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著名小说家马克·吐温的代表作,发表于1876年。主人公汤姆是个聪明爱动的孩子,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智慧、正义、勇敢乃至领导等诸多才能。他是一个多重角色的集合,足智多谋,富于同情心,对现实环境持反感态度,一心要冲破桎梏,梦想当一名绿林好汉,过行侠仗义的生活。
小说通过主人公的冒险经历,对美国虚伪庸俗的社会习俗、伪善的宗教仪式和刻板陈腐的学校教育进行了讽刺和批判,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少年儿童自由活泼的心灵。《汤姆·索亚历险记》以其浓厚的深具地方特色的幽默和对人物的敏锐观察,一跃成为最伟大的儿童文学作品,也是一首美国“黄金时代”的田园牧歌。
《汤姆·索亚历险记》讲述的是鬼灵精怪的小男孩儿索亚和他的伙伴哈利、乔埃、贝利等的冒险经历。他们是一群对世界充满好奇并勇于探索的孩子,聪明加勇敢让他们在危难时化险为夷,并以他们的“特立独行”带给人们惊喜和反思,惊喜于孩子们巨大的潜在能力,反思“文明”的“野蛮”!
淘气鬼汤姆
“汤姆!”
“汤姆!”
老太太玻莉姨妈一连叫了好几声,都没有听到回应。她把眼镜往下拉了拉,从镜片上方把屋子四周扫视了一遍。要知道,玻莉姨妈这副眼镜是很讲究的,她认为对付汤姆这种小孩子,根本不值得戴正眼镜去找。事实上,她看东西的时候,即使戴上两块厚实的火炉盖,也一样能看得清清楚楚。
“汤姆,你这个淘气鬼!好吧,你要是再不出来,我发誓,我要是抓住你,一定要……”她的话并没有说完,因为她正蹲下去在床底下拨弄,一时还换不过气来。但床底下除了猫,什么都没有。
她走到门口,先用眼睛在满园花草中搜寻了一遍,还是没发现汤姆。于是,她就故意放开嗓门向远处喊道:
“汤姆,你这个淘气鬼!”
这时,从她背后传来一阵轻微的响声,她迅速一转身,把一个小孩抓了个正着。
“噢!我早该想到储藏室的。瞧你的嘴,那是什么玩意儿?”
“我不知道呀,姨妈。”
“你不知道?!我可知道,那是果酱!我给你说过几十遍了,如果你再动我那果酱,准剥掉你的皮。现在自己去把鞭子拿过来吧。”
鞭子悬在空中,看来,一场皮肉之苦在所难免。
“天啊!你背后是什么呀,姨妈?”汤姆忽然神色紧张地叫道。
玻莉姨妈下意识地转过身去想看个究竟。不料那孩子趁机溜出了门,爬上围墙,翻了过去,很快没影了。
玻莉姨妈大吃一惊,随后就轻声笑了起来:“这该死的淘气鬼,真搞不清他到底有多少这样的鬼把戏。我在他面前可真是个老糊涂了。他耍的花招一天一换,谁知道怎么应付?他好像知道该把我折磨多久才会叫我发火,他也知道他只需想个法子逗我笑一笑,就什么事也没有了,我也狠不下心揍他一顿。唉,我明知孩子不打不成器,我这样宠他是罪过,可是……哎呀!这孩子是我死去的亲姐姐的儿子,不知怎么的,我总是不忍心揍他,但是饶了他吧,我良心上又很难受。看着吧,今天下午他又要逃学了,明天我一定要狠下心来罚他干活。一到星期六,其他孩子都在玩,叫他干活肯定不容易,而且他最恨干活,这惩罚比什么都好,我可不能因为一时心软而把这孩子毁了呀。”
果然不出所料,汤姆不但逃了学,而且还玩得相当愉快,直到晚饭前才赶回来。该他做的工作差不多全是黑孩子吉姆帮着干的。汤姆的异母弟弟席德很乖,是个安静的孩子,从不招惹麻烦,他早把自己该干的活一丝不苟地干完了。
汤姆吃晚饭时,照例是逮着机会就偷糖吃。这时候,玻莉姨妈正在问他一些问题,话里充满了圈套,好叫汤姆在不注意时回答出一些对他不利的话来。她问:“汤姆,学校里很热吧?”
“可不是,姨妈。”
“那你是不是特别想去游泳呀,汤姆?”
汤姆感到一阵慌乱,他偷偷瞟了玻莉姨妈一眼,可是什么也看不出来,所以他只得回答道:“没有,姨妈,没特别想去来着。”
老太太伸出手去,摸了摸汤姆的衬衫,衬衫是干的,她正准备再摸摸他的头,这时汤姆明白了她的用意,所以开口说道:“不过我和一些人倒是在抽水机旁往头上浇水降暑来着,你瞧,我的头现在还是湿的呢。”
玻莉姨妈不免为自己落后一步深感懊恼。随后,她灵机一动,想出了检验汤姆的新方法。她说:“汤姆,你往头上浇水,用不着拆掉你衬衫领子上缝的线,是吧?你解开上衣纽扣让我瞧瞧!” 汤姆悠然自得地解开上衣,那领子还是缝得好好的!玻莉姨妈一面为自己的计谋落空而深感失落,一面也因汤姆破天荒守规矩而深感安慰。可是,席德这时却开口说道:“我记得姨妈给他缝领子的时候,用的是白线,可是现在却是黑的。”
“对呀,我确实是用白线缝的呀,汤姆!”
汤姆已经一溜烟跑到了门口,他回过头说:“席德,我看你是欠揍。”
汤姆为事情败露而烦恼。他不是村里的乖孩子,不过他对席德那样的乖孩子了解得很透彻,并且十分讨厌他。
但很快,他便把所有的烦恼一股脑儿抛到了一边。这并不是因为他的烦恼不够沉重、不够大,而是有一种新的浓烈的兴趣压倒了这一切。这种新的兴趣是一种新奇的吹口哨的方法,是他刚从一个黑人那儿学来的。这种口哨吹出来就像鸟儿的歌唱一样轻柔美妙、婉转流畅。汤姆练习得很用心,很快就掌握了技巧,那口哨像流水般地从口里绵绵不绝蹦出来,汤姆乐坏了,心里说不出有多高兴。
夏天的白昼是很长的,这时候天还没黑。汤姆突然中止了“演奏”,因为一个陌生人突然闯入了他的眼帘,那是一个看起来比他稍稍大一点的男孩。在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镇里,任何一个陌生人都能引起人们强烈的好奇心,更何况这孩子又穿得那样讲究:他的帽子很时髦,上衣和裤子又新又干净。这且不说,令人惊奇的是他居然还穿着鞋(除了星期天以外,汤姆和这个小镇上的其他孩子都打赤脚战),打着漂亮的缎领带,一副城里人的架势。汤姆把那孩子的漂亮衣服看了又看,觉得自己身上的衣服又破又寒酸,不由得气不打一处来。那个孩子在他的怒视下,也高高地翘起了鼻子。两人谁都不做声,始终面对面,眼瞪眼,这个动一下,那个也动一下,可是都只是在原地绕圈子。后来汤姆说:
“我真想揍你一顿!”
“你倒是来呀。”
“你不信?”
“我就不信。”
一阵尴尬的静寂,随后汤姆说:“你叫什么名字来着?”
“不关你的事。”
“就关我的事。你是不是觉得自己挺神气?哼!我即使把一只手绑在背后,也可以把你好好地教训一番,你信不信?”
“我信,可你干吗不那样办呢?”
“你别以为我不敢。”
“啊哈,你们这种人我见多了,就爱说些大话,最后弄得自己下不了台。”
“你,滚你的蛋。你要是再说这种不知天高地厚的话,我就不客气了。”
“别光吹牛,敢说就要敢做,我看你是害怕了吧。”
“你才害怕呢。”
“我不怕,你怕。”
“你怕。”
两人彼此又瞪了一阵,侧着肩互相顶了一会儿。接着各自站稳,摆好架势,两人开始朝对方猛撞,可是谁也胜不了谁,直斗得浑身发热,满脸通红,各自才放松了些劲头。过了一会儿,汤姆说道:“你这个胆小鬼,看我大哥怎么来收拾你,他只消动动小指头,就可以把你揍扁。”
“你以为你那大哥很厉害,是吧?我那哥哥比他还高大呢,他一出手就可以把你掀过那道围墙。”
“你撒谎。”
“你才在撒谎。” 汤姆气呼呼地用大脚趾在地上划了一道线,他说:“你要敢超过这条线,我就真的要揍你了。”那个孩子立马跨了过去,他说:“来呀!”
“你可不要激怒我。”
“是你自个儿说的,怎么还不动手?”
“只要你给我两个铜板,我马上就动手。”
那孩子马上从衣袋里掏出两个铜板,讥讽地瞧着汤姆。汤姆一挥手把铜板打落在地。两个人马上在土里扭打成了一团,他们互相撕衣服,扯头发,拼命用手抓,用拳擂,弄得满身尘土,却又是满身不屈不挠的威风凛凛。一阵激战之后,汤姆胜了,他骑在那孩子身上,说:
“你说‘饶了我吧!’我就放了你。”
那孩子愤怒地哭了出来,只是拼命挣扎。
“你快说呀!”汤姆边嚷边捶打那孩子。
那孩子终于熬不住了,闷声闷气地说了一句:“饶了我吧!”汤姆这才把他放开。
那孩子哭哭啼啼地走开了,边走边回过头来说下次再碰上的时候,要怎么对付汤姆。汤姆听到了,毫不犹豫地回敬了一些讥讽的话,然后就昂首阔步地转身离开了。可是他刚一转身,那孩子就拾起一块石头扔到他的背上,然后飞快地逃跑了,就像一只被野兽追赶的羚羊。汤姆一直追到他家门口,站在那里大声叫阵,让他出来正大光明地较量较量。可他的敌人只是躲在窗户后面对他做鬼脸,就是不肯出来。后来那孩子的母亲出来了,她骂汤姆是个没教养的野孩子,叫他快滚。汤姆走开了,但他说有机会一定要给那孩子一点苦头尝尝。
那晚,汤姆故意游荡到很晚才提心吊胆地从窗户爬进家,可还是一下子就中了他姨妈的埋伏。原来玻莉姨妈老早就守候在窗边了,她一看汤姆的样子,就气不打一处来。看来,汤姆在星期六做苦工是无论如何也逃不过去的了。
P1-5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著名小说家马克·吐温的代表作,发表于1876年。主人公汤姆是个聪明爱动的孩子,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智慧、正义、勇敢乃至领导等诸多才能。他是一个多重角色的集合,足智多谋,富于同情心,对现实环境持反感态度,一心要冲破桎梏,梦想当一名绿林好汉,过行侠仗义的生活。
故事就从汤姆在玻莉姨妈家的生活开始。他有着许多精灵的鬼点子,但不爱学习,总喜欢逃了学去钓鱼、和哈克·贝恩去闲逛、玩“海盗”、搜集各种奇怪的物品……他喜欢上了贝琪·撒切尔,并想尽办法来“追求”她。
一天半夜,汤姆和哈克去坟地“试验”用死猫治疣子的方法时,意外地遇上了一场谋杀案——去盗尸的罗宾逊大夫、印第安·乔和酒鬼波特三个人发生争执,一怒之下,乔把大夫杀了,并把杀人罪名赖到了被打晕的波特身上。当时吓得够呛的汤姆和哈克发誓,要对此事严守秘密。但汤姆在很长时间内良心一直饱受折磨。
后来,汤姆与好友乔埃·哈波、哈克·贝恩一起离家出走,他们一起坐筏子到一个小岛上去当“海盗”。镇上的人不知道他们的去向,以为他们在河里淹死了。在为他们举行葬礼的那天,他们三人却“奇迹般地”出现了。汤姆成了学校里的英雄。
法院终于要审理那场凶杀案——大家都以为凶手是波特时,汤姆克服恐惧,告发了印第安·乔,但乔却当场逃走了。汤姆深陷不安之中。
后来,汤姆和哈克去一个鬼屋寻找海盗埋藏的财宝的时候,发现乔装的印第安·乔和一个同伙在鬼屋中找到了一部分财宝,并且偷听到有一个“二号十字架”——另一个藏宝地。他们决定找到“二号十字架”的所在地。
几天后,贝琪、汤姆和一些其他朋友去野餐会,他们来到了麦克道格尔山洞——一个迷宫般的岩洞里玩。汤姆和贝琪脱离了大伙儿,迷路了。他们在洞里历尽波折,饥饿、干渴、黑暗和恐惧不断袭击着无助的他们。更可怕的是,他们在洞中看见了印第安·乔……
镇上的人们都以为他们死在洞中了,玻莉姨妈和撒切尔一家都悲痛极了。直到一天半夜——镇上突然喧闹起来——汤姆和贝琪被找到了!
由于这件事,洞口被封了。印第安·乔饿死在了里面。
汤姆经过分析,判定宝藏已经被印第安·乔藏到岩洞中了。于是他和哈克偷偷地潜入到岩洞中,并根据他们偷听到的关于“二号十字架”的描述——一个刻有小小十字架的大石头,并找到了一个宝箱!发现宝藏的他们成了大富翁。
从此以后,汤姆和哈克变成了小镇上的“风云人物”,不仅走到哪儿都会受到欢迎,而且他们俩的小传还登在了镇报上……
小说通过主人公的冒险经历,对美国虚伪庸俗的社会习俗、伪善的宗教仪式和刻板陈腐的学校教育进行了讽刺和批判,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少年儿童自由活泼的心灵。《汤姆·索亚历险记》以其浓厚的深具地方特色的幽默和对人物的敏锐观察,一跃成为最伟大的儿童文学作品,也是一首美国“黄金时代”的田园牧歌。
编者
2008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