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亲爱的我想你(关于爱情的30堂课)
内容
编辑推荐

由路文彬编著的《亲爱的我想你》对作品的分析,不但综合了文学研究者与文学评论者们的共识,而且几乎每一篇都有个人观点。当然,所有那些关于爱情的个人观点,无不渗透着弗洛伊德心理学的成分。读完之后使人认真想想问题的书,目前不是太多。而文彬的这一部书却是。

内容推荐

由路文彬编著的《亲爱的我想你》内容介绍:如今,在爱情这一件事上,我们中国人不但已开始愿意了解对方,同时也愿意了解自己了。不但愿意从一般社会学的角度来了解,而且愿意从一般人性的角度来了解了。这是一种两性文化的进步。但一般,就不是深层。在人性的深层那儿,在两性文化公开到今天这样一种程度的情况之下,看来,对爱情这一件事,不从心理学的层面去反映去分析,已不太容易接近它的真相了。《亲爱的我想你》是一部读完之后使人认真想想问题的书。

目录

倾听爱之诉说(序)

第一讲 爱服从美德的引领

第二讲 爱不仅仅与幸福有关

第三讲 爱并非总是那么盲目

第四讲 爱征服的总是你自己

第五讲 爱因梦幻美丽又脆弱

第六讲 爱让我从未如此美丽

第七讲 爱要让我与你同等

第八讲 爱寻求的绝不是依赖

第九讲 爱有一种品质叫高尚

第十讲 爱赐福最宽厚的心灵

第十一讲 爱当属尊贵者的谦卑

第十二讲 爱能让我为你做些什么

第十三讲 爱怎一个“宽恕”了得

第十四讲 爱绽放真理的曙光

第十五讲 爱奏响生命的华彩乐章

第十六讲 爱永远与怨恨无缘

第十七讲 爱缘何不再感动你灵魂

第十八讲 爱只有无私的时候才有力

第十九讲 爱留给执著的竟只是背影

第二十讲 爱对理念说“不”

第二十一讲 爱由于我们的想象

第二十二讲 爱离怜悯有多远

第二十三讲 爱是不朽的时光

第二十四讲 爱你使你感到满足

第二十五讲 爱源于万物的赞许

第二十六讲 爱永远用不着说对不起

第二十七讲 爱收获一生最壮丽的痛楚

第二十八讲 爱也难以步出青春的迷惘

第二十九讲 爱需多久才可能明白

第三十讲 爱在巅峰的那一刻

试读章节

爱洛伊丝是法国12世纪实有其人的女性,她与自己的老师、经院哲学家阿贝拉尔的大胆相恋,遭到了叔父极为粗蛮的反对。这段不为世容的情感最后以阿贝拉尔被阉,爱洛伊丝遁入修道院的凄惨结局而告终。但两人此后仍然继续以书信形式互诉衷情,直到其中一方离开了人世为止。有一部名为《天堂窃情》的老电影,曾生动再现了这个不幸的爱情故事。同12世纪这个真实的爱洛伊丝一样,被喻为“新爱洛伊丝”的朱莉,也爱上了自己的老师,也遭到了父亲的极力反对,也是有情人难成眷属,但其命运及结局却和前者大不一样。

当爱情突然来临时,我们看到,朱莉和他的家庭教师圣普乐首先感到的是极度的不安。这种从未体验过的激情,有如疾风骤雨一般,一下子搅乱了他们本来宁静的心灵。也许是因为身为女性的原因,在这巨大的波澜面前,朱莉显得要比年长的圣普乐更能稳住阵脚。与后者不同,爱情在此刻给予她最多的不是烦恼而是恐惧。在她所处的那个时代,贞操是被文明作为最重要的美德赋予一个少女的,而羞怯又是最明显的呵护贞操的表现形式,所以,当贞操开始面临爱情的可能威胁时,朱莉只能借助羞怯抵御着爱情的迅猛进逼。羞怯带给朱莉的矜持,避免了让她像圣普乐那样立刻坠入疯狂;同时,也没有让她因为惊慌而否定爱情的美好。她的理性告诉她,只要爱情是与双方的心灵而不是感官有关,这爱情就符合美德的要求,她就无需拒斥这种情感的靠近。正是由于认识到了这一点,朱莉才成功摆脱了羞怯带给她的恐惧压力。不难看出,朱莉对于爱情的理解是不包含欲望的内容的。追求纯洁而高尚的精神交流,才是她渴望爱情的真正目的。她相信,占有对方的时刻,便是爱情产生危机的时刻。

在爱情的伊始阶段,头脑清醒的朱莉更像是一个老师,而圣普乐反倒更像是她的一个小学生。不过,也恰是圣普乐的狂热表现让我们领略到了爱情的力量。它对于一个人的左右,有时竟会让一个人连挣扎的气力都没有。应该承认,圣普乐不是不具备朱莉那样坚强的理智,他只是在爱情的面前无所顾忌罢了。和朱莉根本不同的是,他可以为爱情完全献出自己,他已认定得到朱莉的爱,是此生他所能够获得的最大幸福,并且是无可替代的幸福;而朱莉却难以做到这点。这并不是说在追求爱情方面,朱莉不如圣普乐更有胆量,而只是说明她的心里还有着比爱情更为重要或者说是同等重要的东西。在通往爱情的路途上,朱莉显然需要比圣普乐克服更多的障碍。由此可见,两人对于爱情的理解还是存在着明显差异的;尽管他们都一致以为自己不会逾越美德去获取爱情。另外,在圣普乐和朱莉一再强调美德的时候,他们还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如何确定美德标准的问题。他们没有意识到,在这个问题上双方几乎不可能达成绝对的共识。如何对待各自的美德和爱情,两人难免有着矛盾。圣普乐之所以责怪朱莉竟能对他们的爱情始终保持住冷静,这是因为他有理由要求她对他们的爱情重视起来。而朱莉坚持让圣普乐激动的情绪有所克制,则是由于她害怕这种秘密情感的过快发展会暴露出来,并可能将他们拖入邪恶的境地。热恋中的圣普乐显得过于斤斤计较,这不是说他疏忽了美德的意义,而只能说明他并不认为自己对爱情的追求践踏了美德的价值。P1-2

序言

路文彬是我们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的一位教师。

他是在北大获得博士学位的;曹文轩先生曾是他的导师。

据说,我的复旦校友陈思和教授曾言——谁要考他的博士生,考前起码当认真读过二三百部文学名著方可。我想,文轩与思和都是治学严谨的教授,要求必是同样之高无疑的了。其实,这要求也不能算是多么的苛刻。从前的文学博士,真的是非博览群书不可而登其榜的。

文彬肯定是思和教授所希望的那类弟子。否则,断不会成为文轩教授的学生。

对于文彬的广读强记,我调到北京语言大学之后不久便听说了。在我们关于文学的交谈之中,更加深了印象。

读罢文彬这一部即将付印的书稿,不禁掩卷沉思,并且,内心涌起一片感动。

我觉得在这一部书稿中,三十篇分析文章,篇篇皆佳。对作品的分析,不但综合了文学研究者与文学评论者们的共识,而且几乎每一篇都有个人观点。当然,所有那些关于爱情的个人观点,无不渗透着弗洛伊德心理学的成分。而在这方面,正是我这种年龄的读者从前连想也没想过的。我们只不过仅从一般社会学和一般人性现象的层面去看那些名著中的主人公们。因为我们当年对弗洛伊德连听说都没有听说过。比如我自己,虽然后来也读了几本弗洛伊德的书,却从没认为弗氏的学说同我在少年时就读过的那些名著中的主人公们之间有什么关系。虽然,在这一部书中文彬一次也没提到过弗洛伊德,但他的分析方法,我认为确实已深入到了文学人物的心理层面。

因而我认为,文彬的这一部书不但对大学学子们(无论学中文的或不是学中文的)有文学导读的意义和价值,有提高欣赏能力、分析能力的意义和价值;而且对恋爱着的或即将恋爱着的当代大学学子们认识自己的爱情心理,了解自己的爱情心理,矫正自己的爱情心理以及培养起正确的理性的爱情人格,都是不无意义和价值的。

全书最动人的,乃是文彬自己写的“后记”。在我看来,那仿佛是一篇“执教自白”。或日是“执教宣言”也未尝不可——关于爱情小说的;关于小说中的爱情的;关于爱情在名著中的位置的;关于“为人师表”的责任和义务的。

他的“后记”中流溢着他对学子们的爱心。

诚实地讲,有些书我至今仍未读过。如《一位女士的画像》、《盖特露德》、《了不起的盖茨比》、《心灵的焦灼》、《爱情故事》。《洛丽塔》一篇,也只是看过电影光碟而已。对了,还有泰国作家西巫拉帕的《画中情思》也未读过,并且对这位作家一无所知。我还曾自认为,大约读过了茨威格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和《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便等于已读了他最好的爱情小说了。

还要诚实地讲,在我这儿,有的小说是够不上经典的。比如《挪威的森林》、《失乐园》。书中的爱情,也根本不是我所喜欢的那一类。

西方爱情小说,或日西方小说中的爱情,在二战之后,总体上发生了很明显的形态的变化。那就是,对人类爱情现象的反映,从一般人性尤其是一般社会学的层面,日渐转向心理学层面。弗洛伊德学说的影响是一种原因;另一种原因则是西方文学自古有此传统。比如《美狄亚》,倘不从心理学层面对作品的主人公加以分析,则作品几乎便失去了意义和价值。又比如《卡门》、《奥赛罗》。甚至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中的人物,也同样为人类爱情心理学的分析和诠释提供了文学性的依据。这也就是为什么西方会拍出《英国病人》、《钢琴课》那样的电影,而我们起初却不太明白他们为什么会拍那样的电影的原因。

如今,在爱情这一件事上,我们中国人不但已开始愿意了解对方,同时也愿意了解自己了。不但愿意从一般社会学的角度来了解,而且愿意从一般人性的角度来了解了。这是一种两性文化的进步。但一般,就不是深层。在人性的深层那儿,在两性文化公开到今天这样一种程度的情况之下,看来,对爱情这一件事,不从心理学的层面去反映去分析,已不太容易接近它的真相了。我想,这大约是文彬一定要选择《洛丽塔》、《了不起的盖茨比》等作品的初衷吧?

令我想象不到的是,对于爱(情),文彬竟列出了三十条标题。在我看来,每一条都不失为一句关于爱的格言。每一条都美。

我与文彬在中文教学思想方面,也许还存在着一种分歧。那就是一也许,文彬认为,青年学子们懂得爱的种种“道理”之后,会自然形成博爱胸怀;而我一向反过来认为——人首先要从小培养自己有爱心,然后才能以积极的态度去获取爱心。这乃是关于爱和爱情的两个方面,需要在中文教学中进行“整合”。

怎样教好中文课,是文彬的头等大事。现在,也是我的头等大事了。每一位中文教学工作者,同有此心。因为,迄今为止,中文之教学,最与爱和爱情的关系密切。进言之,最与人的心灵关系密切。所以,责任不同于其他学科。

读完之后使人认真想想问题的书,目前不是太多。而文彬的这一部书却是。起码对我是,但愿对别人也是……

2004.4.11.于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亲爱的我想你(关于爱情的30堂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路文彬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安徽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11108880
开本 16开
页数 21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0
出版时间 2010-12-01
首版时间 2010-12-01
印刷时间 2010-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1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C913.1-49
丛书名
印张 14
印次 1
出版地 安徽
229
153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9:0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