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美国对缅甸文化外交研究(1947-1963)
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选择美国对缅甸的文化外交作为个案进行研究,利用相关史料(档案、报纸、外文专著、外文论文、中文译著、中文专著、中文论文)深度剖析了冷战前期(1947—1963年)美国对缅甸实施的形式多样的文化外交及心理战活动。本书对冷战时期美国对缅文化外交政策与实践进行梳理并探寻其流变,进而分析美国决策者如何通过开展文化外交实现其国家战略。此外,本书还探讨了“冷战共识”之下以亚洲基金会和福特基金会为代表的非政府组织在缅甸开展的文化外交项目。最后,得出以下结论:
准(非)政府组织在文化外交过程中扮演了不可忽视的角色,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其独特优势甚至能够使其成为文化外交的主要推动力量;影响文化外交的因素固然众多,譬如意识形态、国际形势、历史文化传统、政治舆论、领袖个人喜好等,但决定性因素是双方的战略利益是否一致;文化外交所产生的影响可以超越政治上的变动而长期稳定存在。
作者简介
张亮兆,1991年生,山东齐河人,2009-2013年就读于聊城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获历史学学士学位;2013-2016年就读于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获历史学硕士学位;2016年9月考入浙江大学攻读历史学博士学位,师从张杨教授,研究方向为冷战史和美国对外关系史。在《冷战国际史研究》《温州大学学报》《枣庄学院学报》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本书为作者在浙江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目录
绪论
一 选题缘由和意义
二 “文化外交”的概念界定
三 国内外研究综述
四 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点
第一章 冷战爆发与杜鲁门政府对缅文化外交的开启
一 杜鲁门政府东南亚冷战政策的出台
二 美缅建交与对缅援助的开启
三 杜鲁门政府对缅文化外交政策与方针
四 杜鲁门政府对缅文化外交的初步实施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冷战“新面貌”与艾森豪威尔政府对缅文化外交的全面发展
一 冷战“新面貌”政策与美国文化外交机构的重组
二 美缅外交危机与艾森豪威尔政府对缅政策的转变
三 艾森豪威尔政府对缅多元文化外交格局的形成
四 艾森豪威尔政府针对缅甸佛教徒与华人的文化外交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冷战“新边疆”与肯尼迪政府对缅文化外交的式微
一 冷战新形势下肯尼迪政府对缅外交的调整
二 肯尼迪政府对缅主题性冷战宣传
三 缅甸军政府上台与美国对缅文化外交的“去意识形态化”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亚洲基金会与缅甸文化外交
一 亚洲基金会与文化冷战
二 以青年为中心的图书项目:捐赠与营销
三 抓住关键少数:亚洲基金会与缅甸华人社区
四 以宗教为文化外交武器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福特基金会与缅甸文化外交
一 福特基金会的转型与缅甸项目的开启
二 宗教项目:宣传与研究
三 教育资助:资金援助与咨询服务
本章小结
结语
一 美国对缅文化外交的内在动因
二 文化外交在美缅关系发展中的作用与局限
三 非(准)政府组织与文化外交
附录
附录一 英汉缩略词语对照表
附录二 亚洲基金会向仰光大学运送书目清单(B-33)
附录三 缅甸联邦历任国家元首及政府首脑(1948—1974)
参考文献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美国对缅甸文化外交研究(1947-1963)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亮兆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20399111
开本 16开
页数 35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59
出版时间 2022-02-01
首版时间 2022-02-01
印刷时间 2022-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文化-文化理论
图书小类
重量 572
CIP核字 2022051308
中图分类号 G171.25
丛书名
印张 2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9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1: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