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读人群 :本书可供制造业企业及科研院所相关人员参考阅读。
本系列丛书是专项行动中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的部分研究成果。丛书分为基础共性标准成果和行业应用标准成果两大体系,本书是其中基础共性标准成果的第二册,收录了7项标准成果。
图书 | 智能制造基础共性标准研究成果(二) |
内容 |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本书可供制造业企业及科研院所相关人员参考阅读。 本系列丛书是专项行动中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的部分研究成果。丛书分为基础共性标准成果和行业应用标准成果两大体系,本书是其中基础共性标准成果的第二册,收录了7项标准成果。 内容简介 2015年开始,工业和信息化部与财政部共同实施了“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专项行动。专项行动包括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和新模式应用两部分内容。本系列丛书是专项行动中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的部分研究成果。丛书分为基础共性标准成果和行业应用标准成果两大体系,本书是其中基础共性标准成果的第二册,收录了7项标准成果。 作者简介 国家智能制造标准化总体组简介: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的总体部署及《国家智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年版)》的要求,加快推进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加强部门间统筹协调,有效整合国内智能制造标准化组织机构,发挥标准化各利益相关方的积极作用,引领中国制造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技部、财政部、中国工程院等有关部门,组织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研究机构、企业、专家成立国家智能制造标准化协调推进组、总体组和专家咨询组。 国家智能制造标准化总体组的职责是在国家智能制造标准化协调推进组的指导下开展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负责拟定我国智能制造标准化规划、体系和政策措施,协调智能制造相关国家标准的技术内容和技术归口,开展智能制造国家标准试点示范、应用实施、宣贯培训等工作,组织参与智能制造国际标准化工作并开展国际标准化交流与合作。 目录 成果一 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 1 前言 2 1 范围 3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3 术语和定义 3 4 成熟度模型 3 5 成熟度要求 5 成果二 智能制造评价指数 17 前言 18 1 范围 19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9 3 缩略语 19 4 智能制造评价指数框架 19 5 指标说明 20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智能制造评价指数使用指南 32 成果三 离散型智能制造能力建设指南 35 前言 36 1 范围 37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7 3 术语和定义 37 4 缩略语 38 5 离散型智能制造能力建设框架 38 6 智能制造能力建设方法 39 7 智能制造能力建设过程 40 成果四 流程型智能制造能力建设指南 45 前言 46 1 范围 47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47 3 术语和定义 47 4 缩略语 48 5 流程型智能制造能力建设框架 48 6 智能制造能力建设方法 49 7 智能制造能力建设过程 50 成果五 智能工厂建设导则 第1部分:物理工厂智能化系统 55 前言 56 1 范围 57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57 3 术语和定义 57 4 缩略语 58 5 建设要求 59 6 设备设施 63 7 信息基础设施 64 8 生产过程 67 9 管理与集成 69 10 研发设计 71 11 知识 73 12 安全与职业健康 73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典型物理工厂的智能化系统配置 75 成果六 智能工厂建设导则 第2部分:虚拟工厂建设要求 95 前言 96 1 范围 97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97 3 术语和定义 97 4 建设内容 97 5 模型要求 98 6 工艺仿真要求 101 7 性能仿真要求 107 8 建造仿真要求 112 附录A 模型与物理工厂各系统的对应关系 113 附录B 工厂模型详细要求 114 成果七 智能工厂建设导则 第3部分:智能工厂设计文件编制要求 117 前言 118 1 范围 119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19 3 术语和定义 119 4 缩略语 119 5 基本规定 120 6 可行性研究报告 121 7 初步设计 126 8 施工图设计 135 9 专项深化设计 142 前言/序言 编 者 按 2015年开始,工业和信息化部与财政部共同实施了“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专项行动,专项行动包括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和新模式应用两部分内容。本系列丛书是专项行动中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的部分研究成果。丛书分为基础共性标准成果和行业应用标准成果两大体系。本书是基础共性标准成果的第二册,收录了7项标准(草案),这7项标准(草案)于2020年8月前完成并提交出版社,每项成果均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要求进行编写。 此次出版的标准研究成果符合国家标准化委员会与工业和信息化部2015年发布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根据专项的考核目标,标准的研究成果是形成标准草案,在此基础上再申报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立项。目前,已有一部分成果完成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立项,也有不少成果已经在企业中得到应用。 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发布的《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项目管理工作细则》规定,专项标准的研究过程须经过三次技术审查。审查专家组由该领域的技术专家和标准化专家组成,其中至少包含两名国家智能制造标准化专家咨询组的专家。每次审查会都形成会议纪要、专家审查意见及专家审查意见汇总处理结果。所形成的标准(草案)还必须经过验证,由专项的项目承担单位建设验证平台,并在3个(含)以上的企业现场创建验证环境。通过举证、平台、现场三种验证方式,使验证覆盖标准(草案)的全部内容,从而保证了标准(草案)有较好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可操作性。 智能制造标准的特点是综合性非常强,不但在内容上要将设计、制造、通信、软件、管理等多个领域的技术融合在一起,而且还要进行全面的验证,所以技术难度是很大的。这也是对标准化工作一个新的挑战。感谢专项的承担单位、参研单位和众多的技术专家,他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克服了很多困难,最终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希望本丛书的出版能对业界推进企业智能制造转型升级有所帮助,并希望大家对丛书的内容提出宝贵的意见。 《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专项研究成果丛书》编委会 2020年8月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智能制造基础共性标准研究成果(二)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国家智能制造标准化总体组 |
译者 | |
编者 | 国家智能制造标准化总体组 |
绘者 | |
出版社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21402760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4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12 |
出版时间 | 2020-12-01 |
首版时间 | 2020-12-01 |
印刷时间 | 2020-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426 |
CIP核字 | 2020257330 |
中图分类号 | TH166-65 |
丛书名 | |
印张 | 9.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96 |
宽 | 210 |
高 | 9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