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蓝色象鼻湖/七彩云南儿童文学精品书系
内容
编辑推荐

张昆华所著的《蓝色象鼻湖》以新颖别致的题材、惊险曲折的情节描写傣家少年勇敢机智的性格,纯洁美好的心灵,并展现了有趣的傣家风俗和迷人的亚热带风光。该小说曾获1980—1981年全国优秀少儿读物一等奖,并被译为朝鲜文、英文、泰文、孟加拉文。摘自《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八卷

内容推荐

《蓝色象鼻湖》以三个傣家少年为主人公,描写在大森林中猎象的故事。老猎人波敢占及其子岩勇和傣家少女玉芭,在密林中发现并背回了一头小野象。傣家少年岩拉出于自私、嫉妒心理,偷偷放走了它并跟踪而去,岩勇、芭拉也寻迹追踪。在茫无边际的森林里,三少年经历了一系列惊心动魄的场面。在象鼻湖畔,他们发现并准备套住小野象时,岩拉不慎被大野象卷起,岩勇跳上象背冒死相救才化险为夷。在波敢占的帮助下,他们用陷阱猎取了大小两头野象,又被闻声而至的野象群围攻,困在树上两天两夜。经过生死搏斗的三少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胆小自私的岩拉也克服了缺点。他们高高兴兴地将驯化了的野象赶回了寨子。

《蓝色象鼻湖》由张昆华所著。

目录

第一章 澜沧江边的曼占寨 /1

第二章 背回一头小野象 /16

第三章 走向茫茫的原始森林 /28

第四章 啊,蓝色的象鼻湖 /36

第五章 野象发出了怒吼 /48

第六章 在无花果树上安家 /59

第七章 深夜,“贵客”来访 /71

第八章 糯晓鸟啼鸣的时候 /85

第九章 猎人们在歌唱 /97

第十章 再见吧,勐西纳森林 /112

后记/129

试读章节

第一章 澜沧江边的曼占寨

在祖国云南边疆的西双版纳,有一座傣族聚居的寨子,名叫曼占寨。占,傣族话的意思是“象”。曼占寨,就是养象的寨子。这个寨子面朝波涛滚滚的澜沧江,背靠郁郁葱葱的勐西纳森林,风景十分美丽,就像是一座热带的花果园。围绕着傣家人每一幢竹楼的,是万紫千红的鲜花和芒果、香蕉、桂圆、荔枝等果木。这些景物,同边疆其他寨子倒是没有什么两样。所不同的是这个寨子名副其实地饲养着一头能善解人意、会劳动干活的大白象,它的名字叫哥海。哥海,就是大青树的意思。养象人希望这头大白象能够像大青树一样长寿,才给它起了这个吉祥的名字。

大白象哥海不是捕获野象驯化的。它是很早很早以前,养象人家波敢占的老爷爷饲养着的一对公象、母象生下来的宝贝儿子,是吃妈妈的象奶、喝老祖母熬的稀饭,慢慢喂养大的。它小的时候,公象、母象也就是它爸爸、妈妈误吃了有毒的野草死去了。主人家像领自家的小孩一样疼爱它。现在,整个西双版纳,除了森林山谷里有野象,家象就只有曼占寨波敢占家饲养着的这头哥海了。缅甸、老挝那边的几个商人出高价来买,波敢占家都舍不得卖,要养着傣家的这头最后的家象。今天,养象人波敢占和他的儿子岩勇,骑着大白象哥海到甘蔗田里搞运输来了。岩勇看上去有十五六岁的样子,长得身强力壮,个头儿也比较高。他在允景洪的民族中学读书。昨天,学校刚放暑假,岩勇傍晚回到家,今天早上一起床,他就硬要跟着阿爸来劳动。此时,岩勇骑在靠近大白象脖颈的部位,不时挥舞着赶象的牧杖;波敢占骑在大白象的乘座上,悠闲地吸着一支老草烟,不时吐出一朵朵白云似的烟圈。波敢占看到儿子在熟练地驾驭着大白象向田间走去,心情十分舒畅。波敢占年轻时就从老人那儿学会了捕象、驯象、养象,半辈子都在和象打交道。后来,他渐渐感到自己老了,唯一的心愿就是想尽快把岩勇培养成一个出色的养象人,好把养象的本领传下去。波敢占记得,岩勇还在吃奶的时候,他就把他抱到象背上来了。别的孩子见了那拖着一根长鼻子、扇着两片大耳朵的大象,都会害怕得呀呀直哭,可他的儿子,就像是与象有缘分似的,一沾着象背,就会高兴得嘻嘻地笑。再稍长大一些之后,他就更离不开象了。一天不骑上去,饭也吃不进,水也喝不下。因此,人们说岩勇是“象背上长大的人”。

这会儿,那广阔无垠的甘蔗田里,真是一派繁忙的劳动景象。只见那银光闪闪的砍刀,在甘蔗林中上下翻飞着;那交织在甘蔗田间的小路上,不少人在搬运着甘蔗。波敢占和岩勇的任务是搞长途运输,让大白象把那一堆堆小山一样的甘蔗,驮到允景洪的榨糖厂去。大白象的力气可大啦,一次就能驮上千把斤。干这种活儿,岩勇和他的阿爸波敢占一样,也是个老手了。正当他们骑着大白象往前走着的时候,忽然,从路边的甘蔗田里,飞出了一声女孩子的叫喊:

“波涛(注:大爹),岩勇,等等我!”

不一会儿,甘蔗林里就钻出一个傣族小姑娘。她一身傣家服饰的打扮:头上包着印花的长毛巾,身穿一件紫色的小坎肩,下着一条淡蓝色的筒裙,身材苗条,模样俊秀,在柔美中显出一副刚强的性格。这姑娘名叫玉芭,今年十三岁,刚上中学,她也是一个养象迷,经常到岩勇家来帮着养象,和大白象混得也很熟。这不,大白象见她跑过来,还举起长鼻子向她打招呼呢。

“啊,玉芭,快来,跟我们驮甘蔗去!”岩勇刚说完,玉芭已到了跟前。

大白象伸出长鼻子,让玉芭骑上,然后朝上一卷,好似一只有力而灵巧的大手,把玉芭送到了背上。玉芭骑上大白象,可神气啦。她不时向大路两边东瞧瞧西望望,她是想看看人们是否注意到了这大象的背上还有我玉芭呢。因为她觉得,哪一个女孩子能像她一样会骑在大白象身上呢?

大白象驮着波敢占、岩勇、玉芭来到一片高大茂密的甘蔗林前。突然,一个像天兵天将似的少年大吼一声,忽地从高处跳了下来,他伸开两臂,拦住了大白象的去路:

“哪里去?不让我岩拉骑上去,你大白象就休想通过!”

岩勇和玉芭一看岩拉摆出这副架势,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岩拉今年十四岁,是他们的同学。就像他的名字的含义一样,在中学里,岩拉是个闻名全校的调皮捣蛋鬼,女同学见了他都要惧怕三分呢!

P1-3

序言

文学给我们梦想和力量

我和云南有缘,云南是我文学的梦想之地。

1969年初春参军入云南,在宜良一个叫“大荒田”的地方当炮兵时,我只是北京一名幼稚的乍穿军装的中学生。我的老部队全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14军40师炮团,是赫赫有名的山地作战师,后来“老山英雄团”就在我的部队。那时在军营,在训练场,一有空我就阅读和写诗。十年军旅过后,1978年夏日,我带着自己的诗和文学梦告别彩云之南,成为中国作家协会机关报《文艺报》一名青年编辑兼记者。

我有许多云南作家朋友。而作为同行的儿童文学作家,常常以他们出色的创作,不断地给我以惊喜。

他们深爱着云南。在他们笔下,云南这座天然的生态博物馆,是那么生机勃勃,神秘神奇——大象、孔雀、金雕、野猴、老熊们,上演着惊心动魄的连续剧;大树杜鹃和珍珠伞,凤尾竹和望天树,讲述它们之间的友谊和喜悦。这里还生活着众多的少数民族,各民族可爱的孩子,唱着脆亮的歌,小小的活泼跑跳的身影,山花般装点着芬芳的土地。他们清澈明亮的眼睛,充满让人感动的梦想和期盼……在中国儿童文学版图上,云南儿童文学方阵独具特色而又魅力四射。多姿多彩的云南儿童文学,丰富了整个儿童文学的艺术长廊。

现在,晨光出版社集各方之力和智慧,遴选几代云南儿童文学作家的作品,也遴选曾经在云南工作、生活并为孩子们写作的作家的作品,出版“七彩云南”儿童文学精品书系。这是一个具有创新意义的出版工程,我为参与其中而兴奋!这套绚丽多彩丰盈饱满的书系,像高原的阳光,高原的云,像一缕缕山野的风和一条条喧闹的溪流,带来浓郁而清新的气息,让我在阅读中,重温了云南的“美丽、神奇、丰富”。我相信,孩子们也会喜欢这套书系,在开心阅读中,触摸文学之光的温暖和温柔。

孩子们,文学是非常丰富的宝库,文学给我们梦想和力量。对我们来说,需要的是阅读。是的,阅读。阅读让我们打开智慧之门,让我们看到远方的风景。阅读也是一种美丽的姿态,是快乐的人生享受。亲爱的孩子们,打开书本吧!书本上的文字和图画,喜欢你们看见它们,亲近它们,喜欢你们阅读的目光和声音。

高洪波

2013年3月于北京

后记

《蓝色象鼻湖》有幸被编列为“七彩云南儿童文学精品书系”之一,即将由晨光出版社出版。我翻阅着新鲜的封面、插图和版式,耄耋之年的心灵深处,被春风吹起少年儿童般的喜悦浪花。作家本人会随着时光渐渐老去,但真正的儿童文学作品却不会由于诞生的久远而年迈体衰,仍将在迎接一拨拨、一代代少年儿童读者的岁月中闪耀出生命的活力与光彩。

为此,我总觉得有些心里话想对新读者说一说。

《蓝色象鼻湖》写的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期我在西双版纳当兵时的亲历与感受。《人民文学》杂志1982年第5期在“作家书简”栏目发表的《生命的泉眼》,便是我谈创作体会的最早的“后记”。我在文中说:“没有童心,一个作家很难写出感人至深的儿童文学作品。”

我想,与上述“后记”相距31年之后的“后记”,就不再概述创作经过或经验了吧,但却需要对《蓝色象鼻湖》的经历作一番简要的介绍。

第一,小说初稿完成于1979年8月,有半年的业余时间进行断断续续修改之后,由重庆市文联主办的大型文学季刊《红岩》1980年第291发表。天津新蕾出版社1981年3月出版单行本;1982年9月再版;被评为“天津版图书畅销书”。1983年8月被翻译成朝鲜文由延边人民出版社出版,向国内外发行。1986年由香港新文化事业供应公司在香港出版发行。1989年由北京外文出版社翻译为孟加拉文出版,向国外发行。1991年9月10月由《台湾新生报》连载53天全文刊载。1993年11月由北京外文出版社与巴基斯坦海岸出版社联合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和卡拉奇出版乌尔都文图书。此后被收入“中国儿童文学名家书系”之散文、诗歌、小说集《云雀为谁歌唱》,于2005年12月由晨光出版社出版。除上述图书版本之外,从1982年起,先后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天津、湖南等10多家省市电台连续广播;由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上海、广东、浙江、云南等省市出版社改编为多种连环画出版发行。因此可以说《蓝色象鼻湖》在国内外的读者中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第二,《蓝色象鼻湖》问世后有20多家报刊发表文章予以好评。仅《人民日报》就在1980年11月15日发表《题材新颖,情景鲜明》;1981年9月28日发表《蓝色象鼻湖》;1982年6月24日发表《从全国优秀少年儿童读物评奖谈起》;1989年11月23日发表《想起绿玉石象》等文章先后4次进行了评论而引人瞩目。《光明日报》1982年7月1日发表《曲折动人的猎象传奇》;《中国青年报》1982年6B 13日发表《西双版纳密林中的故事》;《文艺报》1981年第10期发表《绚丽多彩的象鼻湖》;北京《世界图书》杂志发表《发生在西双版纳的迷人故事》;北京《十月》杂志1981年第3期发表《从崛起到繁荣——1980年的中篇小说》;天津《接班人》杂志1981年8月发表《动人的故事,可爱的人物》;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文艺年鉴——1981年》发表《可喜的丰收年——1980年的中篇小说》一文中写道:“张昆华的《蓝色象鼻湖》描绘了云南边陲少数民族儿童捕象的故事,风光旖旎瑰丽,孩子心灵可爱,也是一部具有田园诗式的韵味优美的中篇小说。”此外,评论家缪俊杰、何启治在《南疆风物收眼底》(见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3月出版的《美的探索》);杨振昆在《情的结晶,美的颂歌》(见云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10月出版《边地文学启示录》一书);李骞在《美的发现与表现》(见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4年11月出版的《作家的艺术世界》一书)以及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张光年在《文坛回春纪事》(海天出版社1998年9月出版)一书中写道:“今天看了张昆华的《蓝色象鼻湖》,也是去年秋天赠我的,现在才看。此书好看,有很好的散文描写,富于知识性和吸引人,鼓励青少年勇敢冒险,克服困难的精神,人物描写不集中,但却是很好的青少年读物”,等等。

《蓝色象鼻湖》还入选《中国文学大辞典》(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年出版),“辞条”中评价道:“小说以新颖别致的题材,惊险曲折的情节描写傣家少年机智的性格,纯洁美好的心灵,并展现了有趣的傣家风俗和迷人的亚热带风光。”这也是辞典的一种定位。

第三,《蓝色象鼻湖》1982年6月荣获中央文化部全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委员会、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联合举办的“1980—1981年全国优秀少年儿童读物一等奖”;由时任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林默涵给作者授予奖证;《蓝色象鼻湖》收入散文、诗歌、小说集《云雀为谁歌唱》于2006年荣获“冰心儿童图书奖”;1984年曾荣获“云南省1983年优秀作品评奖”荣誉奖。

以上就是《蓝色象鼻湖》从出版到评论到获奖的粗略回顾。感谢晨光出版社再一次使《蓝色象鼻湖》在新世纪显露真容。它是否依然美丽如初?是否依然魅力动人?那就请新老读者们进行评析了。

张昆华2013年春于昆明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蓝色象鼻湖/七彩云南儿童文学精品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昆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晨光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1452680
开本 16开
页数 13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4
出版时间 2013-06-01
首版时间 2013-06-01
印刷时间 2013-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232
CIP核字 2012269146
中图分类号 I287.45
丛书名
印张 9.25
印次 1
出版地 云南
230
169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3:1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