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阳编著的《我的母亲我的家》内容介绍:在逝去的岁月里,有我童年的生活童年的梦,有校园的钟声老师的歌,有亲人的呵护友人的爱,有奋斗的艰辛、成功的喜悦、失败的酸楚,还有那故乡的明月故乡的风……“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对母亲的深切思念,化为我的第一篇散文:对亲人、友人、师长、同学、同事乃至逝去的美好事物和时光的爱。让我写出一篇又一篇的散文。
图书 | 我的母亲我的家--明阳诗歌散文选 |
内容 | 编辑推荐 李明阳编著的《我的母亲我的家》内容介绍:在逝去的岁月里,有我童年的生活童年的梦,有校园的钟声老师的歌,有亲人的呵护友人的爱,有奋斗的艰辛、成功的喜悦、失败的酸楚,还有那故乡的明月故乡的风……“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对母亲的深切思念,化为我的第一篇散文:对亲人、友人、师长、同学、同事乃至逝去的美好事物和时光的爱。让我写出一篇又一篇的散文。 内容推荐 李明阳编著的《我的母亲我的家》内容介绍:散文的感情应当是真实的,真实是基石,唯有真实的感情才能感动自己、感动别人;散文表现的情感还应该是崇高的,崇高感情的抒发和感受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感情的升华。散文是心血、泪水、汗水熬制而成的,是感情的产物,喜、怒、哀、乐皆源于情,其情来时,如寒夜孤星,璀璨夺目;其情孕育如十月怀胎,百转千回,其情抒发如九曲黄河,奔突激荡,浩浩汤汤,一泻千里;其情平静如下流归海,水天一色。没有感情就没有散文,散文要有情而作,莫无情而为。一起来翻阅《我的母亲我的家》吧! 目录 第一辑 遥远的歌谣(1977—1981) 第二辑 那房 那院 那人家 第三辑 生活情怀 第四辑 杏坛吟 第五辑 风雨挚友情 第六辑 翰墨飘香自有道 第七辑 书来书往品文章 第八辑 千里家书 后记——我说散文 附录 发表的作品览 试读章节 老家院子里有口压水的井,那是经我们多次劝说后,母亲才舍得花钱请人打的。有了这口井,母亲就不用请人挑水吃,也不用去塘边洗衣、洗菜了。每逢天旱或雨雪天,母亲还让左邻右舍来此用水。井边有口贮水的小水缸,每天早晨母亲总是把水缸装得满满的,于是,她的孙儿、孙女临走时,也学着把缸里装满水,这时,站在一边的母亲脸上便溢满幸福的笑容。 我、妻子、孩子一家三口回家的日子,是母亲最为高兴的日子。母亲特别疼爱她最小的孙子,而孙子却难得回去一趟。每当孙子回家的前些天,母亲便忙碌起来,买糖果、买菜,若是冬天,必一遍又一遍地晒棉被。当孙子到家时,母亲就会架起火盆,把她托人从山里买来的炭烧得旺旺的。天没亮,母亲又会赶到集市等着买最大的鲫鱼、最肥的老鸡给她的媳妇和孙子吃,这时候,满街的人都知道,许老太太的孙子回来了。那时孩子小,最多的还是我一个人回家,我一般是早上九十点钟到家,每次回家,母亲都说她今天不知怎么正好买了好菜。母亲一边做菜,一边与我叙家常。那是怎样幸福的时光、怎样可口的饭菜啊…… 母亲知道我冬天易受凉。所以一再嘱咐我冬天要穿得暖和些,尤其是腿脚要暖和,寒从脚下起啊。大约是1986年冬天的一个中午,窗外白雪飘飘,我伏在客厅的桌子上备课,这时有人敲门,开门后,见是一位老家的熟人,他抖抖索索地递给我一个网兜,说是“你妈带给你的”。我打开网兜,解开包裹着的一层层布,里面是一双崭新的棉鞋:黑平绒的面子,白鞋底,一针一线,极其清晰。这是母亲给我做的鞋……是的,母亲做的,我的嗓子眼一下子堵住了……母亲那年已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 母亲是属牛的。她常说:人出生的时辰不同,命也不同,比如属牛吧,一种是吃饱后睡觉的牛,一种是满山找草吃的牛。母亲说她一辈子操心,像找草吃的那种牛。母亲和父亲在街道的小商店工作,商店说是集体办的,其实没什么保障,生意好的时候,有人来检查、来收费;生意不好的时候,找谁也不管,所以母亲一直盼望我们好好读书,以后好有个正式工作。商店有三问门面,木板门、泥柜台,靠墙一排货架,上面摆满杂货。集镇上的小店没有上下班的概念,天亮卖货,夜晚关门。母亲和父亲每天大约在天明前两小时就起床了,一边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广播,一边扫地、抹桌子、生煤炉、烧水。把家里打扫好后,又一道去商店打扫卫生、整理商品,开门营业。我爱人在机关和校园里长大,属于晚睡晚起的人,刚到我家时怎么也不适应。常问我,你家人怎么天没亮就不睡觉了呢?P29-31 序言 这本诗歌散文集是以我的一篇散文——《我的母亲我的家》命名的。 《我的母亲我的家》写于母亲去世的半年后,也就是1999年四五月份。长歌当哭。文章浸透我对母亲无尽的追忆、刻骨的思念和伤心的泪滴。 母亲的走是我始料不及的。母亲有气管炎的老病,每年冬天都犯,但母亲吃些药,待天气暖和时候就渐渐地好起来了。但那年母亲病得重,不同往年,不得不住院治疗,我满怀希望母亲能一如既往渐渐好起来,但母亲没能等到春天,没能等到新年。在妹妹嘶哑的哭声中,我真真切切地意识到:母亲真的走了,永远地走了。 在母亲去世以后,我回想与母亲在一起时的朝朝暮暮。重拾起与母亲一块生活的点点滴滴,梳理着母亲的经历、生活和情感,感受着母亲的仁慈、坚韧、艰辛、委屈和无助……母亲把一生、把一切给了她的孩子、给了她的家,而我究竟为母亲做了些什么呢?每念及此,我的心就隐隐作痛。“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我常常夜半醒来,在黑暗与孤独中想念我亲爱的母亲,内疚、困惑、茫然、无奈一起涌上心头,煎熬着我的心灵;无尽的追忆、无尽的思念、无尽的自责如层层叠起的浪花,一次又一次地、汹涌地撞击着我心灵的闸门。 “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见者,亲也!”母亲的离去让我幡然醒悟:人生易老,光阴易逝,茫茫天地里,人生一瞬问,逝去的亲人、逝去的时光一如逝去的流水。永远不会归来,“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在逝去的岁月里,有我童年的生活童年的梦,有校园的钟声老师的歌,有亲人的呵护友人的爱,有奋斗的艰辛、成功的喜悦、失败的酸楚,还有那故乡的明月故乡的风……“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对母亲的深切思念,化为我的第一篇散文:对亲人、友人、师长、同学、同事乃至逝去的美好事物和时光的爱。让我写出一篇又一篇的散文。 我想用我的泪水和歌声和就的文章来寄托对母亲和父亲的思念,来回报他们的养育之恩;我想以此献给我的亲人和那些曾经关心、帮助过我的人;我还想以此献给那些尚未经历失却亲人之痛的无忧无虑的年轻人。 2011年夏于合肥 后记 散文的感情应当是真实的,真实是基石,唯有真实的感情才能感动自己、感动别人;散文表现的情感还应该是崇高的,崇高感情的抒发和感受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感情的升华。散文是心血、泪水、汗水熬制而成的,是感情的产物,喜、怒、哀、乐皆源于情,其情来时,如寒夜孤星,璀璨夺目;其情孕育如十月怀胎,百转千回,其情抒发如九曲黄河,奔突激荡,浩浩汤汤,一泻千里;其情平静如下流归海,水天一色。没有感情就没有散文,散文要有情而作,莫无情而为。 做学生时,老师讲散文要形散神不散,讲散文是用一根红线串起颗颗散落的珍珠。强调散文形式自然的特质。老师之言极是。但待到散文创作时,尤其是好散文萌生之际,那感情一似潮起,无边无涯,蔚为大观,只可顺势而定,如苏轼《答谢民师书》云,“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可见大象无形,散文有法而无定法,散文作者要守其法度但不拘泥,自然天成。 至于散文语言,或质朴、或华丽、或精雕细刻、或信手拈来,可谓风格多样。然“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悖”。各种形式的散文都有自己的特色和存在的空间。就我而言,喜平实,欣赏北宋诗人陈师道《后山诗话》所青的“诗文宁拙毋巧,宁朴毋华,宁粗毋弱,宁僻毋俗”,性格使然。但不管何种风格。散文的语言都要千锤百炼,诗人贾岛的“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于诗于文,皆在理中。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我的母亲我的家--明阳诗歌散文选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李明阳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文艺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2143764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19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38 |
出版时间 | 2012-03-01 |
首版时间 | 2012-03-01 |
印刷时间 | 2012-03-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7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17.2 |
丛书名 | |
印张 | 6.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10 |
宽 | 150 |
高 | 1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