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孩子上小学,你的问题都有答案
内容
商品特色

790.jpg

编辑推荐

1.亲子教育专家、百万畅销书作家、儿童文学作家饶雪莉倾情力作;

2.针对家长共同关注的50个具有共性的问题,给出专业解答及有效解决方法;

3.致力于为小学生家长们遇到的每一个问题和困惑寻找答案,让家长与老师成为“亲密战友”。

内容简介

本书为家庭教育类书籍,致力于为小学生妈妈们遇到的每一个问题和困惑寻找答案。作者针对家长们共同关注的50个具有共性的问题,精选数十万小学生家长的来信中小学期间孩子和家长最容易遇到的问题,深度剖析并给出专业解答及有效解决方法,最终打造出这本最真实有效的“小学生妈妈手册”。通过本书可以了解:如何让孩子在小学 6 年里得到最有效的教育。怎样让老师成为妈妈教育孩子的一大助力。期待家长以最有效的时间和精力,和老师就“我的孩子”达成教育上的共识、成为“亲密战友”。让孩子快乐上小学、健康过童年!

作者简介

饶雪莉,亲子教育专家、百万畅销书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儿童阅读推广人。曾是一名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获“全国小学观摩课金奖”,四川省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现专注于家庭教育研究和儿童阅读推广,被媒体誉为“家长和孩子的知己”。代表作有《别让孩子伤在小学》系列《成长不迷茫》系列《甜蜜园》系列等。 

读者定位

适合30岁~40岁小学生家长群体阅读。

在线试读

 孩子上小学,妈妈很紧张

 我家贝贝今年 9 月马上要上小学了,不知道为什么,作为家长,我特别紧张。也许是因为常听见周围的朋友说:“读小学很苦, 有很多作业,一旦孩子表现不好,家长还要被老师请去办公室。”

贝贝似乎也受到了我情绪的影响,对上小学有种恐惧的心理, 经常对我说:“妈妈,我可不可以不上学?我想待在幼儿园。” 每当听到孩子这样天真的话语,我总有说不出的心酸。孩子长大了,上小学是必然的事情,我不知道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宽慰孩子,鼓励孩子面对新的学习环境。

 孩子读一年级,有的家长很紧张,担心孩子是否能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担心孩子进入小学能不能好好学习,等等。其实,家长们大可不必有这样的担心,更不应该受他人言论的影响,把这种担心传递给孩子,让孩子也跟着紧张。孩子上小学是成长过 程的必经阶段,家长放松一点就好。孩子的适应能力是很强的,一般一个月之内,就会适应小学生活了。

家长要做的是帮助孩子完成从幼儿园小朋友到小学生的角色转变。

首先,家长应该告诉孩子:“小学生活非常有规律,每天有几节课,不同类型的课会由不同的老师上。每节课有 40 分钟,课间休息 10 分钟,你可以和小朋友一起玩,也可以抓紧这 10 分钟去上厕所。”

刚入学的小学生其实感到最新鲜的是两件事:第一件事是每节课会换老师,他们往往会睁着好奇的眼睛观察不同的老师;第二件事就是课间 10 分钟。在幼儿园,每时每刻都有老师盯着、带着、管理着,就算上厕所也要向老师汇报。但是小学就不同了,课间10 分钟是非常自由的,孩子们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需要向老师汇报。有的孩子刚开始不知道做什么,也不知道应该去上厕所,结果上课又想上厕所,若是胆小不敢告诉老师,就会造成尿裤子的现象。因此,家长要鼓励孩子勇敢地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诉求,不用担心老师会批评。千万不要在孩子入学前用老师的威严来吓唬孩子,这只会增加孩子的紧张情绪。

其次,家长一定要抓住开学这个关键期,抓住孩子对新学校、新老师、新同学的好奇心,经常和孩子聊天,多倾听孩子的话,但不要帮孩子做决定或者帮孩子解决问题。孩子入学肯定会遇到一些问题与困难,这些问题与困难可能是和小伙伴之间的,也可能是和老师之间的。这个时候,建议家长不要先急着下结论,要了解清楚情况后客观地看待问题。可以告诉孩子正确的做法,但最好是引导孩子自己尝试解决。千万不要什么事情都由家长包办代替,这只会增加孩子的依赖感,不能使他尽快独立。

开学这段时间,家长一定还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每天让孩子自己整理书包、自己削铅笔、独立完成作业等。此外还要教会孩子自己系鞋带,我见过很多小朋友在学校因为不会系鞋带而摔跤的情景。

还要特别提醒家长的一点是,开学一个月之内,孩子出现了任何学习上的问题都不必紧张,更不必大惊小怪,其实多数问题不是因为孩子不会,而是由于孩子懵懂造成的。

我教过一名学生,第一次听写测试,他交上来一张白纸,考了零分。后来我带他到办公室单独听写,发现他都会写,我就奇怪了,问他:“老师在课堂上听写的时候你在做什么呢?”他对我说:“我不知道要写在这张纸上,我写在了妈妈给我准备的本子上,后来看见大家交这张纸,我也就交了。”

还有的孩子不知道什么叫课堂作业、什么叫家庭作业,把在课堂上做的作业带回家,家庭作业不完成。虽然这些细节老师也会提醒,但老师面对的毕竟是几十个孩子,做不到面面俱到,因此,也需要家长对孩子做特别的说明。

总之,在孩子上小学之前,家长应该尽量给孩子描述一个美好的校园生活画面,让孩子对小学充满期待和向往。比如告诉孩子:“学校比幼儿园更宽敞、更漂亮,有趣的科目更多,老师们都很爱小朋友。小学也比幼儿园更加自由,可以交到更多好朋友,还可以看到许多大哥哥大姐姐。”

当孩子进入小学的第一天,爸爸妈妈应该微笑着鼓励孩子:“祝贺我的宝贝长大了,成为一名小学生了,从今天开始,你就进入了一个新的学习阶段,祝你上学快乐!”

为了孩子是否要放弃工作

我在事业单位工作,非常稳定。我有一个爱我、疼我的老公和一对善良且待我很好的公公婆婆,可以说生活原本很幸福。但自从有了孩子,为了方便照顾孩子,我将公公婆婆从老家接到了我工作的城市,以保证工作和看孩子两不误。然而,由于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我和公公婆婆之间存在着非常大的分歧,性格很倔的我经常会为了孩子跟公公婆婆生气甚至吵架,原本非常和谐的婆媳关系变得很紧张。老公由于经常出差在外,不常回家,对这些琐事也无可奈何。

如今孩子马上要上小学了,我也知道小学六年对孩子来说很重要。我有几个朋友都在家做全职太太,用心教育和照顾孩子。因此,我也想放弃工作,专职带孩子,让公公婆婆回老家享清福。但是,我老公听了我的想法后,坚决不同意。一是我老公挣钱不多,如果靠他一个人的工资养整个家庭,负担会很重;二是我老公觉得公公婆婆带孩子这么多年,和孩子建立了很深的感情,现在孩子大了,让他们回去,实在有种“过河拆桥”的感觉,会很伤老人的心。

但是,孩子现在上学,会遇到更多教育的问题,我担心跟公公婆婆的矛盾会越来越大,影响关系不说,还会连带影响我与老公之间的感情。孩子只有一个,没教育好就不能重来。为了孩子,我是否应该放弃现在的工作?

 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过这样一句话:“对孩子最好的引导和教育就是努力走好你自己的人生路。”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你热爱工作、积极生活的态度,才能带动孩子对生活和学习的热情。

就你目前的情况,根本没必要放弃自己稳定的工作,你只是和公公婆婆的沟通出现了问题,这些问题通过努力是完全可以解决的。

在工作之余或休息日,你应该多和孩子相处,倾听孩子的心声,观察孩子的表现,以身作则地教育孩子。在你忙工作的时候,孩子不得不接受爷爷奶奶的教育,你应该这样做:主动与老人沟通,经常了解、关心孩子的成长情况,与老人探讨教育的方法,尽父母应尽之责。当发现老人对孩子有溺爱的现象或不妥当的教育方法时,应从侧面提醒老人,使老人意识到自己教育方式的不妥,切不可当众训斥老人,那样只会伤了老人的心,更不能当着孩子的面说老人的不是,这样会影响老人在孩子心中的威信。经常向老人讲一些教育案例,或者推荐一些教育书刊,丰富老人的教育知识,转变老人的教育观念,从而在家庭中取得教育上的协调一致,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当然,当老师通知家长到学校开家长座谈会或者沟通孩子的问题时,父母最好亲自去,不要推给老人。若实在没有时间,也要在电话里和老师另外约定时间。

 虽说隔代教育有弊端,但如今,一部分老人在育儿方面经验也十分丰富,方法得当,由他们来带孙辈,孩子也能够获得比较好的成长。在我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也教过不少由祖辈带大的孩子,他们爱学习、讲礼貌、尊重老师、团结同学,是人见人爱的好孩子。我想,这和父母与老人的和谐沟通是分不开的。

带孩子是件劳心劳力的事情,还有重大的责任,这对老人来说很不容易。做儿女的应该多些感激、少些埋怨,也不要因为孩子有了问题就把责任推卸给老人。若把老人送走了,你自己做全职太太,把全部身心都扑在孩子身上,你同样会遇到很多的苦恼。

你离开了工作圈子,孩子上学的时候,你独自在家,渐渐地生活会越来越空虚。你会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失去自我。长期下去,不仅带给孩子很大的压力,自己也会找不到生活的乐趣。

我教过一个孩子,每次开家长座谈会,他都坚决不准他妈妈来。孩子的爸爸在外地工作,只能在电话里向我请假。后来我问孩子:“你爸爸没有空,你为什么不让妈妈来开会啊?”孩子说:“我妈妈只会做家务,什么都不懂,别人的妈妈都有工作,我的妈妈没有,我觉得她听不懂老师说什么。”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责任人,同时,父母也是孩子心中的榜样。你有自己的工作、自己的朋友、自己的生活圈子、自己的兴趣爱好……才能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获得孩子的尊重。

作为父母,我们都爱孩子,但一名成功的家长,绝对不会把孩子作为家庭唯一的重心。一定是先做真实的自己,再做父亲或母亲!你和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有时你迁就他,有时他融入你。

别忘记:你的眼界和兴趣决定了孩子真正的生活品质,你的努力和追求会带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

好好工作,好好爱孩子,好好和老人沟通,你一定会获得更加幸福的生活!

孩子差两个月满 6 岁,可以上学吗

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我看过很多家教类的书,知道不能让孩子早上学,应该让她享受快乐的童年,但是最近我为这件事情和孩子的父亲闹得很不愉快。因为我的女儿妞妞是 10 月底出生的,今年 9 月上学的话,还差两个月才满 6 岁。我周围有些差不多大的小孩,大多数父母想让孩子早上学,而我心想:就顺其自然,明年再让妞妞上学吧。但突然,我们这边的教育局有了一个新规定,9 月 1 日之后到 12 月 31 日之前出生的小孩,也可以报名上学。我老公知道后执意让孩子去报名,他说:“既然教育局都规定这段时间出生的孩子可以报名,为什么不让孩子上学呢?女孩子早上学好。真不知你为什么要拖孩子的后腿。”我给老公讲了很多孩子早上学的弊端,可是,他听完后嗤之以鼻:“我看你是看那些教育书看糊涂了,孩子只小两个月有什么问题呢?”他还说我是教条主义。所以现在,我不知道究竟该不该让妞妞今年上学。

 据我所知,绝大多数发达国家规定小学入学的年龄都在 6 岁以上,这是有科学依据的。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学龄前儿童的学习以游戏的方式为主,而进入小学后是以课堂学习为主,开始有各种严格的规章、制度、标准、计划来约束,让孩子系统地学习知识。另一项针对 100 名提前入学的小学生的调查中,只有 18%的孩子对学习感兴趣,56%的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16%的孩子上课坐不住。

当然,这世上很多事情,都有特例。孩子早上学,有好的个案,也有差的个案。

我有个同事的女儿,4 岁半上学,从不让父母费心,一路奏响凯歌,28 岁就在一家跨国公司做 CEO。我的同事可以很骄傲地说:“孩子早上学好!”我还教过一名学生,她的妈妈同样是一名老师,在孩子 5 岁时就被送进小学。这个孩子小学毕业后进入初中,成绩不理想,妈妈想到她反正年龄小,便给她降了一级。但是,她留级后学习还是很困难。到了高中,妈妈想到孩子也不算大,为了她的将来,干脆再留一级。高考的时候,孩子没有考上大学,又开始复读。这样折腾一番,当初小学同班同学都快大学毕业了,这个孩子还没迈进大学的门槛。她妈妈无比后悔地对我说:“唉!早知道当初不让她那么早上学,现在什么都比别人慢半拍!”

抛开这些特例,从整体来看,早上学,特别是过早上学,对于孩子的心理成长是弊远大于利的。有些早上学的小孩,在小学甚至初中,表现都不错,和年龄大些的孩子没什么区别,家长也会由此判断自己当初给孩子做的选择是对的。但这种提前教育造成的一些心理问题,往往要等孩子接近成年甚至成年后才会一点点体现出来,如果控制得不好或不能很好地调整,就会伴随其一生。

据我观察,多数早上学的孩子存在的问题并不是智力的问题,通常是学习速度跟不上、专注时间短、心理承受能力差等。而且多数老师也难免对于年龄小的孩子会更加爱护,当这些孩子在学习上欠佳的时候,老师会对自己说:“他们是因为太小了,再大一点会好些。”从而降低对孩子的要求。

当然,如果孩子的年龄离上学年龄差距不大,能不能早上学,最关键的是看你孩子目前的状态,因为你的孩子只小了两个月,不算太小。如果孩子的智力、体力、能力、心理素质和动作速度都和上学年龄的孩子相仿,是可以上的。如果差距较大,你就要和家人慎重考虑了。你在和孩子父亲商量的时候,也应该以孩子目前的状况为主要的讨论因素。建议你们先观察一下孩子的情况再做决定吧!

孩子刚好分到了朋友的班里,如何对待

我有一个从小玩到大的闺密,在我们市一所重点小学教语文兼任班主任。说来也巧,今年她刚好准备接一年级,而我的儿子也在今年就读小学。闺蜜让我别操心,对我说:“你的儿子就是我的儿子,他上学的事情我帮你关注着,最好他能分到我的班,那样我就更方便照顾他了。”

其他朋友都特别羡慕我有这么一个老师朋友,不用为孩子上学的事情太过辛苦奔波,毕竟她可以给建议。我也信任我的闺密,如果孩子分到她的班,她绝对不会亏待我的儿子,但是我的内心还是惴惴不安,我担心儿子跟老师的关系太过亲密,会不会对他的成长不利?

 如果你的孩子刚好分到了闺密的班里,她可能碍于面子格外照顾你的孩子。不过,这样不利于孩子更好地成长。我完全能体会你矛盾的心情,我相信只要你向闺密坦诚地说出你的顾虑并说明不必区别对待你的儿子,她一定可以接受的,因为你们毕竟是好朋友,大家的初衷都是为了孩子好,她作为一名老师,也应该理解你的做法。

有的家长对孩子呵护有加,自己的孩子如果分到教师朋友的班上,家长会认为孩子可以得到优先照顾,却不知,这种做法,往往弊大于利。

 童童妈有个好朋友叫梅子,是一所重点小学的老师,还是班主任。童童入学那一年,梅子也刚好接一年级。童童妈是满心欢喜,因为童童分进了梅子的班里,就让童童拜梅子为干妈。因为有了这层关系,两家人经常在一起聚会。班主任是自己的干妈,这让童童在班里有极强的优越感,不仅随便欺负同学,还公然在课堂上对抗梅子。梅子念在和童童妈的关系,不好责备童童。不仅如此,梅子还违心地说童童是个“三好生”。童童妈认为自己的孩子果真那么优秀,逢人便夸。童童升入初中后,老师突然变得陌生,童童瞬间失去了小学时的优越感,心理上有了巨大的落差,脾气古怪叛逆,成绩也急速下降。初中老师自然不太喜欢童童,多次找童童妈谈话,童童妈彻底蒙了。她不明白一向在她眼中优秀的孩子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其实,她不知道,孩子在小学时代的“优秀”都是被干妈照顾后的假象,一旦失去了这份特殊的“照顾”,孩子的“形象”自然“一落千丈”。

 孩子如果和老师有特别亲密的关系,老师与孩子之间的距离过近,这对老师和孩子来说都不是一件好事。

有职业操守的老师绝不会“走后门”,把自己的孩子放到自己班里,因为这样做的话,有违师德并且孩子会特别难管。其实这是小孩子的本性使然。孩子在学校被要求听老师的话,因为老师在孩子的眼里有距离感。但当老师变成父母以后,天天见面,日常生活琐事都在一起,没有了距离感,无论这位老师多么优秀,多么会教育学生,在他们自己孩子的眼中,父母就是父母,孩子在老师面前乖巧听话,在父母面前就可以随性而为。因此,学生和老师之间一定不要太过熟悉,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只有产生了距离感,孩子才会听老师的话,而孩子也要在和其他孩子平等的环境下,才能更好地锻炼自己。

你可以让你的孩子就读闺密所在的重点小学,没有分到闺密的班级也不是一件坏事,反而是一件好事。孩子可以在班级里全面展现自己,得到老师公平的对待。假如真有什么急事,闺密也能帮忙。这对孩子是好事,也不会伤害你和闺密的友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孩子上小学,你的问题都有答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饶雪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海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1051677
开本 32开
页数 19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0
出版时间 2021-01-01
首版时间 2021-01-01
印刷时间 2021-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育儿早教-家庭教育
图书小类
重量 336
CIP核字 2020250434
中图分类号 G782
丛书名
印张 6.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1
146
13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2:0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