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之王》写的是一匹马和一个马童的故事。这匹马不是普通的马,它快如疾风,一奔跑就睥睨群马,然而其他人总是当它作一般的牲畜“用”它,鞭它骂它罚它,用一大堆马具去驾驭它,一身傲骨的“风之王”岂能忍受平庸践踏的对待,悲惨的命运于焉展开。知道它的长才者只有马童阿格巴,他与马儿一起颠沛流离,从摩洛哥到法国,再从法国到英国,他以父的承诺慈爱的守护它,有时也流露出对这匹旷世奇马如君王般的敬重。阿格巴是默默无闻的哑巴,唯有他能让发飙的它顺服下来,道理不在阿格巴的驯马术有多高明,而在于他对“风之王”的相识、相知乃至于真情相待。
在故事里,言语似乎是不重要的,阿格巴不吐一语,真诚直通动物界,而那些用语言恫吓威逼装腔作势的人呢,“风之王”也只是睥睨!
这是发生在两百多年前的一个传奇。迅疾如风的阿拉伯骏马“闪”是摩洛哥王国皇家马厩的宠儿,意外的机遇使它来到法国,又辗转到英国。然而命运一再捉弄它,一匹骏马埋没于嘈杂的市井之中。而这一切都没能改变“闪”高贵的血统,在不断的抗争中,它最终成就了英国有史以来最优秀的赛马品种。这是一个关于爱与责任的故事。哑巴男孩和“闪”亲如父子,不离不弃,互相支撑,终于等到了辉煌的一刻。该书荣获1949年纽伯瑞儿童文学奖金奖。
序曲 一脉相承
晨间的雾气已经消散,好个天朗气清的一天。加拿大安大略省温莎市所有的居民和数千名游客,几乎都拥入了肯尼沃公园。人们不仅把看台挤得水泄不通,连跑道上也是密密麻麻的人。为了观赏这一场赛马盛事,加拿大拥进了有史以来最多的人潮。原来这一天是美国最伟大的赛马——战神,和加拿大的骄傲——巴顿爵士,捉对赛跑的日子。
乐队奏着音乐,先奏的是美国曲子,然后是加拿大曲子。两国的国旗插满了看台,衬着蓝天迎风摆动。
此时,昵称为“大红”的战神就在一个有屋顶的围场里,由人为它的第二十一场比赛上马鞍。驯马师正打算要拉紧马腹的皮带时,转过身来对身边的骑手说话了。
“让大红尽量跑吧,”他说,“别硬叫它放慢速度。”
那长了一脸雀斑的骑手点点头。他张望一眼时钟,再过整整二十分钟,战神即将与巴顿爵士比赛。那匹马在一年之间,已经赢得肯塔基州、皮克尼斯与贝蒙特一共三项赛马冠军,绝对是一个无法轻视的对手!
那驯马师仔细检查了鞍褥与垫子,才对骑手使个眼色,骑手于是翻身骑上战神。他还有十分钟让马儿绕着套马鞍的围场走走,还有十分钟让它平静下来。倘若没有这个过程,战神会和小马一样难以驾驭。
这时,驯马师的目光和围场对面的李德先生,也就是战神主人的目光不期而遇。他们望着马儿来回走动,望着那一身平滑的肌肉波动着,那弯曲且有力的脖子,和闪亮的金红色毛皮。他们目不转睛地盯着对方。“大红的身心状态极好,”他们同意各自的想法,“它正处于巅峰。”
同时,巴顿爵士的营帐里正演练着精心拟定的计划,巴顿爵士将会跑一场爆发力的比赛。它不打算绕着跑道拼速度,反而准备一旦起跑就一阵狂奔,把战神远远甩在后面。这是个很不错的计划,因为大家都知道,天底下没有比巴顿爵士跑得更快的马儿了。如果比赛一开始就能够逼得战神跨出比平常更大的步伐,它或许就再也找不到原来的步调,那么,这场比赛很可能在八分之一英里内决出胜负。
号角的声音响起。深栗色的巴顿爵士与金红色的战神游行绕经全场,经过了裁判席,经过了看台,经过了转动摄影机的拍摄人员。战神听见观众的欢呼,它嗅到了对手的气味,不过它的眼睛却专注于跑道。跑道干净且诱人地在它的面前伸展开来,它知道那是什么意思。是正事!它的正事!赛跑!它已经走够了,它准备好要开跑了!
这会儿它朝起跑线的栅栏走过去,紧张地往前冲,想要一跃而过。巴顿爵士也感染到它的兴奋,它拉扯着腹带,而且几乎在转瞬之间越过了栅栏。
金红色与深栗色的马儿同时起跑,仿佛是一支两匹马的队伍。巴顿爵士的骑手按照计划甩起了马鞭,那匹加拿大马儿以有史以来最快的速度冲向前方。
战神的骑手却不让它全速奔驰,想要留到最后冲刺终点线的时候再加速。可是战神有别的想法,它硬是把头往前伸,它扯着马勒,它赛跑可是为了自己!
就在这个节骨眼儿,那骑手记起了驯马师的话:“让大红尽量跑吧,别硬叫它放慢速度。”他不再紧拉住战神的头。于是战神活像是无拘无束的发电机一般,飞奔向前。它好比一台机器,那四条腿即是活塞,四个一一伸展、韵律无懈可击的活塞。它赶上了巴顿爵士,再以长长的大步伐飞越它的身边。
到头来跑一场爆发力比赛的却是战神,是战神把巴顿爵士远远甩在后面!
P1-4
一辈子的书
梅子函
亲近文学
一个希望优秀的人,是应该亲近文学的。亲近文学的方式当然就是阅读。阅读那些经典和杰作,在故事和语言间得到和世俗不一样的气息,优雅的心情和感觉在这同时也就滋生出来;还有很多的智慧和见解,是你在受教育的课堂上和别的书里难以如此生动和有趣地看见的。慢慢地,慢慢地,这阅读就使你有了格调,有了不平庸的眼睛。其实谁不知道,十有八九你是不可能成为一个文学家的,而是当了电脑工程师、建筑设计师……可是亲近文学怎么就是为了要成为文学家,成为一个写小说的人呢?文学是抚摸所有人的灵魂的,如果真有一种叫作“灵魂”的东西的话。文学是这样的一盏灯,只要你亲近过它,那么不管你是在怎样的境遇里,每天从事怎样的职业和怎样地操持,是设计房子还是打制家具,它都会无声无息地照亮你,使你可能为一个城市、一个家庭的房间又添置了经典,添置了可以供世代的人去欣赏和享受的美,而不是才过了几年,人们已经在说,哎哟,好难看!
谁会不想要这样的一盏灯呢?
阅读优秀
文学是很丰富的,各种各样。但是它又的确分成优秀和平庸。我们哪怕可以活上三百岁,有很充裕的时间,还是有理由只阅读优秀的,而拒绝平庸的。所以一代一代年长的人总是劝说年轻的人:“阅读经典!”这是他们的前人告诉他们的,他们也有了深切的体会,所以再来告诉他们的后代。
这是人类的生命关怀。
美国诗人惠特曼有一首诗:《有一个孩子向前走去》。诗里说:
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
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
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
如果是早开的紫丁香,那么它会变成这个孩子的一部分;如果是杂乱的野草,那么它也会变成这个孩子的一部分。
我们都想看见一个孩子一步步地走进经典里去,走进优秀。
优秀和经典的书,不是只有那些很久年代以前的才是,只是安徒生,只是托尔斯泰,只是鲁迅;当代也有不少。只不过是我们不知道,所以没有告诉你;你的父母不知道,所以没有告诉你;你的老师可能也不知道,所以也没有告诉你。我们都已经看见了这种“不知道”所造成的阅读的稀少了。我们很焦急,所以我们总是非常热心地对你们说,它们在哪里,是什么书名,在哪儿可以买到。我就好想为你们开一张大书单,可以供你们去寻找、得到。像英国作家斯蒂文生写的那个李利一样,每天快要天黑的时候,他就拿着提灯和梯子走过来,在每一家的门口,把街灯点亮。我们也想当一个点灯的人,让你们在光亮中可以看见,看见那一本本被奇特地写出来的书,夜晚梦见里面的故事,白天的时候也必然想起和流连。一个孩子一天天地向前走去,长大了,很有知识,很有技能,还善良和有诗意,语言斯文……
同样是长大,那会多么不一样!
自己的书
优秀的文学书,也有不同。有很多是写给成年人的,也有专门写给孩子和青少年的。专门为孩子和青少年写文学书,不是从古就有的,而是历史不长。可是已经写出来的足以称得上琳琅和灿烂了。它可以算作是这二三百年来我们的文学里最值得炫耀的事情之一,几乎任何一本统计世纪文学成就的大书里都不会忘记写上这一笔.而且写上一个个具体的灿烂书名。
它们是我们自己的书。合乎年纪,合乎趣味,快活地笑或是严肃地思考,都是立在敬重我们生命的角度,不假冒天真,也不故意深刻。
它们是长大的人一生忘记不了的书,长大以后,他们才知道,原来这样的书,这些书里的故事和美妙,在长大之后读的文学书里再难遇见,可是因为他们读过了。所以没有遗憾。他们会这样劝说:“读一读吧,要不会遗憾的。”
我们不要像安徒生写的那棵小枞树,老急着长大,老以为自己已经长大,不理睬照射它的那么温暖的太阳光和充分的新鲜空气,连飞翔过去的小鸟,和早晨与晚间飘过去的红云也一点儿都不感兴趣,老想着我长大了,我长大了。
“请你跟我们一道享受你的生活吧!”太阳光说。
“请你在自由中享受你新鲜的青春吧!”空气说。
“请你尽情地阅读属于你的年龄的文学书吧!”梅子涵说。
现在的这些“国际大奖小说”就是这样的书。
它们真是非常好,读完了,放进你自己的书架,你永远也不会抽离的。
很多年后,你当父亲、母亲了,你会对儿子、女儿说:“读一读它们,我的孩子!”
你还会当爷爷、奶奶、外公和外婆,你会对孙辈们说:“读一读它们吧,我都珍藏了一辈子了!”
一辈子的书。
一个震撼人心的故事。笔触又是那么优美。
——《芝加哥论坛报》(Chicago Tribune)
一本让所有爱马人士赏心悦目的书。
——《号角》双月刊(The Horn Book)
充满戏剧性的描述手法。
——《旧金山纪事报》(San Francisco Chronicle)
证明自己,无论以什么样的方式。即使是命运不公,也要抗争!
——徐坤(作家、书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