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视觉艺术的现象学/视觉文化与艺术史系列/当代学术棱镜译丛
内容
内容推荐
艺术的本质究竟是什么?视觉艺术为何如此重要?是什么使得它们的形式是“有意味”的?我们如何可以得知它们所蕴藏的美与韵律?对于这些问题的解答,本书所采用的方法并非目前在艺术史、艺术理论和艺术哲学等相关领域中占据主流地位的还原主义(社会语境论)论调和文本分析方法,而是一种由克劳瑟教授提出和发展的、融现象学与分析哲学于一身的分析现象学方法。本书通过对这一方法的运用,系统探讨了绘画、雕塑、摄影、建筑等多种艺术形式,同时也揭示了不同的艺术媒介是如何通过各有差异的方式呈现其审美属性的。基于对以上这些视觉艺术形式的创作和接受的考查,本书也试图彰显抽象艺术、观念艺术和数字艺术等复杂的艺术形式所蕴含的深意及其具有灵韵的审美特质。
作者简介
保罗·克劳瑟,斯洛文尼亚声布尔雅那欧罗巴大学人文学院的哲学教授。他是爱尔兰皇家科学院院士,曾为牛津大学艺术史讲师,并为该校基督圣体学院成员。他在四所欧洲大学获得了正教授职位(其中包括德国不来梅雅格布大学和爱尔兰国立大学高威分校等),共出版了十七部涉及美学、二十世纪艺术与当代艺术领域的专著。克劳瑟教授最新出版的著作有Theory of the Art Object,以及两本有关后现代艺术的著作:Digital Art, Aesthetic Creation:The Birth of a Medium和Geneses of Postmodern Art: Technology as Iconology。
目录
序一
序二
译者序
本书的缘起与致谢
导言
第一章 反还原主义:图像之内在意涵
第二章 具象、画面和边框:图像空间的现象学
第三章 图像再现与自我意识
第四章 画家的在场
第五章 雕塑与超验
第六章 抽象艺术的逻辑和现象学
第七章 观念主义的逻辑
第八章 摄影的现象学
第九章 数字艺术的存在论与美学
第十章 建筑之躯
结语 艺术史和艺术实践——一些未来的可能性
索引
译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视觉艺术的现象学/视觉文化与艺术史系列/当代学术棱镜译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保罗·克劳瑟
译者 译者:李牧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5238413
开本 16开
页数 33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40
出版时间 2021-03-01
首版时间 2021-03-01
印刷时间 2021-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艺术概论
图书小类
重量 518
CIP核字 2020191357
中图分类号 J06
丛书名 视觉文化与艺术史系列
印张 24.7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31
151
18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7:1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