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重溯新文学精神之源:中国新文学建构中的晚清思想学术因素
内容
作者简介
  
目录
绪论
一、缘起1
二、思路3
三、困难与对策9
附录 必要的思想史参照:20世纪80年代中外思想、知识有关中国近代转型动力的一次交集11

章 晚期桐城“文”的“旧”中之“新”——吴汝纶、严复对“文”的突破性理解
一、钱基博的提示29
二、严译《天演论》吴序再解读32
三、“文”的释义与“文化整体观”38
四、严复的自辩43
五、“身份的焦虑”?——晚期桐城“文”与新文学紧张关系的背后50

第二章 晚清政治想象图式与新文学的政治情怀——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中心
上 康有为篇53
一、围绕《新学伪经考》,几个新文学家的态度57
二、“世界主义”的视野72
三、“悲天悯人”或“感时忧国”的情怀82
四、对“原理”的热衷93
下 梁启超篇99
一、今文经学路数的延展99
二、致思特点:优长与限制106
三、梁启超小说论与新文学中的梁启超因素116
四、余论:文学观的前后期差异131

第三章 作为新文学思想资源的章太炎
一、思想学术与生命实感135
二、“文学复古”与“文学革命”143
三、“不齐而齐” 154
四、“依自不依他”166
五、钟情魏晋176
附录 中国新文学建构中的章太炎因素181

第四章 王国维:一份隐性的遗产
一、精神个性与学术次93
二、对个体性主体的质疑201
三、思辨功夫,何谓“影响”?205
四、康德、叔本华、尼采,并非王国维非功利文艺观唯一思想来源212
五、王国维之于新文学的意义219
六、余论228

第五章 外来思想与本土资源如何转化为中国现代语境——以刘师培《中国民约精义》为例
一、学术定位233
二、问题的提出236
三、对一个反差现象的解释239
四、刘师培所能读到的《民约论》译本243
五、自西徂东的思想旅行:译本参读比较249
六、若干余论275
附录 刘师培与章太炎的文质之争(狄霞晨)280

第六章 钱玄同参与《刘申叔先生遗书》编纂始末发微
一、《遗书》版本分疏296
二、刘师培与南桂馨298
三、《遗书》编者301
四、倾力编纂《遗书》的内在动机310
五、另一种学术史观317

主要参考书目325
后记331
内容推荐
本书突破以往对新文学的研究,对新文学史做出了不同理解。上溯其源,下沿其流,将中国新文学的精神源头重新追溯至晚清新思想学术运动,梳理阐述了晚清新思想学术运动如何为后来新文学基本精神品格的生成,提供了重要思想资源,将中国新文学,尤其是其精神建构,重新纳入晚清以来很能代表中国思想学术水准的空间和视野,视其为晚清以来中国精神整体构架中的组成部分,打通其与晚清以来思想、学术之间彼此息息相关的关联。
重溯中国新文学由以生成的思想精神之源,也暗含了对什么是新文学精神内核和品格的重新思考,乃至对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的重新认识。与以往拘囿在文学的范围里谈论文学,谈到新文学的承传,只是去晚清文学那里去作搜讨的研究思路相比,更为切近新文学真实内在的精神源头。且同时从源头上提醒了当代中国文学,弥合其自1990年代以来出现的与思想学术之间的裂隙,恢复其应有的思想敏锐程度、深度与高度。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重溯新文学精神之源:中国新文学建构中的晚清思想学术因素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振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8165243
开本 16开
页数 34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55000
出版时间 2020-09-01
首版时间 2020-09-01
印刷时间 2020-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总论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09.6,B252.05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4cm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4:5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