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罡编著的《第一桶金(30位民营企业家的创业历程)》是一本全面揭密与剖析中国30位民营企业家成功历程的书,从他们淘到第一桶金到如何经营第一桶金再到放大第一桶金,全面、深度剖析他们成功的步伐,从中你也可以学习、领悟,直至淘到你人生的第一桶金。
图书 | 第一桶金(30位民营企业家的创业历程) |
内容 | 编辑推荐 正罡编著的《第一桶金(30位民营企业家的创业历程)》是一本全面揭密与剖析中国30位民营企业家成功历程的书,从他们淘到第一桶金到如何经营第一桶金再到放大第一桶金,全面、深度剖析他们成功的步伐,从中你也可以学习、领悟,直至淘到你人生的第一桶金。 内容推荐 自从邓小平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后,中国产生了很多的富翁。正罡编著的《第一桶金(30位民营企业家的创业历程)》所列举的30位中国民营企业家无一不是从点滴财富积累而成人们眼中的富翁,他们的淘金故事也代表了大部分“先富起来”的人,更为难得的是,《第一桶金(30位民营企业家的创业历程)》告诉读者成功人士对财富积累的态度,以及什么才是成熟的商业价值观。因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所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财富,更是财富背后社会大众成熟的文化心态与精神倾向。 目录 马云的第一桶金——中国黄页 张茵的第一桶金——废纸回收 任正非的第一桶金——代理程控交换机 牛根生的第一桶金——乳制品 黄启均的第一桶金——燃气灶具 宗庆后的第一桶金——代销冰淇淋 史玉柱的第一桶金——汉卡 刘永好的第一桶金——养鹌鹑 袁岳的第一桶金——调研策划 赵本山的第一桶金——演小品 孙大午的第一桶金——养鸡 陈发树的第一桶金——倒卖木材 俞敏洪的第一桶金——英语培训 董明珠的第一桶金——空调 张兰的第一桶金——打工 马化腾的第一桶金——互联网 郭广昌的第一桶金——信息咨询和调查 潘石屹的第一桶金——房屋中介 李彦宏的第一桶金——搜索引擎 李想的第一桶金——互联网 陈天桥的第一桶金——炒证券 周晓光的第一桶金——饰品贸易 王石的第一桶金——饲料中介商 朱新礼的第一桶金——果汁饮品 李书福的第一桶金——照相馆 胡志标的第一桶金——电器维修 张永舵的第一桶金——卖包子 张果喜的第一桶金——佛龛 谭传华的第一桶金——开花店 曹德旺的第一桶金——汽车玻璃 试读章节 “我能真正理解活下去这句话的含义” 1944年,任正非出生于贵州安顺地区镇宁县一个贫困山区的小村庄,虽然是农村,却是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任氏兄妹7个,加上父母共9人,生活全靠父母微薄的工资维持,当时家里每餐实行严格分饭制,以保证人人都能活下去。任正非上高中时,常常饿得心慌,也只能用米糠充饥。他家当时是两三人合用一条被,破旧的被单下面铺的全是稻草,他高中三年的理想只是能吃到一个白面馒头。可以想见,任正非青少年时代是在怎样的贫困中度过的。生活的艰辛以及心灵承受的磨难,成就了少年任正非隐忍与坚定的性格,中国的知识分子对知识的重视和追求,可谓“贫贱不能移”。即使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任的父母仍然坚持从牙缝里挤出粮食来让孩子读书。任正非凭借其才智和能力,完全可以在养猪行业获得成功,也可以成为一个能工巧匠,但是对知识的追求,使他进入了一个技术密集型行业。 19岁时,任正非带着父母的重望考上了重庆建筑工程学院。还差一年毕业的时候“文化大革命”开始了,这一年父亲被关进了牛棚,任正非因挂念挨批斗的父亲,扒火车回家,因为没有票,挨过车站人员的打。步行十几里半夜到家,父母来不及心疼长子,怕被人知道受牵连,影响到儿子的前途,催促着他第二天一早就返校。分别时父亲脱下唯一的翻毛皮鞋给他,特别嘱咐:“记住,知识就是力量,别人不学,你要学,不要随大流。‘学而优则仕’是几千年的真理。以后有能力要帮助弟妹。” 回到重庆后,已经是“枪林弹雨的环境”,但是在父亲的鼓舞下,任正非不为所动,把电子计算机、数字技术、自动控制等课程都一门一门自学完。他的家人也开玩笑说,没什么用的东西也这么努力学,真是很佩服、感动。 “穷困是有大作为人的第一桶金,饥饿感就是一个人不竭的源动力。”多年以后,华为已经成为国内顶尖企业时,任正非说出这样的感慨,对于过往和年少时候吃过的苦、受过的累,他感谢生活给自己的这些馈赠。 兵败“南油” 20世纪70年代初,任正非参军入伍。1982年,任正非转业到深圳南油集团,来到这座新兴城市的任正非似乎也没有完全适应过来,面对花团锦簇的外部世界,他的雄心被本能地激发出来,但一时又找不到合适的途径。 当兵出身的人最大优点是敢于打硬仗,啃硬骨头,吃苦耐劳;但缺点也是明显的,如不适应商品经济,领导与服从意识浓,抑制个性发展等。为了支援特区建设,1982年国务院、中央军委曾调基建工程兵两万人到深圳执行基建任务,次年任正非他们被集体转业改编为地方国有建筑企业。脱下军装的建设者们面对市场经济中的如林强手和不规则竞争,由于思想意识跟不上、服务意识差、不熟悉环境,一度几乎无饭可吃。随后,其家庭和事业都出现了不适应。任正非的夫人先他转业高居南油高管层,他则在南油下属的亏损企业中运营连连失利。偏偏他又是个孝子,还要把父母与弟妹接到一起居住。支柱倾斜,那个家解体了。 据说在南油集团打工期间,任正非曾经给南油老总写下过“军令状”,请求将其旗下的一家公司交给他打理,未果。这时,一种当时对中国人来说的高科技产品吸引了任正非的注意,那就是数字式程控电话交换机。 技术出身的任正非敏感地意识到了这项技术的重要性,迅速领会到了其中所孕育的商机,也对贴着形形色色标签的交换机充斥国内市场感到不满,认为国有企业完全应该在这个领域里发挥作用。也正因此,四十多岁的任正非遭遇了人生的第一个“冬天”。 看到了数字式程控电话交换机将会成为市场热点时,任正非立即向公司董事会申请成立数字程控交换机研发组,说服了公司领导同意拨款研制。耗资100万,项目没有成功。他向董事会申请再研究一年,并追加1200万。很快又一年过去了,这一次他被别人骗了,200多万货款收不回来。20世纪80年代末,200万元人民币不是一笔小数目(按当时货币的实际购买力不亚于2009年的1个亿),当年内地城市月工资平均不到100元。 重压之下的任正非选择了辞职。而此时的任正非下有一儿一女要抚养,上有退休的老父老母要赡养,还要兼顾6个弟弟妹妹的生活,正值所谓“上有老下有小”、青春不在、未来尚长的中年之际。想必那时的任正非对人生的坎坷无比伤感。 东山再起 在近二十年的时间里,深圳一直是中国年轻人最向往的城市。那里有太多白手起家的奇迹和迅速致富的神话,创造了华为、中兴、万科等名噪一时的知名企业。四面八方的人们聚集在一起,奔波在这一片新兴的热土之上,为的只是一个梦想:功成名就,发财挣钱。 然而,“兵败南油”这件事对正值中年的任正非来说打击确实不小,对任正非的经营风格和行事作风也有着深刻的影响。简单说来,创业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受过挫折后的创业;一种是充满幻想、未经历挫折后的创业。和现在很多年轻人的创业相比,饱受挫折对任正非的创业来说是一种财富,甚至可以说为华为公司未来20年的发展定下了一种调子:低调而坚韧。这一点是现今很多年轻人创业所缺乏的。 1988年,44岁的退役解放军团级干部任正非,和5个志同道合的中年人合伙,6个人平分股份,共计2.1万元,在南油新村乱草堆中的一个居民楼里成立了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那时租写字楼一个月至少好几千块钱,而居民楼则最多三四百元。创业初期的艰难清苦可见一斑。 彼时的任正非还没有真正淘到金,对他来说,创业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是公司如何生存下去。华为虽然名为技术公司,但开始做的都是贸易,也没什么方向,为了让华为生存下去,任正非尝试百术,绞尽脑汁地什么赚钱做什么。据说华为在初创的时候甚至还卖过减肥药。 一个偶然的机会,任正非在辽宁省农话处一位处长的介绍下,一开始代理香港鸿年公司的用户交换机产品(即单位里转分机的小交换机),算是走上了销售通信设备的道路。 那是一个装电话需要送礼、走关系还要排队特批的年代,代理商只要能在香港搞到用户小交换机,卖到内地去就可以获利100%。正是由于这种带点儿“倒买倒卖”色彩的代理业务,以及当时全国人民对电话通信的巨大需求,让华为在短短的三四年间,就积累了几百万的资金,并在全国建立起近十个销售办事处。华为从农村空隙市场起步,就这样靠2万元注册资本起家通过代理香港鸿年公司的HAX交换机、利用差价获得了原始资本积累。 今天的年轻人面临众多机遇,有的在大企业工作几年,捞得人生第一桶金,就开始不再打工而是想着自己做老板;有的凭借市场经验或者研发经验,甚至只需编造一个好听的远景故事,就可以圈到一笔风险投资,在风险投资的推动下做公司了……相比任正非挖到的第一桶金来说,这些在职场中顺风顺水的年轻人多少有些“少年不识愁滋味”。P18-21 序言 但凡提到企业家的第一桶金,很多书本都会言必提企业家的“原罪”。的确,中国的经济改革,是在国有经济占绝对主导地位以及权力控制经济这一宏观背景下开始的,今天的民营企业家,一开始大多是被体制排斥的小业主或小老板,他们要想在那样一个夹缝中生存发展,如无一些“诗”外的功夫,谈何容易? 但本书绝非讲企业家的“原罪”,也不是谈如何玩弄“权术”之作,而是他们赚得第一桶金的人生智慧。因为在“淘金”这条路上,中国的企业家比其它国家企业家走得更加艰难,更加不容易。所以,这本书实则是一本励志书,我们期望通过当今过往一位位声名贯耳的企业家如何通过各自智慧淘到第一桶金的案例,来激励更多的人。 改革开放30年,中国企业家走过了从无到小、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俗话说万事开头难, “第一桶金”的意义对任何人都非常重要,是起点,这一点无论对世界500强的企业还是对中国的企业都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我们又不能无限崇拜和神话“第一桶金”,更不能梦想着有朝一日天上能掉下第一桶金,所以在这本书里,我们更多着墨于各位企业家的勤劳、智慧、质朴与眼界,例如在本书中有提到企业家们如何运用优秀的管理经验,使第一桶金的作用无限放大,从最初的小打小闹一路走向辉煌。 如今,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日新月异,中国企业家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也日趋强大,当然他们的“发家之道”也就随之得到人们的关注。虽说市场上有关此类书籍并不少,但是有关中国企业家如何挖到第一桶金以及为何他们能挖到第一桶金的书籍却不多,更何况此书云集了30位中国顶尖命业家案例。 为什么有些企业家能够确立正确的定位,能够迅速做出正确判断,能够在执行的环节上、在不同的时间对资源做出很好的布局、选择,从而得以持续发展成为行业先锋?为什么他们能够选择一个正确的方向,并且在其执行的环节上可以避免可能有的一千个、一万个不同做法而产生一致而良好的结果?就是因为他们深谙行业发展之道,并将它们很好的运用到企业的发展当中去。因此,本书以“如何淘到第一桶金”为线索,全面介绍了中国企业家从淘金、创业、发展、经营及用人等几个方面,让读者在精辟理论和大量真实案例的指引下,了解并认识中国成功企业家是如何淘到第一桶金,并在此基础上巩固壮大的。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第一桶金(30位民营企业家的创业历程)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正罡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当代世界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9006962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4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20 |
出版时间 | 2011-02-01 |
首版时间 | 2011-02-01 |
印刷时间 | 2011-0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5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825.38 |
丛书名 | |
印张 | 15.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70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7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