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建筑一直受到日本特殊的本土化环境与非日本本土文化的影响,其形式与结构材料都颇具个性。高耸的屋脊与长长的屋檐、厚重的木质结构、涂抹了稻草和沙子的石灰墙,覆盖着薄如蝉翼般的和纸的滑动门,都是标志性的日本建筑元素。
本书从实践性与创新性的角度,综合且充分地反映出日本建筑师们重视利用自然材料与建筑结构、融合四周环境与历史传承等独具匠心的设计魅力。
图书 | 日本建筑(材料与样式的应用)(精) |
内容 | 内容推荐 日本建筑一直受到日本特殊的本土化环境与非日本本土文化的影响,其形式与结构材料都颇具个性。高耸的屋脊与长长的屋檐、厚重的木质结构、涂抹了稻草和沙子的石灰墙,覆盖着薄如蝉翼般的和纸的滑动门,都是标志性的日本建筑元素。 本书从实践性与创新性的角度,综合且充分地反映出日本建筑师们重视利用自然材料与建筑结构、融合四周环境与历史传承等独具匠心的设计魅力。 序言 建筑的真相(ARCHITECTURAL TRUTH) 就建筑结构而言,日本传统建筑的设计基于 一种大多数国家所没有的重要元素,即日本盛产 的结实而美丽的木材。同时,日本有着诸多火山 ,从中喷出的灰烬孕育了富饶的土地。此外,日 本潮湿的气候造就了瑰丽的森林,使之能够持续 地供应木材。 如何利用木材,使之能够承重并保持美丽的 原貌?这是日本人几千年来一直在思考和研究的 问题。如果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深思着同样的事情 ,那么与这一事情相关的细节自然会引发人们的 关注和思考。为了增强那些支撑建筑物的简洁的 基础结构系统,人们已经对建筑尺度以及其他结 构元件的相应细部进行了严谨的研究,例如屋顶 的葺瓦;又如障子,这是一种贴覆和纸的构件; 又如分布于柱子之间,被称为“榻榻米”的地板 材料。显然 由于日本生长着如此茂盛、强壮而 美丽的树木,才产生并孕育了如此的系统。建筑 结构首先出现,其他一切则依附于此。 此外,这种木结构系统不需要进行任何多余 的操作,例如用其他建筑材料覆盖或用油漆涂覆 。这是因为木材纹理本身已经足够美丽。由于建 筑结构的材料朴实无华,而建筑物的其他元素也 未经过修饰,因此人们更加重视其自然品质。 不幸的是,一种装饰文化在当今世界占据主 导地位,例如仅仅将木材用作一种装饰材料。当 人们为了象征“自然”时会选择仿自然的建筑表 皮,在混凝土和钢结构上紧固薄木板; 而当显 示权威和财富时,则可以附以薄石;当展示最新 技术的存在时,则会贴上铝和玻璃。这样的结果 是结构本身完全被忽略了。时代已然如此,对建 筑表皮的设计决定了房屋的售价,而人们基于此 竞价。全球资本促成了这个“表皮时代”。 既然当今时代已经到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是时候再次寻找隐藏于表皮之下的本质了,也就 是要去发现材料本身的真相。从这个新视角来看 ,日本的建筑传统很可能会被“再发现”为一种 全新的事物。诸多拯救地球环境的知识也隐藏在 这样的传统之中。我相信,解决地球环境问题, 以及在今日的混乱中拯救人类精神的力量,都孕 育于这一传统之中。 导语 ★ 古意盎然,匠心独具。224页全彩插图,极具日式美学特色的呈现,与画稿相融合,构成了这本属于日本建筑的材料与样式应用的文化视觉资料库! ★ 四大板块,全面阐释日本建筑设计的原理与材料使用的特色! 以日本的地理与自然环境作为基点,小到如何选取工具与室内陈设,大到不同地域的建筑差异,全书生动阐释了日本建筑师对室内建筑结构、庭院选材的设计理念与材料选取的理念。不知不觉,在一石一瓦中,感受日本文化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在材料与样式中,重新发现日本建筑的传统意涵。 书评(媒体评论) “全面、准确地描述了建筑结构。总的来说,这是一 本令人愉快的摄影集和一个有用的。日本的建筑师和设计 师指南。“ ——《选择杂志》 “本书涉及的范围比大多数市面上的读物都要广泛, 并且充满了细致的讨论。对于任何想了解日本建筑材料、 风格与设计原则的人来说,本书都是一本令人满意的入门 读物。” ——《中西部书评》 “米拉·洛克观察到,传统只有在被新事物挑战或取 代时才会作为一种观念而存在。在她这本杰出的、关于传 统日本建筑的书中,你会学到很多关于建筑方法的知识, 其中自然材料的使用鼓励了人们珍爱自然的态度。” ——《日本时报》 “设计师、建筑师、艺术家和任何热爱日本传统文化 的人都会喜欢这本书。” ——《图书馆杂志》 精彩页 日本工具的历史 尽管日本的很多建筑形式都起源于中国,但在6世纪中国和朝鲜半岛的工匠被引入日本、建造寺庙之前,日本本土已经发展出建造第一座佛教寺庙所需要的大多数重要工具。已经在使用的工具包括凿子、斧头、锛子、锥子、木槌、楔子和矛头刨或刨刀。最初的工具由石材制成,带有木柄,许多石刀可能从亚洲大陆引入 但是大约从250年起,铁刀开始占主导地位。尽管中国佛教建筑形式更加复杂,但随新建筑形式引入的仅仅是横切推锯墨 罐和弹线。江户时代前的七百多年里,从中国引入的其他重要工具还包括15世纪的双刃框锯,以及16世纪的单刃推刨。在这段时间里,在日本本土设计的工具包括:木匠的方根尺(带有里目的矩尺)和12世纪的叶形横推锯(木叶形锯)以及16世纪单人粗齿锯(前挽锯)。与建筑形式一样,最初从中国引进的工具也被复制和原样使用。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为适应日本的工作方式,尤其是像推锯和推刨这样的工具被改进,产生巨大变化,以至于如今它们已与最初的中国版本大为不同。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日本建筑(材料与样式的应用)(精)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英)米拉·洛克 |
译者 | 译者:王冲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8067737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23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150 |
出版时间 | 2021-02-01 |
首版时间 | 2021-02-01 |
印刷时间 | 2021-0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1116 |
CIP核字 | 2020257958 |
中图分类号 | TU2 |
丛书名 | |
印张 | 14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湖北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