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三国演义中的自然科学
内容
编辑推荐

刘备的“的卢”马能越过檀溪,诸葛亮能借来东风,关公死后二目圆睁,这是为什么呢?

本书以《三国演义》中的部分故事情节为线索,深入浅出地阐释了蕴涵的自然科学知识,使读者既能重温《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内容,又能得到科学知识的熏陶,丰富自己的自然科学知识。

内容推荐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在我国公众中极具影响力,人们百读不厌。科普作家利用名著在公众中的影响力普及自然科学知识,是本书的主要目的。本书从名著中的故事为出发点,引出科学知识,寓教于乐,让读者在读故事的时候潜移默化中掌握科学知识。

目录

地动山摇是何因?

流萤引路话流萤

关云长为何舞得动青龙偃月刀

曹操巧借梅林振军心

孙权的碧眼紫髯是大贵之表吗?

刘表缘何退“的卢”?

“的卢”为什么能跃过檀溪?

诸葛亮隆中论天下的法宝

从草船借箭看现代军事的伪装技术

孔明借箭靠大雾

庞统巧献连环计:三寸之舌的功劳

诸葛亮七星坛祭风,,风从何来

诸葛亮为何能借来东风?

诸葛亮观天测风的本领从何而来?

赤壁战场今在何处?

张松所说的张仲景是何人?

“日中则昃,月满则亏”的规律

从关云长刮骨疗毒谈麻醉术的发明

关公死后为什么会二目圆睁?

从华佗治病谈我国的针灸

被曹操杀害的一代神医——华佗

从华歆举荐华佗谈扁鹊

张飞打鼾遭残害

秦宓问张温,天外究竟有什么?

诸葛亮南征遇“毒泉”之险

从秃龙洞毒泉说“怪泉”

从木鹿大王驱猛兽败蜀军谈动物助战

诸葛亮火烧蛮兵中火药的来历

藤甲与现代防弹衣

从西羌的铁车兵到现代坦克

惊马槽再现“蜀蛮大战”

“木牛流马”的发明

诸葛亮祈禳延寿,毫无科学依据

司马懿观天文,星星坠落与死人有关吗?

从曹睿拆取承露盘谈露水

杜预攻东吴,“势如破竹”话竹子

试读章节

       流萤引路话流萤

《三国演义》中写到,建宁年间,张让、赵忠、曹真等“十常侍”朝中作乱,将少帝及其弟陈留王劫持,往北亡山逃窜。路上张让等奸臣被曹操、闵贡杀死。少帝与陈留王不知虚实,伏于河边至四:更,意识到此地不可久留,遂爬上岸,却满地荆棘,黑暗之中,不见行路,正无可奈何之时,忽有流萤千百成群,光芒照耀,在少帝面前飞转。于是二人就着流萤的光亮而行,渐渐见路,到了一所庄院。

这里会发光的流萤就是萤火虫。古时候人们对这种发光的小动物一直感到迷惑不解,有过许多猜测。外国有露水变萤的传说,我国有腐草化为萤的说法。那么,萤火虫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呢?

萤火虫是一种完全变态的昆虫,在昆虫学上属于鞘翅目,萤科。它的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发育阶段。成虫往往居住在阴暗潮湿的腐草丛中。每年的6~7月份,成虫就出现了,经过雌雄交配,卵产在河边腐草根丛中,大小和蚕卵相当,颜色淡黑。经过一个月的孵化,卵变成幼虫,也是淡黑色,身体呈纺锤形,有三对步足,生活在水边草丛中,主要吃蜗牛、钉螺、蚯蚓和小昆虫。到了寒冷的冬天,幼虫钻入地里越冬,第二年的晚春,在土里化蛹。蛹再经过三个星期,就变成了成虫,即萤火虫。

近年来,科学家发现萤火虫具有极为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中国萤和日本萤对于控制血吸虫病有一定的作用。因为它们嗜食的蜗牛、钉螺是把血吸虫传人人体的媒介。新西兰曾经从英国运人夜光萤来消灭害虫。

《三国演义》中讲到“流萤千百成群,光芒照耀”,萤火虫怎么会有发光的本领呢?

据研究,萤火虫的光,来自它腹部最后两节的发光器。发光器的构造分三部分:一是发光层;二是发光层上面形成小窗孔的透明表皮;三是在发光层下面,由反光细胞构成的反光层。发光层里有几千个发光细胞,它们都有两种发光物质——萤光素和萤光素酶。萤光素在萤光素酶的作用下,在有细胞体内水分参与时,能与氧气化合,使化学能转化为光能,于是发出萤光。氧气是由呼吸系统的气管进入发光器的。如输送的氧气多,发的光就亮;输送的氧气少,发的光就弱,甚至看不到。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夜晚看见的萤火虫的光,总是一明一暗的道理。

萤火虫的这种发光本领,使电气工程师们非常羡慕,因为萤火虫的光,没有热量,被称做“冷光”。它不仅具有很高的发光效率,消耗的能量极少,而且光线柔和,很适合人们的眼睛,远远超过人类制造的任何一种电灯。如果人们能仿照萤火虫的发光器官制造电灯,那就可以节省许多电能。可是直到今天,科学家还没有造出这样的一盏电灯,但从萤火虫的身上受到了启示。人们不仅从萤火虫的发光器中分离出了萤光素和萤光素酶,还用人工方法合成了萤光素,制成了生物光源并已应用到了许多方面:在医疗上可作探测器,用来检查尿道感染等;矿井、弹药库中的防爆安全灯;在水下可作发蓝绿光的发光灯;在战时的前方,可作看文件、查地图的光源,而不易被敌人发觉;用在建筑上,使建筑物能大面积发出柔和和舒适的光亮;也可用在纺织上,使纺织品华贵大方;还可用在绘图方面,使图画具有奇异的光泽、立体的形象和生命的气息。这些也应算是萤火虫对人类的贡献吧。

萤火虫的“发光”还有许多奥秘。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动物学家劳德埃博士经过18年的研究后指出:萤火虫之间是通过“灯语”来联络的。

P5-7

序言

人类从蒙昧时代进入蒸汽时代、电力时代和当今的信息时代,科学技-术是重要的推动力。没有科学技术的推动,就没有人类社会的发展,更没有人类文明的进步。所以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人类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创造了推动社会进步的科学技术,也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学,科学技术是人类物质文明的创造者,文学则是人类精神文明的推动力。这对孪生兄弟,为我们构建了美好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

科学技术和文学都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表现,都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文学的繁荣;而文学的发展,又推动了科学技术的普及。在我国,无论是古代、现代,不少文学名著都蕴涵了丰富的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人们在欣赏这些文学名著的同时,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了科学的教育。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和《红楼梦》,就是将许多科学知识蕴涵在文学作品中的典范。《西游记》就是神话与自然科学的完美结晶,作品通过唐僧取经途经的山山水水介绍了许多地理知识;通过孙悟空为朱紫国国王治病等故事阐述了许多中医学方面的自然科学知识;孙悟空与仙、妖、魔、怪的打斗,均按自然界的生态规律设计;孙悟空在天宫御马监所任官的官名——“弼马瘟”则是我国古代在马厩里养猴子避除马的瘟疫(“避马瘟”)的谐音;腾云之术是先人对当今航空航天技术的幻想;现代的克隆技术将孙悟空的“毫毛变成小猴子”变成了现实……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在我国公众中极具影响力,人们百读不厌。如何利用名著在公众中的影响力普及自然科学知识,是科普作家创作科学作品的一个极好的切入点。隋国庆等编著的《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中的自然科学》丛书正是基于这一点,以名著中的一些故事和情节为线索,介绍其自然科学知识,使读者既能重温名著的内容,深刻理解其含义,又可得到科学知识的熏陶。

一个民族的振兴与富强,有赖于科学技术的普及与提高。我希望有更多的同志能以不同的形式,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来普及科学知识,全面提高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更希望广大青少年从小爱科学、学科学,不断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我们要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科学氛围,以科学知识的普及,推动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

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省科协主席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三国演义中的自然科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隋国庆//郭志敏//隋幸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5828569
开本 32开
页数 15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0
出版时间 2006-03-01
首版时间 2006-03-01
印刷时间 2006-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少年(9-14岁)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启蒙益智-科普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21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N49
丛书名
印张 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南
210
144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6: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