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儒家文化与东亚文明 |
内容 | 内容推荐 第四届中韩儒学交流大会的会议主题——儒家文化与东亚文明,是中韩两国儒学界共同关注的学术问题。本书所收文章,是由会议组委会共同商定第四届中韩儒学交流大会的发言文章,展示了中韩两国学者对儒家文化与东亚文明内在关系研究的新成果。 作者简介 孙聚友,男,1963年出生,山东招远人,1984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哲学系,现为山东社会科学院历史所所长,研究员,山东孔子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山东省领导科学学会常务理事。专业研究方向为儒家管理及清代儒学。 石永之,山东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所长,长期致力于中国儒学的研究。毕业于山东大学哲学系,获得硕士、博士学位。主持多项山东社会科学院研究项目。 目录 山东社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张述存先生在第四届中韩儒学交流大会开幕式上的致辞 山东省政协第九、第十届副主席,山东省齐鲁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王志民先生在第四届中韩儒学交流大会开幕式上的致辞 韩国驻青岛总领事馆副总领事尚承万先生在第四届中韩儒学交流大会开幕式上的致辞 山东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志东先生在第四届中韩儒学交流大会闭幕式上的致辞 仁民与尊生:“公刘居豳”与“古公迁岐”的儒道精神 国之兴衰床为喻——《周易》古经剥卦本义解读 儒家顺天应人的管理思想 孔子思想中“好学”的意义与重要性 再论孟荀人性论之争非人性善恶之争 荀子诚信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从修辞角度看荀子的礼法结构——以比喻与同义连用为中心 杨朱的“为我”——杨朱思想逻辑结构及其学派归属 荀悦“九品”之论与汉魏选官制演变 中晚唐儒学议题:以荀孟之辨为中心 引经人史:刘知几的经史观初论 论两宋儒学的内在紧张及其不同的价值导向 朱熹和王守仁的道德教育思想研究 的情论 从“以知解独”到“以自解独”——论阳明学派慎独工夫转向及其哲学意义 从“**”看对孔子的继承和发展 守正以待时、不争而贞胜:王夫之论与小人相处之道 李泽厚之“情本体论”与儒家哲学 崔致远《(天符经)解》与鞠曦《(天符经)解要》之比较——兼论《崔致远思想和作品研究》一书的治学问题 儒教共同体与积极的被动性——以茶山(丁若镛)二律背反的儒教共同体论为中心 为了东北亚市民社会的确立的朱子学性公论探索——从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角度 中西文化共铸天下大同 罗尔斯与孟子正义观之理论价值探析 **与国人的信仰哲学 多元社会与“恕”的精神 开放发展理念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基因 论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体现 东方绘画的审美象征性和象形性 重订曲阜孔庙元代加封孔子碑两通 二十世纪以来的《大学》研究——兼论《大学》研究的问题及方法论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儒家文化与东亚文明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孙聚友,石永之 编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20355292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9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408000 |
出版时间 | 2019-10-01 |
首版时间 | 2019-10-01 |
印刷时间 | 2020-06-01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哲学总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B222.05-53,G131-53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2 |
出版地 |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