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汤姆·索亚历险记(青少版)/语文新课程标准必读
内容
编辑推荐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著名小说家马克·吐温的代表作,发表于1876年。主人公汤姆是个聪明爱动的孩子,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智慧、正义、勇敢乃至领导等诸多才能。他是一个多重角色的集合,足智多谋,富于同情心,对现实环境持反感态度,一心要冲破桎梏,梦想当一名绿林好汉,过行侠仗义的生活。

小说通过主人公的冒险经历,对美国虚伪庸俗的社会习俗、伪善的宗教仪式和刻板陈腐的学校教育进行了讽刺和批判,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少年儿童自由活泼的心灵。《汤姆·索亚历险记》以其浓厚的深具地方特色的幽默和对人物的敏锐观察,一跃成为最伟大的儿童文学作品,也是一首美国“黄金时代”的田园牧歌。

内容推荐

《汤姆·索亚历险记》讲述的是鬼灵精怪的小男孩儿索亚和他的伙伴哈利、乔埃、贝利等的冒险经历。他们是一群对世界充满好奇并勇于探索的孩子,聪明加勇敢让他们在危难时化险为夷,并以他们的“特立独行”带给人们惊喜和反思,惊喜于孩子们巨大的潜在能力,反思“文明”的“野蛮”!

目录

淘气鬼汤姆

变工作为游戏

孤寂的恋爱者

汤姆登上领奖台

老虎钳甲虫和哈巴狗

如愿以偿的汤姆

和心爱的人订婚

充当绿林好汉 

坟地谋杀案

良心饱受折磨

皮特猫受难

成为海盗

快乐的海盗生活

伤心欲绝的亲人们

遭遇暴风雨

死而复生的海盗们

汤姆诉说梦境

情人间的相互折磨

玻莉姨妈的幸福

英雄挺身而出

道宾先生的金光头

无聊的假期

说出真相

开始寻宝

真假强盗狭路相逢

寻找“二号”

愉快的野餐会

哈克的英雄义举

失踪的汤姆和贝琪

迷宫中的情侣

找到了出路

大功告成

两个大富翁

被迫回到寡妇家

尾声

试读章节

淘气鬼汤姆

“汤姆!”

“汤姆!”

老太太玻莉姨妈一连叫了好几声,都没有听到回应。她把眼镜往下拉了拉,从镜片上方把屋子四周扫视了一遍。要知道,玻莉姨妈这副眼镜是很讲究的,她认为对付汤姆这种小孩子,根本不值得戴正眼镜去找。事实上,她看东西的时候,即使戴上两块厚实的火炉盖,也一样能看得清清楚楚。

“汤姆,你这个淘气鬼!好吧,你要是再不出来,我发誓,我要是抓住你,一定要……”她的话并没有说完,因为她正蹲下去在床底下拨弄,一时还换不过气来。但床底下除了猫,什么都没有。

她走到门口,先用眼睛在满园花草中搜寻了一遍,还是没发现汤姆。于是,她就故意放开嗓门向远处喊道:

“汤姆,你这个淘气鬼!”

这时,从她背后传来一阵轻微的响声,她迅速一转身,把一个小孩抓了个正着。

“噢!我早该想到储藏室的。瞧你的嘴,那是什么玩意儿?”

“我不知道呀,姨妈。”

“你不知道?!我可知道,那是果酱!我给你说过几十遍了,如果你再动我那果酱,准剥掉你的皮。现在自己去把鞭子拿过来吧。”

鞭子悬在空中,看来,一场皮肉之苦在所难免。

“天啊!你背后是什么呀,姨妈?”汤姆忽然神色紧张地叫道。

玻莉姨妈下意识地转过身去想看个究竟。不料那孩子趁机溜出了门,爬上围墙,翻了过去,很快没影了。

玻莉姨妈大吃一惊,随后就轻声笑了起来:“这该死的淘气鬼,真搞不清他到底有多少这样的鬼把戏。我在他面前可真是个老糊涂了。他耍的花招一天一换,谁知道怎么应付?他好像知道该把我折磨多久才会叫我发火,他也知道他只需想个法子逗我笑一笑,就什么事也没有了,我也狠不下心揍他一顿。唉,我明知孩子不打不成器,我这样宠他是罪过,可是……哎呀!这孩子是我死去的亲姐姐的儿子,不知怎么的,我总是不忍心揍他,但是饶了他吧,我良心上又很难受。看着吧,今天下午他又要逃学了,明天我一定要狠下心来罚他干活。一到星期六,其他孩子都在玩,叫他干活肯定不容易,而且他最恨干活,这惩罚比什么都好,我可不能因为一时心软而把这孩子毁了呀。”

果然不出所料,汤姆不但逃了学,而且还玩得相当愉快,直到晚饭前才赶回来。该他做的工作差不多全是黑孩子吉姆帮着干的。汤姆的异母弟弟席德很乖,是个安静的孩子,从不招惹麻烦,他早把自己该干的活一丝不苟地干完了。

汤姆吃晚饭时,照例是逮着机会就偷糖吃。这时候,玻莉姨妈正在问他一些问题,话里充满了圈套,好叫汤姆在不注意时回答出一些对他不利的话来。她问:“汤姆,学校里很热吧?”

“可不是,姨妈。”

“那你是不是特别想去游泳呀,汤姆?”

汤姆感到一阵慌乱,他偷偷瞟了玻莉姨妈一眼,可是什么也看不出来,所以他只得回答道:“没有,姨妈,没特别想去来着。”

老太太伸出手去,摸了摸汤姆的衬衫,衬衫是干的,她正准备再摸摸他的头,这时汤姆明白了她的用意,所以开口说道:“不过我和一些人倒是在抽水机旁往头上浇水降暑来着,你瞧,我的头现在还是湿的呢。”

玻莉姨妈不免为自己落后一步深感懊恼。随后,她灵机一动,想出了检验汤姆的新方法。她说:“汤姆,你往头上浇水,用不着拆掉你衬衫领子上缝的线,是吧?你解开上衣纽扣让我瞧瞧!”  汤姆悠然自得地解开上衣,那领子还是缝得好好的!玻莉姨妈一面为自己的计谋落空而深感失落,一面也因汤姆破天荒守规矩而深感安慰。可是,席德这时却开口说道:“我记得姨妈给他缝领子的时候,用的是白线,可是现在却是黑的。”

“对呀,我确实是用白线缝的呀,汤姆!”

汤姆已经一溜烟跑到了门口,他回过头说:“席德,我看你是欠揍。”

汤姆为事情败露而烦恼。他不是村里的乖孩子,不过他对席德那样的乖孩子了解得很透彻,并且十分讨厌他。

但很快,他便把所有的烦恼一股脑儿抛到了一边。这并不是因为他的烦恼不够沉重、不够大,而是有一种新的浓烈的兴趣压倒了这一切。这种新的兴趣是一种新奇的吹口哨的方法,是他刚从一个黑人那儿学来的。这种口哨吹出来就像鸟儿的歌唱一样轻柔美妙、婉转流畅。汤姆练习得很用心,很快就掌握了技巧,那口哨像流水般地从口里绵绵不绝蹦出来,汤姆乐坏了,心里说不出有多高兴。

夏天的白昼是很长的,这时候天还没黑。汤姆突然中止了“演奏”,因为一个陌生人突然闯入了他的眼帘,那是一个看起来比他稍稍大一点的男孩。在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镇里,任何一个陌生人都能引起人们强烈的好奇心,更何况这孩子又穿得那样讲究:他的帽子很时髦,上衣和裤子又新又干净。这且不说,令人惊奇的是他居然还穿着鞋(除了星期天以外,汤姆和这个小镇上的其他孩子都打赤脚战),打着漂亮的缎领带,一副城里人的架势。汤姆把那孩子的漂亮衣服看了又看,觉得自己身上的衣服又破又寒酸,不由得气不打一处来。那个孩子在他的怒视下,也高高地翘起了鼻子。两人谁都不做声,始终面对面,眼瞪眼,这个动一下,那个也动一下,可是都只是在原地绕圈子。后来汤姆说:

“我真想揍你一顿!”

“你倒是来呀。”

“你不信?”

“我就不信。”

一阵尴尬的静寂,随后汤姆说:“你叫什么名字来着?”

“不关你的事。”

“就关我的事。你是不是觉得自己挺神气?哼!我即使把一只手绑在背后,也可以把你好好地教训一番,你信不信?”

“我信,可你干吗不那样办呢?”

“你别以为我不敢。”

“啊哈,你们这种人我见多了,就爱说些大话,最后弄得自己下不了台。”

“你,滚你的蛋。你要是再说这种不知天高地厚的话,我就不客气了。”

“别光吹牛,敢说就要敢做,我看你是害怕了吧。”

“你才害怕呢。”

“我不怕,你怕。”

“你怕。”

两人彼此又瞪了一阵,侧着肩互相顶了一会儿。接着各自站稳,摆好架势,两人开始朝对方猛撞,可是谁也胜不了谁,直斗得浑身发热,满脸通红,各自才放松了些劲头。过了一会儿,汤姆说道:“你这个胆小鬼,看我大哥怎么来收拾你,他只消动动小指头,就可以把你揍扁。”

“你以为你那大哥很厉害,是吧?我那哥哥比他还高大呢,他一出手就可以把你掀过那道围墙。”

“你撒谎。”

“你才在撒谎。”  汤姆气呼呼地用大脚趾在地上划了一道线,他说:“你要敢超过这条线,我就真的要揍你了。”那个孩子立马跨了过去,他说:“来呀!”

“你可不要激怒我。”

“是你自个儿说的,怎么还不动手?”

“只要你给我两个铜板,我马上就动手。”

那孩子马上从衣袋里掏出两个铜板,讥讽地瞧着汤姆。汤姆一挥手把铜板打落在地。两个人马上在土里扭打成了一团,他们互相撕衣服,扯头发,拼命用手抓,用拳擂,弄得满身尘土,却又是满身不屈不挠的威风凛凛。一阵激战之后,汤姆胜了,他骑在那孩子身上,说:

“你说‘饶了我吧!’我就放了你。”

那孩子愤怒地哭了出来,只是拼命挣扎。

“你快说呀!”汤姆边嚷边捶打那孩子。

那孩子终于熬不住了,闷声闷气地说了一句:“饶了我吧!”汤姆这才把他放开。

那孩子哭哭啼啼地走开了,边走边回过头来说下次再碰上的时候,要怎么对付汤姆。汤姆听到了,毫不犹豫地回敬了一些讥讽的话,然后就昂首阔步地转身离开了。可是他刚一转身,那孩子就拾起一块石头扔到他的背上,然后飞快地逃跑了,就像一只被野兽追赶的羚羊。汤姆一直追到他家门口,站在那里大声叫阵,让他出来正大光明地较量较量。可他的敌人只是躲在窗户后面对他做鬼脸,就是不肯出来。后来那孩子的母亲出来了,她骂汤姆是个没教养的野孩子,叫他快滚。汤姆走开了,但他说有机会一定要给那孩子一点苦头尝尝。

那晚,汤姆故意游荡到很晚才提心吊胆地从窗户爬进家,可还是一下子就中了他姨妈的埋伏。原来玻莉姨妈老早就守候在窗边了,她一看汤姆的样子,就气不打一处来。看来,汤姆在星期六做苦工是无论如何也逃不过去的了。

P1-5

序言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著名小说家马克·吐温的代表作,发表于1876年。主人公汤姆是个聪明爱动的孩子,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智慧、正义、勇敢乃至领导等诸多才能。他是一个多重角色的集合,足智多谋,富于同情心,对现实环境持反感态度,一心要冲破桎梏,梦想当一名绿林好汉,过行侠仗义的生活。

故事就从汤姆在玻莉姨妈家的生活开始。他有着许多精灵的鬼点子,但不爱学习,总喜欢逃了学去钓鱼、和哈克·贝恩去闲逛、玩“海盗”、搜集各种奇怪的物品……他喜欢上了贝琪·撒切尔,并想尽办法来“追求”她。

一天半夜,汤姆和哈克去坟地“试验”用死猫治疣子的方法时,意外地遇上了一场谋杀案——去盗尸的罗宾逊大夫、印第安·乔和酒鬼波特三个人发生争执,一怒之下,乔把大夫杀了,并把杀人罪名赖到了被打晕的波特身上。当时吓得够呛的汤姆和哈克发誓,要对此事严守秘密。但汤姆在很长时间内良心一直饱受折磨。

后来,汤姆与好友乔埃·哈波、哈克·贝恩一起离家出走,他们一起坐筏子到一个小岛上去当“海盗”。镇上的人不知道他们的去向,以为他们在河里淹死了。在为他们举行葬礼的那天,他们三人却“奇迹般地”出现了。汤姆成了学校里的英雄。

法院终于要审理那场凶杀案——大家都以为凶手是波特时,汤姆克服恐惧,告发了印第安·乔,但乔却当场逃走了。汤姆深陷不安之中。

后来,汤姆和哈克去一个鬼屋寻找海盗埋藏的财宝的时候,发现乔装的印第安·乔和一个同伙在鬼屋中找到了一部分财宝,并且偷听到有一个“二号十字架”——另一个藏宝地。他们决定找到“二号十字架”的所在地。

几天后,贝琪、汤姆和一些其他朋友去野餐会,他们来到了麦克道格尔山洞——一个迷宫般的岩洞里玩。汤姆和贝琪脱离了大伙儿,迷路了。他们在洞里历尽波折,饥饿、干渴、黑暗和恐惧不断袭击着无助的他们。更可怕的是,他们在洞中看见了印第安·乔……

镇上的人们都以为他们死在洞中了,玻莉姨妈和撒切尔一家都悲痛极了。直到一天半夜——镇上突然喧闹起来——汤姆和贝琪被找到了!

由于这件事,洞口被封了。印第安·乔饿死在了里面。

汤姆经过分析,判定宝藏已经被印第安·乔藏到岩洞中了。于是他和哈克偷偷地潜入到岩洞中,并根据他们偷听到的关于“二号十字架”的描述——一个刻有小小十字架的大石头,并找到了一个宝箱!发现宝藏的他们成了大富翁。

从此以后,汤姆和哈克变成了小镇上的“风云人物”,不仅走到哪儿都会受到欢迎,而且他们俩的小传还登在了镇报上……

小说通过主人公的冒险经历,对美国虚伪庸俗的社会习俗、伪善的宗教仪式和刻板陈腐的学校教育进行了讽刺和批判,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少年儿童自由活泼的心灵。《汤姆·索亚历险记》以其浓厚的深具地方特色的幽默和对人物的敏锐观察,一跃成为最伟大的儿童文学作品,也是一首美国“黄金时代”的田园牧歌。

编者

2008年5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汤姆·索亚历险记(青少版)/语文新课程标准必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国)马克·吐温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8534306
开本 16开
页数 15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0
出版时间 2008-07-01
首版时间 2008-07-01
印刷时间 2008-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小学生(5-10岁)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教育考试-中小学教辅-小学语文
图书小类
重量 0.22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712.84
丛书名
印张 10.5
印次 2
出版地 吉林
230
170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21:3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