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档案揭秘(附光盘历史第一现场)
内容
试读章节

锦衣卫在洪武朝被管得很严

公元1368年,朱元璋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明朝立国之初,形势并不乐观,在北方,元朝还拥有相当强大的军事实力;在明朝的实际控制区,许多新归附的百姓并不认可这个出身卑贱的皇帝。有一次,朱元璋行走在京城中,忽然听到一名老妇人私底下称呼他为“老头儿”,这让他龙颜大怒,说:“张士诚曾短暂占据过江东,吴中百姓至今称呼他为‘张王’,今天朕贵为天子,老百姓称呼朕为‘老头儿’,这是为何?”还有一次,他在上元节微服私访,看到一张画,画的是一名赤脚妇人怀揣西瓜,看过的人都哗然而笑。不明就里的朱元璋打问之下得知,这幅画的含义是“淮(怀)西妇人好大脚”,嘲讽皇后马氏,这又让他极为记恨。

朱元璋常常说“朕本淮右布衣”,这一点他自己说得,别人却提不得,对寒微的身世其实极度自卑。这种不自信再加上对建立皇权绝对权威的迫切渴望,让他对臣下的举动非常敏感。

称帝之初,他曾经用了很多亲信为“检校”,专门负责对臣下的特务侦缉。比方说,功臣华高和胡大海的妻子在女僧人的诱导下信奉西僧,检校报告给朱元璋,朱元璋把两家的妇人和女僧人扔进了河里。曾被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的宋濂喜欢在家和客人喝酒,检校在旁窥伺。第二天朱元璋问宋濂:“昨天喝酒了吗?客人都是谁?酒桌上摆的什么菜?”宋濂据实回答,朱元璋很满意,说道:“诚然,卿不欺朕。”礼部尚书吴琳告老回乡,朱元璋也要派检校去调查近况。

检校在肃清吏治方面也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浙江绍兴、金华秋旱,农民颗粒无收,地方政府却向中央隐瞒灾情,检校查访得知后汇报给朱元璋,当地官员于是被拿问。朱元璋这样评价手下的检校:“有此数人,譬如恶犬则人怕。”然而,检校们大多属于临时抽调,互相之间也没有统属关系,为了高效地向最高决策者提供信息,并且对官僚群体实施有效的监控,特务的正规化、制度化、系统化逐渐被提上日程。于是,锦衣卫应运而生。  朱元璋手里有一支亲军,是皇帝的私人卫队。洪武十五年四月,朱元璋撤掉亲军中的都尉府和仪鸾司,改置锦衣卫。锦衣卫的职责有明暗两项,明的就是皇帝最贴身的卫队和仪仗队,穿飞鱼服、配绣春刀,随侍皇帝左右;暗的就是秘密侦缉调查,主要由锦衣卫北镇抚司承担,这一机构可以不经过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大国家司法机关,直接根据皇帝的旨意,执行侦察、逮捕、关押、审理,等于独立于三法司之外的另一套司法部门,也就是后来让人闻之胆寒的“诏狱”。

如此一个暴力机器怎能没有监督?实际上,监督锦衣卫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皇帝。朱元璋重典吏治、驭下极严。洪武二十年,朱元璋得知诏狱凌虐犯人,大怒之下烧掉了诏狱的刑具,并把囚徒移送刑部大牢。然而,仅仅凭借人治而缺乏监督机制的锦衣卫故态复萌。于是,洪武二十六年,朱元璋下诏,大小罪案不得再经锦衣卫,审理全部通过正常的司法机构,锦衣卫只有侦查立案权。可以看出,朱元璋对锦衣卫的掌控还是非常有效的,洪武朝的锦衣卫还不至于只手遮天。

在朱元璋屠戮功臣宿将、惩治贪官污吏、清除豪强地主的明初四大案中,锦衣卫真正起作用的是“蓝玉案”。洪武二十六年,锦衣卫指挥使蒋瓛告开国名将蓝玉谋反,朱元璋借此诛杀过万人。其实,蓝玉最多也就是跋扈和自专,蒋瓛的报告只是给了朱元璋鸟尽弓藏的一个由头。

P2-3

书评(媒体评论)

《档案揭秘》这个栏目不仅仅揭秘的是那些扣人心悬的经典案例,更多是集历史性、知识性、趣味性和新闻性于一身的真人真事,让听者驻足、流连、回味。但声音稍纵即逝,把精彩瞬间留存于文字将以飨更多读者,并让金牌栏目赢得更多掌声。相信李涵老师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到的!

——军事评论员 宋忠平

作为大陆广播电台中最早开办的讲述式纪实类栏目——《档案揭秘》自开播以来,便融悬疑性、知识性、情感性于一炉,更注重用现代的视角解读历史,用深沉睿智的声音讲述传奇,用多种表现形式挖掘真相。

——著名军事专家、全军外宣常备专家 李杰

后记

一个同事跟我开玩笑说:“你怎么长得越来越像‘档案’了?”

本来就是国字脸,加上终日紧锁的眉头、日渐霜白的两鬓,还有探求古今、心忧天下的痴态,可不就是档案嘛。只不过我这份档案没有太多的秘密:十五年的从业经历中,五年打拼电视节目的制作,十年较劲广播内容的创新,一切但求最好,即使累脑累心累人。可多年后终于明白,大众传媒之于我,不只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寄托。

这是个娱乐的时代。娱乐能让人不动脑就开怀大笑。但笑多了,人会感到空虚、麻木。我不想让自己变得麻木,所以总希望能在笑声过后沉静下来,不是刻意的世人皆醉我独醒,而是给自己些时间,探究过往,思索当下,眺望明天。

不过,在那些历史过往中,有太多的未知引人沉思。例如:开创“康乾盛世”的康熙皇帝,为什么打了胜仗,却反倒割让给沙俄几十万平方公里土地?人常说袁世凯是个做着皇帝梦的卖国贼,但他却为何能顶住沙俄威逼,成功阻止外蒙独立?世人的记忆中,美国和加拿大一直是好邻居、好伙伴,但两国的边界却为何不是通过谈判而是用鲜血划定的?我们的东亚邻居日本也曾跟中国一样闭关锁国,国门同样是被洋人用大炮轰开的,但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却为何能华丽转身成为列强之一,而中国却成为了东亚病夫?自古以来,我国就不断出兵帮助朝鲜抵御外侮,1950年的朝鲜半岛上,一支志愿军部队在零下30摄氏度的寒冬中被冻成了雕像,而我们一直以来的援朝的意义何在?

做了多年的《档案揭秘》,我发现,知道得越多,了解得越少。

有人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我希望在自己的节目中,一切妆容。都只是皇帝的新衣。

有人说,人要往前看,历史于我何干?

那么何谓历史?历史就是古人的现今,今人也总有一天会成为后人的历史。而历史,总是戴着相同的面具在不同的时空出现。历史不会告诉你问题的答案,却会给你指明寻求真理的方向。,

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我从不认为这是个唯心的命题。人要经过思考,才清楚自己在哪里,为什么在这里,要在这里做什么,未来又在哪里。但“我思”的前提应该是“我知”,知晓过去,知晓真相,知晓本源,否则,就是无稽之谈,无谓之思。

这也是我此次出版这部拙著的目的。希望通过我的节目以及本书内容,能激发更多的人,对历史、对现实的思考。

我知,我思,故我在……

目录

序一:现实与历史的对话

序二:再说甲午

厂卫诞生记:皇帝该依靠谁

皇太极两征朝鲜之役

最文艺与最猖狂的太监

《尼布楚条约》背后的大清“内鬼”

奠定现代北美大陆国家版图的美加战争

“庸才”曾国藩的励志路

清朝辛酉政变的幕后阴谋

穿越历史时空的利顺德饭店

洋人给幕府将军出了道难题

清末两对政商组合的暗战

操控甲午战争风向的日本宣传战

民国北平第一社交舞台:六国饭店

宋教仁被刺真相调查

莫理循:局内人还是局外人?

从袁世凯的粉丝到反帝斗士

曹锟:贿选总统遭兵变成囚徒

无法救赎自己的“希望女神”魏特琳

希特勒的“世界构想”

纳粹无法抹掉的捷克小村庄:利迪策

希特勒的接班人

日本在南京投降纪实

朝鲜战场上的中美空战

零下30度,血战长津湖

美国情报界两虎相争

后记

序言

序一

现实与历史的对话

现代人痴迷于探寻历史中那些扑朔迷离的往事,不单是增加茶余饭后的谈资,更是有对历史真相能够水落石出的憧憬。也许,真相并不完美,但是历史只有一个,明白真相,就如同明白做人一样,可以让人走得更加磊落与稳健。

真正的文化在任何时代都应能开出夺目的鲜花,因此,继承这种文化的人也应该用更博大的胸襟去接纳历史。当下中国的经济文化正日趋新的高度,新的时代应该有新的精神以包容历史多重的侧影。多角度的观察和了解历史,钩沉藏于迷沙中星星点点的遗迹,最终还原一个相对真实的历史面貌,是我台环球资讯广播《档案揭秘》栏目创办的初衷,用以丰富听众的历史知识,将多种科学的历史见解介绍给广大听众,增强唯物史观的延展。节目开播之际,也是新中国史学学术发展的蓬勃时期,大量来自权威专家的科研成果和民间史学研究的资料,拓展了听众的视野,丰富了听众的知识,更激发了大众对于历史的浓厚兴趣。

作为从事大众传播的媒体人,向社会大众传递积极健康的信息,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义务。秉承这一原则,《档案揭秘》栏目组,对各种解密历史的资料进行细致的甄选,坚决抵制那些花边八卦式的戏说,所选取的内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够为听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使之对历史有着科学地、完整地认知,从而树立正确的历史价值观。也许,通过这个节目的传播,产生不了史学研究的新苗,但是,通过这个节目,或许可以提高听众的史学修养。

历经九年时间的打磨,《档案揭秘》已经成为深受听众认可喜爱,甚至追捧的金牌节目。每每看到、听到各界关于节目的评价,笔者都为能够拥有这样可爱、宽容的听众而欣慰,也为节目能被如此广泛地域的听众熟知而鼓舞;这一切印证了节目组每一位编播人员的无悔付出,他们的努力是值得的,是有价值的,并且得到了媒体人最大的荣誉——听众的爱与支持;同时,这个栏目得以高居本台环球资讯广播节目收听率的前列,也说明在当下,大众的审美情趣在大幅度提升,更多的人愿意去关注严肃的历史解读,提升自己的文化层次,体现出我国软实力的进一步升举。古人讲“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西方人也认为“读史使人明智”,可见,历史对于个人和社会有着何等重要的作用。

一档广播电台的节目制作得如此周密精致,必然凝聚了编播人员的大量心血,他们的艰苦劳作,为节目积累了大批宝贵的文稿财富。这些文稿曾经是以“说故事”的方式传向大众的耳朵,现在,又以书卷的形式深入大众的心中。由T-~-目内容的丰富,此次集结的作品,着眼于近代中外历史人物、事件、战争、外交等军事方面的题材,‘以人文、记录、释疑、反思为宗旨,向广大读者朋友奉献一部带有独特视角的通俗历史读本,以弥补电波“转瞬即逝”的遗憾。

历史不是想当然,不能凭借“想象”还原,但却是需要“想象”参与再现的。这一次推出的图文版纪念图书,仍然坚持广播节目中的新闻性、知识性、故事性、悬疑性、情感性的特征,力求为读者还原一个历史书中看不到的“真历史”,用翔实的史料,重温世界近代史的风云变幻。大浪淘沙,时间洗涤了曾经的战场,却不曾消隐战争的创伤,不和谐的声音依旧干扰着世界人民渴望和平的愿景。让这样的一本书,带领大众走进远去的战场,走出利欲纷争的迷惘,冷静地看待世界,珍视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这本书问世时,正是春暖花开的美好季节。记得辛波斯卡有一句诗,“原谅我,远方的战争,原谅我将鲜花带回家”,我们身在和平中的人,无法想象战争中的痛苦;身在当今幸福生活中的人,也无法想象历史中沉闷的压抑。然而,正因为这些隔膜,我们才要更真诚地接近历史,避免走上弯路,而直趋光明。

正如明代文学家杨慎在《说秦汉》的开场词中写道:“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希望每一位节目的听众和每一位图书的读者,都能从容于青山红日中,更能够笑对古今风云事。感谢你们的一路相随!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台长 王庚年  2014年4月 北京

内容推荐

李涵主编的《档案揭秘(附光盘历史第一现场)》是我国国际广播电台·环球资讯金牌节目《揭秘》首次出版的纸质图书。书中主要围绕自明朝起,国家及西方列强的一些历史事件进行讲述和还原。本书秉承节目的宗旨,以全球各机构的资料为依托,用现代的视角解读历史,通过讲故事的方式重现一个又一个传奇故事。例如书中提到的《尼布楚条约》背后的大清“内鬼”、“辛酉政变”的幕后阴谋、慈禧与亲王奕之间的关系、纳粹无法抹掉的捷克小村庄、希特勒的接班人是谁,等等,这些无法从历史老师,或教科书上得知的第一手材料。与历史深度对话,为读者呈现最有价值的历史信息,使之对历史有着科学地、完整地认知,从而树立正确的历史价值观。

编辑推荐

“康乾盛世”的康熙皇帝,为什么打了胜仗,却反倒割让给沙俄几十万平方公里土地?

人常说袁世凯是个做着皇帝梦的卖国贼,但他却为何能顶住沙俄威逼,成功阻止外蒙独立?

世人的记忆中,美国和加拿大一直是好邻居、好伙伴,但两国的边界却为何不是通过谈判而是用鲜血划定的?

我们的东亚邻居日本也曾跟中国一样闭关锁国,国门同样是被洋人用大炮轰开的,但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却为何能华丽转身成为列强之一,而中国却成为了东亚病夫?

这部由我国军事理论家张召忠友情作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环球资讯《揭秘》栏目联合出版的通俗历史读物《档案揭秘(附光盘历史第一现场)》,是一部结合了大量历史珍贵照片和最权威史实,以及全方位探究还原历史第一现场的历史揭秘类图书。书中不仅仅讲诉了一段段惊心动魄和不为人知的历史故事,而且更重要的是在了解历史真相后的深度思考。历史需要恢复,但不能颠覆,有些事,不曾了解,无法想象……

本书由李涵主编。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档案揭秘(附光盘历史第一现场)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涵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696339
开本 16开
页数 25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2
出版时间 2014-07-01
首版时间 2014-07-01
印刷时间 2014-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412
CIP核字 2014092428
中图分类号 K109
丛书名
印张 16.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65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3:5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