 | 211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58000 |
出版时间 | 2019-11-01 |
首版时间 | 2019-11-01 |
印刷时间 | 2019-11-01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825.42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1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24cm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