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地球与环境/人与环境知识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幸运的是,人类已经觉醒。目前,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都在想尽办法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平衡,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寻求出路。世界正行进在环保之路上,这需要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参与。只有今天对环保付出努力,才有人类明天的健康。

刘芳主编的《地球与环境》从地球与环境的角度来阐释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内容推荐

“人与环境知识”丛书是一套科普类图书,旨在通过介绍与人类生产、生活以及生命健康密切相关的环境问题来向大众普及环境知识,提高大众对环保问题的重视。本丛书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来阐释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其中以很大篇幅来阐述环保对生态、家居环境、生活习惯、生命健康等的影响,突出了主题,阐明了立场。另外,还适当地介绍了与环保相关的环保组织的建立、结构、功能等问题,对主题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

刘芳主编的《地球与环境》是“人与环境知识”丛书之一。

《地球与环境》内容涉及地球与环境的各个侧面,文字浅显易懂,生动活泼。

目录

一、地球的美丽与神奇

(一)从“大地女神”到“暗淡蓝点”

(二)沧海桑田创造生命奇迹

(三)被包裹与呵护的地球

(四)绿色植物编织生命摇篮

二、被扯破的地球“外衣”

(一)谁让地球“生病”了

(二)谁把它戳了一个“窟窿”

(三)太阳与人:谁让地球变暖

(四)好雨知时节奈何变“硫酸”

(五)汽车小“尾巴” 污染大难题

三、不见血的伤口

(一)正在消失的森林

(二)退化的草原与荒漠化

(三)违背自然的“水泥化”

四、空虚的地壳

(一)古老大地承载生命

(二)海底钻探危机四伏

(三)采煤引发土地沉陷

(四)城市塌陷为哪般

五、流淌的泪水

(一)生命之水敲响警钟

(二)湖泊——渐逝的“明珠”

(三)江河——悲泣的“母亲”

(四)大海——失落的“摇篮”

六、守护我们的家园

(一)人类和地球陷入困境

(二)努力缩小“生态足迹”

(三)“生物圈2号”的启示

(四)离不开的家园

试读章节

(一)谁让地球“生病”了

东非大裂谷,是一个让人类学家梦寐以求的地方,它南起莫桑比克,北达约旦河谷,横贯于非洲大陆的东部,整条裂谷带窄处为几十千米,宽的地方可达200千米,裂谷两侧是陡峭的断崖,谷底与断崖顶部的落差,从几百米到2,000米不等。就像青藏高原在不断地抬升一样,东非大裂谷也在继续扩张。就在这片土地上,随着热带丛林的消失,孕育了地球上最早的人类,后来他们从这里出发,走向世界各地。

有人形容东非大裂谷就像一道伤疤,长在非洲大陆的脸上。其实,更恰当的比喻应当是一道印记,这是地壳运动留给非洲大陆的。地壳运动不仅造就了东非大裂谷,也造就了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

乞力马扎罗山海拔5,895米,面积756平方千米,它位于坦桑尼亚乞力马扎罗东北部,邻近肯尼亚。乞力马扎罗山海拔5,200米以上为积雪冰川带,在乌呼鲁峰顶有一个直径2,400米、深200米的火山口,由于终年被冰雪覆盖,宛如一个巨大的玉盆镶嵌在这座雄伟的山峰上。然而全球气候的变暖,已导致冰川急速消失。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对坦桑尼亚进行访问期间,曾有意识地飞越了这座非洲最高山峰,当他俯瞰峰顶稀少的冰雪后,感慨万千。他对记者说:“气候变化在坦桑尼亚的一个鲜明的写照,便是乞力马扎罗山上正在融化减少的冰盖。在此前我就得知,它在过去几十年当中,正在急剧缩小。今天,我有幸静静地飞掠了这座雄伟的山峰。在我的眼前几乎没有冰雪的踪迹。”

科学家曾估计,气候变暖导致乞力马扎罗山的冰川体积,在过去100年间减少了将近80%。冰川的消失,将对这个地区的生态系统带来严重的破坏。位于山下的坦桑尼亚,80%的人口以农业为生,正在发生的荒漠化、雨季模、式的改变,以及一些地区持续的干旱,都给当地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挑战。

非洲大陆是一片苦难深重的土地。数百年来,殖民统治、战争、贫穷和疾病让非洲人民陷于重重灾难。在今天,非洲仍然是最贫穷、最落后的大陆,联合国宣布的全球40多个最不发达国家中,有30多个在非洲。饥饿,一直在困扰着非洲。发生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干旱,使非洲经历了百年不遇的大饥荒,近2亿人受到饥饿的威胁,在埃塞俄比亚,大约就有100万人死于饥饿。联合国把这次大旱称为“非洲近代史上最大的人类灾难”。

关于这次大饥荒的最著名的记录,来自一幅照片。一只饥饿的秃鹫盯着一个瘦骨嶙峋的小女孩,小女孩正努力向救济中心方向爬去,她全然不知自己即将成为秃鹫的猎物。这幅照片因为真实地记录了发生在非洲的大饥荒,获得了美国著名的普利策摄影奖,但摄影记者凯文·卡特却因为这幅照片而最终自杀。虽然他在拍完照片后赶走了秃鹫,但他却为自己没有抱起那个小女孩而感到愧疚。获奖后不久,年仅33岁的卡特自杀了。这件事曾引起极大的震动。

饥饿源于干旱。干旱使非洲的荒漠化更为严重,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大片的植被因为开垦而被毁坏,沙漠在继续扩展,牧场以每年1,000平方千米的速度在退化。在干旱的荒漠中,有上千万的人背井离乡,沦为“生态难民”。在非洲50多个国家中,有80%的国家不能为其人民提供基本的生存需要。全球因饥饿而死亡的人中,非洲占四分之三。

非洲如此巨大的生态灾难,究竟因何而发生?是地球自身的原因,还是人类的行为所导致?

科学家的一项研究表明,北美、欧洲和亚洲工业国家所产生的二氧化硫污染,改变了大气的降水状况,它是导致非洲干旱的罪魁祸首,是引发世纪大饥荒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发现,从二氧化硫被排放到空气中那一刻起,它就开始改变云层的物理形成,这样的连锁反应会由近及远,一直波及遥远的非洲大陆,从而改变那里的降雨,使本来就很少的降雨因此减少50%。这样,二氧化硫并不需要千里迢迢飘浮到非洲,就会对那里的环境形成极大的影响。

1985年,英国科学家的一项重大发现震惊了世界,他们在南极考察时发现南极上空出现了臭氧空洞。臭氧是存在于大气平流层的一层气体分子,由于它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因此能够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灭顶之灾。臭氧空洞并非是一个真实的大窟窿,而是说在南极上空的一定范围内,大气层中的臭氧浓度显著减小。科学家发现,每年的8月下旬至9月下旬,在20千米高度的南极大陆上空,臭氧总量开始减少,到10月初出现最大空洞,面积约1,300万平方千米,11月份臭氧才重新增加,空洞消失。

科学家通过连续多年的观察发现,南极臭氧洞的面积在逐年扩大,到1994年时,已达2,300万平方千米,这个范围已超出了南极大陆,甚至蔓延到了南美洲最南端的上空。1995年观测到的臭氧洞的天数是77天,1996年增加到80天,1998年臭氧洞的持续时间超过100天。

为什么会出现臭氧洞?科学家认为可能有多种原因,例如与太阳活动周期有关,受火山和天气过程的影响等,但更重要的是人为因素的影响,如工业生产过程中氯化物的排放,尤其是大量用作制冷剂和雾化剂的氟利昂,是产生南极臭氧洞的重要原因。氟利昂在高层大气中经紫外线分解出氯原子,氯原子会导致臭氧分子发生分解。臭氧洞出现,使大量的紫外线直射地面,对地球生物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地球大气中臭氧洞的发现,以及其他一系列环境问题的警示,引起人们对生存环境的普遍担忧,无论是民间还是政府,都对地球面临的危机进一步重视。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召开了首次环境与发展大会,这是一次有关世界环境与发展问题规模最大、级别最高的国际会议,是人类环境与发展史上影响深远的一次会议。

在此以前的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了首次人类环境会议,这次会议是在世界各国竞相追求经济发展,而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背景下召开的。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工业的发展和农药的使用,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破坏。这样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不仅加剧了世界各国之间的贫富差距,同时引发了能源危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一系列严重的社会和环境问题。为了使世界各国对此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这次会议第一次将环境问题严肃地摆在了人类的面前,它唤起了世人的警觉,使世界各国达成共识,开始把环境问题与世界人口、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联系起来,寻求一条健康协调的发展之路。

当20年后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大会召开时,人类发现已面临着更严重的环境危机,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出现空洞、酸雨三大全球性环境问题迫在眉睫,这些问题与人类的生存休戚相关,对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形成了严峻的挑战。

出席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大会的,有来自世界172个国家的116位领导人,以及9,000多名新闻记者和约3,000名非政府组织代表。这是一次盛大的会议。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加利,为促成会议的成功召开,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他在大会演讲前,首先请求与会者为地球默哀两分钟,这是史无前例的。加利指出,我们的地球之所以生病,既因为过度发展,也因为发展不足。英语中的“生态”与“经济”都源于同一个希腊词汇“oikouing”,意思是“房屋的科学”,它们之间不仅有词源学意义上的联系,而且存在着实际联系。人类所居住的地球,就是我们共同的家,我们并不是地球的所有者,地球是世界的财富,我们只是暂时使用和保管它,它是我们从祖先那里借来的,并替我们的后代保管着。

P24-28

序言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一个人要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须臾都不能离开水、空气、阳光、森林等。有了美丽的环境才能有健康的人类和高度发达的社会文明,环境、人类和文明这三者是息息相关的。

人类的健康是和环境分不开的。据医学研究表明,优美的环境会让人身心愉悦、通体舒畅;而嘈杂、脏乱的环境则令人心烦意乱、反应迟钝、身体机能下降。所以在一些山青水秀的小山村,人们经常会看到很多快乐而又健康的长寿老人;而在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人们的健康状况则让人担忧。

优美的环境不但可以让人身心愉悦,还可以治疗一些慢性疾病呢!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环境疗法。例如,森林不但可以制造氧气,产生大量的负氧离子,让人精神振奋,还对高血压、心脏病和神经衰弱等症状有明显的疗效。鲜花不但美化环境,给我们的生活增添情趣,也可以用来治病。天竺花香味能使人神经安定镇静,促进睡眠,清除疲劳;米兰花香能使哮喘病人感到心情舒适;薰衣草花香可使高血压和心动过速病人减慢心率;丁香花香对牙痛病人有镇痛安静作用。

十分可惜的是,随着工业文明的迅速发展,在我们生存的这个地球上已经很难在身边找到一块清洁之地去欣赏优美的环境了。由于煤、石油等矿物燃料的大量使用,原本干净的空气被它们排放出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污染了,直接导致地球温室效应的发生和酸雨的危害。由于滥砍滥伐,大片的森林从地球上消失了,直接导致生态平衡被打破,大量的动植物从此灭绝了……

随着自然和生态环境的破坏,自然灾害明显地增多了,人类自身也因此而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每年都有许多鲜活的生命因环境污染引发的各种疾病而走到终点,每年都有许多健康的躯体因生态破坏而感染各种疾病……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幸运的是,人类已经觉醒。目前,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都在想尽办法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平衡,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寻求出路。世界正行进在环保之路上,这需要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参与。只有今天对环保付出努力,才有人类明天的健康。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地球与环境/人与环境知识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安徽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9639741
开本 16开
页数 15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0
出版时间 2012-01-01
首版时间 2012-01-01
印刷时间 2012-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小学生(5-10岁)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22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X21-49
丛书名
印张 10
印次 1
出版地 安徽
225
165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8: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