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民国的身影(重寻遗落的文人往事)/温故书坊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台湾著名文史作家蔡登山的作品。

全书共分上下两篇。上篇是一些名人的“情史”:张竞生的情史、顾颉刚的感情世界、袁昌英与徐志摩的一段情、凌叔华与林徽因的“夺宝记”、罗家伦与张幼仪的爱情“插曲”、阮玲玉的真假遗书……下篇包括:为“盛名”所累的哲学博士张竞生、被遗忘的陈铨、作为诗人及出版家的邵洵美、现代文学史遗落的两位女作家徐芳与王世瑛、与张爱玲齐名的上世纪40年代女作家梅娘等。

内容推荐

对于民国人时代,人们惯常记得的是党政要员,潮进潮退中的那些文人,身影却何在?往事重寻,作者钩稽史料,从日记、回忆录里辨识蛛丝马迹,梳理情节,重建历史现场。《顾颉刚日记》的出版,解密他不为人知的千斛情泪;《沈启无自述》的发掘,使其不冉是文学史上的失踪者;女作家徐芳、王世瑛著作再版,“遗落的明珠”重见天日;邵洵美遭鲁迅棒喝,“盛家赘婿”不改“唯美”;周作人集外遗文痛骂陈西滢,温稚中有铁;张竞生海外情场涉历,舂梦终竟无痕;田汉为爱反成恨,平坦人生又有几何;而徐志摩与袁昌英、罗家伦与张幼仪、郑振铎与王世瑛,纠葛重重,欲待相忘怎忘得……

目录

序言 文人往事/1

上辑

 十年一觉飘香梦——张竞生的情史/3

 五十年来千斛泪——顾颉刚的感情世界/13

 天高情已远——袁昌英与徐志摩的一段情/30

 重审爱情的潘多拉——凌叔华与林徽因的“夺宝记”/44

 罗家伦与张幼仪的爱情“插曲”/58

 欲待相忘怎忘得——田汉的错综情路/64

 海滨有故人——王世瑛与郑振铎的初恋情缘/82

 “莎乐美”的魅力——俞珊迷倒青岛大学的一群教授/99

 真的“人言可畏”吗?——阮玲玉的真假遗书/110

下辑

 为“盛名”所累的哲学博士——张竞生/123

 从《学衡》到《战国策》——被遗忘的陈铨/137

 真实与被扭曲的心灵——《顾颉刚日记》读后/144

 温雅中有“铁”——从集外遗文看周作人骂陈西滢/151

 被周作人逐出师门的沈启无/164

 作为诗人及出版家的邵洵美/181

 为中国戏剧拼尽一生的余上沅/190

 作为诗人与翻译家的穆旦/199

 现代文学史遗落的两位女作家——徐芳与王世瑛/210

 与张爱玲齐名的40年代女作家——梅娘/217

 探寻胡适日记中的郑毓秀/224

附录 走过20世纪初的摩登——南浔/237

试读章节

十年一觉飘香梦——张竞生的情史

张竞生曾被称为中国倡导计划生育第一人,也是中国性学研究第一人,在中国发起爱情大讨论的第一人。但后来译著有《性的教育》和《性的道德》,并翻译了英国蔼理士的《性心理学》等书的潘光旦,在《性心理学》的译者自序中说:“在有一个时候,有一位以‘性学家’自居的人,一方面发挥他自己的性的学说,一方面却利用蔼氏做幌子,一面口口声声宣传要翻译蔼氏的六七大本研究录,一面却编印不知从何处张罗来的若干个人的性经验,究属是否真实,谁也不得而知。”潘光旦对张竞生这种“野狐禅”的行为,是有所批评的。他对张竞生出版《性史》更是深表不满。

张竞生,1888年出生于广东饶平,幼名江流,学名公室,留法前取达尔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之意,改名竞生。幼年在本乡私塾就读,1903年考入由县琴峰书院改名的县立第一小学,次年考入汕头同文学校,1906年8月考入清朝设于广州的黄埔陆军小学第二期。1910年,张竞生接受其父“先结婚,后去上海读书”的条件,与邻村十五岁陈姓女孩结婚。婚礼之后,张竞生即赴上海,先进入上海震旦学校就读,旋又考入北京法文高等学校及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的前身)。1912年10月,张竞生与宋子文、杨杏佛、任鸿隽等人以官费生资格出洋。

张竞生在法国留学,深受浪漫主义爱情观念之影响。他在这方面的言行,确实与当时乃至今天的中国国情大大相悖。在他的回忆录《十年情场》一书中,张竞生记述了多次他在欧洲时与外国女郎的恋爱情事。这只要看看《十午情场》中那些章节标题就可见一斑了,如《在巴黎惹草拈花》《留学时代的浪漫史》《彼此全身都酥软》《海滨变成我俩的洞房》《伦敦的一次奇遇》《娇小玲珑的瑞士女郎》《我是一只采花的昆虫》《爬上树上寻欢》,不一而足。

张竞生说他在1912年冬到巴黎,住到“人家客店”时,对一位学图案的法国女子发生兴趣,那女子声称要守身如玉,张竞生自惭中国人的拘谨,因此两人始终保持好朋友的关系,并没有进一步发展。

第二年暑假,他在法国东方的海边的一家咖啡店,认识一位娇小玲珑(他最欣赏这种身形)的女招待,彼此情投意合。他最得意的是他的情敌是一位英俊的德国大学生,“这个使我与这位德人起竞争,鼓起了我好胜的心情。我以为能打败德人的情敌,是我以弱国的地位,也算莫大的光荣”。“就这样在蔚蓝色的天空中,在海潮怒号叫嚣之中,在鹰隼飞鸣上下的翱翔中,我们紧紧地拥抱,发泄我们如潮如电的精力。在石头崎岖中,在海藻活滑中,我们在颠鸾倒凤时,有时东倾西斜,如小孩们的戏玩于摇床一样地狂欢。海景真是伟大啊!我们两体紧紧抱成一体时也与它同样地伟大。有一次,天气骤变雷电闪烁于我们的头上。我们并不示弱,彼此拥抱得更坚固,性欲发泄得与天空的电气一样地交流,我们遍身也是电一样地奔放。可说是‘天光与“性电”齐飞,“欲水”和海潮一色’。”他们相爱了两年有余,其问,这位情人还为他生了个女婴,可惜不久就夭折了。这位法国情人虽然性格温柔,礼貌周到,却患有歇斯底里症,遇到刺激,便口吐白沫,不省人事。张竞生好几次被惊吓得魂飞天外。此外,她的文化程度很低,连法文字母也写不清楚。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张竞生与中国友人决定去伦敦暂居,他给这情人一些钱,就与她决绝了。

在伦敦期间,他认识了房东太太的女儿,他和她在白天上演那“好事”,因为晚上她得伴母亲一同睡。“我说她是不敢表示那些浪漫的行为,而使我不曾激起热烈兴奋的情欲的。例如我们住居,离那一广大的野花园本是极近,夜间,我们两人常到此间散步消遣。我常逗引她如那些野鸳鸯一对一对地在暗僻的草地上做那事。可是她终久拒绝,只许在我房内,避开母亲的耳目,与我偷偷摸摸。在我先前已经享受过野外性交的兴趣了,故我对这些床第之交是不感得起劲的。况且我们在她母亲监督之下,只有随便做去,不敢尽情发泄,这样‘君子式’一‘绅士式’般的相与,也使我的情欲不大起劲。故在这几个月的周旋,我总觉得这样古典的性行为,不能满足我那少年时浪漫派的性格。”

其后,在法国里昂,张竞生与一位瑞士少女相恋,却因为老板娘监视极严,而无从下手。所幸他与一位女教师搭上了线,在圣诞前夕进入“实证”阶段。有趣的是,那位女教师看见床头耶稣受难像,如遭电击,立即起身穿上内衣,表情严肃,悲哀地说:“耶稣既然为人类而死,我辈在这个死难节日,怎能谋求肉体的快乐呢?”于是,两人的欲念云收雨霁,相拥而眠而不及于乱,他们之间横隔一位耶稣,以后也一直是精神恋爱。

回到巴黎,张竞生在近郊的林区遇到一位避难的女诗人,二十余岁年纪,生得娇小玲珑,从外形、气质到谈吐,都是张竞生喜欢的类型。这女子的品德也是上等,张竞生问她:“你是为钱财而爱我吧?”她简直如同受了侮辱,面露鄙夷之色,连一杯定情的咖啡也不肯喝。他们在林区中享受到人生无上的快乐。这位金发女子所写的定情诗,才思斐然,通过张竞生的翻译,诗味犹醇,诗云:“云霞头上飞,思归不必悲。偶逢有情郎,我心极欢慰!东方游子不忍归,西方娇女正追随。你痴情,我意软,稚草同野卉!洞房花烛日,骄阳放出万丈光辉。紧紧相拥抱,好把心灵与肉体共完美!好好记起我洁白清净的身份,任君上下左右周身一口吞!”这位女子有一宗好处,是张竞生从别的女子那儿不曾得着的,那就是她不仅吐气如兰,浑身也是香馥馥的,张竞生甚至都认为她是香妃再世。他们效仿猿猴在树上寻欢,效仿比目鱼在海中做爱,“在这样香甜的性交中,我与她一道尽力去驰骋;她也如受电击一样地颤动”,至此,张竞生已是“愿做鸳鸯不羡仙”。然而,好景不长,盛会难再,这位法国“香妃”接到未婚夫的来信,他在战场上受伤,因将去南方疗养,她与母亲也将要前往陪伴照顾。两人不得不执手相看泪眼,张竞生译出苏曼殊的四句诗——“谁怜一阕断肠词,摇落秋怀只自知!况是异乡兼日暮,疏钟红叶坠相思”,并给她听。如此收场,张竞生感到“终究是倩影渺渺,余怀茫茫”!

自从和法国“香妃”别后,张竞生孤单无可聊赖数月之久。有一回,他到巴黎北站送客,遇到一位明眸善睐、爽朗矫健的女子,堪称“西方的史湘云”。她崇拜卢梭,信奉浪漫派的人生哲学,这与张竞生一拍即合。尤其难得的是,她醉心于考究东方人的情操。在此之前,她对日本人、印度人、南洋的华侨都失望了,现在碰到张竞生,偏偏这位“支那人”为东方世界争了光,赢得“西方史湘云”的爱情和赏识。《红楼梦》中的史湘云憨直爽快,缺乏工巧的心计,待人以诚而近于傻。“西方的史湘云”除了具备这些优点和缺点外,还有一门独家绝活,即懂得极精湛的房中术,做爱时喜欢立于主动的地位。作为最大也是唯一的受益者,张竞生饱享人间极乐。她讲述自己的性爱经历,十六岁时曾遭到一位军官的暴雨摧花,自从那以后,她向一位老妇学习房中术,便是要找回女性的尊严和快乐,而只有像女教官一样完全立于主动地位,她才能达此目的。他们去法国、瑞士交界处的古堡旅行,在悲情中做爱,张竞生因此领略到浪漫派的真谛,那就是:“悲哀的情感比欢乐的(情感)更为高尚、纯洁、诚实、真挚与饱满。”在山峰上、在丛林中、在湖畔、在月下,“西方的史湘云”扮演数个角色,使张竞生爱恋一人,恍如爱恋多人。他写道:“故在俗眼看来,一切性交都是猥亵的,但由于她艺术安排起来,反觉得是一种艺术化的表演。”一位浪漫的中国男子遇到一位浪漫的法国女子,他只有甘拜下风。当对方提出三个月期满就各奔东西、永不相见,张竞生简直觉得一颗心仿佛从天堂掉到了炼狱,所有的“为什么”都没有答案。后来“西方的史湘云”出版了一本《三个月的情侣》,她在书中说,她怎样有计划地与张竞生只有三个月的尽情快乐,她故意地,也是本性地,偏向于悲伤主义,因此断不能有再见的机会。而在张竞生的感觉是:“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

P3-6

序言

打从在大学时期我就对现代文学产生兴趣,当时是由于好奇、由于禁忌,在没有师资、没有数据的状况下,单独跌跌撞撞地摸索着,后来终于遇到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资料愈收愈多,发现其中有许多前人未曾理清的人与事。在相互讨论之余,愈挖愈深,一直想理出一些头绪,除了既有的文献资料外,想搜集更多的口述历史、文物图片等,于是有了拍摄纪录片之行动。

在田野的调查与文献的追索之中,试图去逼近传主的内心深处,是我这二三十年来一直努力的目标。借着传主的作品、日记、书信、自述、回忆,甚至亲友的旁述、学者的月旦,等等,我走进了他们的时代氛围,试图得窥他们的身影,试图去探看他们内心遭受压抑的情结,还有那埋在心腑而难以言宣的话语。而这些他们不经意流露出来的片言只语,也常常是解开某些疑团迷雾的钥匙,也唯有抓住这种内心的矛盾,才能逼近他们的灵魂。

“贴近内心”加上“同情的了解”,或许是再现这些作家文人的不二法门。因为一个历史人物,一旦进入传记的领域,他的“真实”永远不会是绝对的。我们绝对无法重现“真实”,只能无限地走近。

逝者如斯,在岁月的淘洗中,一切都成过往,一切都已为陈迹。数风流人物,而今安在哉?然而在这悠悠的往事中,翻寻过往的恩怨情天,是充满着无尽的诱惑的。尤其是他们都“曾经辉煌”过,是我们把他们遗忘了,久违了。往事并不如烟,让我们把这些苍老的往事,重回记忆!

蔡登山

2008年1月11日大选喧嚣之夜

书评(媒体评论)

走进大时代的深处回望知识人的悲欣。

在田野的调查与文献的追索之中,试图去逼近传主的内心深处,是我这二三十年来一直努力的目标。借着传主的作品、日记、书信、自述、回忆,甚至亲友的旁述、学者的月旦,等等,我走进了他们的时代氖围,试图得窥他们的身影,试图去探看他们内心遭受压抑的情结,还有那埋在心腑而难以言宣的话语。而这些他们不经意流露出来的片言只语,也常常是解开某些疑团迷雾的钥匙,也唯有抓住这种内心的矛盾,才能逼近他们的灵魂。

——蔡登山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民国的身影(重寻遗落的文人往事)/温故书坊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蔡登山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3379767
开本 16开
页数 24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09-01-01
首版时间 2009-01-01
印刷时间 2009-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广西
230
166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1:4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