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公司财务理论
内容
编辑推荐

王斌编著的《公司财务理论》涉及公司财务中的主要理论问题。公司财务核心议题是融资(financing),它与投资者、资本市场、融资工具和融资契约、信息披露等息息相关。具体地说,正是由于公司融资活动,产生了内源融资与外部融资的类别区分;更是由于外部融资活动,产生了公司作为法人实体与其资本提供者之间的各种融资契约关系,这些关系即被细化为股东与公司管理者、股东与债权人、大股东与中小股东、公司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等之间的各种利益关系,并使其核心逐步指向两权分离状态及信息不对称状态下的投资者利益保护问题,由此也衍生出融资与公司治理、融资与证券设计、机制设计与管理控制等一大片学术天地。同时,作为同一问题的另一方面,正是由于融资活动,产生了对资本市场功能、市场定价、市场效率、人的有限理性与行为金融等一系列问题的深入讨论,从而将看似单一的公司融资问题被纳入了正统经济学的研究视野之中。上述所有这些议题即构成了财务经济学(financial economics)的核心内容,财务经济学也因此而成为经济学大家族中的一门显学。

内容推荐

王斌编著的《公司财务理论》围绕公司融资这一核心对公司财务基础理论进行学理分析、讨论。全书由三部分内容构成:一是阐述公司财务理论的基础逻辑、共通学术语言和前提假设;二是对公司融资活动涉及的核心议题的系统梳理与逻辑分析,这些议题包括融资契约与证券设计、债务融资与资本结构、公司融资与股利政策、外部融资与公司治理等;三是对投融资价值与公司成长等相关内容的理论归纳与探讨,重点分析中国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中所涉及的特殊问题。

本书既可作为财经、管理院系高年级本科生、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教材及参考读物,也司作为理论界或实务界朋友提高其财务学养的案头之本。

目录

第一章 公司财务理论的逻辑与结构

 一、从金融看公司财务

(一)交易、金融与金融经济学

(二)金融经济学与公司财务

(三)市场一组织间互动关系:公司财务逻辑

(四)对经济理论研究范式的简要讨论

 二、西方财务理论发展脉络的简要回顾

(一)现代工商业兴起、外部融资与证券监管(20世纪初一40年代)

(二)经济增长、投资与资本市场风险定价(20世纪5070年代)

(三)并购重组与代理问题的引入(20世纪70—90年代)

(四)公司治理、投资者保护与价值管理

(20世纪90年代至今)

 三、公司财务理论的两大逻辑体系:分野与融合

(一)基于资本市场的财务理论

(二)基于组织管理的财务理论

(三)引进、吸收、消化西方公司财务理论时的反思

(四)公司财务理论:目标定位及内容拓展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

第二章 公司财务理论的核心术语

 一、价值(value)

(一)资本的天然属性:逐利性与流动性

(二)时间序列下的价值:财务“尺度”

(三)价值增值函数:现金流、时间与风险

(四)会计账面价值、计价属性与市场价值

 二、现金流(cash flow)

(一)公司现金流的“源头”:营业活动与营业现金流

(二)剩余现金流量:财务含义及财务等式

(三)剩余现金流与公司成长:现金流与增长率的关系

(四)剩余现金流与自由现金流:两者问差异

 三、信息不对称性(informationasymmetry)

(一)基本概念

(二)信息不对称性与公司财务

 四、控制权(controlrights)

(一)所有权的本质:剩余控制权

(二)控股股东与控制权收益

(三)两权分离度(disparity)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

第三章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与有效市场

 一、关于研究方法的一般讨论

(一)分析性研究(analyticalresearch)

(二)实证研究(empiricalresearch)

(三)实地研究(fieldstudy)

 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

(一)预期收益与风险:单一证券情形

(二)两种证券的组合

(三)多种资产的组合

(四)无风险资产引入与资本市场线(CML)

(五)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的推导

(六)相关争议

 三、有效市场假说(EMH)

(一)有效市场假说及市场有效程度

(二)增量信息与有效市场作用机理

(三)有效市场的检验及其悖论

(四)有效市场假设与行为金融研究范式

(五)小结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

第四章 金融合约及证券设计

 一、基本概念的解释

(一)关于合约问题的基本讨论

(二)金融合约及其类型

(三)证券设计理论:与公司控制权配置有关

 二、债券合约及其设计

(一)最优金融合约的基本模型

(二)A的道德风险问题:债务合约的激励属性

(三)A的逆向选择问题:资产替代效应与债务合约

(四)管理层内部股权及市场信号效应

(五)为什么有信贷限额?

(六)破产与清算机制

(七)贷款期限结构安排:一次或连续多次

(八)债务合约中的“过程中条款”

(九)债券的可转换性

 三、股权合约及其设计

(一)股权合约及其存在性解释

(二)股权契约:两类代理冲突

(三)股东一经理人之间的权力配置

(四)股东的投票权安排

(五)混合证券:优先股及其治理作用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

第五章 债务的价值:资本结构理论

 一、资本结构理论:讨论的前提

(一)公司融资问题讨论的各种缘由

(二)基本问题:债务与公司价值的关系

(三)视角位移:基于融资需求方角度

(四)关键转变:从“债务融资的价值”到融资决策背后

 的“权利与行为”

(五)资本结构理论发展路径:简要梳理

 二、早期资本结构理论

(一)净收入法:公司债务与公司价值相关

(二)净营业收入法:公司债务同公司价值无关

(三)传统理论

 三、传统的资本结构理论:M—M理论及其修正

(一)M—M理论(公司财务中的“价值守恒”定律)

(二)静态权衡理论(statictrade—offtheory)

(三)传统资本结构理论的终结

 四、债务融资、代理成本与资本结构模型

(一)J—M的经典模型:代理成本研究框架

(二)J—M模型的拓展:债务融资作用的其他解释性理论

(三)简要的结语

 五、信息不对称性、信号机理与资本结构模型

(一)负债及其信号作用

(二)投资与融资优序理论(pecking—ordertheory)

(三)信息不对称下的资本结构理论:小结

 六、资本结构理论:其他解释

(一)基于控制权的资本结构理论

(二)产业视角下资本结构理论:由“财务”向“经营”拓展

(三)基于行为金融的市场择时假说(markettiminghypothesis)

 七、投资、资本供应方的融资约束与资本结构

(一)外部融资约束:公司特征及其测度

(二)金融危机下的融资约束与投资:一项全球调查(2010)与

 最新证据(2012)

 八、小结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

第六章 公司融资与股利政策

 一、关于公司股利及股利政策

(一)股利分配基础与资本保全原则

(二)股利形式及其支付方式

(三)股利政策为什么很重要?

 二、传统股利理论:M—M理论

(一)M—M理论——股利无关论

(二)M—M股利无关论的学术贡献

 三、股利政策:代理模型及其拓展

(一)J—M代理模型:股东一经营者代理冲突、现金股利与自由

 现金流假说

(二)大股东一中小股东间代理冲突:现金股利与利益保护

(三)代理模型的简要小结

 四、股利政策:信息不对称理论及其发展

(一)股利政策:利好信号

(二)股利政策:利空信号

(三)高股利:利好还是利空?

 五、其他解释性理论

(一)在手之鸟理论

(二)税差理论及其拓展:追随者效应

(三)产品市场竞争与股利政策:孰“因”孰“果”

(四)股利政策与行为金融

 六、股票回购: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

(一)股票回购行为的基本解释

(二)股票回购:动机分析

 七、中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

(一)中国公司股利政策的制度基础与演变过程

(二)中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现状是什么?

(三)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已有研究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

第七章 外部融资与公司治理

 一、公司治理为什么是财务问题

(一)现代企业理论:交易成本与williamson治理经济学

(二)美国公司治理演变:公司治理为什么是财务学概念?

(三)公司治理:基于股权结构及其权利的制度安排

 二、公司治理:概念、分类及机制

(一)讨论前提:财务资本与人力资本

(二)公司治理的概念界定

(三)公司治理体系:两分法(Taxonomies)

(四)公司治理目标:权力制衡或投资者保护?

 三、股东、股东大会及其治理机制

(一)股东分类:结构、身份与角色

(二)股东大会行权规则:“一股一票”制

(三)股东与公司治理机制:大股东董事与董事会席位

 四、董事会机制:公司治理的核心机制

(一)董事会职能:基础理论的讨论

(二)董事会的独立性

(三)对淡马锡案例的再分析:学理讨论

(四)作为团队的董事会行为

 五、经营者激励:利益趋同与经济设防

 六、《公司治理准则》(OECD,2004)与《中国上市公司

 治理发展报告》(2010)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

第八章 项目投资、并购与公司价值

 一、非完全竞争性产品市场:战略与投资决策

(一)并非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

(二)公司间利润差异:几种解释性理论

(三)产业分析与竞争优势

(四)投资及其行为过程

(五)战略与投资决策间匹配:常见的错误决策

 二、项目投资与公司价值

(一)投融资分离原理、全权益融资假设与资本成本(WACC)

(二)项目投资价值决策标准:NPV法则及价值可加性

(三)IRR法:不足及其修正法(MIRR)

(四)投资决策方法的应用:调查结果

 三、项目投资与风险管理

(一)项目风险的视角

(二)“单一或独立”投资项目的风险分析与风险控制

(三)投资项目的风险与项目折现率:公司整体视角

(四)股东视角下项目的风险与项目折现率

 四、并购与公司价值

(一)并购类型的多维划分

(二)并购动机的讨论:经济含义

(三)美国企业并购的阶段性:财务特征及治理背景

(四)多元化战略、内部资本市场效率及公司价值

(五)并购过程中的价值评估:实务操作

 五、投融资决策与人的行为:理论归纳

(一)投资决策中的决策者——“人”

(二)公司投资决策与行为:几种解释性理论

(三)融资约束与非效率投资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

第九章 企业成长与企业集团财务

 一、企业成长模式及其选择

(一)企业成长模式:新建与并购

(二)有关企业成长模式选择的解释性理论

(三)影响中国企业成长路径选择的基本影响分析

(四)中国企业成长模式选择的实证检验

 二、企业集团财务研究:基于经济学的研究框架

(一)什么是企业集团?

(二)企业集团财务经济学的研究视角

(三)企业集团的形成与发展:经济学解释

(四)新兴经济体的企业集团为什么大多采用金字塔结构

(五)企业集团控股股东与集团运行低效率间是否存在关联?

(六)内部资本市场与企业集团效率

 三、管理视角下的企业集团财务与管理控制

(一)企业集团类型与财务管理职责定位

(二)企业集团股权的设计

(三)企业集团财务战略

(四)集团管理控制模式与工具整合应用

 四、中国企业集团成长:“总部自营”现象的解释

(一)总部基本职能

(二)存在管理总部的解释:合理性

(三)中国企业集团成长中的特殊现象:“总部自营”及解释逻辑

(四)企业集团总部自营的经济后果:“业绩稳定器”功能

 五、中国企业成长与集团财务研究:未来议题

(一)制度环境、市场化导向与中国企业集团角色研究

(二)中国企业集团制度属性、集团财务理论研究基础与导向

(三)中国企业集团金字塔现象及其财务解释

(四)母子体制、集团治理与有限责任制度

(五)企业集团战略、组织结构与财务控制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公司财务理论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斌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2386360
开本 16开
页数 38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576
出版时间 2015-01-01
首版时间 2015-01-01
印刷时间 2015-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53
CIP核字 2014277858
中图分类号 F276.6
丛书名
印张 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5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4:2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