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黄河古道(人形棺材)
内容
编辑推荐

黄河勘探队50年来守口如瓶的诡异经历!

《黄河古道(人形棺材)》首次揭秘古代最神秘采金手艺,讲述了几位“黄河手艺人”运用古代采金秘术,穿越群山大水、鬼窟龟城、古墓深渊,在黄河中经历的一系列诡异至极的冒险故事。

书中包含了探险经历、诡异故事、民间传说、探墓、奇异物件等,情节紧凑,跌宕起伏。本书由李达著。

内容推荐

在有记载的2500多年历史中,黄河决堤1500多次,大改道26次,颠覆7个王朝的命运,淹埋开封古城6次。这条中国的生命之水充满了无数的诅咒与禁忌,然而黄河最为诡异神秘的却是一直淹没在淤泥、黄沙、古城下的黄河古道……

4000多年前,大禹疏通黄河青石峡段,挖出了一个古鼎,受鼎上铭文启发,遂将天下分为冀、兖、青、徐、豫、扬、荆、梁、雍九州。

2000多年前,秦始皇在黄河濮阳段祭天,发现一只巨型白龟,背负人尸顺流东去。

74年前,蒋介石炸开黄河郑州花园口大坝,破堤时三只蛟龙浮出水面。

60多年前,一支黄河勘探队秘密进入黄河三门峡的地下裂缝中。在裂缝深处,他们发现了一尊被数百条铁链子锁住的古鼎,古鼎中似乎封印着什么,由深渊中的不明生物守护。

30年前,《黄河古道(人形棺材)》主人公发现自己家族和黄河之间的神秘联系,走遍黄河古道,经历无数诡异凶险的遭遇……

翻开这本《黄河古道(人形棺材)》,了解数千年来隐藏在黄河河底里的神秘诅咒与禁忌。本书由李达著。

目录

第一卷·黄河鬼窟

 第一章·黄河水怪

 第二章·有鬼

 第三章·黄河鬼窟

 第四章·铁头龙王

第二卷·龟葬之城

 第一章·裸尸沉河

 第二章·黄河衙门禁忌

 第三章·黄河尸王

 第四章·水鬼

 第五章·血鼎

 第六章·开天珠

 第七章·金门

 第八章·化龙之蛟

 第九章·龟葬之城

试读章节

黄河是中国最神秘的一条长河。

在有记载的两千多年中,黄河下游决口一千五百多次,大改道二十六次。黄河古道厚厚的淤泥里,埋藏了太多的禁忌、太多的古怪,诡异得让人简直无法相信。

先说一些黄河古道中的怪事吧。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开封附近清理黄河古道,从十几米深的淤泥下挖出了一截锈迹斑斑的铁管。铁管开始只有小胳膊粗细,一直往下延伸。河工顺着铁管往下挖了七八米,发现那铁管越来越粗,后来竟有水缸粗细,周身白亮,像砂纸打磨过一般,依然往下延伸着,不知道一共有多长。

有人把耳朵贴在铁管上一听,发现铁管中不断传来刺啦刺啦的响声,既像是有什么东西在里面用爪子挠铁管,又像是发电报的电波声。大家讨论了半天,也没讨论出个结果来。那个年代人民觉悟高,怕是潜伏的国民党特务搞破坏,忙上报给了政府。结果第二天等专家赶来时,却发现原本干涸的河床一夜水满,浑浊的黄河水中,再也找不到那根古怪的铁管了。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黄委会组织当地农民挖河,在清理黄河古道的过程中,挖出了一口古铜钟。铜钟上结满了绿锈,钟口被铁汁死死封住,不知道里面封了什么东西。当时大家好奇,用铁棍将钟口强行撬开,发现铜钟里装着满满一堆骷髅头,骷髅头里盘着许多黄蛇,竟然还活着,不断吐着芯子。

大家怎么也想不明白,这口古铜钟是做什么的,那些黄蛇在封住的大钟里怎么还能存活?

大钟被挖出后,黄河沿岸的人都在私下里嘀咕,说整夜都听到当当当的钟声,简直令人一刻都睡不着,怕是这铜钟出水,惊动了黄河龙王,要给两岸带来灾难。村民私下里组织起来,趁着晚上将大钟重新沉入黄河。说来也怪,自打铜钟沉下去后,当地人再没听到古怪的铜钟声。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政府提出口号,要“家家通马路”。黄河大堤上也要修一条笔直的柏油路,路修到一片干涸的黄河古道上就卡住了,地基怎么也打不下去,手腕粗的钢钎一打进去就断掉,换了几个把势都不行。

施工队见事情古怪,索性让工人原地往下挖,看地底下到底埋藏了什么。挖了没多深,就挖到了一口腐烂的棺材,被当场烧掉了;又挖出来了一堆焦黑的骷髅,也被抛入黄河中;挖到最后,就发现地底下有一棵老树,几乎有一间房子那么粗,表皮黑硬,敲起来梆梆响,已经炭化成了化石。

施工队决定用电锯锯开老树,结果电锯一下去,就像锯到了钢板,火星四射。好不容易锯开表皮,发现那炭化的树干中竟往外流出鲜红黏稠的汁液,仿佛老树在流血一般。大家吓坏了,最后经人指点,请了位著名的风水师。风水师让他们填上土坑,临河焚香,祭拜了黄河大王。再往下打钢钎,钢钎应声而入,一点儿问题也没有了。大家觉得古怪,扒开土坑一看,那土坑下只有一层厚厚的黑炭,怎么也找不到那棵老树了。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黄河边上的某座老城折腾城市改造,老城拆了又建,建了又拆,最后在黄河大桥边修了条盲道,盲道直接通向了黄河中。这事情太好笑了,要是真有盲人顺着这盲道走,那一准儿走到黄河里喂王八了。

不仅如此,那古城街道上还画了许多古怪的斑马线,有的斑马线竟画在了草坪上,让人觉得很诧异,难道行人要踩着草坪过马路吗?

前段时间,又听说黄委会招募了许多人,让他们穿着清朝时期的河兵装,在黄河沿岸大声喊着口号来回行走,更是惹出了不少笑话。其实,大家都不了解,这些看似荒谬的做法背后,隐含了许多黄河禁忌,甚至隐藏了黄河流传了数千年的秘密。我可以告诉你们,这些盲道和斑马线并不是给人走的。这些路,是留给老黄河里的物件走的。几千年的古城,老祖宗传下来的古训,一草一木都有来历。老城里的一块古砖、一条石碑,要放在哪儿,又要怎么放,那都是有说法的,不是一句两句就能解释清楚的。还是那句老话,老黄河里的事情吧,说不清。你要是问我是如何知道这些的,事情就要从头开始说了。

我姓白,大名叫白石头。

这名字听起来很土,其实大有深意,好多黄河上的老人一听就知道,我是世代的河工出身。我白家祖籍在北京,翻开白家家谱就会发现,我爷爷叫白淼,父亲叫白浪,其他还有白水、白山、白砂、白玉等,反正名字都和山水有点关系。

在我们白家,有条很古怪的家规,白家后人世代只能从事两种行业:河工或手艺人。凡是名字中带水的,就做黄河上行走的手艺人,名字中隐含山石之意的,就做守卫黄河的河工。

这个古怪的家规,已经不知道延续了多少年。

河工很好理解,就是治理黄河之人。这治黄人有官有民,比如治黄的黄委会就属于官,康熙年间始设的河兵就属于民,反正只要是和黄河对着干的都算。

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黄河手艺人。

这里说的手艺人,并不是在街头打卦卖艺的手艺人,而是单指在黄河上采金的手艺人。黄河采金人出自古代金门,有一套专门的切口,采金人不言金,自称是手艺人,行走黄河,吃的是黄河大王赏的饭。据说,这黄河手艺人会使“观山”、“辨水”、“按脉”、“寻金”等采金古法,能找到隐藏在黄河中的金矿。

这些事情,我都是听我爷爷说的。我爷爷是白家最后一个黄河手艺人,关于他的传说有很多。有人说,他懂金门采金之术,能从浑浊的黄河中看到一条隐约的金线,

顺着金线就能摸到金脉,沿着金脉走,就能找到隐藏在黄河里的金矿。也有人说,我爷爷年轻时在黄河里发现了大金矿,秘密地将金沙铸成了几十块金砖,用墨汁涂黑了,偷偷埋在了地底下,哪天要是白家败落了,就能靠这些金子东山再起。

关于这些传说,我是从来不信的。

在我印象中,爷爷只是个比较闷的小老头,成天端着壶信阳毛尖,坐在院子里那棵老石榴树下,眯眼看着天井里竖起的一块遍布着各种纹路的白石。

有时候,爷爷心情好了,也给我讲一些黄河中的故事。

他说,黄河最神秘的并不是流淌了几百万年的黄河水,而是埋藏了无数古物的黄河古道。你永远也想象不到,那厚厚的淤泥下,埋藏了什么古怪物件。

他说,在黄河古道中,曾挖出过火车头那么大的鼋,就是巨龟。还有被黄河水冲开的古墓,露出一副玉石棺材,旁边是满缸满缸的金元宝。他还在黄河中看见足足有一间屋子那么粗的蛇骨架子,那就是传说中的黄河蛟龙。此外还有不生锈的古剑,镇河的铁犀、铜猴子,雕刻了铭文的古鼎,甚至在黄河底下还掩埋了一整座一整座的古城。

黄河中当然会有各种怪鱼。

我爷爷说,有一年他晚上路过黄河开封段,老远就看见水底下精光四溢,水草都能看得清清楚楚。他趴在河边一看,看见水底下聚集了许多怪鱼,这些鱼有巴掌大,光线就是从这些怪鱼身上射出来的。

他说,他后来也见过几次这种会发光的怪鱼。这种鱼身上发出的光,还会随着月圆月缺变化,满月时最亮,能将周围的水草、石头照得清清楚楚,月初时只能发出一点微弱的黄光。

这些怪鱼很古怪,要么不出现,要出现就是成百上千条聚在一起,有时盘踞在河底一块大石头上,有时集体浮在水面上,仿佛是在举行什么神秘的在黄河菏泽段,我爷爷还见过屋子那么大的鱼。

那年大旱,黄河断流,一条有一间屋子那么大的鱼就搁浅在河道中,在水中露出半个鱼脊,嘴巴一张一合,艰难地呼吸着。

那鱼头足足有卡车那么大,上面鼓着一个大硬疙瘩,鱼嘴上还连着几根通红的须子,有手指头粗细。鱼头腥臭无比,上面落了黑压压一片蚊蝇。

当地人看着这鱼大得邪乎,赶紧叫来了算命的瞎子。瞎子掐指一算,说这是条修炼了几百年的黄河鲤鱼,头上的硬疙瘩是结的七层龙鳞,待它头上的龙鳞脱落,就会长出角来,那就要化身成龙了。这次鲤鱼落难,大家务必帮它一把,一旦它飞升成龙,定会保佑村子风调雨顺,年年丰收。

大家也怀疑这鱼是黄河大王的真身,忙组织壮劳力深挖河道,想将黄河水引过来,将这条大鱼送走。一面又组织了妇女孩子不断将水浇在鱼头上,一是防止它脱水,二也是为它驱赶蚊蝇。

大家忙了一整天,可是最后大鱼还是死在了河道中。那时天热,鱼很快腐烂发臭,熏得整个村子像个大粪缸。大家让瞎子拿个主意,瞎子让大家掩了口鼻,将鱼肉剔下来,架起火焚烧了,将鱼骨架建了个黄河大王庙,让人每到初一、十五祭拜一下,能保四方平安。

我爷爷说他还遇到过会飞的鱼,鱼鳍处长了两只薄如蝉翼的翅膀,脑袋下有一条长须子。这鱼喜欢在傍晚拍打着翅膀在水上低低飞翔,后来撞到渔网上,被渔民捉住了。渔民正要杀了它吃肉时,被我爷爷用一壶好酒给换了过来。

后来,黄河边上建立了一个黄河水生物博物馆,博物馆向民间征集黄河中的稀罕生物,我爷爷就将这些年收集的古怪物件捐了出去。

馆长是第一批留洋的专家,后半辈子都留在了黄河边上,搜集了好多黄河龙骨、三足鱼、蛇蝎子、鱼嘴鳄,浸泡在福尔马林溶液里,做成了珍贵的黄河标本。

结果有一年黄河决了口子,博物馆被大水淹没了。说来也怪,当时洪水并不大,待水退下来后,就发现博物馆一点儿事也没有,就是老馆长收集的黄河古怪生物标本全部被水冲走了,一点儿也没剩下。这些关于黄河古怪生物的第一手隐秘资料,从此沉入了水中,再没有出现过。

老馆长老泪纵横,一时间号啕大哭,径直奔到黄河边就要投河,谁都拉不住,却被一个老河工轻轻一句话劝住了。

他说:“这些东西没了,也好,你还想留到什么时候?”

我当时还听不懂这个故事,不了解为什么寻死觅活的老馆长,被这轻飘飘的一句话就劝住了。

好多年以后,我在黄河上漂泊了半辈子,经历了太多黄河上的古怪事件,才渐渐明白:

黄河的秘密,只属于那奔腾了数百万年的黄河。无论什么秘密,终将在黄河中化成一抹浑浊的黄水,尘归尘,土归土,什么也留不下。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P3-8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黄河古道(人形棺材)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达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时代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8738490
开本 16开
页数 23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8
出版时间 2012-04-01
首版时间 2012-04-01
印刷时间 2012-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3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吉林
235
166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3:4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