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从疾病到人心--中古医疗社会史再探(精)
内容
内容推荐
古人如何面对瘟疫?瘴气是真实存在抑或只是出自人心的幻想?古时候的医患关系是怎样的,他们也有医患矛盾吗?于赓哲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国中古时期医疗社会史的研究,认为“疾病比很多因素更能长远影响人类历史”,“在摸索人与社会甚至人性的基本规律的时候,医疗与疾病是一个不错的窗口”。本书通过对海内外大量史料的爬梳整理,剖析实际案例,探索疾病与人心、医疗与社会、中医与西医之间的关系,尝试发掘文字背后隐藏的史实,并提供一种思路,试图将传统医学从“科学还是迷信”的窠臼中拉回来,还原中国古代医学的本来面貌。其切入点既有医学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医者形象的模塑、医患关系的探讨,亦有对古代的卫生体系、瘟疫致与治的思维模式、性病对青楼文化的影响、宋代墓葬壁画背后的医药文化等问题的思考。
作者简介
于赓哲,1971年生于陕西咸阳。陕西师范大学本科、硕士,武汉大学博士,南开大学博士后。现任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从事隋唐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曾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民族研究》等权威、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在学术界产生良好反响。一些文章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光明日报》《人大复印资料》等杂志、报纸全文转载或观点摘编。。
目录
再版要说的话
前言
导论 分层与融合——汉宋之间医疗史研究回顾与展望
第一章 树木与森林——西学视角下的医学史研究
一、医巫不分
二、标还是本
三、被遗忘的外科手术
四、医学分科
五、药典抑或百科全书
第二章 由《天圣令》复原唐《医疾令》看唐代官民医学分层
一、官方医学教育体系内博士、学生出身问题
二、医学分科问题
三、民间、官方视野中的主要疾病
四、医学教材中的《新修本草》
五、小结
第三章 医家、病家与史家对医者形象的分层模塑
一、寂寥的医家
二、宗教属性与医药属性的博弈——以孙思邈神化为中心
三、神乎其技
四、史家、医家、病家的分层塑造
第四章 游离与主动——唐代医患关系
一、病患必然导出医患吗
二、汉宋之间医患关系
三、医患关系的影响——作坊抑或工厂
四、谁可借鉴
第五章 散落的卫生——现代视角的古史寻觅
一、中国古代对“卫生”的认识
二、中国古代“卫生”未成系统的原因
三、中国中古时期城市散落的卫生“体系”
第六章 中古南方风土的分层研究批判
一、风土——“族群边界”的观察切入
二、自然、民俗与印象
三、南土之恶
四、研究余地
第七章 弥漫天地间——气与中国古代瘟疫的“致”与“治”
一、中国古代的致病观
二、气的运作模式与特质
三、气论对传染病因的掩盖
四、气、水、火——弥漫性的对抗
第八章 性病与中国的青楼文化——认知限制的历史
一、性病从未缺席
二、未被认识为性病的淋病与软性下疳
三、梅毒如何进入中国
四、恐慌与排斥——青楼形象的改变
第九章 备药图背后的唐宋医药文化背景变迁——以韩城盘乐村宋墓壁画为核心
一、能否从壁画判断墓主身份
二、汉魏至隋唐的墓葬壁画
三、宋代儒医的出现
四、《太平圣惠方》与官修方书的地位
附录 论伯希和敦煌汉文文书的“后期混入”——P.3810文书及其他
参考文献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从疾病到人心--中古医疗社会史再探(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于赓哲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101156201
开本 32开
页数 409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22-03-01
首版时间 2022-03-01
印刷时间 2022-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722
CIP核字 2022010729
中图分类号 R-05
丛书名
印张 13.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7
159
29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5:1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