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学生文学名著导读(高中卷)
内容
编辑推荐

文学名著,犹如灿烂的明珠高悬在浑浊的尘世之上,照亮了人类漆黑的夜空。无论你是忧伤还是激忿的时候,即使在你最苦不堪言的瞬间,只要你抬起头凝视它们,它们就会在冥冥之中给你困苦的心灵罩上某种神奇的光辉,使你平静,使你紧张,并让你看到过去从未看到的东西,高贵与贫穷、真诚与欺骗、丑的、美的、黑暗的、光明的……本书精选了20部在世界历史上名气最大、价值最高、影响最深、流传最广的,不可不读的经典之作,多角度解读名著,引导你轻松、高效地掌握名著。

内容推荐

一部好的文学作品,也许是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也许是一句精典的言论,都会使我们为之动容,刻骨铭心,终生受益,甚至会影响和激励我们一生的成长……

每一部名著,在向我们展现广阔社会的同时,常常也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给我们以无穷的回味……

文学名著,犹如璀璨的明珠悬挂在寝室中,当你凝视它时,你的忧伤、激忿、苦不堪言的心情将会平静。它一定能让你看到从未看到的高贵与贫穷、真诚与欺骗,丑的、美的、黑暗的、光明的……本书精选了20部中外名著,引领你步入文学名著的世界。

目录

《论语》谈话录

三国史诗 英雄传奇——《三国演义》解读与欣赏

红楼不厌百回读

倾听生命的“呐喊”——《呐喊》导读

中国现代诗歌的里程碑——《女神》导读

春蚕到死丝未尽时过子夜灯犹明——略谈茅盾和他的《子夜》

一道湍急的激流——巴金的《家》阅读导引

曹禺及其《雷雨》

管窥《围城》

暮年心血之作——朱光潜《谈美书简》导读

一出人文主义思想家的悲剧一朵长开不败的艺术之花

——简评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雷特》

展多彩世相 画独孤英雄——《堂吉诃德》导读

我的歌德——《歌德谈话录》导读

问世间情为何物——《巴黎圣母院》赏析

金钱与爱情的对话——《欧也妮·葛朗台》赏析

走进“匹克威克”的世界

伟大的作家 不朽的诗篇——《复活》导读

真爱的浪漫与自由的痛苦——《普希金诗选》赏析

人可以被消灭 但就是不能被打败——海明威《老人与海》导读

爱的晨曲——《泰戈尔诗选》导读

试读章节

《红楼梦》一书中写了400多个人物,其中形象与个性鲜明生动的不下几十个,不少形象广为流传,成为不朽的艺术典型。

贾宝玉是曹雪芹倾注满腔激情和才力精心塑造的中心人物。脂砚斋称贾宝玉是“古今未见之一人”,“不独世上亲见这样的人不曾,即阅古今小说传奇中,也未见这样的文字。”贾宝玉活脱脱一个旧世界的新人,他出身于“钟鸣鼎食之家”、“诗礼簪缨之族”的贾府,生长在珠围翠绕、锦衣玉食的环境之中,聪慧早熟的他,被贾府上下看作预想的接班人,并在他身上寄托了功名富贵、光宗耀祖的厚望。然而,贾宝玉却成为这个贵族家庭乃至整个封建制度的叛逆者。

贾宝玉最突出的性格特征就是热爱女性、尊重女性、崇拜女性。他对身边的女孩子们,极尊重,极亲近,体贴入微,关怀备至,对那些被侮辱、被损害、被奴役、被蹂躏的女孩子寄寓了深切的同情,《红楼梦》用神瑛侍者与绛珠仙草的神话故事为经,以宝玉种种怪诞的言行为纬,来精心编织、渲染、强化这一特征。宝玉认为“天地间灵淑之气只钟于女子,男儿们不过是些渣滓浊物而已”。又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得浊臭逼人。”——宝玉将“男尊女卑”的封建传统观念彻底地颠倒过来:“女清男浊”。他对黛玉、宝钗、湘云、袭人、晴雯、平儿、香菱虽然感情并不一致,但发自内心的眷爱却是相同的,甚至对刘姥姥信口开河讲的茗玉的故事也信以为真。宝玉对周围女孩子的爱是严肃的、广博的,本质上是纯真无私的,并非贾珍、贾琏、贾瑞之流的“皮肤滥淫之蠢物”可比。

贾宝玉的叛逆还表现在对于“仕途经济”的厌弃。贾母的慈爱、贾政的棍棒、王夫人的关怀、姐妹们的规劝、乃至丫环奶妈的悉心照料,都或明或暗地企图把他引上读书仕进、科举成名的道路上。可是他不愿结交官场人物,看不起科举仕宦,认为这只是“须眉浊物”、“国贼禄蠹”利欲熏心的沽名钓誉的手段而已。所以,宝玉对“读四书五经,练八股文章,考科举试”的学堂也就没什么好感。贾政让宝玉入学,只是希望他“读书讲书作文章”,“到底要学个成人的举业,才是终身立身成名之事”。宝玉本人入学,只是为了“风月诗酒”,他是“因俊俏而为友,为风流始读书”的。在“读书做官”问题上宝玉与以贾政为代表的封建正统之间产生激烈的冲突。“读书做官”是封建社会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读书即接受封建主义价值标准,做官则是对这种标准的具体实践,不读书不做官则是对封建价值体系的反动。其实,贾宝玉并非缺乏才华,也并非讨厌读书。从大观园试才题匾额,到凭吊晴雯的《芙蓉女儿诔》;从海棠社的一次次吟诗,到对前人文章的“说三道四”,无不表现出他的才华横溢。从他读《庄子》,读《西厢》,读《牡丹亭》,其认真程度及惊人的悟性,我们不难看出他对自己喜爱的书的痴迷和他反叛思想的渊源。《庄子》否定权威、否定独断和教条,倡导思想的自由与独立;《西厢记》唱出“愿天下有情的都成眷属”的响亮口号;《牡丹亭》极力赞美爱情的力量。这些书无疑对贾宝玉民主思想和爱情观形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宝玉的反叛有时还是软弱无力,他的民主意识有时还是模糊的,在强大的封建正统势力面前,他的力量是微弱的,前途是黯淡的。眼见太多人的死亡,如秦钟的早亡,金钏的投井,尤二姐的吞金,晴雯被逐而亡,这一切不能不在宝玉内心深处引起强烈的震撼。这些就是宝玉常常会想到死和毁灭的原因。譬如,第七十一回尤氏说贾宝玉:“谁都像你是一心无挂碍,只知道和姊妹们玩笑?饿了吃,困了睡,再过几年,不过是这样,一点后事也不虑!”宝玉笑道:“我能够和姊妹们过一日是一日,死了就完了,什么后事不后事!”又说:“人事难定,谁死谁活?倘或我在今日明日、今年明年死了,也算是随心一辈子了。”——宝玉虚无主义的思想可见一斑。  与贾宝玉互为呼应的人物,是林黛玉。曹雪芹是饱蘸着血和泪来创造这个具有震撼人心力量的悲剧美的艺术典型的。林黛玉是美的化身,别有一种风采和神韵:“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她是凤姐嘴里的“标致人儿”,是宝玉眼里的“神仙似的妹妹”。不光如此,林黛玉还冰雪聪明,敏感细腻。她有一张“比刀子还利害”的嘴,正如薛宝钗所说:“颦儿这促狭嘴,他用‘春秋’的法子,把世俗粗话,撮其要,删其繁,比方出来,一句是一句。”譬如,宝玉听宝钗说吃冷酒对身体有害而放下酒杯时,正巧雪雁送手炉来,黛玉马上一语双关道:“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那里就冷死我了呢!”雪雁说是紫鹃叫送来的,她马上又说:“也亏了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呢!”黛玉的语言是多么锋利而含蓄,机带双敲又滴水不漏,可见,她心慧言巧。林黛玉还是个诗化了的才女,她读书有过目成诵之能,写诗有一挥而就之才。她的诗思敏捷,诗作新颖别致,寄寓深刻,感人至深。她作的《葬花词》,字字血泪,如泣如诉,“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是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控诉,“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是她高洁品质的真实写照。

然而,最让人荡气回肠、心醉隋迷的,还是林黛玉的叛逆性格和爱情悲剧。小说为了渲染悲剧的气氛,虚构了前世的“还泪”之说,泪尽而亡的悲剧命运已是注定,带着“先天不足之症”来到人世,会吃饭时就得吃药,稍大,父母双亡,寄人篱下,孤苦伶仃。冰清玉洁、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内心有着无限的凄楚和伤感,她生活的惟一寄托、起码要求,就是寻求爱情上的伴侣和精神上的知音。她终于找到了贾宝玉,与这个贾府的“混世魔王”、“祸胎孽根”结为同心,从感情上亲近宝玉,从思想上理解宝玉,从行动上支持宝玉。不劝宝玉走“仕途经济”道路的惊人之举,使宝玉引以为同道。黛玉是宝玉惟一的知己,她和宝玉之间的真挚感情,成了她能在这个肮脏的环境中生活下去的惟一精神支柱。黛玉是情种、是情痴,甚至可以说她是为情而生,因而也为情而死,这种爱情历史上从未有过,至诚至坚,惊天地,泣鬼神,动人肺腑,撼人心魄。

P36-39

序言

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呼唤着人的全面素质的提高。教育部2000年颁布的《语文教学大纲》 (修订本)和2001年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本)无一例外地提出了培养“健全人格、健康个性、审美情趣”的要求,并规定我们中学生在初中课外读10部文学名著,高中读20部文学名著。走进名著,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可以使自己站在巨人的肩头上纵览几千年的历史长河,横看数万里的社会画卷,去品味生活的教科书,去欣赏社会的风情画,去叩击明天的心灵搏动,去憧憬自己未来的旅程……

无论学习任务多么繁重,无论外界诱惑多么强烈,作为青年学生,在人生的黄金时代都应该坐下来读一读文学名著。“宁静以致远”,要想有所作为,始终处于浮躁之中,是必将一事无成的。只要你静下来打开文学名著,与世界上最伟大的作家们进行对话,你就会发现,人类的终极命运始终被众多的人所关注,人类自己一直在不懈地抗争与追求;你也会发现,人们对美的追求多么执著,对善的崇敬多么虔诚,对真的思考多么深邃……慢慢的,你将被深深吸引,被深深感动,一种人类所共有的思想感情将猛烈撞击着自己的心扉,一种净化我们心灵的力量将长久地在胸中涌动,使我们成熟起来,健全起来,高尚起来!

为了与自己的学生一起放飞理想,我们——来自祖国四面八方、汇聚于特区热土的一群中学语文教师,满怀着对文学的深情眷顾和对学生的诚挚期盼,编写了这本《让我们高尚起来——中学生文学名著导读》。在近一年的时间里,老师们重温名著,重翻笔记,回味自己学生时代初读时的感觉,审视自己现在阅读名著时的独特体验,寻找与21世纪中学生心灵沟通的最佳语言……一次次翻检书橱,一趟趟浸泡图书馆,一夜夜网上搜寻,总怕遗漏了最新的研究成果,总怕有疵瑕贻误学生,文学名著所唤起的崇高感情和教师职业所铸造的纯真道德使得老师们不敢有半点的懈怠与疏漏。长途电话与自己的导师切磋,语文组内与自己的同行探讨,文章念了又念,稿子改了又改。稿子交给编辑之后,还有一些老师主动地继续修改调整润色,因为他们痴痴地坚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这本《让我们高尚起来——中学生文学名著导读》在教育部颁布了《语文教学大纲》(修订本)快两周年之际面世,使研读探究与编写行文的思考较为沉稳从容,减少了抢占市场的浮躁。职业道德的驱使,使特定的作者们抛弃了经院派的生硬术语,站在知面知底的角度,走进学生的心底。除了语言的流畅、观点的明晰之外,仔细阅读还会发现,很多文章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因为老师们期待着用自己的独特体验和创新意识触发和启迪新世纪学生们的新体验新发现!

让我们走进名著,一同高尚起来!

唐建新

2001年12月2日于南海之滨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学生文学名著导读(高中卷)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效民//唐建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三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6285671
开本 32开
页数 35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0
出版时间 2002-01-01
首版时间 2002-01-01
印刷时间 2002-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教育考试-中小学教辅-初中语文
图书小类
重量 0.3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634.333
丛书名
印张 12
印次 1
出版地 陕西
203
14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3:40:46