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巴菲特的财富传奇/金老虎财经书系
内容
编辑推荐

在华尔街投资大师行列中,没有一个人能够像巴菲特那样富有凝聚力,因为不管是他的投资理念,还是他的投资语录,无一例外地被青年投资者奉为“投资圣经”。

本书为您揭开美国资本家的成长心路,从100美元到720亿美元的财富神话。这是一个典型的财富故事,展现了巴菲特非凡的一生,每个投资人都能从中学习到实用的投资技巧。

内容推荐

1930年8月30日,沃伦·巴菲特出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巴菲特从小就极具投资意识,他钟情于股票和数字的程度远远超过了家族中的任何人。他满肚子都是挣钱的道儿,5岁时就在家中摆地摊兜售口香糖。11岁时,他便跃身股市,购买了平生第一张股票。

1962年,大学毕业后,巴菲特与合伙人合开公司的资本达到了690万美元,而公司成立之初,巴菲特仅仅投资了100美元。

1968年,巴菲特公司的股票取得了历史上最好的成绩——增长了59%,而道·琼斯指数仅仅增长了9%。

从1965至1994年,巴菲特的股票平均每年增值26.77%,高出道·琼斯指数近17个百分点。如果谁在30年前选择了巴菲特,谁就坐上了发财的火箭。

2009年,美国《福布斯》杂志在纽约公布了2008全球富豪排名,巴菲特名列第一,成为全球首富。

目录

第一部:少年巴菲特

 第1章:伟大的巴菲特家族史/3

 第2章:诞生在股票崩溃时期/7

 第3章:成功的特质:天生的谨慎/10

 第4章:压抑的童年生活/15

 第5章:曾经13岁出逃/22

 第6章:每天500份的送报经历/28

 第7章:国会议员的家庭生活/31

 第8章:巴菲特学生时代的投资/35

 第9章:巴菲特的大学时代/42

 第10章:巴菲特受益一生的导师/47

 第11章:研究生经历以及证券分析/54

第二部:巴菲特的早期投资

 第12章:毕业之初的生活/62

 第13章:巴菲特的爱情生活/70

 第14章:在格雷厄姆·纽曼公司的工作生涯/76

 第15章:导师:菲利普·费雪/83

 第16章:巴菲特合伙公司的成立和经营/89

 第17章:巴菲特合伙公司的解散/105

 第18章:控股伯克希尔公司/110

第三部:巴菲特的黄金时代

 第19章:寻求保险行业新发展/122

 第20章:稳、准、狠的投资策略/125

 第21章:巴菲特的报纸情缘/132

 第22章:投资《华盛顿邮报》/141

 第23章:投资股神与邮报女王/145

 第24章:重磅出击《新闻晚报》/150

 第25章:巴菲特的婚姻危机/156

 第26章:巴氏投资理念/162

 第27章:收购内布拉斯加家具商城/166

 第28章:巴菲特的投资回报论/171

 第29章:遭遇股市灾难年/177

 第30章:最大的投资:可口可乐/181

 第31章:购买吉列公司股权/189

 第32章:巴菲特与他的孩子们/194

 第33章:麦当劳与迪士尼/199

 第34章:收购通用再保险公司/204

 第35章:成就华尔街第一股神/209

 第36章:巴菲特与比尔·盖茨/217

 第37章:遭遇次贷危机/225

第四部:巴菲特的投资理论

 第38章:选股如同选球员:明星不如超级明星/236

 第39章:把所有的鸡蛋集中到一个篮子里/241

 第40章:聪明的投资者总是让自己的投资“密不透风”/244

 第41章:从阅读中获取投资信息/247

 第42章:坚持长期投资:专情比多情幸福1万倍/250

附录

 附录一:巴菲特投资年表/254

 附录二:巴菲特投资名言/259

试读章节

奥马哈在还没有发展起来的时候,因为地理环境的关系,所以当时它还是一片比较荒凉的地区。奥马哈位于密苏里河的沿岸,地形以山地为主。19世纪50年代中期在内布拉斯加开放以后,它才开始慢慢发展起来。后来.政府又把这一地区作为美国太平洋铁路东边的终点站建立起来,这促使奥马哈地区有了很大的发展。

在铁路与大陆建立连接之后不久,悉尼·巴菲特就在这里新开了一家商店。随着奥马哈地区的不断发展,很多的定居者、投机者、流浪汉等各种各样的人都来到了这片土地,而且巴菲特家族商店的生意也开始红火起来。他的商店主要经营的是一些野鸭、草原鸡等商品。但是,他的祖父布伦对悉尼。巴菲特总是抱着一种怀疑的态度,他不止一次地给悉尼·巴菲特指出:经商最重要的是要谨慎,即“以谨慎为本”的原则。有一次,祖父在信中对悉尼说:“但愿春天来临的时候,你的事业会有更大的发展,但是要知道我们并不强求你赚很多的钱。一旦生意不景气的话,你应该及时地退出来,首先要想到偿还你的债务。因为信誉对于一个商人来讲是最重要的。”

但是,作为一个新发展起来的城市,奥马哈很快就繁荣了起来。随之繁荣的还有悉尼·巴菲特的事业。在19世纪末期的时候,奥马哈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城市内建起了很多的摩天大楼,而且交通得到了大大的改善,居住人口也在快速地增加。在此之后,悉尼·巴菲特又开了两家更大的商店,他的两个儿子也被他带进了商场。后来,沃伦祖父兄弟两个因为同时追求一个女子而断绝了兄弟关系。到了20世纪初的时候,欧内斯特在城西的位置定居,重新开了一家商店。在经商方面,沃伦的祖父欧内斯特很好地继承了他父亲的经商本领。他敏锐地察觉到当时人们往城西移动的趋势,于是开始了一项新的信用销售业务。慢慢地很多富人家里的厨师都向欧内斯特下了订单,生意很快便兴隆起来。但是,欧内斯特却是一个吝啬的人,给工人的工资很低,因而外界对他的评价都不是很好。

霍华德·巴菲特作为欧内斯特的继承人,他并不想继承父亲商店的事业。因为他对经营商店并不感兴趣。他有着更加善于独立思考的头脑,和他的父亲比起来,他更加温和,脾气也更好。

霍华德刚开始时的工作是在一家石油管道线上任职。尽管如此,他依然保持着独立的思考,并且对思维活动越发地感兴趣。他在内布拉斯加大学上学的时候,曾经是《内布拉斯加月报》的一名编辑(他当时最想在新闻界谋职)。在《内布拉斯加月报》任职的时候,一次很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一个在社交方面很出色的女孩——利拉·斯塔尔。

利拉·斯塔尔生活在内布拉斯加的一个小镇上,那个小镇叫西点。小镇上的人口很少,而且特别荒凉。利拉的父亲在小镇上经营着一家叫做《卡明县民主报》的周报。即便如此,利拉的生活境况也并不是很好。

利拉的母亲身体状况一直以来都很糟糕,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因为精神萎靡而久病在床。这样利拉就不得不自己照顾自己,而且作为姐姐她还要尽力地照顾妹妹们。另外,她每周都要帮助父亲的周报干活。从很早的时候她就开始在比她还要高的机器上做印刷的工作,所以像活字印刷机等机器她都能熟练操作。为了帮助父亲的周报减少开支,她还经常在火车站拦住乘客给她填写新闻栏目。因为长时间在印刷机前工作,她的头经常会出现连续剧痛的症状。在她高中毕业要上大学的时候,她不得不外出打工来给自己挣足够的学费。也正是因为这样,她才会和巴菲特的父亲霍华德相遇。

利拉为了谋求一份工作,来到了当时的《内布拉斯加月报》,给她面试的正是霍华德·巴菲特。虽然只是第一次见面,但是霍华德还是被眼前这位富有个性的女子打动了。利拉有着既幽默又辛辣的语言,有着美丽的褐色卷发,还有着迷人的脸庞。当霍华德问及她的专业时,她幽默地说她的专业就是婚姻。因为当她不能顺利地找到工作筹集学费时,最后的选择只能是回到那个叫做西点的小镇结婚嫁人。P4-5

序言

本书讲的是世界首富巴菲特的故事。

很长时间以来,巴菲特这个美国人的名字一直在中国广为流传。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以“股神”的称呼闻名商场,而且他还是全世界的首富——一个看重于慈善事业甚于家庭观念的信仰者。

巴菲特与他的朋友比尔·盖茨一样,是具有天才禀性的。在事业上他敢于冒险,不怕困难,以工作为乐,不贪图个人享乐,并通过自身的刻苦努力和奋斗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巴菲特从小时候开始,就表现出了不同于他人的思维方式。尤其对经营意识的认知更是走在了前面。他几岁时就无师自通,购买食品之后再去转卖给其他的伙伴,从而赢得中间的差价利润……

本书写的是具有传奇色彩的投资大师巴菲特个人和他庞大的投资公司——伯克希尔公司的投资经历。旨在披露巴菲特卓越的事业生涯,以及其特有的机智与才能。他从一个小小的报童起步,没有任何家族遗产,建立企业之初只是把自己家中小小的阳台当作办公之地,于空白的起点上开始了他的投资生涯。此外,创业之初他只能去游说亲友进入他的合伙公司。就这样,他一步一步走上了华尔街金融领袖的位置。

巴菲特身边的很多人是幸运的,因为他们有了巴菲特。如果当时一个邻居给他投资5000美元,那么一定会让巴菲特无比感激。但是他们可能没有想到。就是这小小的投资让自己受益终生,并且没有任何风险地实现成为千万富翁的梦想。在巴菲特创业初期,有不少像他姑姑爱丽丝那样有远见的人给他以信任和支持,这些早期投资人最后的收益也是惊人的。在巴菲特解散合伙企业的时候,当初最低的投资者至少也是千万富翁了。

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巴菲特是一个了不起的人,集财经天分、无懈可击的道德观以及幽默于一身。本书大体上是按事件发生的年代循序渐进的,其目的是要呈现巴菲特最拿手的永恒的投资,以详尽的资料,试图捕捉他进展飞快的传奇故事。

伯克希尔公司原来是位于新英格兰的一家纺织厂,当然现在它早已经不复存在了。巴菲特接手之后,对其进行了纵深地跨行业发展。今天,伯克希尔拥有数家全球赫赫有名的大企业的股份,其中仅仅可口可乐8%的股份,价值就在150亿美元以上。巴菲特先通过合伙企业赢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再通过接手伯克希尔建立起了一个超乎所有人想像的金融帝国。

综观伯克希尔的历史,几乎是全美企业界的竞争史。巴菲特以此作为基点,先后投资参与《华盛顿邮报》、麦当劳、可口可乐、吉列、美国广播公司、迪士尼、通用保险、高盛、比亚迪等数十家美国名企,并不断书写着一个个财富传奇。

在金融界赫赫有名的巴菲特的办公室就坐落于奥马哈城中一栋毫无特色的大楼里,他就在这小小的空间里管理美国最大的企业之一,并且为股东创造了数十亿美元的价值。然而,这位世界首富,却是一个提倡和实行着简朴生活的人,他绝不允许浪费,甚至多次撰文批评那些富家子弟的奢侈行为。

巴菲特在40年内,让手上的资金成长几万倍。他提倡财富回归社会,并愿意把资金投入到比尔·盖茨基金会和自己的慈善基金会中。2006年他就捐出近350亿美元,同时表示自己死后财产是交给慈善基金会而不是自己的子女。

在巴菲特的经历中,他有幸得到过美国最著名的两个股票投资大师的直接指导,一个是本杰明·格雷厄姆,一个是费雷。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巴菲特在投资事业上的杰出表现,尤其是对社会的突出贡献,早已经超越了他的导师。当年被哈佛大学商学院拒之门外的学生,以个人非凡的能力,做到了名校学子们都不能达到的商业高峰,实现了自己辉煌的人生理想。  多年来他以流星划空的速度,将投资的财富如滚雪球般越滚越大。他以长期的投资而不是短期投机的方式,牢牢把握企业的发展方向;他善于发现和寻找股价被低估的公司,同时帮助那些确实有利于民众且具有品牌效应但陷入困境中的企业,最后形成双赢的局面;他运用这个一贯的原则不断取得投资的辉煌战果,其过程是令人叹为观止的。巴菲特实践价值投资的观念,堪称世界典范。

中国股市以及广阔的投资领域,近年来以飞快的速度发展。我们也必须承认还没有像巴菲特这样的人物出现。但是,巴菲特的投资经历及他对经济市场的判断力和企业的研究方法等等,是不分国界和地域的。那种投资的理念在任何市场也都是相通的。所有这些,对我国股票和其他领域的投资者都有着极大的启示和借鉴之处。在阅读了这本书后,如果你能够形成基本的价值投资理念。能够从巴菲特的投资经历中理解到投资的深刻含义和操作方式,那么你离成功也就不远了。我们相信,人性的学问是相同的。巴菲特在理财投资上的独特水平,一样适宜于任何一个中国投资者。就像一个登山者,面对一座莫测的高山。向登上顶峰的过来人学习经验,那是绝对完全必要的。为此,我们期望中国早日出现像巴菲特一样伟大杰出的传奇人物。

——作者

书评(媒体评论)

这是一个典型的财富故事,展现了巴菲特非凡的一生,每个投资人都能从中学习到实用的投资技巧。

——《华盛顿邮报》

在奥马哈,至少有50个人以上因为把资金交给巴菲特成了亿万富翁,在全美国则有好几百人因为巴菲特成为千万富翁,而成为百万富翁者更是不计其数。

——《纽约时报》

即使不买股票、不关心投资的人们也会着迷于巴菲特的传奇人生,因为这个美国人,在50年前仅仅投资了100美元,就成为了超越比尔·盖茨的世界首富。

——《美国时代周刊》

在华尔街投资大师行列中,没有一个人能够像巴菲特那样富有凝聚力,因为不管是他的投资理念,还是他的投资语录,无一例外地被青年投资者奉为“投资圣经”。

——美国最佳基金经理人、投资大师:彼得·林奇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巴菲特的财富传奇/金老虎财经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林汶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商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4464132
开本 16开
页数 27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0
出版时间 2009-05-01
首版时间 2009-05-01
印刷时间 2009-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2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37.125.34
丛书名
印张 1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1
170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