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收录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发展历史、代表人物及相关成绩。
总结经验,回溯源头,传承命脉,弘扬厦门大学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精神。
本书集中体现了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在百年厦大中的重要历史地位。
图书 |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院史/百年院系史系列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主要收录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发展历史、代表人物及相关成绩。 总结经验,回溯源头,传承命脉,弘扬厦门大学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精神。 本书集中体现了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在百年厦大中的重要历史地位。 目录 第一章 厦大初创化院肇基(1921-1937) 一、陈嘉庚先生为强国立志兴学 二、化学系首任系主任刘树杞 三、化学系延聘名师,茁壮成长 四、困境中自强不息 第二章 内迁长汀艰苦办学(1937-1949) 一、萨本栋迁校长汀苦心经营 二、傅鹰等名师执教化学系 三、抗战胜利,卢嘉锡重振化学系 四、黎明前的黑暗 第三章 迎来解放奋发蹈厉(1949-1965) 一、理工两院避战火赴龙岩办学 二、化学研究所率先开展研究生教育 三、增办无机、有机、催化、电化等专业 四、登上全国舞台 五、支援兄弟单位建设 六、化学系建立党组织 七、贯彻“高校六十条”,化学系百花齐放 第四章 “文革”十年凤凰涅槃(1966-1976) 一、师生下乡下厂 二、招收工农兵学员 三、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硕果累累 第五章 拨乱反正续写新章(1977-1990) 一、恢复高考,招收研究生 二、整顿提高,初见成效 三、学科整合,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 第六章 重组扩建乘势而上(1991-2000) 一、化工学科应时复办 二、组建化学化工学院 三、基础与应用并举,理科与工科渗透 四、启动“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 五、党的建设和学生工作频频获奖 六、谋划新世纪的发展 第七章 重点建设快速发展(2001-2010) 一、率先增设化学生物学本科专业 二、启动“985工程”重点大学建设 三、又好又快,科学发展 四、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发展 五、办学迈向国际化 第八章 协同创新力争上游(2011-2015) 一、继往开来,科学谋划 二、构建一流特色学科体系 三、建立多元化、高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 四、壮大师资队伍 五、优化科研组织体系 六、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 七、助企援疆 第九章 筑梦百年建设一流(2016-2019) 一、学科发展迎来新机遇 二、夯实本科教育,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三、汇聚英才,构筑人才高地 四、科学研究再创佳绩 五、平台建设再上新台阶 六、全方位开展国际交流合作 七、为国家和地方发展做出新贡献 八、从严治党,协调各方,凝心聚力,共促发展 附录一 机构沿革 附录二 教学科研与党政工作成就概览 附录三 学习或工作过的中外院士名录 附录四 全职教授/教授级高工名录 附录五 主要社会兼职情况 附录六 奖教、奖学、助学金一览表 附录七 大事记 参考文献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院史/百年院系史系列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
译者 | |
编者 | 宋毅//谢兆雄 |
绘者 | |
出版社 | 厦门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1581209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41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480 |
出版时间 | 2021-03-01 |
首版时间 | 2021-03-01 |
印刷时间 | 2021-03-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690 |
CIP核字 | 2021045362 |
中图分类号 | G649.285.73 |
丛书名 | |
印张 | 27.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福建 |
长 | 240 |
宽 | 170 |
高 | 20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