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谁曾见过蝴蝶的家(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发展工程翻译出版扶持专项民译汉)
内容
试读章节

第一部 藕荷色的悲哀

请让我渡过去

那里有海岸等着我

那里有着不离不弃的我的过去与现在

抵达宁波时天色已晚,人们无助地盘桓在码头上。码头的日暮散发着鱼腥味儿,纷纭又杂乱。渔民们结束了一天的劳累,正在忙忙碌碌整理着渔网,进出并无恶意的咒骂和粗口。掺杂着并无欣喜成分、只是出于习惯的虚脱的笑,活像断断续续的咳嗽声。

酷似用粗泥烧成的粗糙的瓦器,黑黢黢而粗拉拉的脸庞和濡湿的装束,毫无顾忌地吐出来的方言,他们的模样粗俗而率真,酷肖他们相依为命的大海。这时,一帮渔民装束的陌生人出现在码头上,可这帮当地渔民却没人在意,他们只是自顾自地忙碌着。人们显得那样地单纯而憨厚,仿佛只是为了劳作来到这个世上。

海涛阵阵,冲得停靠在岸边的船只不停地发出吱吱嘎嘎的动静。这阵,暮色早已笼罩下来,劳作的人们也已经回去,一帮外来人却做着乘船的准备。他们人不少,足有十多个人。

开始起风了,风儿夹杂着雨气。安世姬套着捎色的牛仔裤,上身是象牙色的毛衫,拎着纸袋局促地跟在队伍的尾巴,活像被什么人追打,很是狼狈。这帮人只是盯着前面人的后脑勺,机械地迈着步,恰似串成一串的鱼干。人们仿佛对掠过脸颊的海风,打湿鞋帮的海潮毫无知觉,像是按照什么人的指使或意愿动作的一群机器人。个个被透不过气的紧张感攫获着,那颤悠悠的双腿仿佛不是自己的。

前方,一只破旧的小木船等着他们,那只船寒酸得就像一口啃噬得快漏底的猪食槽子。不知是掉了漆呢,还是压根儿就没涂过什么漆,竟然找不到一点颜色。歪歪斜斜地矗立在船头的操舵室,活像扶着腰望着夕阳的病病恹恹的老人。

木船上臭味熏天。那是沉淀下来的岁月的气味,是直面惨绝人寰的历史能闻到的幻灭的气味儿。假如这艘船不是停靠在这凄凉的海岸,而是画在某个著名画家的画布上,或摆在某个知名博物馆的展厅里,肯定会以其风霜的痕迹大受推崇,并认定其承载着我们民族古老深沉而又艰难竭蹶的生命旅程的哀伤和欢乐,将之升华为蕴含民族情绪和情思的艺术品。可惜,眼前摆着的是真实而不是艺术,这只船也只担负着其最原始的职责,成为可给依附它的一群宝贵的人命带来不幸、灾难抑或一丝拯救的信物。那陈旧得酷肖饱经风霜、命运多舛的老妇佝偻的身躯的渔船,盘踞在人们眼前,活像死亡的幽灵。即使在艺术上死亡是最高境界,但对活人来说,它只能是终结。我死了,我的世界就会消失。

人们面面相觑,谁也不想贸然上船,有些人畏葸地往后缩了。  “干吗呀,拿人命当儿戏呀?”

“就是啊!这哪是船,简直是烂掉的猪食槽嘛。”

人们实在忍不住,开始骂骂咧咧的。毕竟是见不得人的偷渡,他们一直逆来顺受,规规矩矩的,可这也太过分了。与其坐这破船,真不如跳海呢。这时,一个长相尖利如锥子的汉子,用直穿骨髓的目光环顾着大家,神经质地挥了挥胳膊。他就是这次偷渡的组织者蛇头李丰彦。

“还不上船,磨蹭什么?赶紧上,别让人家发觉。”

那声音一如长相,尖利又尖刻。

“船太旧了,危险啊。”

几个男人不约而同地说。

“船旧碍着你们什么事儿,送到地方不就行了?挑剔什么?”

李丰彦皱着的眉头,凝着一股蛮横和偏执。一触即发的紧张气氛弥漫在四周。

“真出事了,你能负责吗?”

“屁话!死了大家一起完蛋,你让哪个负责?没时间在这儿闲磨牙,想走的上船,不想走的走人!”

他说得对,要是死的话,大家都要死,上天哪会单单眷顾他李丰彦呢。人都死了,还怎么让他负责?这话说得未免太荒唐、太无聊了。人们慨叹自己的处境,只能发发这么荒唐的牢骚。再次面面相觑,俄顷他们呼啦啦动了起来,也分不清孰前孰后。死了大家一起完蛋,是李丰彦这句话给了大家安慰么?抑或感到一种同命运共进退这样一股悲壮的共同体意识的呢?

撇开这些不说,话都说到这地步了,没有一个人敢于回头走人。开弓没有回头箭,人们只能破罐子破摔了。即使立马就死,他们也得上船。算起来,离开家已经一个月了。他们在宁波某处不见阳光的地方,一气关了好几天,今天才获得上船的机会。该花的钱已经花得差不多了。现在回头堪称鸡飞蛋打。真是宁死不能回家呵。挑剔什么船破船旧的,压根儿就是奢侈啊。

李丰彦的嘴角掠过暖昧的微笑,他肯定在嘲笑这帮命运捏在自己手中的人们吧。

P1-3

后记

作者寄语——为了“存在"的“不在”的意义

她们,为什么纷飞?

第一次好像是首尔西拉波尔咖啡屋。隔着整面大玻璃,望得见城北地铁站站前广场,那里雪花纷飞如翩翩蝴蝶。望着那雪花,我曾经想过那朵朵雪花会不会是想羽化为阳世的花,白雾般飘荡的没有家的蝴蝶的灵魂。此后,每逢下雪天蝴蝶的灵魂就如期而至,我再也无法摆脱蝴蝶的灵魂了。我想抚慰那孤寂的灵魂,让她们得到最后的安宁。

谁曾见过蝴蝶的家?可能没有一个人见过的吧。那是因为蝴蝶原本就没有什么家。可是,小说里的我的主人公,却四处漂流,想要寻找自己的家,其实就是终生苦苦寻找原本就不存在的东西。

犹如看见死亡就能看见生命,我意欲在不在中寻找存在的意义。因为,不存在的东西,才会展示最确切的存在,同时让人们看到最不确切的存在。

小说中,怎么也没法放弃失去的小狗,在那里徘徊寻找自己的实体的龙儿,寻找死在铁道上的亡妻的灵魂,听见汽笛声就没头没脑地彷徨的世姬的第三个男人,为了不得船上乘船的强迫观念,在船上不由自主地脱掉裤子的末淑,还有世姬、游燮和双喜,我这些苦命的朋友们演绎的不在的意义……我想通过我爱着的,寄托着我的挚爱、同情和爱怜的这些人物,说出这么一句话:“不在”就是“存在”永恒的质问,是人类存在本质的条件。说不定我们永远找不到证明存在的任何东西,日日陷没在不在的条件里。说不定,这就是我们的人生。

结束了陪伴着我的主人公的漫长而寂寞的苦旅,飞着雪花的大街上已然盛开了杏花。早已换季了。当我泡在屋里,沉浸在小说世界里的当儿,一个季节悄然逝去。在自己封闭自己的日子里,我曾向自己保证,等写完最后一个字,我一定给你完全彻底的自由。

可是,我真的完成了这部小说,那心情该怎么描绘呢?我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词汇,反正不那么清爽不那么轻松是真的。仿佛无人领取而被退回来的邮件,我的心头有些空落落的。完成每一篇小说都如期而至的绝望和遗憾,小说无数次教给我新的绝望方式。可是,我不去拒绝它,总是照单全收。因为,有多少绝望就有多少爱,根据绝望的程度,我会得到成熟。

又一部长篇完成了,被编辑成册,将要跟读者见面,但这并不意味着小说最终完成了。假如没有读者的参与,没有跟他们沟通的最后的一环,小说将永远是未完成的状态。小说,最终是通过读者完成的。所以,我对我的读者抱有特殊的爱情。没有比接到读者的电话更幸福的瞬间的吧。当然了,受到苛刻的批评会伤心不已,但我知道这会让我更加成熟。请允许我,借此向我的读者们说一句话,谢谢,因为有了你们,我才得以存在。

目录

第一部 藕荷色的悲哀

第二部 为了今天的记忆

第三部 生命的伏线

第四部 船上荡船

第五部 那目的肖像

第六部 生命的呐喊

第七部 抹去航线的鸟儿

作者寄语

内容推荐

许连顺的《谁曾见过蝴蝶的家》的背景是一条偷渡船,是到韩国寻梦的偷渡者凄美而令人扼腕的生存抗争的故事。主人公是一群小人物,他们在改革开放的汹涌大潮中既不能适应,也无法找到自己的位置,只好颠沛流离、被冲刷到时代的岸边。虽然“无能”但不乏善良的他们,于是就怀着出国打工,挣点钱回来,让自己的生活滋润一点的朴素愿望,登上了偷渡船。

又小又破的小渔船,船舱里只能将将巴巴躺下4个人,却塞进了来自天南海北的8个男女。他们一天只吃一个盒装方便面充饥,连大小便都要在船舱里。经过7个日夜的颠簸总算抵达韩国领海,可是没能及时跟韩国的蛇头接上线,只好在外海漂游3天。为了躲避海上巡查船,蛇头竟然用塑料布把船舱入口蒙得严严实实。舱里的氧气一点点损耗,偷渡者的生命蜡烛一根接一根地熄灭……

编辑推荐

许连顺的《谁曾见过蝴蝶的家》浓笔重彩又细致入微地描绘出面对死亡展现出的人不加粉饰的真实的面目,揭示了人之所以要活下去的理由以及关于爱、忏悔和绝望。

谁曾见过蝴蝶的家?可能没有一个人见过的吧。那是因为蝴蝶原本就没有什么家。可是,小说里的我的主人公,却四处漂流,想要寻找自己的家,其实就是终生苦苦寻找原本就不存在的东西。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谁曾见过蝴蝶的家(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发展工程翻译出版扶持专项民译汉)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许连顺
译者 金莲兰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379892
开本 16开
页数 25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1
出版时间 2015-07-01
首版时间 2015-07-01
印刷时间 2015-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
CIP核字 2015091892
中图分类号 I247.57
丛书名
印张 16.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8:4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