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天下第一山
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是根据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井冈山精神的论述以及党史研究成果,以大量鲜活的事例和深入采访老红军得来的第一手资料,对井冈山斗争的历史进行了生动的讲述,对井冈山精神的主要内涵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并结合国内外不断变化的情况,对井冈山精神的时代价值进行了分析和总结。该书有助于学习、宣传井冈山精神,是一部特色鲜明的红色读物,具有极强的可读性;同时对进一步推动井冈山精神的研究也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毛秉华,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原馆长,现为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资深顾问。1929年1月出生于江西省泰和县。1949年7月参加革命。1989年离休。4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研究井冈山斗争历史,宣讲井冈山精神,在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国防大学等多所高校担任客座教授,多次应邀到国家机关、部队、企业等单位宣讲。目前已累计向160多万国内外来宾、港澳台胞和海外侨胞宣讲了井冈山精神。其生动、活泼的讲史风格深受听众的喜爱,被誉为“井冈山讲史第一人”。
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宣部、教育部、国防教育办公室授予“全民国防教育先进个人”奖杯,中宣部授予“理论宣讲先进个人”奖章,中组部授予的“老有所为”奖牌,国防大学授予的“优秀导师”奖牌,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两次授予的“先进个人”奖章,中华教育艺术研究会授予的“铸魂”奖杯。
曾主编出版《井冈红旗谱》《井冈诗词选》等书。
目录
开场白
井冈山是天下第一山
一、高举“工农武装割据”的伟大旗帜
二、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三、坚定以“理想信念”为核心的精神状态
四、实践“推翻三座大山”的奋斗目标
毛泽东在井冈山点燃星星之火
一、“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二、设计工农革命军军旗的人
三、从井冈山开出的“火车头”
四、他爱上这块“地利人和”之边界
五、桃园两结义,疆场建奇功
六、三同胞同道同心同德
七、毛泽东说:“我在井冈山当过民主人士”
八、毛泽东善用兵,不爱背枪
九、国共二位军长的“金兰之交”
十、“不费红军三分力,打败江西两只羊”
革命韬略的始祖
一、“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提出与实践
二、“上下同欲者胜”
三、井冈山农民最早喊“共产党万岁”
四、“虎落平阳被犬欺”
五、“黄洋界上炮声隆”
六、“千秋蔽芾胜甘棠”
七、实行“围魏救赵”的方针
八、袁文才、王佐为什么会遭到错杀
理想信念之花盛开
一、毛泽东回答“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
二、毛泽东的“望远镜和显微镜”
三、纪律:赢得了人民群众
四、陈毅说:“只有经过失败考验的英雄,才是真正的英雄”
五、罗荣桓的队伍拖不垮、打不烂
六、毛泽覃乔林建党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一、在长汀。朱德同康克清成婚
二、“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三、面对弹丸之地,彭德怀说:“我准备必要的牺牲”
四、特殊的环境造就了特殊的人物
五、只有创新才是金光大道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篇"
一、井冈山斗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篇”
二、俄国人的路为何在中国行不通
三、中国革命为什么要听外国人指挥
四、“丢掉洋拐棍,走自己的路”
五、井冈山时期的党是怎样保持先进性的
六、遂川县《临时政纲》是苏区治国理政的蓝本
七、毛泽东批评中央“二月来信”
八、毛泽东落选前委书记
九、陈毅豁达大度,周恩来支持朱毛红军
十、两次古田会议都是我党我军建设史上的里程碑
十一、“不废江河万古流”
十二、“河清海晏。兆天下之升平”
“国际悲歌歌一曲……”
一、萧克忠逼上井冈
二、刘荣辉五次负伤
三、张平化家有七雄
四、贺国中红军虎将
五、曾书记大井送子
六、胡少海智取宜章
七、夫妻俩前仆后继
八、刘仁堪千古流芳
毛泽东说:井冈山是“南天奇岳”
一、当年老红军,重走红军路
二、井冈山融革命旅游财富于一体
三、“一个中国人,应当去井冈山看看”
外国人心目中的井冈山
一、第一个介绍井冈山的外国人是美国记者斯诺
二、美国作家史沫特莱用长卷书写井冈山
三、最早传播毛泽东“学梁山英雄”思想的人是伦敦大学教授施拉姆
四、乌拉圭游击队政委称赞毛泽东是“最高明的眼科医生”
砥柱中流方显本色——学习习近平“12.1”重要讲话
后记
序言
金玉其内锦心绣口——祝《天下第一山》问世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教育长徐舫艇少将
《天下第一山》采取宣讲的形式出版,文体新颖,语
言流畅,为我们的党史讲坛又增添了一朵鲜花。
这本书的鲜明特点是: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际、资
料性与可读性的有机结合。它的问世,对帮助人们认识、
继承和发扬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加强自身建设,促进改
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无疑是有裨益的。
“劝君莫奏前朝曲。”这是一部分青年人的声调。他
们把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与改革开放、搞活经济割裂开来
,将我党我军许多宝贵的传统一概视为“明日黄花”。这
显然是片面的。
我们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讲效益,要讲盈利,要
重视个人利益,但应当在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前提
下去实现,不允许那种损公肥私、唯利是图、拜金主义、
尔虞我诈等错误思想及行为在社会生活中泛滥。
现在,社会生产发展了,收入增多了,生活改善了,
依然要继承和发扬艰苦创业、勤俭节约、执政为民、无私
奉献的精神,自觉抵制腐败、丑恶东西的侵蚀。正是立足
于这个基点,革命传统这支“曲”,不仅不能“莫唱”,
而且应当“大合唱”。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支部队,总要有一种信念,
一种精神,把人民团结起来,把人心凝聚起来,这样才能
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这种信念,这种精神,就是我党、我
军的优良传统。
江泽民总书记在视察井冈山时指出:“井冈山革命的
星星之火所以能燃遍全国,走向胜利,就在于老一辈无产
阶级革命家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始终不渝的信念。我们
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也必须具有这
种理想和信念。这就需要学习井冈山的光荣革命传统。”
《天下第一山》这本书,用重彩浓墨说明坚定理想信
念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很有说服力地告诉人们:中国
革命的胜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都离不开“坚
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始终不渝的信念”。不管过去、现在
还是将来,这都是我们真正的优势。这个指导思想,像一
根红线贯穿全书的始终。
“我们的准则是按上级红头文件办事。”有些负责同
志的这种体会是很不“准则”的。如果是这样,那就根本
谈不上开创井冈山的革命道路,因为共产国际和党中央持
反对态度。同样,只有“唯上、唯书”,也肯定不会有改
革开放的今天,因为“两个凡是”曾紧箍得人们不敢越雷
池一步。
这本书的可贵之处,就是作者运用历史与现实、理论
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说明毛泽东、邓小平这两位历史巨
人的最大共同点在于坚持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的
结合,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这是马列主义毛
泽东思想的精髓,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开辟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
主义,这都是前无古人的事业,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
。当年许多根据地的创始人,今天涌现的大批改革者,都
是在这个“结合”和“统一”的思想路线指引下,扬起风
帆,开拓进取。
《天下第一山》有吸引力的决定因素是井冈山的历史
地位和作用,但也与这本书的如下优点是分不开的:一是
书中的许多内容来自作者长途跋涉的拜访和调查所得来的
第一手材料:二是将一大批红军官兵的战斗业绩和革命风
范作了典型的记述。使文章情景交融,有血有肉,读后催
人奋起,令人信服;三是作者从事井冈山斗争史的学习、
研究和宣传工作20多年,不断的实践、探索、总结、提高
,使他在这方面有较扎实的功底。
本人曾多次陪同外国兄弟党和军队的领导人上井冈山
参观,基本上是毛秉华同志全程解说、专题座谈和问题解
答,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他向国内观众的宣讲,也普遍
反映良好。今天,他将多年的成果编辑出版,可喜可贺。
诚然,我也觉得这本书有个较明显的不足,那就是反
映1929年红四军转战赣南闽西的活动很少,这与井冈山斗
争史的下限算到1930年2月是不够吻合的。要是加重“古田
会议”的分量,这对继承和发扬我党我军在思想建设方面
的优良传统,其意义将会更深。
一九九三年十二月于北京
(转载1994年5月6日江西日报)
导语
本书采取宣讲的形式出版,运用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说明毛泽东、邓小平这两位历史巨人的最大共同点在于坚持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的结合,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帮助人们认识、继承和发扬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加强自身建设,促进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后记
(一)
我们党从井冈山斗争开始一直到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
,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在
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回答“举什么旗、走什么路、
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这四个关
系到党和国家命运与前途的重大问题。我的这份讲稿就是
围绕上述四个基本问题讲井冈山斗争历史,讲井冈山精神
,讲根据地党、政、军、群的建设,讲一大批英雄人物的
光辉业绩,讲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但不一定讲清楚了
,也许有讲错了的地方,敬请读者指正。
朱德题写的“天下第一山”一直珍藏在井冈山革命博
物馆的文库。自1994年5月开始,我将它作为书名,不断地
学习和解读“天下第一山”的丰富内涵。三十多年来,“
天下第一山”早已成为新闻媒体、文化市场和商品广告的
品牌,这本书也就成了市场上的畅销读物。
(二)
本人自1968年初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工作以来,累计
已向一百六十多万国内外来宾、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宣
讲井冈山精神。
除了在本地区宣讲之外,本人还应邀到全国人大机关
、全国总工会、中纪委、监察部、公安部、教育部、国家
发改委、国家气象局、国家旅游局以及驻广州、上海、武
汉、南京、西安、香港、澳门等地的部队、院校、企业和
机关单位义务宣讲井冈山精神。每讲一次,都会得到许多
良师益友的宝贵意见,在这里表示衷心的感谢!
现在,全党正在落实中央指示,广泛深入开展“不忘
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活动。在这不寻常的年代里,
上井冈山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各级党校、部队院校和党委
组织部的干部络绎不绝,他们纷纷邀请我宣讲井冈山精神
并购买这份讲稿。
讲历史,要讲历史的继承与发展;讲文化,要讲文化
的底蕴和创新;以准确史料为根据;用创新理论作指导。
这是我对自己五十年义务宣讲井冈山精神正反两方面的经
验总结。
唐人贾岛有“十年磨一剑”的诗句。我是“廿年一本
书”。我之所以对它一改再改,为的是减少差错,补充史
料,增加内容,使其与时俱进,更好地起到“镜子”的作
用。这也叫“千虑之一得”吧!现在奉献给读者的这部讲
稿是在二十七次修订重印的基础上写成的,依然是送审稿

承蒙井冈山老红军、原中顾委副主任宋任穷和井冈山
老红军、全国政协副主席萧克两位上将为本书题字;承蒙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徐舫艇少将为本书祝词:同时,
中共江西省委原副书记许勤和二十多位党史专家特别是南
开大学魏宏运与海军工程大学时永松两位资深教授提供了
很好的修改意见:每次修订重印均得到了江西人民出版社
的大力支持。在这里一并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作者
2018年3月于茨坪
精彩页
毛泽东是1927年9月底率领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的。
这里为什么叫井冈山?就是“因为这里有大小五井”。党中央的文件和毛泽东、朱德以及中外名人的著作都是这么说的。还有周边县志为佐证。
这里所说的大小五井的“井”不是水井的井,不是这里的地形像井,更不是“江”与“冈”谐音,而是因为这里有大井、小井、上井、中井、下井这五个村庄。中国在殷周时期实行的土地制度是“井田制,分九区,八为私有,中为公田”。后来就把“井”引申为村庄。元代著名戏剧家马致远在其作品《汉宫秋》第三折就有“背井离乡,卧雪眠霜”的唱词。“背”即离开,“井”为家乡。清朝康熙年间,一些远离家乡(广东的龙川、江西的袁州与福建的宁化等县)的贫民来到这里的山冈上,建立了大小五井这五个村庄。
正因为如此,这里有不少村庄就用“茨”“寮”“茅”“草”这一类的字来取名。字音不同,意思一样,都是用茅草树皮盖房子,说明当年来自广东、福建、江西的贫民就是这样居住下来的。后来居住条件变了,但地名没变,依然叫“茨坪”“茅坪”“桃寮”“草坪”等等。这就充分说明,井冈山的大地名与茨坪等小村庄的名称是紧密相联的,均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它不是来自五花八门的民间传说,更不是来自“进剿”井冈山敌军的布告,而是客家文化深厚底蕴的体现。
1927年9月底开始,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先后到达三湾、龙市、茅坪、大井和茨坪,湘赣边界的割据也就从这个时候算起。
井冈山的斗争有两个概念,一个是区域概念,即罗霄山脉的中段、湘赣两省的边界;另一个是时间概念,即1927年9月底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上井冈山,一直到1930年2月。鉴于这种情况,这份宣讲稿的内容,就很自然地包括当年红四军在赣南闽西的活动情况。
井冈山斗争的下限为什么算到1930年2月?因为在这段时间里发生了这么几件大事:第一,1930年2月7日,在井冈山下的吉安县陂头村召开了党的前委、军委、特委联席会议,决定红四、五、六这三个军的军委共同组成由毛泽东任书记的前委。第二,1929年底至1930年初,红四军第九次党代会在闽西上杭县古田村召开并通过“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决议;接着,毛泽东写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篇著作。这两个文件均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总结了井冈山斗争以来建党建军的宝贵经验。第三,赣南、赣西、湘赣边这三个地方党的特委合并为由刘士奇任书记的赣西南特委。第四,原井冈山的两位绿林头领袁文才、王佐(后来都人了党,成为边界党政军的领导人)在1930年2月被执行“左”倾错误路线的人杀害了,他们率领的军队也解散了。后来,边界的斗争就转到了以永新县为中心的湘赣根据地(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作为井冈山根据地,就算到1930年2月为止。
以上四条不能平摆,关键是第四条。要是袁文才、王佐这两人不被错杀,这个根据地丢不了。道理很简单,他们全是当地的穷人,在这块地盘经营多年。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有打游击战的经验,历代政府和军队没有哪个能征服他们。特别是经过党的教育和战争的锻炼,他们有比较强的战斗力。至于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悲剧的,我在本书第77页至第81页专题阐述这个问题。
井冈山的斗争,在整个中国革命的历史长河中时间不算很长,只有两年零四个多月,但它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却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962年3月,当年井冈山红四军军长,时任党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朱德重游故地,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挥笔写下了“天下第一山”这几个铁画银钩的大字。
“天下第一山”,当然不是指它的海拔高度。1990年发行的100元人民币背面图案不就是雄伟壮观的井冈山主峰吗?这座山有多高?海拔1597米,与三山五岳相比排不上队,还不到西藏拉萨的一半哩,拉萨都有3700米嘛!这里怎么称得上“天下第一山”呢?这显然不是指它的高度,而指的是它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天下”泛指中国。井冈山,在中国革命历史上是名副其实的第一山。这个“第一”,从宏观上来说,就是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开始回答中国革命应当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这四个关系中国革命成败的重大问题。
P2-4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天下第一山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西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0104117
开本 32开
页数 21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0
出版时间 2018-04-01
首版时间 2018-04-01
印刷时间 2018-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288
CIP核字 2018083427
中图分类号 D648.4
丛书名
印张 7.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西
210
149
11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8:5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