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走向乡村振兴 |
内容 | 亮点展示 编辑推荐 本书以大历史观看近代以来的乡村问题,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看乡村振兴,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看中国共产党百年实践的伟大成就。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今天,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乡村振兴不只是乡村的事,仍然需要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进乡村振兴。书中讲述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新时代的脱贫攻坚战中,英勇奋斗,克难攻坚,取得的辉煌成就,既是当今学习党史的重要内容,也是向党百年华诞的献礼!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反映现实、观照现实的长篇报告文学,讲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人民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历经八年决战脱贫攻坚、走向乡村振兴的故事。 本书作者采访记述之深入令读者身临其境,书写之真实直逼心灵,而不是撞击眼睛。笔墨述及内蒙古、新疆、河北、河南、山西等省的穷村或富村,以及湘西十八洞村……全书在关注全国脱贫攻坚大战场的同时,着重追踪采访了贵州省贫困人口最多的毕节市和发达地区的山东省烟台市,通过东西部两地党组织领导群众走合作化道路,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实践,令人信服地写出: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把农民重新组织起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走向乡村振兴的必要举措。 毕节是全国唯一的“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是总书记一直深情牵挂的地方。那里的贫困面之大,贫困程度之深,曾令人震撼。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三次对毕节试验区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和指示。2021年春节前夕,总书记来到毕节慰问干部群众,并殷切嘱托“脱贫之后,要接续推进乡村振兴”。 毕节试验区为我国脱贫攻坚探出了新路子:先后探索出“精准识别四看法”“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易地产业扶贫”等一系列成功经验,成为总书记赞扬的“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一个生动典型”。贵州省五级书记抓脱贫促乡村振兴,竭诚贯彻新发展理念,对党员干部有可借鉴、可学习的重要意义。毕节全市推行的“留下一支永远不走的工作队”等“四个留下”机制,被认为上承大局,下接民意,对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具有切实可行的重大示范意义。 作者简介 王宏甲,当代文学家、著名学者。福建南平建阳人。中国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委员会副主任。1993年起享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宣部全国宣传文化系统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作品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鲁迅文学奖、徐迟报告文学奖、冰心散文奖、中国图书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等。著有《中国天眼:南仁东传》《世界需要良知》《让自己诞生》等作品。 目录 第一章 一个致力于改变贫困的试验区 1 乌蒙山腹地 / 002 2 贫困地区的典型 / 004 3 和尚坡与万亩林海 / 006 4 变救济为扶贫 / 010 5 一个独特的试验区 / 014 6 最后一公里 / 016 第二章 闻其饥寒为之哀 1 当代杈杈房 / 020 2 渴望有个完整的家 / 024 3 整村贫困与整组贫困 / 028 4 你想不想读书 / 031 5 杨八郎现象 / 033 第三章 再不能忽视的常识:组织起来 1 为什么有这一章 / 038 2 贵州文化的源头 / 039 3 从部落到信息时代 / 041 4 高度组织化的西方社会 / 044 5 从呼唤民众联合到组织民众 / 046 6 并非耕者有其田就获得解放 / 051 7 记住艰苦奋斗的父亲和母亲 / 056 第四章 大党建统领大扶贫 1 乌江中游鸭池河北岸 / 062 2 行成于思 / 066 3 再闻自力更生 / 072 4 创建脱贫攻坚讲习所 / 077 5 乡村振兴需要农民大学校 / 084 6 信仰和立场 / 088 第五章 在烟台认识组织部 1 初识山东烟台 / 096 2 衣家村的路 / 098 3 村支书衣元良 / 102 4 追回青年时代的日子 / 107 5 人组织起来就好办 / 112 第六章 青年就是前途 1 一个大学毕业的回村青年 / 118 2 精神不能荒凉 / 123 3 酿蜜模式 / 127 4 农村是大有作为的地方 / 129 5 袒露青春壮丽的划痕 / 133 第七章 一个人的精神内部 1 一个领导班子瘫痪八年的村 / 138 2 家乡的月亮河 / 140 3 为什么更愿意干这个 / 143 4 不可或缺的支持 / 147 第八章 驻村第一书记 1 一个名叫龙滩的村子 / 150 2 一个村庄的蓝图 / 153 3 到政策中去 / 156 4 一个驻村干部的多种角色 / 158 5 转战又一村 / 161 第九章 怎样看待“穷棒子” 1 回首红军时期的穷棒子 / 168 2 知识也是有立场的 / 172 3 知识与才华的人类意义 / 176 4 为什么农村要办工商业 / 181 5 走组织化的农村市场化发展路子 / 185 6 武陵山腹地 / 191 7 群众的意义 / 195 第十章 还有一颗会感动的心吗 1 认识于涛 / 202 2 我有一群优秀的同事 / 206 3 市委推动百村示范 / 210 4 十七问 / 215 第十一章 乡村振兴不只是乡村的事 1 因学致贫 / 222 2 你回来啦 / 223 3 渐渐衰老的父亲母亲 / 226 4 大学毕业向何处去 / 229 5 因病致贫与因医致贫 / 234 6 脱贫攻坚中的医疗保障 / 238 第十二章 合作经济与集体经济 1 蓬莱有个槐树庄 / 242 2 大户陈家不是一个大户 / 245 3 一个合作社孵化百名农场主 / 249 4 听从大多数农民的需求 / 253 第十三章 两个百分之百 1 妈妈别走 / 258 2 乡村现实的鞭策 / 261 3 非常之事 / 264 4 必由之路 / 266 5 全神贯注 / 269 第十四章 党支部领办多种合作社 1 龙塘村的两个百分之百 / 274 2 独特的新时代农民协会 / 276 3 党的领导和村民自治 / 281 4 白马村与东桑西移 / 283 第十五章 乡镇党委统领合作社 1 鸭池镇的“两包一干” / 290 2 大方县的合作联社 / 294 3 有组织就有了活力 / 298 4 县委书记要当好一线总指挥 / 302 第十六章 尽锐出战 1 六万多个问题 / 306 2 县级领导去当乡镇书记 / 309 3 五级书记抓脱贫 / 311 4 纳雍,纳雍 / 315 5 在农村的“末梢” / 321 6 血洒脱贫路 / 327 7 让乡村青春起来 / 331 第十七章 风都在传播久违的声音 1 威宁,威宁 / 340 2 精准识别四看法 / 345 3 十户一体 / 349 4 沸腾的群山 / 353 5 仿佛时光倒流 / 359 6 听一听贫困农民的声音 / 361 7 阻断代际贫困 / 365 8 伟大的村寨迁徙 / 370 9 再说“大扶贫” / 372 第十八章 你能留下什么 1 仰望天渠 / 378 2 山乡巨变 / 381 3 开悬崖绝壁修渠之先河 / 386 4 铭记英雄 / 392 5 学习就是捷径 / 399 6 山河知道,庄稼知道 / 405 7 四个留下 / 409 后 记 / 413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走向乡村振兴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王宏甲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3569982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41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85 |
出版时间 | 2021-03-01 |
首版时间 | 2021-03-01 |
印刷时间 | 2021-03-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668 |
CIP核字 | 2021014704 |
中图分类号 | I25 |
丛书名 | |
印张 | 27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
宽 | |
高 |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