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新基础教育教师发展指导纲要/新基础教育成型性研究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第一章——“新基础教育”教师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是叶澜老师不同时期关于教师发展问题研究成果的集中。本书把它们节编在一起,补充了教师职业和教师形象的历史演变以及当前国内外的教师专业发展等内容,目的是提供理解“新基础教育”关于教师发展实现的历史视角和现实背景。“新基础教育”关于教师发展问题的系列观点和看法,并非横空出世,它们既是历史发展到当今时代的现实产物,又是当下中国社会和教育变革一个自然结果。

第二章——“新基础教育”教师发展的阶段和特征,第三章——“新基础教育”教师发展问题的综合分析,第四章——“新基础教育”教师发展的条件,是“新基础教育”研究者和参与“新基础教育”研究性变革实践的教师,用十几年的时间共同“做”出来的,无论是从群体角度还是从个人角度看,其真实的参与过程和经历都更加丰富、生动和精彩。

内容推荐

本书是“新基础教育”十五年来关于教师发展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复合产物,主要探究的是在“教育变革”的条件下,教师相遇、认识、接受和力行“变革理论”,最终把它转化为实践的力量、形成变革所要求的新“观念一行为”系统,并在“成就变革”的过程中“成就自己”的复杂过程。在这里,“教育变革”既是教师发展的一个外在条件和手段,又是教师发展和实现自己职业价值的一个舞台和结果。教师用自己的主动创造,描绘出一个现时代教育变革和教师发展共同促进、共同构成的场景。

第一章:“新基础教育”有关教师发展的指导思想。这部分是“新基础教育”在教师发展问题上有关理论观点的集中呈现。这些理念的产生,不是凭空的臆断和想象,也不是单纯的美好理想和愿望。教师职业虽然伴随人类教育出现和延续,但是,正如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独有的教育形态一样,每个时代也都有自己独有的_教师形象”和“职业内涵”。不同时代或同一时代在不同的教育理论中,也有对“教师”的不同理解。“新基础教育”有关教师的理念,是在社会历史变迁的大背景下,从其本身的教育观出发而形成的。思考和理解“新基础教育”教师理念产生的应然和必然,阐明教师职业形象的变迁、教师发展内涵和职业素养的构成、教师发展的生境和途径,是“新基础教育”对于当下的教师之所以“是如此”、“应如此”和“何以成如此”的思考和回答。

第二章:“新基础教育”教师发展的阶段和特征。“新基础教育”教师发展的阶段和特征,更确切地讲,是教师在“新基础教育”的研究性变革实践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发展阶段和特征,它区别于教师从职前、入职到职后,从生手到熟手的一般的成熟和发展过程。所以,这里主要探讨的是一个既成的、甚至是成功的教师,重新接受一种新的教育观念,对自己固有的、熟练的观念和行为系统进行改造,并逐渐使教育新质(新观念、新行为)逐步累积、增长,最终实现新质的重组、系统和优化的过程。“新—旧观念”、“新—旧行为”以及“新观念—旧行为”之间的矛盾、冲突,是促进教师发展的根本的、内在的动力,“新—旧”之间的力量对比变化,是划分教师发展阶段的主要依据,也是教师发展和成长的重要标志。

“新基础教育”教师的成长历程,用自己的行动证实了,在当下这个时代,不仅有产生“新基础教育”教师发展理念的条件,而且有实践它、实现它的现实土壤。

本部分在教师个人的发展案例选用上,遵循完整性原则,即对某一个教师的发展案例虽然节段使用,但为了完整地、全面地说明和揭示“这个”教师的发展全程,全文中尽量保持教师个人陈述材料的全文和原貌,即使在某一个发展阶段上,“这个”教师表现出来的特征不够典型和鲜明。这样的取舍原则,也客观地造成了选择的发展案例不够丰富和多样。

第三章:“新基础教育”教师发展问题的综合分析。本部分所列举的问题是在研究性变革实践过程中、在教师的发展过程中常见的、普遍存在的问题,但肯定不是完全的、也可能不是必然的问题。当然也有很多问题是我们还没有发现和捕捉到的。列举问题的目的在于揭示:任何变革,都不可能一路畅通,这样那样的新问题总会随着变革不断发生;产生新问题,在一定意义上就意味着发生了变化,同样,解决新问题也就意味着有了发展。

第四章:“新基础教育”教师发展的条件。在研究者的介入方式和策略、变革的制度创造和氛围营造等条件分析中,所表达的都是一个“原则”,并不是要列出一个普遍适用的问题和策略“清单”,可以供人直接“照单取货”。我们希望给人的信息是对变革方法论的思考,是对变革智慧的追求,而不是对变革具体模式和具体方法的兴趣。

目录

导 言/1

第一章 “新基础教育”有关教师发展的指导思想/3

一、教师职业形象和“教师发展”观念/4

(一)历史考察/4

(二)“新基础教育”的思考/15

二、教师发展的内涵/23

(一)一般概述/23

(二)具体要求/24

三、教师发展的“生境”与路径/30

(一)“生境”/30

(二)路径——研究性变革实践/32

第二章 “新基础教育"教师发展的阶段和特征/46

一、相关教师发展阶段研究的概说/46

(一)简要介绍/46

(二)评论/47

二、“新基础教育”教师发展阶段划分的现实依据和分析框架说明/50

(一)阶段划分的现实依据/50

(二)分析框架说明/72

三、“新基础教育”教师发展的阶段和特征/75

(一)“新基础教育”变革的基础状态/75

(二)起步:新旧教育观念初步遭遇/82

(三)拉锯:新旧观念势均力敌/95

(四)稳定:新教育观念稳定、开放、优化/107

第三章 “新基础教育”教师发展问题的综合分析/122

一、课堂教学中教师常见问题类举/122

(一)教学设计中的常见问题/122

(二)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常见问题/124

(三)教学反思中的常见问题/125

二、“综合学科”教师发展问题分析/126

(一)基础教育中综合学科教学在认识层面的问题表现/127

(二)“新基础教育”变革中综合学科教师的发展特点和问题/131

(三)“新基础教育”变革中综合学科教师的进一步发展任务和方向/136

第四章 “新基础教育”教师发展的条件/139

一、研究者的介入方式和策略/139

(一)引导和把握教师发展需求/139

(二)调节和转换介入方式和变革策略/140

(三)研究和生成“新基础教育”行为系统/146

二、变革学校管理制度和营造教育变革氛围/147

(一)变革学校管理制度/148

(二)营造教育变革氛围/151

三、教师团队和个体的共同发展/153

(一)培育研究性学习组织/153

(二)研究性学习组织类型与研究专题举隅/159

主要参考文献/163

后 记/175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新基础教育教师发展指导纲要/新基础教育成型性研究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吴黛舒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3384044
开本 16开
页数 17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6
出版时间 2009-04-01
首版时间 2009-04-01
印刷时间 2009-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29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635.12
丛书名
印张 11.25
印次 1
出版地 广西
240
170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6:3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