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近代思想史与建筑史学史
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一项建筑史学史研究。不同于以历史遗物和历史过往为基本研究材料的建筑史。也不同于围绕着一部史书的编纂过程时相关人和事的记述,建筑史学史关注包括历史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等问题在内的历史认知模式的发展历史。本书在20世纪中国社会政治、思想文化、专业美学和中国风格建筑探索的背景之下,对乐嘉藻、朱启钤、粱思成、刘敦桢、林徽因,以及童寯等几位主要中国的建筑史学奠基人的论著进行知识考古学的分析。借助分析代表性中国建筑史家历史建构的过程,进一步揭示他们的历史文本所包含的学术思想、社会影响和文化观念,乃至这些文本与20世纪中国建筑现代化探索与实践之间丰富的历史关联。本书另有四篇附录文章介绍鲍希曼、喜龙仁两位西方中国建筑和美术史家在中国的影响,以及20世纪中期以来中国建筑史研究的发展。本书适合中国建筑和美术史专业和研究中国现代建筑思想史的学生和学者阅读,对研究中国近代思想史与文化史也有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赖德霖,北京清华大学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以及美国芝加哥大学中国美术史专业博士,美国路易维尔大学美术系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近代建筑与城市。曾主编《近代哲匠录:中国近代重要建筑师、建筑事务所名录》(2006),并著有《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2007)、《解读建筑》(2009)、《中国建筑革命》(中国台湾版,2011)(2012年中国大陆版改名为《民国礼制建筑与中山纪念》)、《走进建筑走进建筑史——赖德霖自选集》(2012)。
目录
开篇:中国建筑史学的现代兴起
第1章 经学、营造学和新史学:乐嘉藻与朱启钤
内篇I:新范式的确立
第2章 民族主义与梁思成、林徽因中国建筑史写作
第3章 中国建筑史叙述与世界的对话:林徽因的文化宣言
第4章 学院派来源与梁思成的“文法一词汇”表述
第5章 话语与实践:梁思成与南京国立中央博物院设计
内篇Ⅱ:范式的转变
第6章 马克思主义对刘敦桢中国建筑史观的影响
外篇:主流之外
第7章 世界主义、无政府主义与童窖的外国建筑史和
中国传统园林史研究
附篇
1 鲍希曼对中国近代建筑之影响试论
2 梁思成《中国雕塑史》与喜龙仁
3 中国营造学社之后的中国建筑史研究综述
4 亚洲视野下的中国建筑研究
正文人名索引
参考文献
后记
导语
史学史研究的对象不是历史,而是历史写作,即历史是如何被建构的。所要回答的是历史写作的动机、目的、背景、方法,以及主导思想等问题。历史研究的图片不仅取决于新材料的发现,还取决于研究方法的创新。史学史研究就有助于提高学者们方法论方面的自觉。国内建筑界以往比较重视的是历史研究,而对史学史的反思还比较少,本书正弥补了此方面的空白。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近代思想史与建筑史学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赖德霖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12146758
开本 16开
页数 28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71
出版时间 2016-01-01
首版时间 2016-01-01
印刷时间 2021-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图书小类
重量 480
CIP核字 2012218269
中图分类号 TU-092
丛书名
印张 19
印次 2
出版地 北京
240
160
16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4 21:1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