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世袭伯爵,曾参加克里米亚战争。返回雅斯纳·亚波利亚纳的农庄后致力于农民教育。1862年结婚后,创作了俄罗斯文学史上的巨著《战争与和平》(1859~1869)、《安娜·卡列尼娜》(1875~1877)。1879年经历了一次信仰危机后信奉和平主义,主张以勿抗恶的方式对社会进行改革。并否定自己以前的作品。因执着于自己的信念使家庭关系恶化,死于出奔途中。其作品多达45卷。名著还有长篇小说《复活》(1899)、戏剧《黑暗的势力》(1886)和若干短篇小说和评论。
他的文学传统不仅通过高尔基而为苏联作家所批判地继承和发展,在世界文学中也有其巨大影响。在文学创作和社会活动中,他提出了“托尔斯泰主义”,对很多政治运动有着深刻影响。《傻子伊凡的故事》则是一本充满着俄罗斯民间文化的童话故事集。
《傻子伊凡的故事》是一本带有浓郁的俄罗斯传统民间文化色彩的作品,收录了列夫·托尔斯泰许多经典的童话故事,“子伊凡的故事”是其中一个故事,伊凡用他单纯的执拗与善良打败了老魔鬼,小读者们在体验愉快阅读的同时,也很容易明白其中深刻的教育意义:无论你遇到多大困难,只要执著,都可以克服。要想成大事业,必须有过人的智慧。除了此故事外,本书还收录了他的《庄稼人分鹅》、《蛇尾和蛇头》、《农夫与黄瓜》等。
2
三兄弟分家产,没吵没闹,乐乐呵呵,却气坏了老魔鬼。
他叫来三个小鬼,说:“你们看,现在有三兄弟:军人谢苗、大肚子塔拉斯和傻子伊凡。我想看他们吵翻天,他们却和和气气,十分友爱。就是那个傻子!把我的事全搞糟了。你们三个去,一个对一个,在三兄弟当中挑拨离间,让他们打架,打得死去活来!你们办得到吗?”
“没问题!”三个小鬼说。
“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办?”
三个小鬼争着说:“我们先让他们一个一个破产,穷得没饭吃,再把他们三个弄到一起,准保他们打成一团!”
“唔,很好!”老魔鬼说,“干这些你们都不用我教!去吧,不搞得天翻地覆,就别来见我,要是办不到,我就剥了你们三个的皮!”
三个小鬼凑在沼泽地里商量。他们吵吵闹闹,谁都想轻轻松松完成任务。最后决定,抽签,谁抽到哪个兄弟就去哪家捣乱;还约定,谁先完成任务,谁就得帮另外两个小鬼。小鬼们抽了签,约定了在沼泽地再次碰头的日子,各自散开了。
到了日子,三个小鬼如约来到沼泽地。
从军人谢苗那儿来的小鬼第一个说:“我的事干得挺顺利。那个谢苗过不下去了,明天就要回到父亲身边了。”
另外两个小鬼问他:“你是怎么做的?”
“我吗?”他说,“第一步是让谢苗胆大包天,于是,他竟然向皇帝保证,说他能够征服天下。皇帝就任命谢苗为总司令,叫他带兵攻打印度皇帝。开战前一天夜里,我把谢苗军队里的火药全部弄湿,又到印度皇帝那边,把麦秸变成了无数个士兵。谢苗的士兵看见麦秸兵从四面八方包围过来,都胆战心惊。谢苗下令开火,枪和炮都打不响!谢苗的士兵害怕了,像绵羊看见了老虎一样四面八方逃散了,印度皇帝把他们打得落花流水。军人谢苗名誉扫地,不光是封地被皇帝收回了,明天还要上断头台。我剩下的一件事,就是让他逃出监牢,让他逃回老家。明天我就能腾出手来了。你们谁要我帮忙?”
从塔拉斯那儿回来的小鬼说:“我不需要帮助。我的事也挺顺利,塔拉斯过不了一个星期了。我先把他的肚子变得更大,让他变得更加贪心。他贪得无厌,不管见了什么都要买回家。他买了无数东西,自己的钱用完了,还想买,结果就只好借钱来买。他欠了一身的债,怎么也还不清。再过一星期就到了还债的日子,到时候我要把他的东西统统变成粪土,他还不起债,就只能回到父亲身边。”
两个小鬼看到从伊凡那儿来的小鬼愁眉不展,齐声问:“你的事情怎么样?”
“唉,”那个小鬼说,“我的事情可不顺利。我先往他那罐格瓦斯”里唾了几口唾沫,让他喝了就肚子疼;再到他的地里,把土地夯得像石头一样硬,让他翻不了土,翻不了土他就种不成庄稼,种不成庄稼他就破产了。我以为他用锄头刨不动就罢休了,没想到,这个傻子拉着犁来耕地。喝了我作法的格瓦斯,他肚子疼得直哼哼,可他还是一个劲儿地拉着犁翻土。我把他的犁折断,没想到傻子回家又找来一张犁,还是像牛一样拉着犁拼命耕地!我钻到地底下拉住他的犁铧,却怎么也拉不住。犁铧很锋利,他使出蛮劲儿拼命往前拉,把我的两只手都割伤了。现在,他的地差不多快翻好土了,还只剩下一条垄。弟兄们,你们快来帮帮忙,要是我们治不了他一个,我们就白辛苦一场了。只要傻子能种庄稼,谢苗和塔拉斯就不会挨饿,不会破产,傻子会养活他的两个哥哥,会帮助他的两个哥哥的。”
从军人谢苗那儿来的小鬼答应明天去帮忙,三个小鬼就散开了。
3
伊凡把一大片荒地的土都翻好了,只剩下一条垄还没有耕。他肚子疼得厉害,想忍着痛把地耕完。他拉着犁向前走,突然觉得犁仿佛被什么绊住了,拉不动。
伊凡想:“真是怪事!这儿根本没有树,哪儿来的树根?”伊凡不知道,原来是小鬼两脚盘在犁上,犁就动不了啦。伊凡伸手到犁沟里一摸,摸到一样软绵绵的东西。他抓住这东西,使劲儿一拉,拉出来一看,黑黑的有点儿像树根,可是软软的,还在动。仔细一看,原来是个活生生的小鬼。
“瞧你,”伊凡说,“真叫人恶心!”
伊凡把小鬼举过头,想一挥手把小鬼摔死,小鬼吱吱地叫起来。
“别摔我,”小鬼说,“你要我做什么都行。”
“你能为我做什么?”
“你尽管吩咐好了。”
伊凡搔搔头皮,说:“我肚子疼,你能治吗?”
“我能。”小鬼说。
“那么你替我治一治吧。”
小鬼俯身在犁翻出来的土里使劲儿掏,摸出一个东西来,原来是一簇分成三个叉的草根,递给伊凡,说:“瞧,只要吞下一个草根,什么病都能治好。”
……
P4-8
大作家与小童书
——杨筱艳
大与小是对立的这谁都知道。大作家,作品多以宽广的题材、厚重的思想著称于世。而童书,是写给小孩子看的,容量与主题似乎都应该是小的。
但事实上,很多的大作家都写过“小童书”或是为孩子写过短篇作品。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跻身世界名著便是很好的例子。E.B.怀特,大家都知道他写过一本鼎鼎大名的童书《夏洛的网》,他其实是一名很有造诣的散文家、幽默作家、诗人和讽刺作家,他还是《纽约人》杂志社专职撰稿人,一手奠定了这本杂志的写作风格。甚至连大文豪雨果都在他的作品《悲惨世界》里塑造了法国小英雄高乐士的形象。
记得我还是个中学生时,有一次读契柯夫作品集。最让我难忘的,是短篇小说《渴睡》。契柯夫以悲天悯人的情怀,将目光投注在一个黑暗动荡的大时代的角落里的最无助、最弱小的小学徒身上,用精妙的文字描写了这个孩子苦难短暂的生命中的一天一夜,多年后我再读这篇短篇小说,又被它精湛的写作技巧惊得目瞪口呆,那种漂亮的蒙太奇式的时空转换,那种过去与现在交织缠绕的笔法,真的是足够我们所有人——无论是纯读者还是写作者领会一生、学习一生的。这样的作品,已经很难用“儿童小说”来定义了,它应该是、必须是、也的确是一篇伟大的小说。
近年来,在致力于儿童文学的创作与阅读推广的过程中,我渐生一个想法,我们的孩子们的阅读趣味似乎缺少了点儿东西,缺少对那种宽广、深沉、厚实、深远的作品的阅读。
值得庆幸的是,已经有出版人关注到了这种缺乏,并开始着手弥补了。这套《大作家小童书系列》丛书收录了《儿童最爱的故事书》、《小木头人历险记》、《祖母的故事》、《胡桃夹子和鼠国王》、《傻子伊凡的故事》、《克里昂伽童话》、《鲁滨逊叔叔》、《世界各国的童话故事》、《晨曦与星仔》等作品,这些作家中,有英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吉卜林,有写出不朽的《苦难的历程》的阿·托尔斯泰,有法国19世纪著名女作家乔治·桑,有德国浪漫主义代表人物斯特·西奥多·阿玛迪斯·霍夫曼,有19世纪中叶罗马尼亚古典作家伊昂·克里昂伽,有俄国著名作家、思想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的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有19世纪法国著名小说家、剧作家以及诗人儒勒·凡尔纳,有出生在瑞典的英国画家与作家安东尼·鲁本斯·蒙塔尔巴,有美国著名的小说家、学者迈克尔·杜瑞斯。读他们写的书,就如同与一群伟大的灵魂对话。我们的孩子们,需要从这样的灵魂中学习、反思自己生活与成长的道路,需要从这样的作品中汲取前进的力量,需要从这样的文字里找到真正值得终身追求的东西。
所有伟大的儿童文学作品,都不只有轻的、美的、灵动活泼的东西,伟大的儿童文学作品,都不回避人生的生与死、贫穷与疾苦、沉沦与复生,都有着很深邃的哲学思考,这些思想与思考都隐藏在那些浅显有趣的文字之间。当你静下心来细细品读这样的作品时,就仿佛那些曾经苦难或是曾经关注过时代的苦难的伟大作家,在给你讲述一个个故事,这些故事属于他们那个时代,却可以长久流传,充满趣味,深沉凝重,足以撼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
我们所熟知的儿童文学作家,如格林兄弟、安徒生、贝洛尔、班台来耶夫、盖达尔等,他们一生专注于儿童文学作品的创作,终其毕生精力为少年儿重们奉献了为数众多极其优秀的、适合孩子阅读的精品。如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经典名著,经久不衰,为一代代儿童的成长提供了精神滋养。
我们也注意到,与此同时,历史上的那些文学巨匠们在为成人创作文学作品的时候,也关注着儿重的阅读,为少年儿童创作了数量不可小觑的经典著作。如列夫·托尔斯泰,他的代表作是《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在极负盛名的日子里,他还花了整整三年的时间,写作了文学风味浓郁的儿童启蒙读物《傻子伊凡的故事》、《儿童故事》。他还在不同场合宣称这些著作比《安娜·卡列尼娜》还要好。再比如阿·托尔斯泰,他的代表作是《苦难的历程》、《彼得大帝》,但他的如椽大笔也写就了《小哥儿俩》、《尼基塔的童年》、《小木头人历险记》等儿童读物。还有《鲁滨逊叔叔》,是凡尔纳为儿童创作、并第一次把儿童作为文学人物放进故事中的小说,凡尔纳试图使《鲁滨逊叔叔》与于1816年在法国出版的威斯的《瑞士鲁滨逊》相媲美,甚至超过它。再如吉卜林的《儿童最爱的故事书》、乔治.桑的《祖母的故事》、迈克尔·杜瑞斯的《晨曦与星仔》等儿童读物。这些著作毫无疑问都受到外国少年儿童读者的青睐。还有狄更斯、罗斯金、歌德、普希金、果戈里、马克·吐温、斯蒂文生、王尔德、大仲马、都德、朗费罗、马雅可夫斯基、卡达耶夫、萨多维亚努、拉格洛孚等等,尽管罗列出这一长串的名字,还是不免于沧海遗珠,其实类似的作家远远不止于此。
这些大作家所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如颗颗珍珠散发着华丽光辉。虽然在国人的阅读书架上偶尔出现,也总是被纳入作者各自的文集中,这样一来,就与众多少年儿童读者失之交臂。现在我们将这些遗漏在成人世界中的儿童文学精品逐个挑选出来集结成册,希望能将先辈们呕心沥血创作的“小童书”的作用发挥到极致,也希望后代们从孩童时代起,就在大文豪们专为儿童创设的文学殿堂里得到教益。
历史上的那些文学大师们在为成人创作文学作品的时候,也为少年儿童创作了数量不可小觑的经典著作,这个系列能把这些作品聚集在一起很好。孩子们既能欣赏有趣的童话故事,又能在文学艺术的熏陶中获得愉悦的审美体验。
——顾明远(中国著名教育家,中国教育学会会长)
读他们写的书,就如同与一群伟大的灵魂对话。我们的孩子们,需要从这样的灵魂中学习、反思自己生活与成长的道路,需要从这样的作品中汲取前进的力量,需要从这样的文字里找到真正值得终身追求的东西。
——杨筱艳(著名儿童文学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