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数字金融:金融行业的智能化转型
内容
产品特色

详情-01.jpg

编辑推荐
数字化转型将重塑自身竞争力,为企业创造“弯道超车”的机遇。数字科技在实体经济和金融领域协同生产要素、重塑价值链条,正由科学理念、数学模型转化为日新月异的行业实践。本书从经济转型、行业实践、技术赋能、国际经验等维度对金融数字化进行了剖析,为读者深入理解金融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长期趋势与路径、方法提供了新的有益视角。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面向金融、科技及相关产业的领导者、管理者、从业者,试图解析数字科技蓬勃发展与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之间的内在关联,引发读者对数字化手段在本行业、本领域落地应用的思索,找到不同机构在新市场、新赛道、新业态下的制胜之道。 全书从技术发展趋势、行业新实践(国内银行、证券、保险、支付、境外机构)及宏观政策展望等不同视角出发,结合传统金融机构和互联网科技公司在获客、营销、运营、风控、价值转化等各个领域的实战案例,全方位描绘数字金融的发展方向和赋能图景,引领读者开阔视野、启迪思路,激发更多行业智慧。
作者简介

金天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看懂经济研究院特约高级研究员,西泽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新浪财经意见领袖,《零售银行》杂志专栏作家。毕业于北京大学,曾在头部互联网科技机构担任研究总监。长期聚焦金融科技、金融发展、数字经济等研究领域,著有《产业数字化》等图书,研究成果发表于学习强国、金融监管机构期刊、《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

杨芳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凤凰网财经研究院客座研究员,某头部科技公司研究员,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曾任凤凰网财经首席记者,多次统筹全国“两会”、达沃斯论坛、博鳌亚洲论坛等大型活动报道,曾采访央行前行长周小川、中信集团原董事长孔丹、万科集团创始人王石等知名人物。毕业于四川大学,长期聚焦宏观经济政策、产业经济、金融科技等领域。著有《产业数字化》等图书。

张夏明

中央财经大学博士,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互联网金融创新研究院研究员。曾供职于某头部互联网科技机构研究院。长期聚焦金融科技、监管科技、区块链金融和数字货币等研究领域。数次参与金融科技、监管科技白皮书和金融科技安全发展报告的撰写工作,研究成果发表于核心期刊和《金融时报》等主流媒体。

目录

第一章 行业谋变

第一节 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 /002

第二节 新基建政策与产业布局 /009

第三节 科技塑造数字金融新生态 /020

第四节 中小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 /027

第二章 科技赋能

第一节 解放数据要素生产力 /034

第二节 区块链为数字经济构筑底座 /041

第三节 5G为数字经济搭建云梯 /049

第四节 金融科技,如何行稳致远 /057

第三章 全球逐鹿

第一节 欧洲的大数据评级机构 /066

第二节 拉美的虚拟信用卡 /071

第三节 阿联酋的数字金融实践 /078

第四章 智能获客

第一节 得下沉用户者,得未来 /094

第二节 为什么需要开放平台 /102

第三节 物联网时代的数字营销蝶变 /112

第五章 银行转型

第一节 中台模式加速银行敏捷化转型 /124

第二节 商业银行,该如何打造App /132

第三节 大数据助力零售银行多渠道精准营销 /138

第四节 区块链技术赋能小微金融服务 /145

第六章 资管转型

第一节 资管科技的前世今生 /154

第二节 智能投顾的迭代之路 /162

第三节 智能风控的前沿实践 /170

第四节 资管新规下的科技赋能 /177

第七章 保险转型

第一节 如何解锁保险黑科技 /186

第二节 车联网时代的汽车保险 /191

第三节 数字医疗与数字健康保险的崛起 /195

第四节 新规之下,互联网保险如何应对 /204

第八章 支付转型

第一节 聚合视角下,国内支付大变局 /212

第二节 跨境支付普惠化,为何大有可为 /218

第三节 数字支付时代来临 /225

第九章 前沿探索

第一节 数字人民币的下一站 /234

第二节 监管沙盒的国际借鉴与中国实践 /239

第三节 去中心化金融,未来路在何方 /250

第四节 科技赋能金融行业,在技术周期中展望未来 /257

后记

前言/序言

数字经济,未来已来

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变革的大时代,新经济、新技术、新产业层出不穷。我曾尝试用“新5%比旧8%好”“经济L形”“新周期”等观点,阐释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宏观政策环境的变化。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也是百年未有之大机遇。无论实体经济还是资本市场,只有创新变革,才能创造财富,抓住时代的机遇。

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正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驱动力。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数据,近几年,中国的数字经济总量年均增长达20%。从目前看,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所涵盖的数字经济,在中国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已经达到1/3;从未来看,今后5年,全球最好的投资机会在中国,数字经济是其中的重要方面。中国过去长期积累的人口红利正在快速转化为人才红利,这为数字经济新模式、新业态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坚持我们自己的发展道路,用好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未来,中国经济将面貌一新,生机勃勃。

智慧金融,时不我待

金融是“国之重器”,国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过去数年中,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已经演化为全球趋势,极大地改变了金融服务的市场格局。对金融行业而言,金融数字化和金融科技的发展既关系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也影响国民经济,特别是数字经济的发展进程。伴随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及物联网等技术渗透投资决策、风险定价、资产配置等环节,金融服务的方式和逻辑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对传统金融机构和多年沿袭的监管方式提出新的课题,为金融科技领域的全球竞争带来更多挑战。

2020年是金融科技发展的重要分水岭,如果说上半场的关键词是“巨头崛起”“创新商业模式”“速度扩张为王”,那么下半场的关键词则是“重建规则”“靠硬实力取胜”“高质量发展”。我们应当看到,金融行业数字化、智慧化变革的长期趋势不容置疑,在面对当前“强监管”考验的同时,未来包容审慎仍将是长期基调,鼓励创新与防范风险并行不悖。我们乐于看到这样一种局面,那就是市场主体更加多元化,相互合作大于相互竞争,行业生态日趋健康、规范,持续推动金融机构迭代商业模式,在服务实体经济、做好普惠金融、提高科技硬实力方面精准发力,为各行业加速数字化变革、寻求先机带来突破。“为改革鼓呼,为民生请命”,这是我们对金融行业的希冀,也是这一代金融人应当具有的情怀、温度和格调。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金融为民、科技向善”,这是我们这一代学者和市场工作者在长期研究、实践过程中的使命担当、自我要求,也是我们对更多年轻朋友的期待。知识既能创造物质财富,也能创造精神财富,这需要有识之士们共同努力,把最简单、朴素的知识转化成经世济民的道理、革故鼎新的力量。

我很欣慰地看到,在金融行业和金融科技领域,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在为旧有业态注入新鲜血液,并愿意总结、分享他们在工作中形成的思考和建议。本书的几位作者都曾在头部互联网科技机构从事过研究工作,相信以他们的视角进行观察,能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些来自行业前沿实践的感悟和启示。我诚挚期待,我们都能以更加年轻的心态投身市场和行业研究,保持对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热爱与激情。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是奋斗者、是追梦人。拥抱新经济,拥抱新未来。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任泽平

经济学家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数字金融:金融行业的智能化转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金天 杨芳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21420337
开本 16开
页数 26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6
出版时间 2021-09-01
首版时间 2021-10-01
印刷时间 2021-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图书小类
重量 488
CIP核字 2021192568
中图分类号 F832-39
丛书名
印张 17.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69
16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5: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