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生活的路/朝内166人文文库
内容
试读章节

一 美好的愿望

无边的丘陵,山连着山,山叠着山,所有的山都是坡度低缓的,所有的山都是线条柔和的,好像黄绿色的浪头,起伏着,推涌着,一直连向高远的天际。

一条大路蜿蜒曲折地伸向群山的深处。路旁的洋槐树,坠着一嘟噜一嘟噜的白色花朵。半山腰的野蔷薇,有如绯红的轻云在浮动。时而可听得淙淙的水声,那是山溪在翠绿的丛林间流动。

天气并不十分好,阳光时常受到云块的阻挡,这使灰色厚重的云层镶上了一层金色的边,映得山间的景物,明晦变幻着。空气湿漉漉的,雨仿佛还要下。

一个结实的小伙子在稍带积水的沙石黄土路上走着。他步履轻松,肩上四方的背包和手里提着的网袋,仿佛轻飘得没有一点分量。瞧这赶路的劲头,一个小时走十五里地是不在话下的。

但是,当他攀上一个不高的断崖时,突然收住了脚步,微微吃惊地睁大了女孩般俊秀的眼睛:好像所有的山溪突然在此汇合了,前面出现了一条宽阔汹涌的河流。河流涌着白色吓人的浪头,在绿色起伏的丘陵间奔腾。

凭记忆,这儿是一个叫做涧湾的地方。原先这里天晴的时候,湾里有汩汩的细流,清澈见底,脱了鞋袜蹬过去,水只齐脚脖子。两岸的断崖间,有一座石板桥,雨天涨水的时候,可从桥上过去。

但是现在,石板桥不见了,满满荡荡的一湾水,毫不客气地挡住了小伙子的去路——显然这是连日暴雨,山洪暴发所引起的后果。

小伙子微微笑了。这拦路的洪水并没有使他皱眉。他的心情太好了,只是觉得有趣。他自信是有办法能渡过河去的。

果然,像奇迹一般,不一会上游浮来一群雪白的鸭子。鸭群中间荡着一只带篷的小船。划船的老汉,弓腰立着,偶尔抬起头来,呼唤他心爱的鸭子。鸭群和小船渐渐地近了,可以看得清放鸭老人那稀疏的唇髭和和善的目光。

小伙子乐了——毫无疑问,他遇到了一个好心肠的老头。于是,他挥着右手,呼唤起来:“老——大——爷——”

老大爷只朝他一瞥,马上会意了,很快地掉转船头,靠拢过来。

“上来吧。”老人吩咐道,“不过要坐稳,没有我的话,不许乱动。”

“嗳,行!”小伙子嘴里应着,忙不迭地一脚跨上船去。小小的船,猛烈地晃了几晃。老人又抖着唇髭呵呵笑了:“没事,没事,好,坐下,别动了。”

小伙子在船尾坐下来了,两只手死死地抓着船舷,仿佛这样能使身体变得稳一些而不致摇晃。在他竭力稳住身体的时候,小船已经横过来了,颠簸着向前驰去。

放鸭老人悠闲地摇动双桨,毫不在意那翻滚的浪头。

小伙子上船时的紧张情绪,也慢慢消失了。他舒适地靠在船舷上,就像婴儿躺在摇篮里。只见天茫茫,水茫茫,水天一色。一时间,他好像自己的身体溶解在这无边的白浪里,又恍若置身于开天辟地的混沌世界中。忽然他感慨地想,生活的道路变化多大啊,昨天还在农学院白色幽静的校舍里,今天却已经来到了这连绵起伏的群山脚下,新的生活道路又要从头开始了。

“小伙子,哪来的,上哪去啊?”老人发话了。

“我是洪阳县虎山人,回虎山大队去。”小伙子笑眯眯地回答。

“啊哈——”老人开心地笑了,随即摇摇头,“哄得了别人,可哄不了我呀!”

“怎么,你听我口音?”小伙子很有兴趣地反问。但他不敢挪动身子,只微微扬起了下巴。

“不听口音,我也知道。”放鸭老头以老年人特有的天真口吻回答他。  “哦,那怎见得?”

“唁,那当然哕!我是这儿的老土地啦,可没见过你啊!”老头答道。他背对着小伙子,看不见他那双善良的小眼睛是怎样机智地眨巴着,但听他的口气是很自豪的。为了证明自己的眼力准确,他扭过头来,舔了舔嘴唇,得意地又道:“你能说出你是谁家跟前的小子?要不,是谁家的女婿?”

一句话把小伙子给问住了。他的名字叫张梁,其实,论籍贯,他倒真是虎山人,只是因为爸爸在解放战争时参加了革命,后来,在东海之滨的一个大城市里安排了工作,成了家,所以张梁当然也有了城市户口。不过,整个童年时代,他还是在乡下的爷爷奶奶身边度过的。到了八岁上,爸爸将他接进城里去念书。八年前,他初中毕业,和一批志同道合的同学来家乡插队落户时,爷爷奶奶已经去世多年了,这里,就剩下一个老叔公——葫芦爷爷和他沾亲了。后来他被推荐上了农学院,现在刚刚毕业。在毕业分配的“战斗”中,一些人一心一意在高调下面捞“实惠”——挑个理想的地方,舒适的工作。另外一些人则真的选择艰苦的地方。他属于后者。不是用誓言而是用行动选择了自己的生活道路一回虎山去。在某些人看来,这本是一个值得夸耀并可以抬高身价的选择,但是他婉言坚决地拒绝了各种抛头露面和慷慨陈词的机会。他觉得很难向那些人说清楚并使人真正理解他的思想和感情。所以他默默地打点了行李,坚定、自信地走到了自己选择的征途上。此刻他仍不愿夸耀,因此讷讷地闭上了嘴,不再吭声了。尽管如此,放鸭老人的话,却如一根轻柔的羽毛,在他本来就很激动的心弦上轻轻地撩拨了几下。于是他的整个身心,便沉浸在一种轻微的醉意里。

有一刹那的时间,他仿佛置身于他的虎山了。虎山是个美丽的地方。虎山上有白色的瀑布,有火红的柿树,有板栗的新绿和马尾松的墨绿,还有漫山遍野毫不引人注目的酸枣树,它们永远是那样的坚强和生机蓬勃……当然,虎山还很穷,传说虎山的宝藏还埋在地下,没有开发出来。正因为这样,虎山对他的魅力才更大。他的志向是,把全部的知识和精力,献给贫穷的虎山和虎山人民。这一切,可以说是他回来的主要原因了。不过,除了这个主要原因以外,还有一个次要原因,这个次要原因是小伙子不愿说也不愿承认的,但它却在小伙子的心里确确实实地存在着。因为这个次要原因,使得张梁一踏上这熟悉的丘陵,心头便涌起了一阵甜丝丝的骚动。难怪乎放鸭老人的话使他微醉般地晕乎起来。

噢,是什么样的“次要原因”,使得我们的主人公如此振奋啊?咱悄悄地说吧,说响了,小伙子要脸红的。

那是娟娟。她的名字叫谭娟娟。八年前,和小张一道来插队落户的。记得那是一个冬天的早晨,刚下过大雪,在贫下中农的锣鼓声中,在大队的老支书带领下,他和娟娟来到了虎山。刚走到半山腰,只见太阳正露出鲜红的圆脸,微微跃动着,从白雪皑皑的群峰背后冉冉升起。娟娟一见,情不自禁地抓住了他的手,高声叫道:“啊,多美!”P1-4

后记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极其不平常的时代,在这个宏伟的历史画页中,有血与火的斗争,有人民群众的奋起,有魑魅魍魉的横行,有辛酸悲愤的眼泪……我有幸在这样一个时期进入了青年时代。六六年我在学校里经历了文化大革命掀起的风暴,随后踏上了上山下乡的道路。从此,我从繁华似锦的大城市来到了一个偏远的山村。在离山村几十里地以外,有一个小站,这个小站快车不停,慢车也只停几分钟,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倾听着火车强劲的轰鸣,觉得自己依然在感触着时代的脉搏——在这里,我真正开始了我的生活道路。

如果说,波澜壮阔的社会斗争和生活实践是无边无际的大海洋的话,那么,任何个人便是这大海里的一只小舟。这只小舟在大海里的航迹,则是他的生活道路。在社会生活的茫茫大海里,有白浪滔天的风暴,也有碧蓝平静的海湾;有顺流也有逆流;有岛屿也有冰层和暗礁。我和我的年轻的同志和朋友们,就是在这样的大海里搏斗和前进。我们开始真切地体会到了我们社会制度中的优越的和好的东西,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真的和美的成分,享受着人生的温暖和希望的阳光;但与此同时,由于“四害”的肆虐和作祟,我们也经历了只有在这段历史时期中才有的思想上的混乱,精神上的痛苦和事业上的贻误;在我们的面前,出现了丑恶的灵魂,卑鄙的伎俩和饕餮的鬼蜮。驾着理想的小舟在大海里航行,我们受到了时代浪花的冲刷和考验,有的不怕风浪的冲击,敢于昂奋起船头,逆流而上,过了一段,潮流急转直下,他就能欢快地前进,成了有用的人材;有的想顺流而行,结果,一拐弯,又遇到了逆流和暗礁,遭到了灭顶之灾……也是在这样的生活道路上,我们开始学会了爱与恨。我们爱伟大的祖国,爱伟大的人民,爱山乡劳动农民的淳厚与朴实;我们恨吸人血汗的恶鬼,恨他们剥夺了我们青年的自由和幸福的权利,恨他们给社会和人们的心灵造成的巨大的破坏与创伤。在偏僻的小山沟里,我们认识到了改造我国广大贫穷落后的农村面貌,使勤劳、善良的劳动农民能过上美好的生活的艰巨性和迫切性;认识到了人生道路上的坎坷与曲折。  .

漫长的农村插队生活,使我感受和体会到了这一切,也使我产生了记录和抒发这一切的要求和愿望。于是,我就在那艰苦的劳动之余,在担土和推小车的间歇里,在滴水成冰的寒冬静夜中,在知青集体宿舍铺着高粱秸的床铺上,开始写我和我年轻的朋友们在生活的大海里的航海日志。然而,在那阴霾满天的日子里,写作和保存这样一些真实的生活的记录,是充满着危险的。我常常拿着写好的稿纸,在屋里东瞅西瞧,找不到一个可以安全隐藏的地方,于是只好在睡觉的时候掖在枕头下,在外出的时候揣在衣袋里,而最后,在白色恐怖和文字狱发展到登峰造极的时刻,我仍只好在烧锅的时候把它们统统塞进了炉膛。然而,在云收雨霁以后,稿子中的人物形象,他们的声音笑貌,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对理想的追求和对未来的向往,仍栩栩如生地浮现在我的面前,激励着我在生活的道路上去进行探索;甚至那一张张狰狞的脸谱,也在激发我的义愤,激起我战斗的勇气。因此,不把它们再现出来,我的心一时一刻也不得安宁。于是,我又拿起笔,匆匆地把烧毁了的那些东西重新写了出来,这就是上面这部不成熟的作品。

由于我还是一个刚刚踏上人生旅途的青年,对生活的感受和观察还十分浮浅,对社会的了解也很不全面,我插队生活的地方,只是伟大祖国辽阔的地理上的一个小点,我反映的东西,也许只是坐井观天,因此我的习作不可能也不企图概括什么,我只是希望把它当做一支未加修剪的朴实无华的青竹,带着根植于它的泥土的芳香和凝聚着斗争中产生的痛苦与欢乐的露珠,献给和我一起在农村共过命运的年轻的朋友,献给在生活的道路上给了我亲切的教诲和辛勤的培养的长辈,献给在人生的道路上给了我同情和温暖的善良的农民。我愿和我的青年朋友们一起振奋起来,把自己的命运同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群众的命运联系起来,使我们的生活和理想充实起来,为我国已经迟开的列车能赶上时代的时刻表而奋斗。

我是一个初学写作的青年。我的这部幼稚粗糙的作品能够问世,我要衷心地感谢在我的创作过程中给了我热情的支持和鼓励的许多同志,衷心地感谢人民文学出版社的领导和编辑同志。

一九七九年二月一日

目录

一 美好的愿望

二 小福子和小梁子

三 娟娟的心

四 红红的麦闹花

五 金凤凰的故事

六 做人的诀窍

七 飘忽的云雾

八 人好月圆

九 阴谋与手腕

一○ 见钱眼开的人

一一 咽不尽的苦水

一二 权力是个好东西

一三 雨狂屋漏

一四 花鼓声声

一五 感情的波涛

一六 信仰的力量

一七 当药吃的咖啡

一八 清新的早晨

一九 生活的道路

二○ 理想和现实

二一 长在心上的种子

二二 爱憎分明

二三 死鬼讨债

二四 吉祥的合欢树

二五 辛酸的眼泪

二六 死去了的灵魂

二七 移花接木

二八 虎狼当道

二九 黑夜沉沉

三○ 人民的心声

三一 大路通向远方

后记

序言

以“文库”形式荟萃本社历年出版物之精华,是国际知名品牌出版企业的惯例和通行做法。作为新中国建社最早、规模最大、读者知名度最高的国家级专业文学出版机构,人民文学出版社在自己六十余年的历程中,已累计出版了古今中外文学读物凡一万三千余种,沉淀下了丰富的精神资源,出版我们自己的“文库”不仅生逢其时,更是为了满足广大读者精品阅读的需求。

有必要对“朝内166人文文库”这样的命名予以简要说明:“朝内166”是我们赖以栖身半个多世纪的所在地,从这里走出了一位位大师,沁透着一股股书香,这里是我们的精神家园与灵魂地标;“人文文库”似已毋须赘言;而随后还将对文库该辑所集纳之图书某一门类予以描述,我们的描述将是客观的、平实的,诸如“经典”、“大全”、“宝典”一类的炫丽均不是我们的选择。

“文库”将分门别类推出,版本精良、品质上乘是我们的追求,至于门类的划分则未必拘于一格,装帧也不强求一致。总之,我们将通过几年的努力,为广大读者奉上一套精心编就的、开放的文库。恳请广大读者不吝赐教。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

二○一二年五月

内容推荐

竹林所著的《生活的路(朝内166人文文库)》是文革后第一部反映知青生活的长篇小说。《生活的路(朝内166人文文库)》的作品描写的是“四人帮”横行时期,知识青年在生活道路上的斗争和探索,着重描写女知青娟娟满怀热情和理想,却遭受迫害、含冤而死的悲惨经历,令人叹息;同时也塑造了立志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青年梁子的形象,不失质朴。

编辑推荐

《生活的路(朝内166人文文库)》的作者竹林以“知青文学”进入文学创作领域,长篇知青小说《生活的路》是文革后第一部反映知青生活的长篇小说,该书曾得到当时文坛泰斗茅盾的鼓励与支持,出版后曾在海内外引起反响。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生活的路/朝内166人文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竹林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20093939
开本 32开
页数 32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7
出版时间 1979-08-01
首版时间 1979-08-01
印刷时间 2013-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9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7
丛书名
印张 10.3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9
148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20:5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