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武则天研究
内容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研究中国史的学者学生

武则天为何只获得唐太宗的才人称号?

武则天真的杀死了小公主吗?

武则天为何要为李君羡平反?

如何正确评价永徽政治?

武则天称帝有哪些舆论准备?

武则天的“内宠”,代表了女皇生活的荒淫?

武周政权为何短命?其症结在哪里?

女皇的故事,为什么武则天成了绝唱?

内容简介

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历史个案研究无疑蕴藏着丰富的政治与文化的解释空间。然而,梳理武则天的研究史我们会发现,这个聚讼不休的话题,在相当大程度上透视出我们史学的一种基本状况:对武则天的评价,专业史学内部纷争不止,而在“公共史学”领域内几乎一面倒,武则天的形象似乎从来就没有脱离过《新唐书》《资治通鉴》。

然而,《新唐书》《资治通鉴》中关于武则天的某些表述,似乎会受到某种政治正确的影响,对于武则天的形象,会根据某一说法、一点影子进行放大,直到事实的性质完全发生改变。而本书以新史学的研究路径,突*了传统史学的藩篱,从另一种视角展示了不一样的武则天。

本书不是武则天的传记,每一章的讨论皆是针对一个具体的问题。从武则天出生地与故乡的考证,到武则天归葬乾陵,一代女皇的出生到落幕,中间有着哪些精彩纷呈的故事?女皇的故事,为什么武则天成为了绝唱?在本书中,作者用详实的史料,与古今学者展开对话,抽丝剥茧,力图向读者还原真实的武则天。

作者简介

孟宪实,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专业方向为隋唐历史、敦煌吐鲁番学。出版专著有《汉唐文化与高昌历史》(齐鲁书社,2004)、《敦煌民间结社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出土文献与中古史研究》(中华书局,2017)。2005年始,与荣新江、李肖等先生一起整理新获吐鲁番出土文书,2008年出版《新获吐鲁番出土文献》。在《历史研究》《北京大学学报》等学术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190余篇。2006年起,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主讲《玄武门之变》《贞观之治》和《唐高宗的真相》等,曾与阿城一起担任大型电视连续剧《贞观之治》的编剧。

精彩书摘

第一章 武则天的出生地与故乡

历史学是实证科学,在证据不充分的前提下,言人人殊是很正 常的。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如此争论突显了史学研究的相对性, 这种印象过于深刻,很容易导致任人打扮的极端说法,从而否定了 史学的科学性。证据多元是证据不充分的一种状况,证据信息不确 定,是不充分的另一种状况,如此条件下,研究者的主观选择空间 扩大,至少表面看上去比较随意。历史证据学,属于史学研究法的 范畴,在相对的证据面前,如何保持客观冷静的观察,认真面对不 同的证据显然是重要方面。武则天作为一个影响巨大的历史人物, 关于她的出生地和故乡问题,就是一个很生动的历史证据学案例, 认真讨论,不无益处。

第一节 背景回顾

郭沫若先生有关武则天出生地的意见,首先是在《人民文学》 1960年第2期上发表的话剧剧本《武则天》中做了表达,利用剧中

人之口宣布武则天是出生在“巴蜀的剑阁附近”,“巴蜀才是我的故 乡”。剧本的附注,郭老注释道:“武后的父亲曾为利州都督,武后 即生于广元县。”引发争论之后,郭老在1961年5月28日《光明日 报》发表《武则天生在广元的根据》a,更系统地阐述了武则天出 生广元说。

关于武则天的研究,重点其实是整体评价问题,具体到武则天 的出生地,最多属于武则天研究中的一个小分支而已。在郭老文章 之前,与这个题目相关的研究文献大约只有一则:王家祐《广元皇 泽寺及其石刻》b。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在武则天的研究上,陈 寅恪、胡如雷、吴泽、翦伯赞、吴晗、缪钺都有文章发表,这一研 究的社会影响力迅速提升,上海《文汇报》专门发表《武则天评价 问题综述》c,可见武则天问题研究已经形成了相当的话题热度。

郭老发表五幕历史剧《武则天》,有利于武则天研究的社会普 及,但武则天出生地问题还不是一个热点。郭老文章之后,有张明 美等《四川广元皇泽寺调查记》d,可以看作是延续郭老观点的一 个学术思考。根据梁永元先生的文字,这个调查记是受郭老的委托 前往广元实地考察的结果e。吴晗发表《关于历史人物评价问题》, 涉及武则天是否出生广元问题,他认为武则天出生在四川是不大可

a 收入《郭沫若全集·历史编》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502— 509页。

b 王家祐:《广元皇泽寺及其石刻》,《文物参考资料》1956年第11期。

c 《武则天评价问题综述》,上海《文汇报》,1961年9月10日。

d 张明奕等:《四川广元皇泽寺调查记》,《考古杂志》1960年第7期。

e 梁永元:《武则天正传》,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2年,第401页。

能的a。陈振《也谈武则天的出生与出身》b,不同意郭老看法。5 月,郭老发表《武则天生在广元的根据》,反对陈振看法,系统阐 述自己的观点。于是,武则天出生地问题很快成为一个热点。支持 和反对的意见纷纷出现,立刻形成讨论热潮。

敬堂《武则天不生于广元的证据》c,对郭老的文章,可以 说是完全针锋相对。罗元贞《关于武则天的两个问题》d,也是 反对郭老的观点。郭老的战友似乎更多,钟华荣《黄泽寺与武则 天》e,杨山等《在武则天的故乡》f,《在武则天祠庙周围》g等皆 可以看作是郭老的战友。董家遵《武则天父亲两任利州都督》h, 帮助郭老论证,力图补上郭老论证的漏洞。敬堂发表《有关武则天 的两件资料(攀龙台碑与则天母墓碑文并序)》i,对郭老继续表示 不同意见。

1962年9月26日,郭老再次上阵,在《光明日报》上发表《关 于武则天的两个问题》j,把武则天研究尤其是出生地问题进一步 推向高潮。两个问题分别是“谁杀死了李贤”,“武则天的生年有问 题”。罗元贞发表《武则天的籍贯和出生地》k,继续否定广元说。

a 吴晗:《关于历史人物评价问题》,《新建设》,1961年1月。

b 陈振:《也谈武则天是否出生与出身》,《光明日报》史学版,1961年5月24日。

c 《天津日报》,1961年9月6日。 d 《山西学术通讯》1961年第2期。 e 《光明日报》,1961年6月10日。 f 《四川日报》,1961年12月3日。 g 《羊城晚报》,1962年4月23日。 h 《羊城晚报》,1962年8月9日。 i 《光明日报》,1962年7月18日。

j 收入《郭沫若全集·历史编》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510— 517页。

k 《山西大学校刊》,1962年11月8日。

向灵发表《广元皇泽寺和武则天》a,支持郭老的说法。而胡守为《关于武则天生年的几段史料札记》b,不同意郭老说法。不过, 60年代初期的讨论热潮没有继续下去,应该是受到政治运动的冲 击,讨论中断了。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很多话题再续从前。熊克《关于武 则天的生地与生年问题》c,坚持郭老武则天出生地广元说。李端科《也谈武则天的出生地》《再谈武则天的出生地》d,是批评郭老观 点的,认为武则天应该出生在长安。梁永元《武则天出生在广元》, 是郭老观点的积极支持者,载广元市委宣传部《创业》1985年创刊 号。同期发表伊显德《武则天生年生地考辨》,也是同类观点。罗 元贞依然是反方代表,作《关于武则天的出生地》《再论则天籍贯与 出生地》e。稍晚一些的论文,在拥护郭老的人群中,可以韩昇先生 为代表,他的《武则天的家世与生年》f,其中第二节《武士彟与杨 氏》、第三节《武则天出生的年代与地点》都与武则天生年有关,全 面赞同郭沫若说法,认为武则天生于广元,时间为贞观二年。

有关武则天的出生地和生卒年岁,因为证据具有一定的模糊 性和相对性,信息有不充分的一面,所以留下了争论的空间。但在 证据都不十分明确的情况下,如何选择证据,如何表达倾向,也不 是没有底线。越是在这样情形下,史学的重要原则越有必要认真坚持,主观的倾向性越应该接受史学基本原则的约束。证据,如何看 待各种证据,尤其是对立观点的证据,这个史学的核心问题,在这 样的争论中显得十分重要。

a 《成都晚报》,1963年4月18日。

b 《中山大学学报》1962年第3期,第95—98页。

c 《南充师院学报》1980年第2期,第79—83页。

d 《学术月刊》1982年第4期,《学术月刊》1984年第10期。

e 《中国唐史学会会刊》1985年第3期。《山西日报》,1985年4月21日。

f 王文超、赵文润主编:2002·登封·国际武则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武则天与 嵩山》,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第45—54页。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武则天研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孟宪实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0121272
开本 16开
页数 644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457
出版时间 2021-08-01
首版时间 2021-08-01
印刷时间 2021-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912
CIP核字 2021101423
中图分类号 K827=421
丛书名
印张 20.5
印次 1
出版地 四川
220
150
40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4:2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