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玉壶清谈/赵启光作品
内容
编辑推荐

赵启光所著的《玉壶清谈》见证着中西文化的差异与发展。作为一位出身于中国书香世家的学者,作者赵启光教授深入“异乡”30年,感受着两个世界的人和事。30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虽“鬓毛已衰”,但“乡音未改”,检点眼前山河,温习心中岁月,隐约见得世路与心程辗转并行。用作者的话说这部作品“踌躇再三,本欲藏拙”,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他用一个文人学者特有的方式书写着中西文化碰撞之中妙趣横生的人文情怀,同时也传达着他深爱故土的赤子之情。

内容推荐

《玉壶清谈》是一部描写中西文化差异的文学作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壮游天涯”,以作者游历的国家为线索,由美国—欧洲—澳洲—最后回归中国,读者从中不仅可以感受强烈的文化撞击(不仅体现在中西差异,也体现在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差异),而且可以体会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

第二部分为“书斋双剑匣中鸣”,是作者对中美现当代一些现象的思考,包括热点事件、社会现象、经济发展、文化崇拜等,如中美手机文化与汽车文化,兵马俑与自由女神,内容丰富多彩。整本书呈现出一幅精彩纷呈的世界级的“清明上河图”景象。

第三部分为“玉壶清谈”,是媒体对赵启光教授的采访及访谈,从中可以看出一位旅居他乡近30年的文人学者的赤子之心。

《玉壶清谈》由赵启光所著。

目录

Ⅰ壮游天涯

 万草川谷之冬

 客舟旧游

 两座国耻纪念碑

 —游凡尔赛宫遥想雅尔塔

 蓝天红土澳洲行

 文化铭

 贵州铭

 万里归来看天津

Ⅱ书斋双剑匣中鸣

 从“非典”看道家传统

 莫让长假催老了秋容

 小平谢谢

 —恢复高考和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回忆与思考

 中美西部比较

 春节与圣诞节的声音和颜色

 兵马俑与自由女神

 手机文化与汽车文化

 危险的反传统浪潮

 什么是先进文化

 消除中美“文化交流逆差”

 全球化中跨文化主人的消失

Ⅲ 玉壶清谈

 “鲁豫有约”之中西文化的桥梁

 —赵启光访谈

 主人已死

 —访中西文化比较教授赵启光

 赵启光:告诉西方人一个真实的中国

试读章节

万草川谷之冬

我家屋后是一条溪谷。百草丛生的峡谷绵延数里,在晶莹剔透的小溪两侧缓缓升起。我称其为“万草川谷”,名字取自南宋诗人杨万里咏月诗作《好事近》,“月未到诚斋,先到万花川谷。不是诚斋无月,隔一林修竹。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未是秋光奇绝,看十五十六。”这峡谷本无名字,因为此地既非名胜,又无道路,除我之外,又几乎没有行人。美国明尼苏达州素称万湖之州,无名湖泊尚且不少,谁有闲空与溪谷饶舌,费力给它命名?更何况,现在是隆冬,世界冰窟之一的美国明州的隆冬,气温常常低于零下二三十摄氏度,所以唯有我踏雪漫游,成为这万草川谷之冬的主人。宋词里的万花川谷想必是万紫千红总是春,我的万草川谷冬天基调只是黄白两色。谷里去年留下的枯草,在白雪下露出几尺,密密麻麻连成一片,布满冰冻的小溪两岸。本来雪在高高的草下,是看不清楚的,所以冬季的草原是黄色的。我每日在溪边往返一趟,在黄色的枯草上踩出了一条白色的冰雪小径。小径上积了新雪,成为白色。白路辗转穿过黄草,黄白相应,呈现一片美国中西部大草原的壮观。在路上走,看得两侧一片好荒原,见得头上一顶好蓝天,听得脚下一阵好雪声,觉得胸中一腔好澄澈。真是肝胆如冰雪,表里澄澈,妙处难与君说。这里,在严酷的自然检验下,许多多年想不清的问题居然有了答案,许多忘却的回忆浮现出来,在肃穆的自然面前不由得原谅了别人也原谅了自己,因为寒冷揭示了人生的悲壮、优美与幽默。

中国远古传说有玉女投壶,说玉女和东王公在高天原投壶,每次投中,“天为之笑”。投壶本是古代游戏,把箭投到远处的壶里,苍天看见人有所中,居然笑出声来,天笑想是声如滚滚的惊雷吧。中国的天想来有希腊众神的嬉戏活泼,没有希伯来上帝的严肃古板。所以飞扬如仙的李白喜欢这个故事,发誓语不惊人死不休,诗成每每博得苍天一笑。我在万草川谷百种情思,干条主意,万般感慨,纵然不着边际,若有一二说中想对的地方,也如玉女投壶,直贯苍天,若博得苍天一笑,何忍私存不告世人。美国阿波罗登月宇航员到达月球后说:“我们代表人类到此。”万草川谷非名山大川,没有中国人来过,我拖李白辈到此一游,若是挂一漏万,侥幸想到一两条别人没想过的感慨,纵然肤浅,也算游了前无古人之境吧。

然而古人岂肯让我独享此境,遂不时结队来游万草川谷。每逢雪白心静,几十年所读古今中外之书奔来眼底,历史人物、思想巨人在我面前一一走过,天冷肠热,几十年异乡故土所经历苍凉感慨、真人真事涌上心头。原来冰天雪地可以滤清人生糟粕,显现世界的精华。所以王维的辋川、寒山的寒山、索罗的瓦尔登湖、毛泽东的黄土高原都是冬天最美。冰雪美则美矣,见仁见智还要因人而异。《水浒》中林冲雪夜上梁山,踏着碎琼乱玉走向强盗世界,对冰雪是个“惜”字。八十万禁军教头,白雪似的名声,如今玷污了,如何不惜。《老残游记》中黄河封冻,拦住去路,对冰雪是个“叹”字。生逢乱世,虎狼当道,有渡无船,望河兴叹而已。《红楼梦》宝玉走失后,贾政雪夜返乡,抬头忽见船头微微雪影里有一个像宝玉的人向他下拜,此人光着头,赤着脚,身上披着大红猩猩毡的斗篷,不及开言就被一僧一道挟持而去,消失在冰雪中。所以《红楼梦》的冰雪是个“净”字。“食尽鸟投林,留下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岂不干净。俄国沙皇尼古拉一世说:“俄国有两个可以信任的将军:一月将军和二月将军。”意为俄国的严寒可以打败入侵者。果然,仰仗“一月将军”和“二月将军”之威,在俄国冬季作战的拿破仑和后来的希特勒的大军都一败涂地。这里的冰雪何尝不是“威”字。

明尼苏达州很多人是北欧人后裔,对寒冷认识最深,随之也有人们对知之最深事物必有的爱恨交集。明州人每见外州人总爱自己夸张明州气候之寒冷。当代明州作家兼说唱艺术家加里森‘基勒每周在全国公共电台自编自讲自唱明尼苏达湖畔小城的故事,全美国听众如醉如痴。他每讲必拿明州之冷开心,明州听众也跟着笑,这笑声在我听来颇凄凉悲壮。因为懂得,所以悲壮。如有不信,有真事为证:

明州人爱湖,严冬不辍,在湖上钓鱼、滑冰、滑雪、驾雪橇,乃至开汽车上冰湖。2003年冬天,明州有些湖泊在零下几十度时,居然湖心有些地方不结冰,成为世界异闻,我在中国小报上都看到了。2003年2月,一对明州高中男女学生居然半夜驾车上冰,开到冰窟窿里,双双淹死,其中的女学生,挣扎出冰洞,在冰上爬了几百米才冻死。我在本地报纸看到讣告上的照片,端的一对眉清目秀好青年。两人为何半夜开车上冰湖,没有人讲,只是说此女学生生前极富冒险精神,似乎为女学生拖男学生半夜冒险。死后男家没有埋怨之意,两家仿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将二人合葬。中国人可能有人会说这是“玩命”或“找死”,含蓄拘谨的明州人不会公开这样说,但难免这样想。

P2-4

序言

乱云破晓晚来收

人生熙熙天地逆旅,众人攘攘百代过客。殊不知世有世路,心有心程。中道回首,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检点眼前山河,温习心中岁月,隐约见得世路与心程辗转并行。仔细看去,世路似不如心程清晰。所以金玉满匮,何如残诗半匣:功成业就,何如日记几摞。保存回忆要付出巨大代价,此古今中外过来人皆知。保存已难,更何况分享。踌躇再三,本欲藏拙,唯乡音未改,或有可取。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旧雨新知,一笑可也。

如今事路已惯,此心到处悠然,披阅旧作,如遇故人又恍如隔世。重录于此,旨在以三十年悠悠心路与三十年坎坷历程成相映之趣,与其说是对“事”的追念,不如说是对“时”的感慨。道家讲的无为,多就“事”而言,其实“时”之有无,也可深论。譬如当代物理学家朱利安·巴伯在其著作<时间的终结:物理学的下一场革命》中,提出时间并不存在。依照他的理论,现在与过去应同时发生,只是我们的幻觉为事件列出了顺序,就像把旧照片排队编号。如果他是对的,三十年前某事某感有乎无乎、多乎少乎、水平高乎低乎、深乎浅乎本无所谓,倒是笔者录之、编辑刊之、读者读之十分难得,此三难得的“目前”也是一段缘分,算是古人所谓“一期~会”吧。

多数难忘的意象是没有诗文为证的。若有人请我举出几个至今难忘的景色,我可说: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独自登苏州虎丘,静观远山层叠如梦如幻,想起国家危难自己前途渺茫,心生对命运的忧患;1982年年初到纽约,俯望飞机下灯火如海,不知自己有何实力可以在茫茫人海中有一席之地,心生对社会的敬畏;1997年香港回归前夜,我正巧从大陆经香港去台湾访问,在政权交接的24小时内,我同日在深圳、香港、台北三地,在香港总督府前,我目睹英国国旗落下,心生对历史的感触;同年,我连续很多天用肉眼看到几千年才能来一次的Hale-Bopp彗星像冰雕一般清晰地悬在幽静无际的北美星空,心生对时间与空间的崇敬,个人忧患与自得融化在眼前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中;1992年,我因飞机耽搁在成阳逗留数日,没想到黄昏时分在郊外看到汉代皇家陵墓静悄悄阴森森雾列在落日余晖下的天际,想起李白之句“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真千古绝句。李白时代距西汉一千年,我们距李白又一千年,所见相同,所距时间相同,所感也大概相通。无怪乎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太白纯以气象胜。‘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寥寥八字,遂关千古登临之口”。这一“千古”的“千”字,真应了我与古人的千年心灵之约。子日“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这里千岁忧原为贬义,此时此刻倒觉得这千年不衰的感触使我不到百年的生命延长十倍直到千年。得此奇观奇思,人生足矣,纵世路坎坷,心程凄迷,又复何憾。

所录诗文中许多作于外界或内心惊涛骇浪阴霾密布之时。奇时、奇景、奇思、奇人,挂一漏万而已。人生谜语,百思不解,登高远望,只道天凉好个秋。其中一些达观自喜之语与彼时彼境彼心不尽协调,掩卷沉思,感慨万千。逆境中慷慨长歌固悲壮也。风浪急处作少不更事语,又一悲壮也。譬如台风地震,人皆畏之,其时此中不乏自然壮阔之美。再如航船失事沧海漂流,或有雅兴指点蓝天白云,纵语不惊人,亦可记也。

投壁于江,岂料复得,拂拭再三,斑驳残破。大荒山下,一别三十载,马上少年鬓如霜也。青埂峰旁,别来无恙,一江春水带去多少涟漪。海客瀛洲,事多成少,异乡异客,语多谬误。鹅毛千里尽在冰心玉壶,往事旧约不过空谷回音。相逢一笑,难得人海遇知音。眼底烟云,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以下所录作品,为我三十多年来所作部分诗文稿。l 982年夏末我赴美留学,囊中所携仅美金数十元及日记几册。抵美第二日,就乘游船环游曼哈顿用去全部美金,日记则随我飘飘如不系之舟,从中国到美国东部再辗转到中西部。日记中有“文革”以来零星诗稿,偶尔翻阅之,往事如烟,尽到目前,兴致所至难免顺手再写一二。信笔由之终得几十首,前后跨越三十余年。附短文若干,多数写在时过境迁之时,除注释发挥外,也许稍有独立价值。

书评(媒体评论)

赵启光教授对老子哲学的深刻研究与领悟,使他总能在繁华世间找到自由和宁静的最佳结合点。近年来,他不断为美国弟子营造在中国文化中浸润含泳的机会。他所禀承和具备的,是中国传统的豁然通达之情与西方科学的外在超越之思。

——复旦大学教授 钱文忠

赵启光教授的经历很传奇。他经历过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当过普通工人,后来成为工农兵大学生、第一批硕士研究生、第一批出国留学的弄潮儿。旅美30年,他最推崇的还是中国的国学,并将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传向世界。

——凤凰卫视主持人 陈鲁豫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玉壶清谈/赵启光作品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赵启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海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1014375
开本 16开
页数 15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3-09-01
首版时间 2013-09-01
印刷时间 2013-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288
CIP核字 2013185403
中图分类号 I217.2
丛书名
印张 11.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51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3:5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