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君生我未生
内容
亮点展示

编辑推荐

◎什么是爱?什么是真爱?

爱的能力,是人一生的心灵课题,而真爱可以让你具有超越的力量。这是一个关于真爱的故事,它是一场旷日持久的灵魂共鸣,可以超越年龄、物质、距离和身份的差异,在深入灵魂的相爱面前,所有的苦难都是芳香,所有的赞誉都是多余。

◎一部满怀深情的航天科学家的妻子写给一生挚爱的回忆录

他是从西南联大走出的才华横溢的中国固体火箭科学家,她是对人生充满热情梦想的青年……跨越年龄、身份、家庭等种种障碍,他们相爱了,他们携手相伴,相濡以沫,至死不渝。本书通过深入细腻,极具感染力文笔记录了与杨先生在一起的点点滴滴,让我们感受到作者与杨先生热烈、深情的爱,感受到好的爱情,不只是被理解、被包容、被宠爱,更有彼此灵魂的成长,作者在文中写到,爱情的纪念物,从来就不是你送给我的那些礼物,甚至也不是那些甜蜜的短信与合照,而是你留在我身上,如同河川留给地形的那些改变。因为有爱,我每天都在向快乐的方向成长,成为一个灵魂更加美好的人。

◎爱与痛苦是心灵成长的土壤,这个世界终将因为爱而永恒

本书作者张严平用饱含深情的文字记录下其与杨南生相遇、相知、相守的点滴,讲述了一个真挚、纯粹的动人爱情故事,展露了一个满怀赤子之心、民族精神的航天人的奉献与牺牲。在这部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与杨南生的初识,让一个初出茅庐的记者“慌了神”;与杨南生的书信往来,令一个年轻稚嫩的心炽热澎湃;与杨南生的结合,让两颗跳动的心感受到了幸福的滋味。在爱情里,杨南生理性而浪漫,在人生的最后三十余年里,他将全部的深情给了“平平”;在杨南生离世后的岁月里,作者深陷痛苦,七年多通过76本日记来寄托自己深情的怀念,直到有一天,作者感悟到杨先生从未离去,作者与杨先生的灵魂结合,活出美好,活出精彩,更热烈的拥抱生活、拥抱世界。 

◎书中内附多幅场景式相片与书信照片

本书中精选了作者与杨先生具有代表意义的场景照片和书信手稿,便于读者从细节中感受到,好的爱情,藏于细节中,在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内容简介

《君生我未生》一书通过“我”与我国第一代固体火箭专家、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杨南生相识相恋相守的讲述,表现了共和国第一代科学家为国防事业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的赤子之心,书中重点突出了杨南生先生在国防事业之外的一颗单纯、真挚、质朴与善良的人格和高贵的品行,字里行间站立的是一个有着中国传统精神气质的知识分子的标杆。与杨南生的初识,让一个初出茅庐的记者“慌了神”;与杨南生的书信往来,令一个年轻稚嫩的心炽热澎湃;与杨南生的结合,让两颗跳动的心感受到了幸福的滋味。这段传奇的爱情,成就了一颗心灵的成长。透过作者的滚烫文字,我们可以体会到认真的灵魂值得被爱,让心成长的爱情方可托付。

作者简介

张严平,女,1982年山东大学中文系毕业,新华社高级记者,曾荣获中国新闻界“长江韬奋奖”、“新华社卓越贡献奖”、“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其长篇通讯《索玛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著有人物传记《穆青传》。

目录

“记忆力会减退,但灵魂会记住一切。”

第一章 / 001

“俯首感谢所有星球的相助,让我与你相遇……”

第二章 / 017

“他是开创中国固体火箭事业的丹柯。”

第三章 / 063

“我们结婚吧!”

第四章 / 105

“每个人都带着胎记来到这世上。”

第五章 / 131

“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

第六章 / 161

“为什么每一个走近他的人都会爱上他? 因为他始终裸露着一颗赤子之心。”

第七章 / 203

“真爱,只会用一种方式呈现,用他的全部生命供养你。”

第八章 / 227

“人生的最大痛苦,莫过于心里埋着无法诉说的故事。”

第九章 / 257

“千山万水我追寻着你……”

结语 / 277

附录 / 285

前言/序言

“记忆力会减退,但灵魂会记住一切。”

我很小的时候是一个耽于幻想的孩子。

每到傍晚看到天边一会儿是一只羊一会儿变成一头老虎的云彩,就会想象那里面一定有一个很大的森林,住着很多的动物;走在上学的路上,看着路边的白杨树,就担心它们白天黑夜总站在这里会不会累呢?听人说,世界上有一种路叫高速公路,就想象那路面上一定铺满了飞轮,可以带着汽车往前跑。最令我好奇的是,每当听大人说,哪个叔叔阿姨找到了爱人,便不解:爱人都是藏在某一个地方需要去找出来的吗?怎样才能找到爱人呢?

做梦也没有想到,早在我还未出生时,我日后的爱人已藏在我们国家的某个地方了。

人长大了,便没有了童话。孩子时的幻想在知识的教科书面前一个个破碎,唯有“爱人”清晰、生动,带着生命的全部色彩,走进我的生活,又离开我的生活。

岁月的记忆就像漂浮在海面上的浪花,渐行渐远,很多往事都散去了,但是,那些参合了生命成长的瞬间,却像雕塑一般刻在灵魂里,那是比记忆更长久的东西。

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大庆,我被派去天安门观礼台采访。

兴奋的等待中,当第二炮兵(后来的“火箭军”)方阵簇拥着中国最新战略导弹出场时,整个广场瞬间沸腾。我身边有一群应邀从海外回国参加国庆观礼的中国留学生,一边跳一边喊:“祖国,我骄傲!……”

那一刻,像被什么狠狠地撞了一下,我的心越过天安门,飞到一个人身上。

他是一位科学家,一辈子研究固体火箭。作为新中国第一批回归的海外留学生,他自1950年从英国回来后,便带着周恩来总理签署的任命书,从上海去了荒无人烟的内蒙古戈壁,率领一支年轻的固体火箭科研队伍,在一张白纸上创造了中国固体火箭的传奇。

距离此刻4年后他去世的讣告里写道:“在他的带领下,这支队伍研制成功——

“中国第一台复合固体火箭推进剂发动机;

“中国第一颗东方红一号卫星第三级火箭发动机;

“中国第一枚潜射战略导弹‘巨浪一号’两级火箭发动机;

“中国第一颗科学实验卫星‘实践一号’火箭发动机;

“中国第一颗地球同步轨道通信卫星的远地点火箭发动机;

“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返回制动火箭发动机;

“突破性地解决了新型战略导弹的关键技术——第一次研制成功大型玻璃缸壳体的固体火箭发动机、2米直径的固体火箭发动机;第一次使用复合材料壳体、碳/碳整体大型喷管喉衬、柔性全轴摆动喷管推力向量控制等新技术,把我国的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提升到一个崭新阶段,为中国第二代固体战略导弹的研制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些专业的表述我听来就像科幻,一个也不懂。我知道的是,他被誉为中国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奠基人、领军者;他是中国最早当选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的科学家之一。

有人说过这样的话:“如果没有杨先生,中国的固体火箭至少要在黑暗中多摸索七八年。”

七八年的时间,对于一个科技领域或许只是一个时期。而对于他呢?那是从青年到老年隐姓埋名的一生。

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导弹第一次在天安门广场亮相,航天这个神秘的大门向国人打开,“火箭”成为科普中孩子们都能说出个一二三的热门话题。这个隐身了几十年的领域迎来了近乎潮水般的鲜花与聚光灯,各种荣誉、金奖、功勋落满了大大小小的舞台。

而他,消失在这一切炫目之外。他要接受人生的别样回报。或许,这正是命运馈赠给他的一种特别的荣耀——生命中,当一切炫目有形的东西暗下去时,灵魂里的一些东西就会显露出光亮。

这个人就是我长大以后,在这个世界上找到的爱人。

耄耋之年的他,此刻正蜗居在北京简陋的家里,于困病交加的艰难中,依旧满怀着他一生的痴爱。

知道我当天在天安门采访国庆检阅盛况,会看到期待中的导弹方阵,他像小孩子一样兴奋,对我说:“你能看到那些宝贝,我真高兴!我一辈子的努力就是为了这一天!”

此时,当我终于见到铁流滚滚的导弹大军,见到他一生为之奋斗的“宝贝”,潸然泪下……

精彩书摘

第一节

南南,今天是周末,忽然想把我书桌的抽屉收拾一下。从你走后,一直没动过它,里面有太多的记忆,痛得不敢动。今天,鼓足勇气把它打开,几十年的点点滴滴汇成时间的河流奔涌而来。

你送给我的刻有“四毛”的小印章;两颗红色的相思豆;一根细细的小项链,项链上那个可以打开的心形小挂坠里有你一张小小的黑白照片……每一件物品都有你附的一张小字条,写着你的心意。你甚至把你和莘耘尊的订婚照也送给了我,字条上写道:“小平平,这张我和莘耘尊的照片请代我保管。我现在的感受就是……”

泪水静静地流下来。亲爱的南南,你给了我你全部的心!

还有一个小盒子,里面装着我们结婚前我写给你的所有书信。你不仅把它们全部保存下来,甚至做了你万一发生不幸的最后准备。你在小盒子上附了一封信:“小平平,我遇到你非常幸福,但最终还是要先你‘化为小草’了。把这些‘忘年交的两地书’寄还你,供你留存。你是我心中永远的小露珠。但愿小露珠永远不失晶莹!”信封上写着:“若我意外去世,请把这个小盒子交给北京新华社记者张严平同志。”幸运的是,我们终于走到了一起。这个小盒子连同这些信与我手上珍藏的你写给我的一盒子信得以相会。捧着这一抽屉的爱,痛彻心扉,三十多年前,我们相遇相爱的一幕幕浮现在眼前……

2014年11月29日

第二节

1984年3月,北京的初春明丽而温暖,像一幅刚刚打开的青春画卷,也为我们的相遇拉开了帷幕。

遇到他时,我刚从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不久,所有关于爱情的幻想都在小说与诗歌中。

他像一颗星星一样落到我的面前,是那种童话里的星星,晶莹、梦幻、遥远、诗意……

他说,在茫茫人海中我们相遇又相爱的概率几乎是亿万分之一,甚至更小,人生旅途中任何一个细节稍有变动,我们都可能永无交集,就像两颗行星在各自的轨道上隔空运转着自己的生命路线。

这个比喻真的很恰当。

那时,我是刚刚入职新闻行业的记者,他是活在火箭王国的埋名者;我是一个身处首都的北京居民,他是一位终年生活在深山里的隐形人;我的人生刚刚从大学校门走向社会,他的人生已历经青春、盛年走向仲秋;我的生命如尚未破茧的蛹,幼稚苍白,他的生命如广袤的原野,星高海阔。

世界上总有一些无法解释的奇缘。我们谁都没有想到,命运偏偏让我们这两个运转在不同星际轨道上的人相遇了。我一直认为自己就像一颗茫然游荡的陨石,意外地撞上了一颗星星。

茨威格有一句人们总爱提及的话:“生命所有的馈赠,都在暗中标好了价码。”很多年后我常想,这一奇迹般的相遇相爱,对于我意味着什么呢?

如果今生没有遇到他,我会感受到发自心灵的爱情吗?会感受到灵魂被切割般的痛苦吗?我会理解这个世界的本质与深度吗?我会看到滚滚红尘之上的星光吗?会像接受一件珍贵的礼物那样接受生活中的苦难吗?我会懂得,宽容与爱是生命最终的归宿吗?

幸福滋养了我,痛苦涅槃了我。

这真是一个童话般的春天,在我的记忆中闪着光,像一首诗。

1982年,我从山东大学中文系毕业,被分配到新华通讯社,成为一名记者。两年后,我第一次参加全国“两会”报道,被分派驻守陕西、甘肃、内蒙古人大代表团,负责这几个团代表们的日常活动报道。我就像第一次上战场的新兵,有些紧张,又很兴奋,满身是劲儿。我拿着各代表团秘书组提供的有新闻采访价值的代表名单,利用会议休息时间,走门串户挨个采访。

作为中文系毕业的学生,我那会儿对新闻专业一窍不通,见了被采访的人,不知先问啥、后问啥,全凭代表们热情配合,把我没有条理的提问回答得头尾相应、逻辑清晰,让我能顺利地采写出一篇篇“两会”人物速写,受到编辑部领导的特别表扬,我有点儿得意。

这一天中午,我按照名单敲开了陕西代表团一位叫杨南生的代表的房门。来之前,我了解到他是一位科学家。科学家在我脑子里的印象不像工人、农民、解放军那样确定,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里面的陈景润,总让我觉得科学家像一个“星外物种”那样神秘。

……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君生我未生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严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文化发展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4235982
开本 16开
页数 336
版次 1
装订
字数 240000
出版时间 2021-12-01
首版时间
印刷时间 2021-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1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1
出版地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4:4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