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现象学视域下古典范式中国音乐的聆听与表述研究--以古琴音乐与溪山琴况为例/音乐美学与当代音乐研究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的研究重点聚焦古典范式论域下的中国音乐的聆听与表述问题,通过现象学的直观还原,直面古典范式下的中国音乐,并关联语言学等方法论,对其聆听范式与表述模式进行研究,进一步叩问音乐美学学科语境下的聆听与表述问题。 作者简介 赵文怡,上海音乐学院音乐美学博士,4岁习筝,2006年同时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和民族音乐系古琴演奏专业,2011年毕业后考取本校硕士研究生,主攻传统音乐学研究,2013年在提前完成学分的基础上,成功申请硕博,考取本校博士研究生,主攻音乐美学。因理论和实践的双重艺术支撑,能够很好地将对文化的理解融人到其音乐演奏中,同时也善于将实践得来的感性体验运用到文本研究中。 在理论研习方面,善于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从审美与本体的角度出发进行理论研究,在传统音乐理论和音乐美学两方面都有深入研究。 在演奏方面,多次参加全国范畴、国际范畴的大型演出。 目录 代序 “音乐美学与当代音乐研究”系列丛书 序言 赵文怡:博士学位论文《现象学视域下古典范式中国音乐的聆听与表述研究——以古琴音乐与<溪山琴况>为例》 绪论 古典范式审美问题的提出以及选题缘由和研究论域的说明 第一节 选题缘由及题解 一、选题缘由及学术期待 二、相关概念以及对研究论域说明 第二节 研究对象及其相关问题说明 一、对具体涉及的研究对象说明 二、要解决的问题与文本选择说明 第三节 研究现状与本研究所采用的策略说明 一、对《溪山琴况》的研究现状与本文所采用的视角说明 二、相关方法论沿用 三、关于音乐聆听与表述问题研究的梳理 第一章 一种立象尽意的解读思维——相关方法论的引入 第一节 一种得意忘言——索绪尔语言学的运用 第二节 一种得意忘形——现象学方法的引用 一、现象学哲学相关叙词梳理 二、现象学哲学命题梳理小结 第三节 其他方法论的运用以及概念释义 一、完形同构与心物场 二、相关概念表述的说明 第二章 “加括号”直观还原后的实事显现——古典范式下琴声怎么听 第一节 还原“器”之物象能指后的“道”显现 第二节 还原“音”之音响能指后的“声”呈现 第三节 还原“操”之动势能指后的态势展现 第三章 “加引号”现象悬置后的实事呈现——古典范式下琴乐怎么说?以《溪山琴况》为例 第一节 悬置技术描摹后的哲学旨归 第二节 悬置工艺描摹后的意象呈现 第四章 关于音乐怎么听与美学怎么说 第一节 从听什么到怎么听 第二节 听本体的绝对性存在 第三节 在弃绝中表述——词语破碎后存在显现 第四节 语言如何超越语言达到语言之不能所及——道说的先在恒有 结论 —种直白的含蓄一在古琴音乐中元问题如是解答 出版后记 参考文献 附录1 《溪山琴况》 附录2 《三才图会》人事一卷 弹琴手势图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现象学视域下古典范式中国音乐的聆听与表述研究--以古琴音乐与溪山琴况为例/音乐美学与当代音乐研究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赵文怡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56605750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16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48 |
出版时间 | 2021-11-01 |
首版时间 | 2021-11-01 |
印刷时间 | 2021-1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音乐舞蹈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240 |
CIP核字 | 2021197823 |
中图分类号 | J632.31 |
丛书名 | |
印张 | 5.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04 |
宽 | 140 |
高 | 10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