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耿宁心性现象学研究文集
内容
目录
会议外论文
吴震:略议耿宁对“良知自知”说的诠释——就《心的现象——耿宁心性现象学研究文集》而谈
张祥龙:唯识宗的记忆观与时间观——耿宁先生文章引出的进一步现象学探讨
阎韬:致博大,务精深——耿宁先生两书读后
应奇:人生等事
罗高强:再论如何理解“恻隐之心”的问题——兼论耿宁的解释困境
倪梁康:“唯我论难题”“道德自证分”与“八识四分”——比较哲学研究三例
江门会议(2013)论文
倪梁康:耿宁与《心的现象》
李明辉:耿宁对良知说的诠释
林月惠:阳明与阳明后学的“良知”概念——从耿宁《论“良知”概念的演变及其双义性》谈起
李兰芬:去玄的玄学解读——简评耿宁先生的王弼研究
方向红:自我有广延吗?——兼论耿宁的“寂静意识”疑难
陈少明:来自域外的中国哲学——耿宁《心的现象》的方法论启示
赵精兵、王恒:三分说能够取代四分说吗?——耿宁唯识学研究的献疑
陈立胜:在现象学意义上如何理解“良知”?——对耿宁之良知三义说的方法论反思
罗志达:恻隐之心、同感与同感意向性——以耿宁为出发点
贵州会议(2014)论文
董平:良知学研究的新视域——读耿宁教授《人生等事》
林月惠:耿宁对阳明后学的诠释与评价
郑朝晖:让“良知”走向“良言”的现象学之路——耿宁《人生等事》述评
张庆熊:熊十力对“四句教”的解读和批评
王庆节:现象学的现象,海德格尔与的致良知——兼论现象学家耿宁先生的阳明学
耿宁/著肖德生/译:及其后学论“致良知”——贵阳会议之结语
高雄会议(2015)论文
朱刚:“自知”与“良知”:现象学与中国哲学的相互发明——从耿宁对“良知”的现象学研究谈起
李云飞:阳明“良知”概念的现象学分析
张任之:再思“寂静意识”——以耿宁对“视于无形、听于无声”的分析为中心
西樵山会议(2017)论文
钱明:记与耿宁教授交往的两件事
苏仁义(Rafael suter)/著杨小刚王穗实/译:良知(本原知识)和智的直觉:从现象学角度探讨仁体伦理学的可能性
编后记
内容推荐
为纪念中山大学哲学系已故有名哲学家朱谦之先生,弘扬其学贯中西的学术精神,中大哲学系创办《中大谦之论丛》,论丛主要收录靠前外学者对于有名哲学家以及重要哲学论题的研究性论文。《耿宁心性现象学研究文集》收集论文,这些论文从多个角度对耿宁的心性现象学进行了研究,并涉及、熊十力等人的哲学思想和唯识论、胡塞尔现象学等问题。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耿宁心性现象学研究文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倪梁康,张任之 编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商品编码(ISBN) 9787100182645
开本 16开
页数 51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20-05-01
首版时间 2020-05-01
印刷时间 2020-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哲学总论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1-06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cm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23:5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