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摩尔·弗兰德斯/外国文学经典阅读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鲁滨逊飘流记》的作者笛福的另一部独特的杰作,被英国作家沃尔芙誉为“英国不多的伟大小说之一”。小说以第一人称的手法书写,极具震撼力。书中的主人公一直以罪人的身份出现——她从十八岁到六十岁,除杀人、叛国外真可谓无恶不作。女主人公弗兰德斯生于监狱,在孤儿院长大,给贵族家庭当仆人。她被主人家的大公子诱骗后被迫嫁给她所不爱的二公子。婚后五年,丈夫病死,弗兰德斯成了寡妇。过了一段淫荡的生活后,她再嫁给一个在殖民地拥有田产的人。不久,她发现丈夫就是自己的亲哥哥……

试读章节

我的真名在新门监狱和老贝利①的档案或注册簿中,都十分清楚。我行为特殊,而一些重要的事情仍受到这种行为的左右,因此勿指望在本书中见到我真名及有关我家庭的报道。也许我死后会更加清楚的,但目前不适合,真的不适合,虽然会得到大赦——甚至包括所有的人或所有的罪行。

这样说就足够了吧:我的一些万分不幸的伙伴,知道我叫摩尔·弗兰德斯,因此请允许我暂叫这个名字,直至我敢于承认自己过去和现在是谁为止。我那些伙伴们再无法伤害我了,他们已登上绞刑台走向另一世界——我也曾经常预料自己会如此。

我听说在我们的某个邻国——法国还是别的国家我均不得而知——国王命令说,罪犯被判处死刑、流放或派去划大船,若留下无依无靠的孩子,他们要立即被政府照管,送人称为“孤儿院”的慈善机构。他们在这里被抚养长大,给衣穿给饭吃,并受到教育。当适合走上社会时,他们或去经商做买卖,或从事各种服务,靠诚实勤奋自食其力。

假如我们国家也有此惯例,我就不会成为一个孤苦伶仃的女孩,没有朋友,没有衣穿,无援无助。因命中不幸,我未明事理、不知所措时,便陷入深深的困境,走上了丑恶可耻的生活道路,这道路必将很快置人的身心于死地。

但情况并非如此。我母亲因不足挂齿的“偷窃”,即在奇普赛德向某个布商借了三块上等荷兰麻布,就被判以重罪。具体情况太长,无法重述;我听人们众说纷纭,简直不知哪个正确。

不过有一点大家众口一词,即我母亲恳求说自己怀着孩子,经查已到了胎动期,因此她被判缓期执行死刑约七个月。之后人们说她又被继续审判,但得到恩赐,流放到种植园,在我半岁左右时就丢下了我,使我无疑落入坏人之手。

我当时太小太小,无法记清自己的事情,全凭道听途说。这样说就已足够了:因我出生在一个很不幸的地方,所以在摇篮中时没任何教区为我提供营养食品;我怎么活下来的也根本无法讲清,只是据说我母亲的某个亲戚把我领走,可谁出的钱谁做的安排,我均一无所知。

我首先记起或听到有关我自己的一种说法,是我曾经和一群吉卜赛人或埃及人一道游荡。但我想时间不长,因皮肤并没像他们所带养的所有孩子那样变色。我也说不清是怎样到了他们当中又是如何离开他们的。

那是在埃塞克斯郡的科尔彻斯特,那些人丢下我,不过我记得我离开了他们(我隐藏起来,不愿再跟他们走下去)。可对当时的情形我无法详说,只记得科尔彻斯特的一些教区牧师把我带去,我说我是和一些吉卜赛人来到镇上的,但我不想再和他们走下去,所以他们就留下我。不过他们到了哪里我不知道;教区的人派人四处打听,好像也没打听到。

在某种程度上说我现在是需要供养的,虽然按照法律我不属于教区某个镇负责救济的对象,但大家知道我太小,才不过三岁,干不了活,所以镇上的官员们同情我,同意照顾我,让我成为他们其中的一员,好像我就出生在此地一般。P1-2

序言

近来,世人颇感兴趣于长篇小说和浪漫故事,而对个人经历很难信以为真,以致对此人的真名及其他情况都予以隐瞒;鉴于此,对于后面的文字,读者如何看待均随其所愿。

可以认为,笔者在本书中写出了她自身的经历,从一开始她就讲述自己为何认为最好隐瞒自己的真名,对此我们毋须多言。

不错,本故事的原形已被转化成新的语言,这儿所说的有名的女人的风格也有所改变,尤其是她讲述的故事比最初的更加朴实,初稿所用语言与她在新门监狱①里时的情形更吻合,而她后来就似乎变得越来越悔悟谦卑了。

为完成这个故事,使之成为眼前的面貌,笔者在笔法上颇用了一番苦心,以便让其适合阅读。一个女人,年轻时堕落下去,甚至成为放荡邪恶的产物,现在要把自己为非作歹的事尽皆公之于众——甚至要忍辱屈尊,告诉他人她初次堕落时的具体情况,以及在长达60年间的犯罪经历——此时,笔者便不得不费尽心机,将其掩饰得清白无辜,以防对自己产生任何不利,尤其面对心怀不良的读者之时。

 无论如何笔者已竭尽所能,在重新修饰这部小说时避免引起淫思,给予不正当措词,让她的表述尽力完善。为此,她生活中的某些邪恶部分——这是无法给予恰当叙述的——被彻底省去,其余几处也颇有简缩。笔者希望眼前的篇章不会冒犯最高雅纯洁的读者,或最端正朴实的听者;即便这个罪大恶极的故事,也采用了最佳方式予以讲述,因此笔者希望其中的寓意会让读者变得严肃庄重——即使有可能事与愿违。要讲述这段当事人为之后悔的邪恶的生活经历,必然要求邪恶部分与真实历史一致,从而使忏悔部分显得美丽可爱——假如叙述中不乏相当的精神活力,它无疑是最为出色光彩的。

据说,讲述罪恶部分与忏悔部分,其活力、光彩不可能两相一致。若真如此,我得说是因阅读本身的情趣爱好各不相同;这差别与其说在于读物的真实价值,不如说在于读者不同的欣赏水平。

因本书主要推荐给明白如何阅读并正确利用它的读者——其作用故事自始自终均体现出来——所以我希望,此类读者对于其寓意、教益和笔者意图之兴趣,远大于其情节、叙述和所描写的人之生活。

本故事中不乏有趣的插曲,均被有效利用。叙述中,对这些插曲采用了恰当明智的方法,自然会给读者这样那样的启示。她最初在科尔彻斯特与青年绅士的淫荡生活,为揭示罪恶提供了不少很好的途径,使所有情形与之相应的人得到告诫——即,其结果必然招致毁灭,双方必然发生愚蠢轻率、令人厌恶的行为——这样,她对于自己愚蠢邪恶行为的生动描述便得到充分报偿。

她的情人在巴思①的那番忏悔;他如何受着公正的警示,为抛弃她感到阵阵难过;即使最亲密的朋友也受到合理的告诫,哪怕有合法的亲密关系;缺少了神的保佑,要维护美德最庄严的决定多么困难——就正确识别而论,这些篇章比所有那些有关色情的故事,才似乎具有更加真正的美。

简言之,通篇叙述将一切荒淫放荡之事细加筛除,而着力于美德和宗教之作用的描写。无论谁,若对此或对我们出版本书的计划有任何指责,显然不公,他们也必然会感到内疚。

在各个时代,提倡舞台艺术者据理力争,说服人们其戏剧有所教益,一个最讲文明、最为严谨的政府应允许它们存在。就是说,其意在于发扬美德,通过生动活泼的表演,它们不仅完全可以引人向善,让人产生高洁宽厚的节操,而且可以阻止、揭露各种邪恶及腐败行为——戏剧果真如此,能始终把这一准则用于检验其舞台表演,那么应对之大加赞赏。

尽管本书内容极为丰富,但这一基本原则是严格遵守的。凡有恶行之处,不是当初就是最终招致不幸;罪大恶极的坏蛋一出现于舞台,不是以不幸告终就是以悔恨结束;只要一提及坏事,它必然受到谴责(即便在本故事中亦如此),只要一提及善良正直之事,它必然受到赞扬。难道这些不是最符合上述准则吗?还需要推举另外一些典型之事,而这些事却不乏公正的反对——所谓另外的典型,即指邪恶的交往,诲淫的语言及诸如此类。

本书即基于此点,推荐给读者,无论从哪一篇章中均可学到某些东西,得出某种公正严谨的结论;读者若乐于加以利用,将有所教益。

这个名声不小的女人所有不凡之举,她对于人的损害,为诚实的人们提出了许多警告,暗示无辜者们是怎样卷入祸端、招致偷盗抢劫的,从而明白如何避免。那个为去舞蹈学校被虚荣的母亲打扮得很美的小孩,却被她抢劫,类似的人便由此得到一个好的警钟;她在公园里从一名小姐身旁扒窃金表,同样如此。

在圣约翰街的公共马车旁,她从一荡妇手中弄到一个包裹,在那炉火旁以及在哈威奇她窃得赃物——这一切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提醒,要更加警觉,以防各种袭击发生。

最后她一心要同流放的丈夫一道,回弗吉尼亚去过庄重勤劳的生活,这段故事对所有被迫出去重建人生的不幸者——或受流放之苦,或遭它祸之灾——都极富教益。他们由此可知,即使远在天涯海角,那种勤劳和意志也需应有的鼓励;无论何种情况,都不会太可卑可鄙,毫无前途,只要勤奋耐劳即可获得解救,最终以最卑贱的人在世上再次站起,重获新生。

以上所述,便是本书一手引导我们得出的几个严肃结论,任何人把它推荐给社会,便有了极其充分的理由——而出版此书的理由则更加充分。

后面另有两部分很好的篇章,本故事有所介绍,有所谈及,但因太长均无法在书中充分展现;我可以说它们本身就可自成一书。这两部分是:

第一,女管家(如她称之)的生活。她似乎在几年间便有了颇不寻常的经历,当过淑女、妓女、鸨母;做过接生婆、接生婆总管(如人们称之);做过当铺老板、小孩收养者、小偷、赃物接受者;一句话,她自己也是一个窃贼,一个培养窃贼及诸如此类的人,而最终也心怀忏悔。

第二,她被流放的丈夫的生活。他是一个拦路的强盗,似乎十二年来行劫作恶都很顺利,但最终改邪归正,成为自愿流放者而非罪犯,其生活也相当丰富多彩。

但正如我所说,这些内容太长,无法在此展现;我也不能许诺使其单独成书。

的确,我们无法说这一故事讲到了有名的摩尔.弗兰德斯人生的尽头,因为谁也不能把自己的生活写尽,除非他们死后还能将其写出。不过她丈夫的生活是经第三手写成的,对他们两人都作了充分叙述:他们在那个地方共同生活了多久,约八年后又如何一起重返英国;此时他们已相当富裕,她在此生活到很老,但似乎没像当初那样怀着深切的忏悔;她好像只总是厌恶地讲述过去的生活,十分详尽。

在马里兰和弗吉尼亚她最后的生活场面中,发生了许多愉快的事,这使她的此段生活十分惬意。可对于这部分生活的叙述,却没有她自述的那些优美;所以让我们在此打住,这样才更为有利一些。

后记

警醒世人的杰作——译后记

当我又着手写这篇文字的时候,心情依然是不平静的。这是因为,每一篇类似的文字都标志着我的又一部译著或主编的译著问世——而这便是我迄今为止已出版的第30部(套)作品。人生有各种收获,我想能与出版社合作翻译出版不少优秀图书,也算是令我喜悦和自豪的一种收获吧。

有朋友说,为自己的每部译著写译序或译后记是我的一个特点,此话也许表明了我从事翻译的一种风格和态度。我认为译者从事翻译工作决不能是被动的,而必须积极主动,只有这样才能把翻译做得更好。你必须主动地进行译介,就像一个积极主动的导游——想想看,面对一个处处被动的导游和积极主动的导游,你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我从事翻译,就是希望力争做一个主动的译者,积极主动地在作者和读者之间搭起一座座美丽的语言桥梁——本人“心桥”的笔名即由此而生。写作序言或后记即是这种主动精神的一种体现(其他方面可体现在翻译前对作家作品的选择,翻译时对每个句子的处理等等,适当时将另文阐述),笔者从中表达着个人对于作家和作品的理解与认识,同作家和读者进行着一种沟通。其实我们写作、翻译、读书,都是在相互进行着心灵的沟通和交流。而我写作这样的文字是比较洒脱的,因为我怎么想就怎么写,完全是个人真实的感受。我想任何事物只要真实就必然多少有其可取之处。我写作这种文章,只把自己当作是一个普通的译者和读者。每个读者读了一本好书都会有自己的感受,我自然也不例外,并且在某种程度上说作为译者感受应该更深一些,因译者应该对原著吃得很透才行,不然就无法让读者对原著有更好的理解。

而我的每篇译序或译后记又都总是有一个标题,不像别的一些译著那样。或许这也算是我的某种个性吧。我觉得标题是自己对作品产生认识后的一种高度概括,让人一眼就能看到我个人的(我一再强调是个人的)立足点之所在。于是便有了《英勇悲壮的生命之歌》(《杰克·伦敦中短篇小说选》译后记)、《原始状态中的文明人》(《鲁滨逊飘流记》译后记)、《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哈代爱情小说》译序)、《勇敢闯荡世界的男孩们》(阿尔杰少年作品系列总序)……这样的标题,都是在阅读和翻译过程中逐步产生的。比如本书吧,由于认识的不断变化,这篇译后记的标题也在变化着,最后才选定了目前这个。《一个女人走向堕落的故事》、《穷苦人的悲惨命运》、《贫穷、欲望、贪婪——堕落之源》、《透视罪犯心理的杰作》这些标题都曾先后浮现于我脑际,它们在一定程度上、从某些方面都反映了本书的面貌,但我都不很满意,认为还没有抓住作品的精神实质和宗旨。直到最后有了现在这个标题我才比较满意了,感到它较好地表达了我对作品的理解。本书讲了一个非同寻常的故事,我觉得“警醒世人”正是它的意义所在,其立足点应该在这一点上。当然,这种警醒世人的做法绝不是靠单调抽象的说教——那是不会产生很好效果的——而是靠生动逼真的故事,让读者从故事中自然而然地去获得有益的启示。

人生的坎坷曲折是我从书中读到的一种认识(自然这种认识不是现在才有的)。我们每个人要度完一生,都会历尽艰辛走完曲曲折折的道路。不可否认人生充满了欢乐和喜悦,但也会遇到重重艰难险阻。所谓“一帆风顺”是根本不存在的,那只是人们的一种美好愿望。其实一帆风顺的生活并不美好,它磨炼不了人的意志,缺少了生活的浪花,太单调了。想想看,我们谁的一生当中不是充满了太多坎坷的故事呢!瞧,女主人公弗兰德斯生于监狱,在孤儿院长大,给贵族家庭当仆人。她被主人家的大公子诱骗后被迫嫁给她所不爱的二公子。婚后五年,丈夫病死,弗兰德斯成了寡妇。过了一段淫荡的生活后,她再嫁给一个在殖民地拥有田产的人。不久,她发现丈夫就是自己的亲哥哥,于是坚决中断了这种乱伦关系,又开始了贫困的生活。弗兰德斯后来几次嫁人,但都没有好结果。年过半百以后她年老色衰,只好靠盗窃为生,终于被投进监狱。后流放到一个殖民地,弗兰德斯遇见前夫,和他复婚。刑满后他们返回英国,安度晚年。在这几十年里她先后与十多个男人有过这样那样的感情或关系。她曾遇到过自己喜爱的男人,本来可以不再犯罪过上正常生活,但好景不长,后来都因遭遇不幸而一次次地堕落下去。人生竟然到了七十岁的时候她才终于过上了平静、正常、如意的生活!这样的生活为什么不早一点来临呢?人生是短暂的,我们真应该好好珍惜。

我们在书中看到的主人公一直以罪人的身份出现——她从十八岁到六十岁,除杀人、叛国外真可谓无恶不作。因此我们自然会问:她为什么会犯罪?其根源是什么?

社会环境应该说是其中的一个原因。人生长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他成为怎样的一个人既与个人因素有关也与社会因素有关。其实主人公最初的品质是正直善良的,她在十八岁以前由于过着正常的生活,不存在经济上的困境和压迫,所以她表现得是那么无忧无虑,天真纯洁。假如她能一直这样下去,有正当的工作做,有经济来源,她一定会成为一名靠诚实劳动而不是靠各种犯罪行为为生的女人。然而事实不是这样,她陷入极度的贫困之中,后又落入坏人之手,从此走上犯罪道路。我们从她的独自中便可看到其内在心理:

我听说在我们的某个邻国——法国还是别的国家我均不得而知——国王命令说,罪犯被判处死刑、流放或派去划大船,若留下无依无靠的孩子,他们要立即被政府照管,送入称为“孤儿院”的慈善机构。他们在这里被抚养长大,给衣穿饭吃,并受到教育。当适合走上社会时,他们或去经商做买卖,或从事各种服务,靠诚实勤奋自食其力。

假如我们国家也有此惯例,我就不会成为一个孤苦伶仃的女孩,没有朋友,没有衣穿,无援无助。因命中不幸,我未明事理、不知所措时,便陷入深深的困境,走上了丑恶可耻的生活道路,这道路必将很快致人的身心于死地。

由此可见给青少年提供一个健康完善的成长环境相当重要。今天的青少年幸运多了,绝大多数人吃穿是不成问题的。不过健康完善的环境除了经济上的保障外还有其他方面,诸如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不同的环境会造就不同的人,的确如此。我很高兴地看到我们国家在不断进行着社会环境的改革,比如把若干年来的收容所转变成救助站就是一例。这些环境的改善必定会起到很好的作用,虽不能完全杜绝犯罪,但减少大量可能出现的犯罪却是毫无疑问的。

贫穷和贪婪,是主人公不断犯罪的另一原因。金钱对于她的堕落产生了极大影响,这种影响最初不是因为有钱而是因为无钱。没有钱你常常会陷入困境之中,这在任何时候都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虽然友情、亲情、社会等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你度过难关,但毕竟不能根本性地解决问题。人最终还得靠自己。最初主人公生活很顺利,但不幸那个好心的保姆去世,致使她非常现实地开始面临着困境,从此为了生计她便一步步地走上歧途。贫穷使她步人了犯罪的道路。当然我们绝不能说贫穷就一定要犯罪,可年纪轻轻的她当时确实无路可走,否则她是不愿意那样做的。她与那两个大小公子以及后来与不少男人所产生的关系,不能不说与生活所迫有关。人要吃饭穿衣,这是生存最起码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才能谈别的。如果说最初主人公是迫于贫穷而走上犯罪道路的话,那么在她后来已经比较富裕时仍然进行着盗窃活动则是由于贪婪所致。她已经有钱了,已经不为吃穿担忧了,但还想得到更多的钱财。虽然她也时时想洗手不干,走上正道,但金钱的诱惑,欲望的驱使,使她欲罢不能。她的这种情形也很具有代表性,不少人犯罪都是与贪婪很有关系的。追求更多更好的东西是人的一种本性,但一定要在恰当的范围内采取正确的方式,否则就成了贪婪。本书多处反映出主人公想罢手又无法做到的心理,我们从中看到贪婪的恶性会给人带来怎样的后果。

作品对于主人公从事盗窃行为的手段和心理也有比较详细的描述,从而在另一方面给读者以警醒。对这部分文字一定要正确对待。我刚读到它们的时候,心想会不会产生不好的影响呢?会不会让有的人去学习模仿呢?其实任何东西都要看你以什么样的方式去对待它。作者的意图是显而易见、值得称道的:

另外,我故事的每一个方面如果给予恰当考虑,对于诚实的人们也许不无益处,让这样那样的人都提高应有的警惕,以防遭到类似袭击;让他们与任何类型的陌生人交往时眼睛注意周围,因为十有八九他们都会遇上某种陷阱。的确,我一生的教训都应该让明智而有见识的读者去获得,我是没有资格向他们说教的。让一个邪恶十足、可耻无比的家伙的人生经历,成为给予本书读者有益警示的宝库吧。

只有靠诚实勤劳的生活人才会真正感受到幸福美满,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等国家,参与过多种事件,不少冒险经历。他反对专制,提倡民主的观点,曾被群众视为英雄。后编辑过四五种刊物,写出250多篇政论文章,无不鼓吹资产阶级发展的需要。像当时众多的新兴资产阶级一样,笛福颇有才智,精力充沛,有进取精神。他创作《鲁滨逊飘流记》时已近六十岁,结果获得罕有的成功。他的其他作品有《辛格顿船长》、《大疫年日记》以及本书等50多部。其创作不受传统文学规律的约束,语言通俗明白。描写个人在不利环境中克服困难的精神,描写自然环境和细节都特别逼真,使人仿佛身临其境。笛福的小说创作是标志近代英国小说逐步形成的里程碑。他的作品通过许多具体而真实的细节来描述人物性格,以大量的、不同环境中发生的日常事件构成不平凡的故事,给人以强烈的真实感和新鲜感。

《摩尔·弗兰德斯》是作家的一部独特的杰作,被英国作家沃尔芙誉为“英国不多的伟大小说之一”。我国目前对《鲁滨逊漂流记》翻译出版较多,而对他的其他作品译介较少。本书正是为了弥补这方面的不足,但愿它能让读者从中获得一些有益的东西,这样无论出版者还是译者本人也就备感欣慰。同时真诚希望广大读者对本书的不足之处提出宝贵意见,以便今后努力改进。

刘荣跃

2004年4月于四川简阳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摩尔·弗兰德斯/外国文学经典阅读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丹尼尔·笛福
译者 刘荣跃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478196
开本 32开
页数 29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0
出版时间 2005-06-01
首版时间 2005-06-01
印刷时间 2005-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61.44
丛书名
印张 9.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西
205
132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3:5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