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中国影视往何处走 2 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评论周实录 |
内容 | 作者简介 丁亚平,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艺术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曾任文化艺术出版社副总编辑、总编辑及《传记文学》杂志社社长、主编等职。 赵卫防,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副所长、党支部书记、研究员,电影学博士。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中国台港电影研究会理事,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 目录 影视艺术与产业的历史巨变——“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电影电视艺术的发展”论坛摘要 论改革开放40年中国电影演进及其文化逻辑 以共同体美学创造中国电影理论批评的新景观 弘扬中华美学精神:中国影视讲好中国故事的核心 主旋律电影的嬗变与拓展 机遇与挑战:让大湾区影视产业绽放出新的时代丰采 从华语圈到全球化——40年来中国内地与境外电影合拍的流变及影响 对中国动画产业改革开放40年的思考 中国电视剧60年的历时性描述:本体、身份和制播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电视剧的变化与发展 改革开放40年都市题材电视剧的类型表征与现代性审美趋向 影视史学的当下状态与创新发展——“新语境下中国影视史学发展现状及趋势”论坛摘要 电影史学的微观研究和批评精神——兼评丁亚平著《中国电影通史》(两卷本) 当代中国电影理论概观 关于电影史料学作为一门学科建设的若干思考 “形象化的政论”再探——新影传统的历史生成及其影响 1906年“楚同快舰进水式”活动写真及其视觉文化意义 金焰:20世纪30年代银幕男性气质的现代性重塑 民国时期商务印书馆电影图书出版探析(1918-1938) 20世纪20年代中国电影企业现代化探索 《中国电影史学》的出版价值及意义 中国电视剧产业沿革、问题、前景 时代真实风貌和思想印迹的新表现——“当下国产电影创作中写实精神的回归”论坛摘要 中国电影的写实精神与现实主义 军事电影的现实性思考 呼唤写实主义美学原则在当下中国影视创作中的回归 植根现实土壤,创作前景可期——国产写实题材影片现状分析 现实主义电影中人物形象的创造 作为一种文艺史传统的现实主义与作为电影理念的写实质感 商业类型片的现实主义因素 类型杂糅与审美意趣:国产写实题材电影创作观察 动画中遥远的现实情怀 正在崛起的现实题材浪潮——以《北方一片苍茫》为例 从《云水谣》看21世纪中国写实题材电影的商业化路径 拓展中国电影国际化传播的新路径——“中国电影走出去与艺术电影的发展”论坛摘要 …… 内容推荐 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评论周以“艺术评估、文化前瞻”为主题,以学术定位为主,兼顾电影的艺术性与商业性,遵从“小、精、准”的思路。作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评论周的实录,《中国影视往何处走2: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评论周实录》围绕中国当下影视产业的现状与创作问题及发展对策进行探讨,站在理性的、学术的、客观的角度思考、分析与探讨中国影视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加强影视创作与影视理论、批评之间的联系,为中国影视健康发展问诊把脉、建言献策。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影视往何处走 2 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评论周实录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丁亚平,赵卫防 编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文化艺术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3969133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44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525000 |
出版时间 | 2020-09-01 |
首版时间 | 2020-09-01 |
印刷时间 | 2020-09-01 |
正文语种 |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J905.2-53 |
丛书名 | |
印张 |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
宽 | |
高 | 26cm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