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毛泽东和周恩来商议如何解决迫在眉睫的中央红军的给养问题。在想尽办法没有着落的情况下,毛泽东亲笔写了一张借条派人交给红15军团负责人徐海东。徐海东看完借条心里很是不安。和中央红军会师后,他虽然让部下给中央几位领导同志做了几套衣服,也做了其他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但就是没有想到该拨出一部分钱款送去。如今毛主席亲自写条子来借钱,让他感觉自己的工作还有不到位的地方。徐海东把负责军需后勤的查国桢部长找来,了解到自己部队还剩7000块大洋,于是吩咐留下2000块,拿5000块送给党中央和中央红军。查国桢是一名经历了长征考验的老红军、老党员,为了给部队筹集军需,他常常想尽一切办法,对于各项开支省了又省,被人戏称为“守财奴”。查国桢说:“军团长,您不知道,您这是不当家不知油米贵,眼下马上给战士添置冬装要花钱,买药品要花钱,买油盐粮菜也要花钱,现在算来抠去,还差3000多块大洋没着落呢。”徐海东沉默了,他当然知道自己部队所面临的困难。他转过身来对查国桢说:“是啊,这点钱本来我们自己就不够用,要再拿出5000块大洋,就更不够了。可是,你想想毛主席亲自开口借钱,说明党中央、中央红军比咱们还要困难。我们就是不吃、不穿,挨冻受饿,再困难也要支援党中央,也要保证他们度过陕北的这第一个冬天啊!”查国桢马上表示:“今天我不当‘守财奴’了,我这就去办!”之后,徐海东又召集了连以上干部会议,动员部队把缴获的部分武器、弹药、药品、布匹等送给党中央。当时红军总后勤部部长、政委叶季壮高兴地说:“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在中国革命处于十分困难的时期,徐海东作为陕北红军的重要将领,坚决服从党中央指挥,表现出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和对党、对人民解放事业的无限忠诚。一张小小的借条更能折射出徐海东作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高尚的人品和无产阶级革命觉悟。
对官员的考核和评价注重其人品和官品,是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国行政史的重要内容。在我国古代,也有很多政绩突出的官员有着良好的人品和官品。唐朝宝应年间,杜黄裳才思敏捷,考取进士,步入仕途;后人京为侍御史,并晋升为太常卿。杜黄裳为官期间十分清廉,善于结交有志之士,且深得皇帝赏识,经常向他咨询并交流一些问题的看法,朝中百官也十分敬重他。
有一次,唐宪宗向杜黄裳询问古代帝王治乱之法。他回答说:“委任官员,应该赏罚分明,诚信待人,同时皇上自己也要修身养性,善于选择贤才。”宪宗听了极为满意,马上就按照他所说的方法来选用人才。在杜黄裳等人的精心辅佐下,宪宗当政时曾一度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为此,杜黄裳很快就成了朝廷中的红人,各派势力纷纷试图拉拢他。当时,朝中有一位名为李师古的大臣与杜黄裳职位相当。李师古倚仗之前战功显赫,为人十分蛮横。他见杜黄裳深得宪宗信任和推崇,也想笼络杜黄裳,借以扩充自己的势力,便几次三番地宴请杜黄裳。然而,廉洁奉公的杜黄裳一次也没有答应过,全部谢绝了。一计不成又生一计,李师古开始给杜黄裳送礼,但杜黄裳依然表示拒绝,礼物无论如何都送不进去。李师古见状,也只好作罢。
杜黄裳家中有一女,他十分怜爱。女儿出嫁后,一次偶感风寒,突然病倒,十分想念母亲。女婿便来到杜府,向岳父母禀明此事。杜黄裳的妻子张氏闻听后,立刻收拾行装,准备随女婿一起去看望女儿。女婿见岳母身上的衣服有些破旧,便说道:“岳母轻易不出门,还是换身鲜亮的衣服好。”张氏听了拍拍衣服说:“不用,这不是挺好吗!”接着,便喊丫鬟备轿。抬来轿子后,女婿又发现轿子也已经破旧不堪,便急忙说道:“我已带了轿子来。”这时,一旁的杜黄裳生气地说道:“我家有轿,你还要带轿来,到底是什么意思?”女婿低下头说:“岳父大人身居高位,出门总得讲点体面。”杜黄裳一脸怒气,催着轿夫起轿。走到大门口时,他大声地训斥女婿:“今年正是大灾之年,田地颗粒无收,老百姓每天都在为生计发愁,为官者如果花天酒地,又成何体统!我杜黄裳节衣缩食,难道就很不体面吗?我杜家乘坐的这顶轿子有些破了,又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呢?”女婿听了他的话十分断愧,之后再也没有因为杜家的“寒碜”而在意。
《论语》中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意思是说,为官者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官品高尚的干部,才会有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个人道德修养,才会有强烈的党性意识,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才能时刻记住权为民所用,才能做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好干部。P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