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石点头(插图)/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天然痴叟编著的这本《石点头》是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丛书之一。该书又名《醒世第二奇书》,是明代拟话本集。该书抨击了社会的黑暗,抨击了淫僧、恶棍的罪恶行径,讽刺了科举制度的腐败,表现了一种具有进步意义的思想观念,对了解当时社会世情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内容推荐

天然痴叟编著的《石点头》全书十四卷,每卷演绎一个故事,大都描写明末社会生活或人情世态。和这个时期的许多拟话本小说一样,《石点头》具有浓厚的讽世劝惩,宣扬忠、孝、节、义的意味。其中《江都市孝妇屠身》(卷十一)叙写宗二娘为尽孝道,不惜屠身市肉,实属愚昧;但是,更多作品是借摭拾旧闻演绎铺陈,向读者展现了一幅幅鲜明、生动、逼真的明代现实生活的画面。在卷八《贪婪汉六院卖风流》中把贪官吾爱陶的恶行刻画得入木三分、活灵活现,最后让其遭到恶报,反映了被压迫者要求惩治贪腐的强烈愿望;在卷十二《侯官县烈女歼仇》中则热情歌颂了烈女申屠希光沉勇刚烈、手刃凶顽、为夫复仇雪恨的大智大勇之举,惊心动魄,感人至深。《石点头》书名取自“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的传说。

目录

第一回 郭挺之榜前认子

第二回 卢梦仙江上寻妻

第三回 王本立天涯求父

第四回 瞿凤奴情愆死盖

第五回 莽书生强图鸳侣

第六回 乞丐妇重配鸾俦

第七回 感恩鬼三古传题旨

第八回 贪婪汉六院卖风流

第九回 玉箫女再世玉环缘

第十回 王孺人离合团鱼梦

第十一回 江都市孝妇屠身

第十二回 侯官县烈女歼仇

第十三回 唐玄宗恩赐纩衣缘

第十四回 潘文子契合鸳鸯冢

试读章节

郭乔到了京中,赴部报过名,就在西山寻个冷寺住下,潜心读书,不会宾客。到了次年二月,随众人场,三场完毕,到了春榜放时,真是时来顽铁也生光,早又高中了三十三名进士,满心欢喜,以为完了一场读书之愿。只可恨死了儿子,终属空喜。忽报房刻成会试录,送了一本来看,郭乔要细细看明,好会同年。看见自家是第三十三名郭乔,庐州府合肥县生员,再看到第三十四名,就是一个郭梓,韶州府东昌县附学生。心下老大吃了一惊,暗想道:“我记得广东米氏别我时,他曾说已有五月之孕,恐防生子,叫我先定一名,我还记得所定之名,恰恰正是郭梓。难道这郭梓,就是米氏所生之子?若说不是,为何恰恰又是韶州府乐昌县,正是米氏出身之地?但我离广东,屈指算来,只好二十年。若是米氏所生之子,今才二十岁,便连夜读书,也不能中举中进士如此之速。”心下狐疑不了,忙吩咐长班去访这中三十四名的郭爷,多大年纪了,寓在那里,我要去拜他。长班去访了来报道:“这位郭爷,听得人说,他年纪甚小,只好二十来岁,原是贫家出身,盘缠不多,不曾入城,就住在城外一个冷饭店内。闻知这郭爷,也是李翰林老爷房里中的,与老爷正是同门。明日李老爷散生日,本房门生都要来拜贺,老爷到李老爷家,自然要会着。”郭乔听了大喜。到了次日,日色才出,即具了贺礼,来与李翰林拜寿。

李翰林出厅相见,拜完寿,李翰林就问道:“本院闲散诞辰,不足为贺。贤契为何今日来得独早?”郭乔忙打一恭道:“门生今日一来奉祝,二来还有一狐疑之事,要求老师台为门生问明。”李翰林道:“有甚狐疑之事?”郭乔遂将随母舅之任,游广东并娶妾米氏,同住了二年有余,临行,米氏有孕,预定子名之事,细细说了一遍,道:“今此郭兄,姓同名同,年又相同,地方又相同,大有可疑。因系同年,不敢轻问,少顷来时,万望老师台细细一询,便知是否。”李翰林应允了。

不多时,众门生俱到,一面拜过寿,一面众同年相见了,各叙寒温。坐定,李翰林就开口先问郭梓道:“郭贤契,贵庚多少了?”郭梓忙打一躬道:“门生今年正交二十。”李翰林又问道:“贤契如此青年,自然具庆了,但不知令尊翁是何台讳?原习何业?”郭梓听见问他父亲名字,不觉面色一红,沉吟半晌,方又说道:“家父乃庐州府生员,客游于广,以荫门生。门生生时,而家父已还,尚未及面,深负不孝之罪。”李翰林道:“据贤契说来,则令堂当是米氏了。”郭梓听了大惊道:“家母果系米氏,不知老师台何以得知?”李翰林道:“贤契既知令尊翁是庐州府生员,自然知其名字。”郭梓道:“父名子不敢轻呼,但第三十三名的这位同年,贵姓尊名,以及郡县,皆与家父相同,不知何故。”李翰林道:“你既知父亲是庐州生员,前日舟过庐州,为何不一访问?”郭梓道:“门生年幼,初出门,不识道途,又无人指引,又因家寒,资斧不裕,又恐误了场期,故忙忙进京,未敢迂道。今蒙老师台提拔,侥幸及第,只俟廷试一过,即当请假到庐州访求。”李翰林笑道:“贤契如今不消又去访求了,本院还你一个父亲罢!这三十三名的正是他。”郭梓道:“家母说家父是生员,不曾说是举人进士。”李翰林又笑道:“生员难道就中不得举人进士的么?”郭乔此时,已看得明白,听得明白,知道确乎是他的儿子,满心狂喜,忍不住走上前说道:“我儿,你不消疑惑了,你外祖父可叫做米天禄?外祖母可是范氏?你母亲可是三月十五日生日?你住的地方,可叫做种玉村?这还可以盗窃。你看你这当眉心的这一点黑痣,与我眉心这一点黑痣,可是假借得来的?你心下便明白了。”

郭梓忙抬头一看,见郭乔眉心一点黑痣,果与自家的相同。认真是实,方走上前一把扯着郭乔,拜伏于地道:“孩儿生身二十年,尚不知木本水源,真不肖而又不孝矣!”郭乔连忙扶起他来道:“汝父在诗书中埋尘一生,今方少展,在宗祀中不曾广育,遂致无后。今无意中得汝,又赖汝母贤能,教汝成名,以掩饰汝父之不孝,可谓有功于祖父,诚厚幸也!”随又同郭梓拜谢李翰林道:“父子同出门墙,恩莫大矣。又蒙指点识认,德更加焉。虽效犬马衔结,亦不能补报万一!”李翰林道:“父子暌离,认识的多矣。若父子乡会同科,相逢识认于金榜之下,则古今未之有也,大奇,大奇!可贺,可贺!”众同年俱齐声称庆道:“果是希有之事。”李翰林留饭,师生欢然,直饮得尽醉方散。

郭梓遂不出城,竟随到父亲的寓所来同宿,便细细问广中之事。郭梓方一一说道:“外祖父母,五六年前俱已相继而亡,所有田产为殡葬之计,已卖去许多,余下者又无人耕种,取租有限,孩儿从师读书之费,皆赖母亲日夜纺绩以供。”郭乔听了,不觉涕泪交下道:“我郭乔真罪人也!临别曾许重来,二十年竟无音问,家尚有余,置之绝地,徒令汝母受苦,郭乔真罪人也!廷试一过,即当请告而归,接汝母来同居,以酬他这一番贞守之情,教子之德。”郭梓唯唯领命。到了廷试,郭乔止殿在二甲,选了部属。郭梓到殿了探花,职授编修。父子一时荣耀。在京住不多时,因记挂着要接米氏,郭乔就告假祭祖,郭梓就告假省母,命下了,父子遂一同还乡。座师同年,皆以为荣,俱来饯送,享极一时之盛。正是:

来时父子尚暌违,不道相逢衣锦归。

若使人生皆到此,山中草木有光辉。

P10-11

序言

在我国唐、宋时期,民间流行一种“说话”艺术。“说话者,谓口说古今惊听之事,盖唐时已有之。”(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说话”亦称“话”,“话”即“故事”,“说话”即相当于后世的说书。“说话”的艺人叫“说话人”。“说话人”有“专家”,即根据其所说的内容不同而分科,南宋时就有“说话四家”之分。“专家”之一是“讲史”,专门讲述长篇历史故事,要连续讲若干次才能说完;另一家“小说”,则是专门讲述基本上能够一次讲完的短篇故事。“说话”中的这两“家”对后世文学的发展影响甚大。

“说话人”敷演故事时所凭依的底本叫“话本”。“话本”最初并不是书面的著述,它只是“说话人”所说的故事的书面记录或底本。随着“说话”的发展,“话本”因被整理、刊印而逐渐成为读物,进而又出现了“拟作”,即文人模仿“话本”形式而创作的书面文学作品,使“话本终蜕为著作”(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成为保有“说话”艺术特色的书面文学。经历这样的过程之后,“说话”艺术中最具长篇规模的“讲史”类话本最终发展成为章回小说即历史演义;而“小说”类话本则演变成为后来的白话短篇小说即“拟话本”。

“拟话本”一词最初由鲁迅使用。在《中国小说史略》中,他先是把宋、元间受话本影响而产生的作品如《大宋宣和遗事》等称为“宋元之拟话本”;后来又把《三言》、《二拍》等作品称为“拟宋市人小说”;今天,我们则一般把明、清文人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统称为“拟话本”。

拟话本的发展,比起在宋、元之际就已蔚成大国的白话长篇小说来说要滞后许多。真正引领和推动拟话本创作高潮到来的是明代作家冯梦龙和凌漾初。在明天启初,冯梦龙编著的白话短篇小说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相继刊行。《三言》中有些篇章是由宋、元、明话本辑录、改编而成,许多则是嵬集资料、素材,模仿话本形式创作而成,由此开始了我们今天所说的拟话本的整理和创作,堪称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较《三言》稍晚出现的凌漾初的《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则完全是由作家本人独立创作完成。它的出现标志着白话短篇小说即拟话本的创作又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在《三言》、《二拍》的影响和推动下,拟话本小说的创作繁盛发展,先后有《石点头》、《西湖二集》、《型世言》、《欢喜冤家》、《鼓掌绝尘》、《鸳鸯针》等多种作品问世;到了清初,则以由著名戏剧家、小说家李渔创作的《无声戏》、《十二楼》等最有特色,影响也最大。

随着清代统治阶级对文化的压制逐步加强,同时受到迅速发展的社会潮流的影响,尽管在此期间的拟话本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都有了一些发展变化,但是却已无法继续保持其发展势头,渐显颓势。到清中叶,当白话长篇小说发展依然方兴未艾时,拟话本就已经陷入了一蹶不振的境地,最终走向衰亡。

收入“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丛书”之“拟话本”小说单元的作品之一是《石点头》。全书十四卷,每卷演绎一个故事,大都描写明末社会生活或人情世态。和这个时期的许多拟话本小说一样,《石点头》具有浓厚的讽世劝惩,宣扬忠、孝、节、义的意味。其中《江都市孝妇屠身》(卷十一)叙写宗二娘为尽孝道,不惜屠身市肉,实属愚昧;但是,更多作品是借摭拾旧闻演绎铺陈,向读者展现了一幅幅鲜明、生动、逼真的明代现实生活的画面。在卷八《贪婪汉六院卖风流》中把贪官吾爱陶的恶行刻画得入木三分、活灵活现,最后让其遭到恶报,反映了被压迫者要求惩治贪腐的强烈愿望;在卷十二《侯官县烈女歼仇》中则热情歌颂了烈女申屠希光沉勇刚烈、手刃凶顽、为夫复仇雪恨的大智大勇之举,惊心动魄,感人至深。《石点头》书名取自“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的传说。作品在艺术上也颇具特色。

原书署“天然痴叟著,墨憨主人评”,首有犹子龙序。序谓:“浪仙氏撰小说十四种,以此名编,若日生公不可作,吾代为说法。”据此可知“天然痴叟”即席浪仙。《饮虹移所刻曲》收其散曲三套,生平无考。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石点头(插图)/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明)天然痴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1859383
开本 16开
页数 20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2
出版时间 2015-03-01
首版时间 2015-03-01
印刷时间 2015-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4
CIP核字 2015053781
中图分类号 I242.3
丛书名
印张 13.25
印次 1
出版地 黑龙江
240
171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5:4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