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变法悲歌/中国王朝内争实录
内容
编辑推荐

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总是充满了艰辛与苦涩,充满了斗争与血腥。翻开历史画卷,无数新与旧纷争的场面呈现在我们面前:旧势力的血流出来了,许多仁人志士倒下了。这就是斗争的残酷,历史的无情!

《变法悲歌》把那些历史转折时期以及王朝危难时期的新旧斗争画面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让人们去认识它、回味它。在惊涛骇浪的历史沉浮中,每当新生事物出现的时候,它总要受到旧势力的强大阻拦,正因为此,新事物总是不断受到波折、创伤乃至暂时消亡。本书由赵东艳编著。

内容推荐

综观新事物发展的历史,新旧斗争的形式多种多样。《变法悲歌》把那些历史转折时期以及王朝危难时期的新旧斗争画面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让人们去认识它、回味它。

《变法悲歌》在惊涛骇浪的历史沉浮中,每当新生事物出现的时候,它总要受到旧势力的强大阻拦,正因为此,新事物总是不断受到波折、创伤乃至暂时消亡。但是,它所具有的强大生命力却生生不息,它对历史的巨大推动作用也无可辩驳,它给人们留下的财富更是十分丰厚的。新事物总是在曲折中前进,而新事物最终要战胜旧事物,历史就是这样迂回曲折地向前发展着。本书由赵东艳编著。

目录

出版者的话

前言

商君雄秦

以夏变夷

昙花一现

安石拯危

晋用楚材

人亡政息

洋务新风

戊戌喋血

试读章节

自从夏启建立了世袭制的奴隶制国家之后,奴隶制最终在中原大地上确立起来了,商周时期,达到了奴隶制的鼎盛时期。奴隶制的最大特点就是以宗法制度来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所谓宗法制度,就是在原来氏族部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血缘为纽带而建立的社会关系。在宗法制度下,全体宗族成员为族长而效命,世世代代受其奴役。到西周时期,就发展成了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度。

西周时候,周天子是最大的奴隶主,是全国土地和人民的最高所有者,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可以想象他是何等的高贵显赫,威震四方。他为了更好地统治他的国家和他的人民,把同姓子弟都分封到各处,同时受封的还有周的功臣、亲戚以及尧、舜、禹三王后代,这样就形成了西周时期非常有特色的塔形的分封制度。周朝还制定了严格的宗法等级即嫡长子继承制来维护统治,即天子之位传给嫡长子,其他儿子只能受封为诸侯;各诸侯国中也是嫡长子为继承人,其他儿子只可以在国内做大夫;大夫也同样往下传,其他儿子只能为士,嫡长子享有土地的继承权。这样天子是大宗,对于天子来说,诸侯是小宗,而对于大夫来说,诸侯又是大宗,自己又是小宗了,就好比一棵树干分成无数树枝,树枝又分出叶子。层层分封,有如金字塔一般,天子位于塔顶,号令诸侯,诸侯统辖卿大夫,卿大夫又统辖士,位于塔底层的是千千万万穷苦的奴隶。

在这种严格的等级制度下,诸侯承担镇守疆土、捍卫王室、缴纳贡物、朝觐述职等义务,卿大夫对诸侯承担从征、纳贡等职责,士也要对卿大夫承担各种杂务。如此明确的分工,使周天子在分封后的一段时间里,能号令诸侯,一统天下,出现了奴隶制空前的繁荣。但是,就在统治者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强化奴隶制统治以为江山永固的时候,他们却万万没有想到,作为奴隶制掘墓人的新兴的封建因素正在奴隶制的母体中孕育而生,并不久取而代之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各诸侯国与周王室的血亲关系越来越淡薄,亲情逐渐淡漠。周王朝到了懿王时国势衰弱,各诸侯国却势力逐渐膨胀。前770年,犬戎入侵,西周灭亡,周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东迁的周王朝再也不能对诸侯发号施令了,西周时期的那种“礼乐、征伐自夭子出”遂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所代替,历史进入到大国争霸的春秋战国时期。

与此同时,奴隶制的土地关系井田制也出现了新的问题。井田就是把土地分为方块,以栅栏等分隔,呈井字形,所以叫井田。它分公田和私田两部分。公田是领主的土地,私田是分给奴隶的。分得私田的奴隶首先要无偿地耕种公田,然后才能耕种自己的小块份地。待秋收时节,领主的公田收成是领主的财产,而奴隶却还要由私田所得向领主交纳粮食、织麻,等等。到头来,奴隶所剩无几,他们由衷地发出了“无衣无褐,何以卒岁”的慨叹!但是,尽管奴隶主的盘剥较重,但奴隶毕竟有自己的一块土地,也有一定的自由,而且随着铁制工具的使用以及牛耕的出现,这种自由越来越大了。生产力的发展,使奴隶劳动的效率大大提高,公田和私田都能很快耕种完毕,于是奴隶们开始渐渐地开垦一些荒芜的土地,日久天长,私有土地越来越多。有远见的奴隶主贵族感到已再难以将奴隶束缚在井田之上了,于是开始改变剥削形式,他们把土地分成小块,出租给逃亡奴隶和破产平民,并以收租的方式代替了原有的劳役地租。这样就出现了自由民阶层,一些奴隶主贵族也逐渐转化成了封建地主阶级,由此,维持奴隶统治的井田制破坏了,封建因素哨然诞生了。

就在封建制度已见萌芽之时,各诸侯国内的矛盾越来越激烈,那些有能力却不能世袭侯位的卿大夫和士们开始不满于现有地位,他们从自由民那里买得土地,并建立了自己的武装,成了新兴的地主阶级。这一阶级自兴起之日起便迅速发展壮大,并急于登上历史的舞台。商鞅等一批改革者就是他们的代表。

春秋战国时期,地主阶级开始成为社会的主角。为了使国家走上富强,称霸诸侯,他们面对新的社会局面,在国内纷纷实行了改革。

率先改革的是齐国的管仲。管仲将私田分成不同的等级进行征税,同时,把全国划分为21个乡,并设了鄙、属、县、乡、卒、邑等各级地方组织,这样就将原来的宗法关系一变为封建的行政管理秩序。齐国经过改革之后,首先走上了春秋霸主的地位。

前594年,鲁国也宣布“初税亩”,即按拥有土地的亩数征税。此外,晋、楚、郑国都对土地制度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并在政治上实施一系列改革,以打击奴隶主贵族势力,为地主阶级发展创造条件。这样,齐、晋、鲁、楚、郑五国都通过改革而实现了富国强兵的愿望,成为春秋五霸。

战国初年,三晋、齐、楚等国虽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但其中进行最早、影响最深远的当属魏国的改革。魏文侯是魏国有名的君主,他励精图治、奋发图强、选贤任能、网罗人才,其中李俚、西门豹、吴起等都是魏文侯慧眼所识,并重用实行变法的人。李悝是一位了不起的改革家,他首次大胆地提出了废除维护奴隶主贵族特权利益的世卿世禄制度,规定以军功的大小给予官吏俸禄,并重视以法致用,作《法经》,加强王权统治。与此同时他废除原有井田的阡陌封疆,充分利用地力,并提出丰年向农民多征粮食以备荒年之用的“平籴法”。李悝的变法使魏国迅速强大起来,成为战国第一雄。继此之后,南方的楚国也企图富国强兵,起用了魏武侯时被大臣王错排挤的吴起进行变法。吴起也是从废除旧贵族爵禄、并废除官吏世袭这些十分尖锐的问题着手,怎奈楚国的旧贵族势力太强大,改革仅一年,吴起就被杀身亡。但是,由于吴起在楚国很注重养兵,使楚国的军队也日益强悍。

东方各国风起云涌的改革之势,使国家都变得强盛起来。他们都跃跃欲试,企图威震一方,完成统一霸业。所有这一切,都使偏居西陲的秦国感到岌岌可危了。P1-3

序言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新与旧的斗争就像这绵延不息的岁月一样,与历史发展相伴。新与旧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新事物不断战胜旧事物,是社会之所以进步的根本所在。

然而,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总是充满了艰辛与苦涩,充满了斗争与血腥。翻开历史画卷,无数新与旧纷争的场面呈现在我们面前:旧势力的血流出来了,许多仁人志士倒下了。这就是斗争的残酷,历史的无情!

综观新事物发展的历史,新旧斗争的形式多种多样。

首先,在各个历史转折时期,新制度代替旧制度的斗争。如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时候,商鞅等一批改革者与奴隶制不懈地斗争:封建制末叶,资本主义崭露头角,于是有了洋务运动的诞生。

其次,在国家机器不能正常运转,政治、经济危机威胁着政权生存的关键时刻,统治阶级有识之士为拯危救难,而进行的社会变革中与旧势力的艰苦斗争。如北魏的孝文帝、宋代的范仲淹与王安石、元代的耶律楚材、明代的张居正、清代的戊戌维新派等都属于这一范畴之改革者。

此外,历史上无数次的农民革命、资产阶级革命,等等,都是对旧制度的沉痛打击。而当被统治阶级的暴力革命摧毁了旧政权,统治阶级又重建新王朝的时候,为了自身的长治久安,往往能对旧政权的弊政做以调整,这都是新旧交替的重要内涵。

我国悠久的历史中,新生事物层出不穷,浩如烟海。这正是中华民族辉煌的过去以及灿烂的今朝!

基于本书篇幅,我们只把那些历史转折时期以及王朝危难时期的新旧斗争画面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让人们去认识它、回味它。在惊涛骇浪的历史沉浮中,每当新生事物出现的时候,它总要受到旧势力的强大阻拦,正因为此,新事物总是不断受到波折、创伤乃至暂时消亡。但是,它所具有的强大生命力却生生不息,它对历史的巨大推动作用也无可辩驳,它给人们留下的财富更是十分丰厚的。新事物总是在曲折中前进,而新事物最终要战胜旧事物,历史就是这样迂回曲折地向前发展着。

商鞅变法是与旧势力激烈斗争取得成功的典例。虽然商鞅命运十分悲惨,竟在死后还被施以车裂之刑,但是,他与王安石、张居正等人亡政息的改革有很大不同。之所以前者成功了,而后者却以失败而告终,其原因固然很多,比如政治、经济改革是否协调一致、相辅相成;是否有强有力的法律做保障;改革者的自身素质以及位居人君的最高统治者及其继承人的改革意识如何,等等。这些都是决定改革成败至关重要的。另外,当一个制度代替另一个制度的历史大潮来临之际,只要改革者顺应潮流而动,再加上改革者自身的智慧与才干,就很容易取得成功。商鞅正是处于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历史时期,他感受到了时代跳动的脉搏,从而建立了丰功伟业。而王安石与张居正的改革却与此不同。他们是处于封建政权已走向衰弱,王朝之弊已积重难返之际,这些志在有为的中华精英欲励精图治、拯危救难。但是,危机的王朝走向没落与垂死,正如新兴的制度走向繁荣与昌盛一样不可逆转!

诚然,19世纪60年代的洋务运动,也可称得上是历史转折时期即封建制灭亡资本主义产生之际的产物。但它是当中国封建大门被外国洋枪洋炮打开的时候,先进的中国人掀起的学西学、办洋务的运动,它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企图以特殊的方式进入资本主义。虽然当时的世界已经进入资本主义时代,但半殖民地半封建制的中国还没有兴办资本主义的条件,所以洋务运动时代的中国,并没有形成资本主义代替封建制的历史潮流,而洋务运动更多具有的也是维护那千疮百孔的封建制度为目的,以西学补救中学,必然是失败的。但是,洋务运动对中国的启蒙意义极其深远,只有在此时,闭关自守的中国人才知道,自己的身外还有一个先进的世界。

在中国历史上,拯危救难的改革可谓层出不穷,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张居正改革以及清朝灭亡前的维新运动,都属于这一范畴。在王朝衰微、江河日下之时,少数改革家的孤军奋战无以扭转乾坤,失败的命运也是必然的。然而,正是由于他们与旧势力的抗争,才使无数后来的人们勇往直前、战斗不止。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中,有许多少数民族的改革者,他们以先进的汉族文化为楷模,艰苦创业,勇于进取,大力革除本民族落后旧习。不但使本民族迅速发展起来,而且对促进民族融合、维护国家的统一,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书因篇幅有限,只收录了北魏孝文帝和蒙古耶律楚材的改革为例。

掩卷思索,无数惊涛骇浪已成历史,无数刀光剑影已成过去。当我们从书斋中走出,感受到的是一片温暖的阳光,周围是那样祥和、美妙,而又充满生机。原来,生活在我们这个时代该是多么美好!改革,已使我们的民族走向了繁荣,也只有改革,才能使我们的祖国更加富强!然而,如何更深入地将改革进行下去,这是摆在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面前的一道难题。或许此书能给人们提供些许借鉴,能对人们有所裨益吧。

作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变法悲歌/中国王朝内争实录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赵东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辽宁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5076214
开本 16开
页数 137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143
出版时间 2013-04-01
首版时间 2013-04-01
印刷时间 2013-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21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20.9
丛书名
印张 9.25
印次 2
出版地 辽宁
240
171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8:0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